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藏车内部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藏车厢内部的空气流场是冷藏运输和冷藏车设计与应用中的要点,因此以一台冷藏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冷藏车内部气流组织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内部气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促进中国冷藏汽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哲  孙冰冰  毛力  田津津  陈阳 《低温与超导》2011,39(11):18-21,26
液化天然气(LNG)是一种绿色的汽车燃料,LNG冷藏车是以LNG为动力燃料.存储在111K下的LNG在汽化升温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冷量,通过对冷量回收,用于低温冷藏车的冷藏运输,具有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意义.文中分析了LNG冷藏车的特点,针对传统LNG冷藏车制冷方式的缺点,通过三种改进方案得以解决,并对三种方案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寿命期气候性能LCCP概念,加入环境温度变化、冷藏运输车型、车速、制冷柜的COP和驱动方式、运输距离等影响因素,提出了科学评价食品冷藏运输过程LCCP的计算方法,并对12种冷藏运输车,在六个城市、不同冷藏温度及不同寿命期限内,使用R404A、R410A、CO2三种制冷剂的LCCP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较高的城市,LCCP较大;与CO2及R410A相比,R404A的LCCP最大;冷藏温度越低,能耗越大,LCCP越大;相比于使用主发动机或电驱动制冷柜的冷藏车,使用辅助发动机驱动的冷藏车的LCCP较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械式冷藏车和传统冷板冷藏车的缺点,设计蓄冷罐式冷板冷藏车厢,以提高蓄冷式冷藏车的蓄冷量,延长冷藏运输时间。通过计算冷藏车厢运载时的冷负荷,确定冷板尺寸及蓄冷罐容积等参数;建立蓄冷罐式冷板冷藏车厢模型,通过模拟得到冷藏车厢内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车厢底面隔热层厚度为90 mm时,车厢内货物温度可维持在281.15 K以内,车厢底部温度随运输时间增加逐渐升高,10 h时车厢底面货物温度升至283.75 K;当隔热层厚度增加至150 mm时,车厢底部温度随运输时间增加变化较小,10 h时车厢底面货物温度升至282.58 K。  相似文献   

5.
冷藏运输车内气体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ANSYS)软件,建立了冷藏运输模拟试验台的物理模型,对冷藏运输车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不同送风速度对冷藏运输车内流场分布的影响;(2)不同时间内库内流场变化情况。冷藏运输模拟试验台采用前端送风,两侧回风口的送风方式。风机吹出的冷气能够在库体内形成大的回流,从而降低库体温度并且使库体内温度分布的均匀。不同送风速度影响车体内速度场的分布,而当送风速度较大时,库内的温度会在短期内均匀。但是过大的送风速度会风干冷藏车内的食品。  相似文献   

6.
液化天然气(LNG)用做优质"绿色"汽车燃料的同时,还具有大量的冷能,该冷能可回收用于冷藏车制冷,LNG冷藏车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在LNG冷藏车冷量回收系统中,传统的方式是将LNG在换热器中直接气化,并向空气释放冷量,但这种方式中的换热器表面易结霜,对其性能造成很大危害。文中提出了采用热管技术回收LNG冷量并用于冷藏车制冷的方法;设计了新型的热管式LNG冷量回收换热器,该新型换热器具有高效、紧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越南火龙果冷藏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冷藏技术日益重要.文中综述了越南火龙果的现有冷藏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使用最常见的冰箱等实验器具,以冷藏温度、冷藏时间与浸泡时间为3个因素,开展L9(33)正交实验,研究冷藏温度、冷藏时间与浸泡时间对常温下大豆吸水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先浸泡、冷藏,再解冻、浸泡,充分发挥了冰晶对大豆内部的破坏作用,人为增大了大豆内部吸水空间,使大豆吸水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机械冷藏车蒸发器结霜会增加传热热阻和减小换热量,必须对结霜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一个机械冷藏车蒸发器结霜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结霜量、蒸发器换热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获得了各个入口空气参数对蒸发器结霜厚度和换热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结霜严重地影响了蒸发器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及要求,证明了LNG作为未来能源的可行性,客观地讨论了天然气的物理特性及冷量分析,总结了LNG冷能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发电、冷藏车等方面的应用,对LNG的发展进行总结及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郑乔  刘虎 《物理实验》2008,28(2):30-32
半导体制冷是通过空穴和电子在运动中直接传递热量的固体致冷方式.本文通过半导体致冷型恒温量热器和半导体热电特性实验为例,说明在物理实验中应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的设计思路及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福建省目前的分时电价政策.基于冷库实例,模拟计算了制冷装置增加夜间运行时间,采用不同蓄冷运行方案的运行费用.结果显示,理想条件下冷库的运行电费可节省47.3%以上,现场调研的某冷库运行电费可减少约31%.根据气象台的逐时气象数据统计,厦门市夜间湿球温度下降1.2~1.8℃.计算表明,制冷装置夜间运行的COP因此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斯特林回热式制冷效应和主动式磁制冷效应耦合的新型制冷循环。循环采用的回热填料钆既是磁制冷循环的磁热材料又是斯特林制冷的回热材料。通过斯特林回热式制冷循环和磁制冷效应的正面耦合叠加获得更优良的制冷效果。同时介绍了一种磁制冷回热器的数值计算模型,本模型是基于控制容积法计算的一维交变流动模型,并对常规回热器内填料能量控制方程进行了修正,考虑了磁性材料磁热效应的影响,添加内热源项。论文计算分析了系统相位角、压力和频率的变化对制冷性能的影响。文中给出的部分模拟结果对后续实验台的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建一  陈海洋 《低温与超导》2012,40(7):59-62,79
文中分析不同节流方式下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基于冷库实例,计算出了制冷循环在一次节流和二次节流方式下的制冷系数。结果显示,使用两次节流制冷循环,理论制冷系数提高了1.3%,冷库实例制冷系数提高了0.7%-0.8%。两次节流制冷系统在满负荷下运行时,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比一次节流下降5kW。使用两次节流方式的制冷系统,在初投资费用上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单压吸收式制冷的主要类型,对两种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阐述。就Einstein制冷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目前研究Einstein制冷循环所面临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某型探测器冷却组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探测器冷却组件的研制背景及设计方案,采用仿真的设计手段对组件的制冷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践证明其设计是成功的。同时说明了该型组件所具有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7.
磁制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能源紧缺、全球气温上升、环境影响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磁制冷作为一项高新绿色制冷技术,其发展前景为各国所看好。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磁制冷样机的研究现状、磁制冷原理、磁制冷循环、磁制冷的关键技术,以及磁制冷的应用,并对磁制冷的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冻干装置中,一般采用一机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对双蒸发器表面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冻干的质量。文中对双蒸发器在冻干工艺中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针型阀门的开度对双蒸发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蒸发压力调节阀对于双蒸发器表面温度的调节特性;最后,通过实验得出了冷阱表面化霜时的温度控制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