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是马兜铃科植物所含的主要药物成分,属硝基菲类衍生物.但是,近几年有许多报道马兜铃酸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在机体组织中形成马兜铃酸-DNA加合物,进而引起致癌作用.因此,马兜铃酸-DNA加合物现已被用作检测马兜铃酸中毒的生物标记物.本文介绍了当前马兜铃酸-DNA加合物主要的检测方法:32P标记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放射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本研究也通过实验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马兜铃酸-DNA加合物的检测具有快速、灵敏、专一性和重现性强、定量准确的特点,是马兜铃酸-DNA加合物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最后总结了在不同实验对象和给药剂量的马兜铃酸研究中,马兜铃酸-DNA加合物的检测数据,对马兜铃酸-DNA加合物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兜铃酸—A的制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A是存在于许多马兜铃属植物中罕见的一种含硝基的取代菲酸。作为药材已具有永久的历史,在抗感染、抗癌及创伤治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1956年Pailer等确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在 0 0 8mol LNa2 HPO4 KH2 PO4 溶液 (pH 6 82 )中 ,于钴离子注入修饰碳纤维电极 (Co CFUE)上 ,产生一个具有电催化性质的还原波。还原波峰电位为 - 0 80V(vs.SCE)。在此电极上 ,马兜铃酸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是准可逆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俄歇电子能谱 (AES)两种表面技术对钴离子注入碳纤维和普通碳纤维表面进行表征 ,证明由于Co离子的注入 ,改变了碳纤维基体的性质 ,催化了马兜铃酸的还原。该波的一阶导数峰电流与马兜铃酸的浓度在 1 6× 1 0 -7~ 1 4× 1 0 -4 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7 6× 1 0 -8mol L。用于马兜铃生药的测定 ,回收率在 97 5 %~ 1 0 3 3%之间。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酸在钴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兜铃酸在 0 .2mol/LHAc -NaAc缓冲溶液 (pH 4.6)中 ,用钴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进行伏安测定 ,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 ,峰电位为 -0 .71V(vs .SCE) ,峰电流与马兜铃酸的浓度在 1.2× 10 - 7~ 3 .7×10 - 5mol/L之间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8.6× 10 - 8mol/L。用于人工合成试样的测定 ,结果满意。用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性质。结果表明 :马兜铃酸的电极过程是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用AES和XPS表面分析技术对注入电极表面和未注的玻碳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离子注入电极的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马兜铃酸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关木通中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马兜铃酸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不可逆的还原波(Vc,p=-0.51 V vs.Ag/AgCl),具有吸附控制特性.利用马兜铃酸的电化学还原性质建立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体系.马兜铃酸浓度在8.0×10-7~6.0×10-6 mol/L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6×10-8mol/L.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应用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总酸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脱氧核糖核酸加合物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经酶活化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化学活化法(锌法)活化后与脱氧腺苷酸在弱酸环境下反应合成了AA-DNA加合物。采用多种质谱技术对加合物进行了鉴定。电喷雾-质谱法(ESI-MS)负离子采集模式下测得其准分子离子峰分别为m/z621和591;利用多级串联质谱(MSn)等方法,得到了加合物的结构信息;应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精确质量数测定和同位素模式检测进一步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质谱法分析AA-DNA加合物方便、准确、可靠,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32P-后标记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活化酯法,将马兜铃酸A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抗原马兜铃酸A-BSA和包被抗原马兜铃酸A-OVA.利用马兜铃酸A-BSA免疫Bal b/c小鼠,制得鼠单克隆抗体1A11,单抗效价为2×104;单抗为IgG1类,轻链为κ型;与其结构类似物马兜铃酸B、C和D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8%,3.5%和31.2%.基于抗马兜铃酸A单克隆抗体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的IC50为1.9 μg/L,检测范围为0.5~7.5 μg/L.icELISA添加回收率为86%~97%,相对标准偏差在5.2%~11.1%之间.利用所建立的icELISA测定了6个中药材和5个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验证,其中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马兜铃和青木香中均检测出马兜铃酸A,而川木通和5个中成药中未检测到马兜铃酸A.结果表明: 本方法可用于中药中马兜铃酸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粗制剂对冠心病有效,其醇浸膏经氧化铝层析,再分步重结晶,除分得丹参酮Ⅰ、丹参酮Ⅲ-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β-谷甾醇、左旋二氢丹参酮及丹参酸甲酯七种已知化学成分外,还分得一新二萜醌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测定,确定其结构式为(Ⅱ),定名为次甲丹参醌.邻位二萜醌类化合物在 A 环出现次甲基,植物中是首次被发现.丹参酮Ⅱ-A 的水溶性新衍生物--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经证明其结构式为(Ⅰ).经初步动物耐缺氧试验有效,又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副作用极小,化学上为一新类型治疗冠心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马兜铃酸A的伏安及示波极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兜铃酸A(简称从)为关木通、朱砂莲等多种常用中药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A具有抗癌、抗感染、抗早孕及增强吞噬细胞活性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可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其对肝、肾的毒性为有效剂量的1000倍,在医药上它已得到广泛的药理应用。鉴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电化学过程都具有电子传递的共性,研究马兜铃酸A的电化学性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研究马兜铃酸的电化学行为.在0.1mol/LNaOH底液中,马兜铃酸在-0.89V(vs.SCE)产生一良好的二阶导数极谱峰,线性范围为0.03~32mg/L,检出限为0.01mg/L.用该法测定中药关木通中马兜铃酸含量,结果满意.另外,还研究了马兜铃酸对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报导了用5%Pd/CaCO3或Pd(OH)2在中性, 碱性和酸性条件下使3β-乙酰氧基-Δ^5-7-酮胆烷酸甲酯, 可得到3β-乙酰氧基-7-酮胆烷酸甲酯, 后者经选择性水解可得5α-3β-羟基-7-酮胆烷酸甲酯. 如延长氢化时间, 可得异丙酯. (6)部分水解可得3β-羟基-Δ^5-7-酮-胆烷酸甲酯(10). 用NaBH4还原(10)可得它的5α-3β, 7β-双羟基和5α-3β, 7α-双羟基混合物, (6)在盐酸甲醇作用下发生1,6-消除得Δ^3^,^5-双烯-7-酮胆烷酸甲酯(12). 后者用m-CPBA环氧化得β-环氧化物, 进而用Pd/CaCO3氢化得5α-4β-羟基-7-酮胆烷醇甲酯(14). 由于(14)经Jones氧化得到5α-4,7-双酮胆烷酸甲酯. 由此可证明A/B环的构型和羟基环的位置及构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的亚急性生化效应.大鼠连续5日腹腔注射马兜铃酸后,不同时间段尿液1HNMR谱显示与肾小管及肾乳头受损相关的标记物(NMRmarker)浓度有显著变化;铬酸钠、氯化汞、二溴乙胺、盐酸肼和异硫氰酸-α-萘酯,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造成的肝肾损伤模型组、AA组和对照组的大鼠尿液1HNMR谱解析和分类.1HNMR谱中各种代谢物的谱峰强度变化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伤与肾小管及肾乳头损伤模型类似,且随给药量的积累,肾损伤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该方法可用于中药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悦美  郭丽华  李一峻  何锡文  陈朗星  张玉奎 《色谱》2021,39(10):1137-1145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科植物中含有硝基菲羧酸基团的一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表明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或植物衍生产品对人体有害,需要监测药物中马兜铃酸的存在。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物的高亲和力使其特别适合作为吸附剂从混合物中去除和识别目标物。以SiO2胶体纳米颗粒为基底,利用表面分子印迹的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SiO2表面印迹纳米颗粒(SiO2@MIP NP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模板分子马兜铃酸Ⅰ和功能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乙烯基吡啶、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酰胺的作用,发现2-乙烯基吡啶与马兜铃酸Ⅰ的作用最强,被选为制备印迹聚合物的单体。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氮气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TEM显示印迹纳米颗粒的粒径在270 nm左右,分子印迹层的厚度为35 nm,有利于模板分子的传输。TEM、FT-IR和热重分析仪的结果均证明实验成功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印迹聚合物SiO2@MIP NPs和非印迹聚合物SiO2@NIP NPs的吸附性能,并结合SiO2@MIP NPs和SiO2@NIP NPs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测定数据,发现SiO2@MIP NPs表面的印迹位点是导致二者吸附差异的主要原因。SiO2@MIP NPs和SiO2@NIP NPs的动力学吸附表明SiO2@MIP NPs具有快的吸附平衡时间(120 s),而且SiO2@MIP NPs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SiO2@MIP NPs的选择性通过印迹因子(IF)和选择性系数(SC)来评价。实验结果表明,SiO2@MIP NPs具有高的印迹因子(4.9),对模板结构类似物有较好的选择性,选择系数为2.3~6.6。最后将制备的SiO2@MIP NPs作为吸附剂用于加标中药样品川木通的预处理,用HPLC进行分析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73%~83%,实验结果显示SiO2@MIP NPs可作为高选择性材料用于中药中马兜铃酸的选择性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兜铃酸极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研究马兜的电化学行为。在0.1mol/LNaOH底液中,马兜铃酸在-0.89V产生一良好的二阶导数 极谱峰,线性范围为0.03-32mg/L检出限为0.01mg/L。  相似文献   

15.
(+)-2-甲基-4-戊烯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二酸二乙酯与碘甲烷反应生成二乙基甲基丙二酸酯(1). 由(1)进行皂化和脱羧反应制备2-甲基-4-戊烯酸(4).用一种新的拆分剂葡辛胺拆分(4)得到(+)-2-甲基-4-戊烯酸.  相似文献   

16.
研究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品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BII(1)、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IV(2)、马兜铃内酰胺AII(3)、马兜铃酸I(4)、胡萝卜苷(5)、马兜铃酸IV(6)。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王阁  曹小辉  于亮  陈立功 《化学学报》2011,69(13):1589-1591
头孢卡品酯是第四代头孢类抗菌素的重要品种, 人们已经对以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D-7ACA)为起始原料合成头孢卡品酯的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D-7ACA上羧基的保护, 因此, 对D-7ACA的羧基保护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以二苯基重氮甲烷和D-7ACA为起始原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方法, 以70%的收率合成了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二苯甲酯.  相似文献   

18.
以7-苯乙酰氨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基苄酯为原料经Wittig反应、水解、酶解三步反应合成重要的药物中间体——7-氨基-3-乙烯基头孢烷酸,总收率71.2%。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19.
李伟  韩建平  高钧  刘昌孝 《分析化学》2007,35(12):1798-1800
建立了反相液相色谱-电喷雾-三级四极杆质谱联用测定细辛及其制剂养血清脑颗粒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0.1%的甲酸水溶液(V/V)系统为流动相,选择性地测定m/z340.0>223.0的跃迁,在20~8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1);检出限为35 pg;精密度(RSD)为4.8%和回收率为98.1%,均较好,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马兜铃酸A的限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5β,3α-羟基-7-羰基-胆烷酸的还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治平  陈英  周维善 《有机化学》1986,6(4):281-285
鹅去氧胆酸(2)经氧化得到5β,3α-羟基-7-羰基-胆烷酸(3),3的还原反应是制备熊去氧胆酸(1)的关键步骤。本文报道用碱金属和几种金属硼氢化物对3进行还原的结果。同时对两类不同还原剂的反应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