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出国内首支基于电子回旋加热应用的28 GHz/50 kW准光输出大功率连续波回旋管。该回旋管采用了双阳极磁控注入枪,TE02模式谐振腔,内置准光模式变换器,单级降压收集极。回旋管采用无液氦制冷超导磁体提供稳态磁场。实验中成功实现54.8 kW/1 s短脉冲输出和45.8 kW/30 s的连续波输出,工作频率为28.08 GHz,总效率达到57%。  相似文献   

2.
HL-1M装置ECRH系统的研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HL-1M装置上研制了一套75GHz、500kW/50ms的大型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设计了准光学传输系统和顶部、水平两套天线,对系统进行了调试,获得了最佳的系统参数和运行条件,并开展了各种O模和X模实验。在单管250kW的基波0模的实验中,获得电子温度提高40%,电流位形负剪切分布以及鱼骨模不稳定性研究等重要的物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电子回旋加热是HL-2A装置主要二级加热手段之一。在通常运行条件下,HL-2A装置欧姆加热功率估计为300-450kW范围(按总环向电流300kA,环压1-1.5V估算)。而电子回旋加热的总功率已达1MW,有望增加到2MW。  相似文献   

4.
在2005年对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系统进行了整体工程调试,并投入到HL-2A物理实验中。为了保证ECRH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保护系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测量和快速反馈保护系统,对ECRH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保护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对回旋管的保护,这对回旋管实施拉弧打火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HL-2A装置上正在开展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项目的工程研制,系统具有1MW,68GHz,1s的微波规模。采用弱场侧O模式注入,ECRH的定域加热特性可以用于等离子体加热、电流驱动和分布控制以及改善约束等实验的物理研究。到目前为止,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的各项子系统正在设计和研制中,系统的总体物理和工程参数已经初步确定,在此对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低杂波、电子回旋和中性束等系统作为二级加热的重要手段,将分步投入HL-2A装置并开展实验。为了满足辅助加热各系统工程调试及实验需要,须配置符合各系统要求的高压脉冲调制电源。  相似文献   

7.
本年度等离子体加热研究室开展了以HL-2A装置二级加热为主要任务的科研项目,完成了电子回旋共振加热项目的工程研制(2MW/1s),进一步完善了低杂波电流驱动项目,在HL-2A装置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目前正在开展中性求项同的建设。各项研究工作将在本文中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针对磁约束聚变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系统、重离子加速器电子回旋共振(ECR)离子源以及前沿科技探索应用研制的28 GHz/50 kW连续波回旋管最新实验结果。研究团队在2019年该回旋管实现50 kW/30 s运行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和稳定性设计验证,最终实现了在10~50 kW功率范围多个功率水平的稳定长时间连续运行,典型运行结果为16 kW/3 000 s、26 kW/900 s、46 kW/1 800 s、50 kW/300 s,特别在输出功率32 kW连续稳定工作了400 min。这是国内首次研制出小时级连续工作的中等功率回旋管。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HL-2A装置上开展电子回旋共振加热实验研究,我院从俄罗斯GYCOM公司引进了两套4mm回旋管。它们均配有一个超导磁体系统,提供回旋管所需的磁场位形。回旋管中的磁场不仅仅起聚焦作用,更重要的是形成回旋电子束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为:(1)电子要产生回旋运动必须要有磁场;(2)回旋电子束要获得足够强的横向能量必须有足够强的绝热压缩量。通过调试测量了磁体磁场分布,确定了磁体工作电流及回旋管工作频率。  相似文献   

10.
HL-2A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的主要指标是2MW/1s/68GHz,系统由4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一只回旋管,微波传输系统,控制保护测量和冷却等子系统。通过对ECRH系统和回旋管的调试,每只管子微波输出功率500kW,脉冲宽度1s,四管并联运行时总输出功率达到1.63MW,系统使用效率高于80%。  相似文献   

11.
报道在HT-6M托卡马克用28MH_z射频源对纯氢等离子体进行二次谐波离子回旋共振(ICRF)加热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1/4周短天线,当天线输入功率为300kw时,天线功率密度可达1kw/cm~2,脉冲宽度为30ms,天线负载电阻为2(?).与理论估算值较为接近.实验得到的加热效率为1.5×10~13eV·cm~(-3)/kw,并观察到在ICRF加热时引起的较强的辐射以及高能电子的产生.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ECRH作为一种有效的加热手段,在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实验中运用广泛,HL-2A装置ECRH系统采用了双高压电源模式的电子回旋管。这种结构的回旋管最大优点是输出效率高,对主高压电源要求相对较低。为了满足实验要求,使回旋管正常工作并得到较大的输出功率,研制性能稳定可靠、控制方便并具有较高技术指标的次高压电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低气压、低温放电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最新进展是电子回旋共振(ECR)放电。这种技术首先是在核聚变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最初,它被用于磁镜实验装置产生和加热等离子体,后来,又被发展成为托卡马克、串级磁镜等聚变装置实验中进行等离子体加热的主要手段之一,即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目前,这一高技术已被移植到各种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之中,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是指:当输入的微波频率ω等于电子回旋共振频率ωce时,微波能量可以共振耦合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电离中性气体,产生放电。电子回旋频率为ωce=eB/m,e和m为电子电荷及其质量,B是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14.
回旋管磁场电流调节器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最近,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产生热电子等离子体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为开展ECRH在聚变装置的应用研究,我们在一个简单磁镜MM-2中,用频率15千兆赫回旋管建立热电子等离子体,并开展了一系列热电子环物理实验研究。在该装置实验中,我们发现,回旋管正常工作的关键是它的主磁场电源的稳定度。它要求电源输出500A时,电流稳定度优于0.05%。最早该电源用28只三极管并联作为电流调节器,由于管子参数分散性大,均流和  相似文献   

15.
应用准光学原理设计了HL-2A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系统新的集束天线,该天线能使4束68GHz/500kW/1s电子回旋波通过椭球镜聚焦和平面镜的反射,从一个直径350mm装置窗口同时注入托卡马克,对等离子体实现加热。根据基模高斯束的传播原理得出,在装置环向横截面中心处单条波束的功率密度为158MW•m-2,功率密度降为中心密度的1/e2的半径为31.7mm,微波束经过镜面聚焦和反射产生的欧姆损失和衍射损失分别为0.27%和0.6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镜面进行热分析得到,在1s脉冲载荷下最大镜面温升仅为0.47℃,镜面可以自然冷却。  相似文献   

16.
HL-2Aװ��ECRH��ѹ��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ECRH高压电源中采用了高压脉冲调制器,大大缩小了电源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并能提供快速保护。介绍了电子回旋高压电源的主回路结构。计算了电源的前级等效电阻,对电源的动态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运用MATLAB建立模型对电源进行仿真,给出了实验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220 GHz回旋管的工作要求,设计了其所需的脉冲磁场系统与电子枪。脉冲磁场系统采用哑铃状结构,具有均匀区长、电阻小与电感小等优点,可以在较低电容与电压下获得更高的脉冲峰值磁场,并分析了其脉冲放电特性。电子枪采用双阳极磁控注入枪,用EGUN对其进行了设计优化,电子注纵横速度比为1.53,速度零散为3.1%。实验研究表明,脉冲磁场峰值强度达到8 T,电子注电流达到2 A,电子电流基本传输到靶片,控制极与阳极没有截获到电子,脉冲磁场系统与电子枪工作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等离子体与波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HL-2A装置中将开展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和电子回旋加热实验,拟采用微机控制。同时为了使波加热实验简便、灵活,确保装置放电时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必须实施微机控制。HL-2A装置上低杂波加热实验系统微机控制主要任务是监视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整个系统放电过程的时序、保护系统的逻辑控制以及与中央控制系统的通信联络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EAST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物理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和模拟预测,从电子热输运方程出发,运用 CRONOS 输运程序对不同等离子体和波参数下,电子回旋加热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不同电子回旋波功率、入射角、电子密度和纵场等参数对电子回旋加热效果的影响,预测在不同参数下,电子温度、等离子体总内能和能量约束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其原因,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 HL-2M 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低杂波电流驱动、中性束注入等二级加热系统的需要,设 计了多套基于脉冲步进技术的大功率高压电源,为速调管、回旋管及中性束、离子源等提供高压。重点针对一套 用于电子回旋系统的高压电源进行了分析。该高压电源设计了多副边绕组的高压隔离变压器、全固态高压调制器 和电源控制系统,并得出了适合本电源控制的控制算法,易于调整高压的输出幅值以及高压的上升下降时间。最 后给出实验结果,以验证电源的保护能力、电源控制算法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试验证明,此套电源不仅满足对 负载的快速保护的要求,其电源工作的稳定度等其它参数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