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以1,8-萘酰亚胺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类荧光分子探针,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 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对5种羧酸分子的识别性能,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对甲苯磺酰丙氨酸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消耗型硫化氢荧光探针因灵敏度较低,无法实现铁死亡过程中细胞内硫化氢含量的检测。基于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双光子激发深红光发射的硫化氢荧光探针KS-HS。探针分子中引入了硫代氨基甲酸苄酯的结构单元,可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释放出H2S从而提高探针的灵敏度。探针分子中的叠氮基与硫化氢发生还原反应,作为触发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并释放深红光的开关。该探针对H2S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至15 nmol/L)、选择性好,可成功检测基于OGD/R模型模拟的铁死亡过程中细胞内硫化氢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N-烯丙基乙醇胺为原料,经过卤化,再与苯硫酚钾反应制得N-(β-苯硫基)乙基烯丙胺,通过硅氢化反应和三甲氧基硅烷作用,然后水解固载,络合氯化钯,得到固载在二氧化硅上的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钯络合物,并用XPS研究了结构.选用Ⅰ-十二烯、苯乙烯、Ⅰ-癸烯、苯基烯丙基醚、烯丙基环氧丙基醚、丁烯腈、环己烯、硝基苯等8种底物进行催化加氢,以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选择性明显.不同溶剂中,其活性顺序为:苯异丙醇>乙醇、正己烷.该催化剂在空气中放置半年,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经简单回收可再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硫醇,如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谷胱甘肽(GSH)等在细胞内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灵敏和高选择性地检测细胞内的生物硫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种可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TTCNPy纳米颗粒,该探针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λem=727 nm)及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260 nm)。基于生物硫醇中巯基的强亲核进攻能力,能够破坏荧光探针中的共轭π键,导致探针荧光猝灭。该探针能够在缓冲溶液中灵敏地检测生物硫醇,对Hcy、Cys、GSH的检测限分别为0.479,0.429,0.480μmol,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此外,该探针还具有合成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细胞毒性低的优点,可以用于检测溶液和细胞中的生物硫醇。  相似文献   

5.
运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的线型共轭化合物4,4’-(2,5-二溴-1,4-苯乙炔)4,4’-双(N,N-二甲基苯胺),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质子和不同金属离子存在时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从供电子基团-N(CH3)2到吸电子基-Br的ICT光谱: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其荧光光谱从正已烷中415nm红移到DMSO中525nm。对质子及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如Hg2+、Cr3+、Cu2+有明显响应,在乙腈溶液中,当化合物中滴加H+、Hg2+与Cr3+时,其荧光光谱表现为蓝移,而Cu2+的加入则使化合物的荧光淬灭。  相似文献   

6.
实验分别采用零价铁、镍/铁和钯/铁双金属在水中处理模拟氯苯气体,考察了3种体系的催化脱氯效果.选取钯铁双金属体系研究温度、钯化率及氯苯初始浓度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对氯苯的去除率均高于零价铁,钯铁体系脱氯效果最好;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氯苯的还原脱氯;氯苯浓度在150~800 mg·m-3时,去除率随氯苯的浓度升高而增大;金属比例在0~0.05%时,钯铁体系的还原脱氯能力随钯化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内次氯酸根(ClO~-)的异常表达会导致其机能障碍,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基于此,设计合成了一种咔唑-半花菁类小分子有机染料Caz-Hcy作为夹层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SWUCNPs)的能量受体,构建了基于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UC-FRET)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该探针对ClO~-响应速度快,且灵敏度高(检出限0.55μmol/L)、选择性好,同时,CazHcy结构中带有正电荷的氮杂环部分还具有靶向线粒体的能力。通过ClO~-调控Caz-Hcy的吸收光谱性质来调控探针的能量转移效率,能够实现对线粒体中ClO~-含量变化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双氨基硫脲侧链结构的荧光阴离子受体2,6 二(萘硫脲基氨甲酰基)吡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该阴离子受体与不同阴离子的络合选择性.结果表明,该阴离子受体对AcO-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荧光响应,对不同阴离子的络合选择性次序为:AcO->p NO2C6H4OPO2-4 Cl-.3,H2PO-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和交联技术,制备了植酸(PA)修饰聚乙烯醇(PVA)纤维膜负载钯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纤维膜的微观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分析了Pd催化中心在纤维膜上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纤维膜的化学结构.Mizoroki-Heck偶联反应结果显示,植酸的引入可以提高纤维膜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对不同结构的碘代芳烃和丙烯酸酯都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而且该催化剂至少可以重复使用4次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对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筛选出CSFV的保守靶序列。设计针对该靶序列的分子探针,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相互作用,将捕获探针偶联到纳米磁珠,将检测探针偶联到荧光量子点,建立了基于纳米磁珠分离富集靶标和量子点探针捕获特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CSFV核酸的方法。该方法对标准品的检出限为104copies/μL,对临床样本的检出限为106copies/μL,且与其他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生物传感器对25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用于羰基胺化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酮为底物,HCOONH4为氢源和氮源,Pd/C为催化剂,CH3OH与H2O为溶剂,对羰基进行还原胺化制得相应的胺.甲酸铵作为氢供体,具有廉价、易得、还原性能好等优点,Pd/C催化加氢可使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该方法反应速度快、后处理方便、选择性好.最佳反应条件:常温常压、CH3OH∶H2O(V∶V)=9∶1、HCOONH4∶原料∶Pd/C(M∶M∶M)=100∶10∶1.实验过程中,分别对2-金刚烷酮;5-氨基羟基-2-金刚烷酮;3-奎宁酮进行了胺化反应研究,获得较好的结果,产物均经1H-NMR、GC-MS或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K-H2和CO2的混合系统中,利用404 nm脉冲激光器激发K原子至K(5P)态后其与H2发生反应,产生KH(X^1Σ^+,V=0-3)分子.采用泵浦-探测技术,利用OPO脉冲激光器作为"泵浦"激光,泛频激发X^1Σ^+(V=0)至高位振动态(V=14-21),钛宝石激光器作为探测激光激发KH(X^1Σ^+)至激发态KH(A^1Σ^+),在与激光束垂直方向测量A^1Σ^+(V)→X^1Σ^+(V)的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得到KH(V)与CO2碰撞的猝灭速率系数,得出猝灭速率系数与KH振动量子数V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磷酸溶液(H3PO4)对活性炭载体(AC)进行预处理,以此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Pd)催化剂(PACT)并将其应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进行处理活性炭载体负载Pd催化剂(PAC)相比,催化剂PACT表现出较高的催化剂活性.对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积(BET),Boehm滴定,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EDS)等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含氧基团含量的变化,活性组分Pd含量的富集以及由H3PO4引进的PO3-4的存在是催化剂具高活性的主要原因.热重分析(TG)说明,反应过程积碳的产生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逐步聚合反应,以二乙烯三胺为固化剂、聚乙二醇作为致孔剂与环氧树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在一定的反应温度情况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基整体式多孔聚合物.重点研究了致孔剂的种类、三者的比例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整体式多孔聚合物制备中孔径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此聚合物对痕量离子Au(Ⅲ)、Pt(Ⅳ)、Pd(Ⅳ)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逐次逼近法研究了随机Volterra—Levin方程解的存在性,并结合H61der不等式证明了该方程解的唯一性与稳定性.最后用2个例子说明所获结果的有效性,同时表明条件“存在常数m〉0,使得∫-L^0p(s)ds=m”和“对所有的t≥0,∫0^1 e^4amsσ^2(t)ds/e^4amt都有界”是对Luo提出的条件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LS)存在下,用5—Br—PADAP测定钯的最宜条件.在0.04—2mol·dm~(-3)HCl0_4介质中,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4nm,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化法测得Pd(Ⅱ)与5—Br—PADAP的组成为1:1,在0—20μgPd/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4.0×10~4l·mol~(-1)·cm~(-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操作简便,已用于硅铝催化剂中微量钯的直接测定,所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产物端基结构的测定,研究了BF3/MTBE、BF3/甲醇、BF3/乙醇和BF3/丙醇引发体系对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溶剂种类及聚合反应时间对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BF3引发剂体系,络合引发剂的阳离子部分对聚异丁烯的端基结构影响不大,反阴离子部分烷基取代基的不同会影响产物的各种端基摩尔分数;相比非极性正己烷溶剂,极性二氯甲烷溶剂更有利于减少异构化的程度;同时,异构化的程度随着反应的进行会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五乙酰基葡萄糖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为原料,以路易斯酸-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F3·Et2O)为催化剂,方便地合成了一种含糖单体-甲基丙烯酸-2-(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氧)乙酯(AcGEMA).该单体与丙烯腈(AN)经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进行了共聚.单体和共聚物结构分别经红外、核磁证实.以水接触角测定脱乙酰保护后的含糖共聚物膜表面,结果表明脱乙酰化可显著提高膜表面亲水性.因此,用共聚法对聚丙烯腈膜改性,使其表面引入糖基,可以改善聚合物膜的亲水性;同时糖基的引入为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紧束缚势计算了Pdn(n=2-57)团簇的基态能量及结构.通过讨论团簇的平均束缚能Eb、二阶差分能△2E(n)和剩余能△E(n),发现团簇平均束缚能随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n为13、22、30、38、41、46和55为其幻数序列.并发现,Pd54为无中心原子的Ih结构,其稳定性略低于Pd55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