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罗丹明B与2,6-二氨基吡啶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R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HRMS-ESI,X-Ray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表征.研究发现化合物R1作为荧光探针能选择性比色地识别Fe3+,且受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R1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4×10-6~1.6×10-5 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并在Hep G2活细胞中实现了Fe3+的成像.  相似文献   

2.
以罗丹明B-酰肼和2-羟基-3-喹啉醛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L,其结构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目标物L在CH3CN-H2O溶液中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目标物L作为探针可选择性比色识别Cu2+和荧光识别Hg2+.随着Cu2+或Hg2+的滴加,探针L的内酰胺环结构发生开环,并形成L-Cu2+1∶1配合物或L-Hg2+1∶2配合物,识别过程均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以罗丹明B与邻苯二甲酰氯为原料缩合反应得到新化合物T1,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荧光探针T1能对Hg2+进行快速、选择性、可逆的识别,且常见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小.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4×10-8~9×10-8 mol/L)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探针在HepG2活细胞中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T1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罗丹明B-酰肼和2-氯-3-喹啉醛经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的罗丹明B衍生物3,其结构经1H NMR,MS,元素分析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目标物3在CH3CN-H2O溶液中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目标物3可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识别Hg2+,识别过程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以邻氨基苯硫酚和苄基氯为原料反应得到2-苄硫基苯胺(1),再将2-苄硫基苯胺(1)和罗丹明B进行缩合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R1,并用IR,HRMS-ESI,~1H NMR以及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R1在甲醇水溶液中对常见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荧光探针R1能够对Fe~(3+)进行快速,灵敏的识别,并且受其他常见离子干扰较小.探针R1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1×10~(-6)~9×10~(-6) 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并在PC-12活细胞中实现了Fe~(3+)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6.
以2-氨基酚和3-(二乙基氨基)苯酚为原料,经过5步反应合成了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化合物,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对Ca2+具有较高的选择识别性能,并且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a2+浓度(2×10-6~5×10-5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蒽醌荧光团上修饰乙醇胺分子,合成了用于铁离子识别检测的新的荧光探针.实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水=4∶1,pH值为7.20的条件下,Fe3+的加入使体系荧光猝灭,荧光强度和Fe3+浓度在4.0×10-5—3.0×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可以实现在乙醇/水体系中对Fe3+离子的高选择性检测.检测限为3.8×10-7 mol/L.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罗丹明B和罗丹明6G为荧光信号报告基团,以增强水溶性为目的的羟乙基肼为修饰基团,合成了反应型的Cu_(2+)离子选择性荧光探针分子L1和L2.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探针分子L1和L2对Cu_(2+)离子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光谱识别行为.探针分子对Cu_(2+)离子的识别过程是通过Cu_(2+)离子催化水解控制氧杂蒽荧光信号的螺环酰肼基团实现荧光信号的开启,从而达到识别检测Cu_(2+)离子的目的,对Cu_(2+)离子的检出限均可达到10-8mol/L量级.同时,探针分子对常见金属离子和铵离子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羟乙基肼的引入增强了探针的水溶性,使得探针L1和L2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和低毒性,实现了其对β-胰岛细胞(INS-1细胞)中Cu_(2+)离子的荧光成像检测.  相似文献   

9.
以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荧光探针(L),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能在纯水体系(TRIS,pH=7.4)中快速识别游离M3+(Cr3+、Al3+、Fe3+)金属离子,为荧光增强型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探针L对Cr3+、Al3+、Fe3+的荧光检测限分别为1.57×1...  相似文献   

10.
以罗丹明B酰肼1和苯基乙二醛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2,再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R,采用~1H NMR、~(13)C NMR、ESI-MS、元素分析以及X-ray单晶射线对其结构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R作为荧光探针能选择性地识别Hg~(2+),且受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R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5×10~(-7)~2.5×10~(-6)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在MGC-803活细胞中实现了Hg~(2+)的成像.  相似文献   

11.
以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BODIPY)染料为荧光团,二(2-羟基乙基)亚胺为识别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对Pb2+具有高选择性的Pb2+荧光探针.在HEPES缓冲溶液(pH 7.4)中,当Pb2+浓度达到1.0×10-5 mol/L时肉眼可观察到探针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当Pb2+浓度达到3.0×10-4 mol/L时,探针荧光强度增大20倍以上,且识别作用不受其它金属离子(Na+、Mg2+、Ca2+、Cu2+、Fe2+、Hg2+、Ag+、Cd2+、Cr3+、Fe3+)干扰.Pb2+浓度在0.2×10-5~5.0×10-5 mol/L范围内,探针荧光强度与Pb2+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2 μmol/L.  相似文献   

12.
用罗丹明B与水合肼一步反应简便制得罗丹明衍生物RBH,试验发现:在乙腈-水(CH3CN:H2O=4:1)溶液中,RBH对Pd2+具有高选择性和广泛的pH探测范围,其对常见金属离子不敏感,且常见钠、钾盐阴离子对Pd2+探测也无干扰作用。探针RBH与Pd2+结合后,RBH的吸收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加,其荧光强度增加24倍,检测时间仅需25 min。该Pd2+探针响应灵敏,最低检出限为1.76×10-6mol/L。RBH对Pd2+的识别过程为不可逆,且该探针可制成试纸检测mmol/L级别含Pd2+水样。  相似文献   

13.
荧光探针可视化检测水溶液中铜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罗丹明B衍生物D2.作为专一识别Cu2+的探针,在2 ×10-5 mol/L HEPESCH3CN(1:1,V/V,含0.1 mol/L NaN03,pH=7.4)溶液中,D2本身无颜色,荧光微弱;加入Cu+后,溶液很快呈现粉红色,并且荧光增强2.7倍,而对其它常见金属离子都没有响应.紫外吸收光谱显示D...  相似文献   

14.
罗丹明6G荧光猝灭法测定中草药中微量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H2SO4溶液中,Fe3 与过量KI反应后生成I3-阴离子,I3-与罗丹明6G形成离子缔合物,并使罗丹明6G发生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测定Fe3 的荧光猝灭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200μg/L,检出限为8.3μg/L,用于中草药中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5,6-二酮,并进一步与对苯二胺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黏度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此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和敏感性。对1,10-邻菲咯啉与聚合物探针配位Fe3+前后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Fe3+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棕色,可实现肉眼识别检测Fe3+,而紫外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表明此聚合物荧光探针对Fe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其对加入的Fe3+能瞬间响应(1 s),完全响应时间为30 min,对Fe3+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2.5μmol/L,检出限为2.72μmol/L。Fe3+对探针的猝灭常数为1.52×104L/mol。通过分析聚合物荧光探针与Fe3+的作用机理,绘制出聚合物荧光探针与Fe3+作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6.
以罗丹明B和肉桂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新型荧光探针罗丹明肉桂酰胺,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荧光探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含30%(φ)乙醇的pH 7.0 HEPES缓冲溶液中,荧光探针与Hg2+形成1比1的络合物,通过测定在发射波长58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汞的浓度在1.0×10-6mol·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7.4×10-9mol·L-1。试验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Hg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罗丹明B酰肼-肉桂酸硫脲(RBHT)荧光探针,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探针与Hg2+作用后产生较强荧光,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Hg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Hg2+测定的线性范围为8.0×10-7~6.0×10-6 mol·L-1,检出限为7.0×10-8 mol·L-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自来水、河水中痕量Hg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化合物4-羟基苯甲酰-(2-羟基萘甲醛)腙(L)探针,经金属离子识别研究发现探针L对Al~(3+)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识别效果且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且识别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实现Al~(3+)的可视法检测,核磁滴定、job-plo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等实验结果显示,探针L与Al~(3+)以摩尔比2∶1的方式进行配位。通过对紫外滴定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分析,探针L与Al~(3+)的结合常数为1.3×10~4L/mol,最低检测限为3.71×10~(-6)L/mol。因此,该腙类衍生物作为Al~(3+)的荧光及比色探针,识别体系线性范围较宽,检测限低,在痕量Al~(3+)的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2,4,6)三氯苯基过氧化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H2O2)-咪唑-荧光探针的化学发光体系,研究了荧光探针化学发光成像,对几种常用的荧光探针(丁基罗丹明、罗丹明B、罗丹明6G、荧光素及异硫氰酸荧光素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成像分析高通量等优点,线性范围宽,检出限达10-11mol/L。对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标记的单克隆羊抗人IgG的化学发光成像分析,比相同条件下荧光成像的检出限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胆酸与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甾体席夫碱结构荧光探针(L),其结构经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在pH 7.0缓冲溶液溶液中,探针L可以高选择性荧光识别Al^3+,检测限为8.0 nmol/L,适用范围为pH 6~10。当Al^3+与探针L配位时,生成1:1型配合物(L-Al^3+),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由无色变成亮蓝色强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