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试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和拓展的结果.高考命题的原则是坚持稳定,而又注重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稳定从课本中寻求支撑,课本规范了命题的创新性.所以回归教材,是高三数学复习的立足之本,是提升学生能力水平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三数学复习存在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过程——回归课本.但复习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尽快走近高考,直接进入教辅资料便利化,题海战役正常化的阶段,课本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其重要性远远未能得到重视,殊不知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课本习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依据;课本是高考试题作答的"示范地",课本例题为高考试题的作答提供了标准化的模板;课本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地",课本的例、习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及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方法及方向.1课本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最有效资源课本是众多教材编写者智慧的结晶,是每年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数学备考回归课本与加强基础复习的认识与方法谈一点个人浅见.一、“题在本外,根在本内”的高考试题特征是回归课本复习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高考数学命题日趋稳定,日趋规范,日趋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改革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和风格.针对这些特点和风...  相似文献   

4.
周振峰 《数学通讯》2009,(10):32-33
高考既是对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检验.高三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和例题习题.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的原型有很多可以在课本中找到起源,因此有必要在高三章节复习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5.
田彦武 《数学通讯》2007,(11):15-16
“以能力立意”是新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今年高考数学命题的一大亮点.本文分析今年高考概率试题的几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一览无遗显示着:14道填空题中除第9、14题外,六道解答题中除最后两题外,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发展而成.这些都透露出高考数学命题的潜规则:从课本中寻求支撑,复习时须回归课本重视课本.  相似文献   

7.
高考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研究高考试题应着重研究它的教学功能,从而为高三的复习指明方向.笔者从2011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科第14题出发,先在课本中挖掘出“思想根源”,再结合2008年高考题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合2011年的模拟题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合笔者的改编题和学生的改编题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惠良 《数学通报》2005,44(10):47-49
1993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一改以前数学高考“以知识立意”命题思路,开始明确提出“以能力立意”,这是数学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考数学命题更加注重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了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其中的“贺卡问题”就属于这方面的一道好题。  相似文献   

9.
王勇 《数学通讯》2005,(24):1-3
纵观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和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与“平面区域”有关的问题悄然兴起,客观题小巧玲珑。韵味十足;主观题则在知识的交汇和综合应用上大做文章,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这类问题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是考查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极好素材,具有很好的区分和选拔功能.本文精选部分典型例题进行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利刚 《数学通报》2005,44(12):40-42
1数学高考复习的认识和思考 高考数学复习,是帮助学生梳理、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领悟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训练是手段,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回归课本是高考复习中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很多高考试题的产生离不开课本,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考课本超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磊 《数学通讯》2010,(10):39-43
高中数学怎样学习?高考数学怎样复习?回归课本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随着湖北省2009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回归课本,能否应对高考?”表现出深深的疑虑,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回归课本,在高考中吃不吃亏?”表现出强烈的担心.这些疑虑和担心,昭示着研究课本与高考之间的链接关系意义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真研读了2004年——2010年七年的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做了一些分析与尝试,仅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总复习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年来 ,我市高考数学成绩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 ,重要原因之一是采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案 .此方案的特色是“立足基础、注重能力、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 采点复习数学高考的宗旨是 :测试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在复习的起始阶段 ,必须对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普查 ,做到疏而不漏 ,我们称之为“采点复习” .“采点复习”不是重复课本 ,而是以课本为载体 ,彻底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并能用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高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基础,回归教材.要使人们理解并实施,还需要高考命题的合理引导.众所周知,许多高考试题就源于课本,它们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迁移、整合、扩展而成.这样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在教学中切实把握"三基",既能提升数学素质,又能获得考试高分.2010年安徽省的数学高考第9题体现了这一理念,是这份试卷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试题构思巧妙,有的考查某些基础知识,有的渗透某种数学方法或体现某种数学思想,高考试题是我们教与学的典型范例,充分挖掘高考试题所蕴藏的价值,重视高考试题的教学示范作用,更是提高高三复习效率的最佳“捷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坚持“稳中求变 ,稳中求进”的改革方向 ,在命题内容和试题形式的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数学高考强调对能力的考查正是为了给数学教学以一个明确的导向 ,引导教师克服机械地灌输知识、方法和技巧 ,“狂轰滥炸”各种题型 ,而忽视能力培养 .今年的上海数学高考卷 ,试题新颖 ,比较突出了对数学知识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重视对数学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检验 .以下剖析今年上海数学卷的能力分类 .1 运算能力运算能力实质上包括数学计算能力和代数式的转换以及变形能…  相似文献   

17.
江民杰 《中学数学》2012,(11):46-47,49
高考的源头是教材,这是高三复习必须研究的起点和回归的终点.现行的课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拓展资源,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考题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但很多一线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过程中,不够重视教材,沉溺题海不能自拔.要提升高三复习的效果,关键在于教材的有效利用,回归课本.回归课本的最终目标是:从课本出发,把学生引向高考数学的制高点(基本点→交汇点→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通讯》2006,(5):40-43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主要特点.数学的这些特点体现在数学考试中就形成了数学考试“概念性强、充满思辩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的学科特点。这些学科特点是高考数学命题的基础,在命题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才能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近几年来,特别是实行分省命题以来,许多试题设计独具匠心.令人回味无穷,但命题者始终遵循了“以能力立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高考山东卷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为宗旨,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在试题的设计上重视了“三基”,突出了“四能”,以及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探索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考查.下面从客观题与主观题这两个方面来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20.
顾亚东 《数学通讯》2015,(2):52-54,64
高考试题的命制完全是立足于数学课本,相当数量的试题都直接来源于课本,很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原型"或"影子",因此利用好课本习题不失为走出题海、高效率地抓好高三复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好课本习题不是炒剩饭,而是从更高的角度来研究,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途径:一是找到高考题的原型,提炼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二是挖掘知识的根本,弄请知识的来龙去脉;三是对比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