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将邻苯二胺、3-吡啶甲酸与二氯化镉在1:1的盐酸溶液中经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超分子化合物[2-(3-pyridyl)benzimidazoleH2]24+·[Cd2Cl8]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超分子化合物中的Cd2+与其周围4个氯离子配位,构成畸变三角锥构型的离子[CdCl4]2-,2个配阴离子[CdCl4]2-之间通过双氯桥键[Cd-Cl-Cd]构成五配位双核镉(Ⅱ)四元环状结构,并与2个2-(3-吡啶基)苯并咪唑两价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氢键及π-π呵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荧光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BDC)2(obix)2]·H2O(H2BDC=对苯二甲酸,obix=1,2-(二亚甲基)二咪唑).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结构表明:镉原子与3个对苯二甲酸上的5个氧原子,2个1,2-(二亚甲基)二咪唑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五角双锥配位构型.2个Cd(Ⅱ)原子通过两个羧基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单元,再通过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C-H…O氢键和弱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5.
利用2-乙酰基吡啶(acpy)和2-邻甲基苯胺在甲醇中回流反应得到新型希夫碱配体2-{1-[(2-甲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mpep),通过溶剂热法将acpy和mpep与氯化镉反应得到2种新型氯桥连一维之字链结构Cd(Ⅱ)配位聚合物{[Cd(mpep)]Cl2}n(配合物1)和{[Cd(acpy)]Cl2}n(配合物2).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Cd与mpep配体中2个氮原子和4个氯原子配位,呈六配位顺式八面体构型,并通过2个Cl原子桥连形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中心金属Cd(Ⅱ)与acpy中的氮原子、氧原子和4个氯原子配位,也呈六配位顺式八面体构型,进一步通过Cl原子桥连相邻金属形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在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CH3OH,CH3CN和CH2Cl2)中,两种配位聚合物均呈现蓝色荧光(390~433 nm),说明2种配位聚合物具有弱溶剂效应;在固态室温下两种配位聚合物也呈现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40和473 nm.固态最大发射波长比溶液中红移的原因是分子中存在氢键,降低了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在室温下,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3种溶液和固态中均显示出较长的荧光寿命(19.08~60.20μs).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微波法合成了2,5-二(2′-苯并咪唑)吡啶,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得到了它的单晶(1)及其锌的配合物[Zn(C19H12N5)2(H2O)2].5H2O(2)。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测定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由2,5-二(2′-苯并咪唑)吡啶和晶格水组成,化合物2中Zn2+离子与2,5-二(2′-苯并咪唑)吡啶的N原子配位,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D链状结构,再通过配体间π-π作用形成三维结构。此外,TG和荧光测定分析表明化合物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啶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NiL(H_2O)]·H_2O}_n(1),[Cd L(phen)]_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1中,L~(2-)配体的2个羧基氧原子桥连相邻的2个Ni(Ⅱ)离子,形成平行于a轴的一维链,链间则通过吡啶氮原子与金属离子连接,最终形成具有(4,4)-连接三维网络结构。在2中,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几何构型,L2-配体通过2个羧基和1个吡啶基与3个中心金属Cd(Ⅱ)相连,形成(3,3)-连接的二维层面结构,又通过面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测定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2-甲基-5-(2-吡啶基)-1,3,4-噁二唑(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Ⅱ)配位聚合物:[Cd_2(L)_2(μ-SCN)_4]_n (1)和[Cd_2(L)_2(μ-Cl)_4]_n (2),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配合物1是通过2个硫氰酸根负离子桥联形成的双桥镉(Ⅱ)配位聚合物,中心Cd1(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N_4S_2]。配合物2是通过2个氯离子桥联形成的双桥镉(Ⅱ)配位聚合物,中心镉(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Cl_4N_2]。配合物1和2都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齿配体2-氨甲基-1H-苯并咪唑(AMBI)和硫氰酸钾以及硝酸钴或硝酸镍在甲醇-水中反应制备了2个新的异质同晶配合物trans-[M(AMBI)2(NCS)2](1:M=Co2+,2:M=Ni2+)。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2个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M(Ⅱ)与来自AMBI的4个氮原子和异硫氰酸根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N-H…S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做了研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抑菌菌种,研究了配体AMBI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配体1-(1′,3′-苯并恶唑-2′-甲基)苯并咪唑(L)是通过苯并咪唑与2-(氯甲基)-1,3-苯并恶唑烷基化制备而来。配体L与CoCl2.2H2O反应得到了配合物[CoCl2L2](1)。配合物1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C-H…Cl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测定了L和1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2.
利用2-乙酰基吡啶(acpy) 和2-邻甲基苯胺在甲醇中回流反应得到新型希夫碱配体2-{1-[(2-甲基苯基) 亚氨基]-乙基}吡啶)(mpep) , 通过溶剂热法将acpy和mpep与氯化镉反应得到2种新型氯桥连一维之字链结构Cd(Ⅱ) 配位聚合物{[Cd(mpep) ]Cl2}n(配合物1)和{[Cd(acpy) ]Cl2}n(配合物2).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 核磁共振氢谱、 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一维之字链状结构. 在配合物1中, Cd与mpep配体中2个氮原子和4个氯原子配位, 呈六配位顺式八面体构型, 并通过2个Cl原子桥连形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 在配合物2中, 中心金属Cd(Ⅱ) 与acpy中的氮原子、 氧原子和4个氯原子配位, 也呈六配位顺式八面体构型, 进一步通过Cl原子桥连相邻金属形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 在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CH3OH, CH3CN和 CH2Cl2)中, 两种配位聚合物均呈现蓝色荧光(390~433 nm) , 说明2种配位聚合物具有弱溶剂效应; 在固态室温下两种配位聚合物也呈现蓝色荧光, 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40和473 nm. 固态最大发射波长比溶液中红移的原因是分子中存在氢键, 降低了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 在室温下, 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3种溶液和固态中均显示出较长的荧光寿命(19.08~60.20 μs) .  相似文献   

13.
李玮a  李明星  a  何翔a  邵敏b  安保礼a 《中国化学》2008,26(11):2039-2044
在水热条件下,对苯二甲酸(H2Bdc)和2-(3-吡啶基)苯并咪唑(3-PyHBIm)与Cd(NO3)2、Zn(NO3)2反应,得到配合物{[Cd(3-PyHBIm)(Bdc)(H2O)2](H2Bdc)1/2}n (1)、[Zn(3-PyHBIm)2(Bdc)(H2O)2]n (2)。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两个化合物均呈一维聚合结构,3-PyHBIm配体采用吡啶氮原子单齿配位。在配合物1中,对苯二甲酸根作为四齿配体,桥联Cd(II)离子,形成一维锯齿链状配位聚合物,两个水分子呈顺式配位。该化合物含有对苯二甲酸客体分子,通过强的氢键,构成三维超分子框架。在配合物2中,对苯二甲酸根作为双齿配体,结合Zn(II)离子,形成直线链状配位聚合物,两个水分子呈反式配位。两个配位聚合物都对热稳定,在固体状态下,呈蓝色发光。  相似文献   

14.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固体配合物能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0nm,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d(pdc)(bbi)]·2H2O}n(H2pdc=2,3-吡啶二甲酸,bbi=1,4-二咪唑基丁烷),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考察了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中,Cd(Ⅱ)的配位数为5,每个Cd(Ⅱ)与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另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以及2个1,4-二咪唑基丁烷的2个氮原子配位。吡啶二甲酸离子的配位方式可以表示为μ-(κ3N,O2∶O3),Cd(Ⅱ)与之连接形成一维骨架链[Cd(pdc)]∞。配体1,4-二咪唑基丁烷采用了"Ω"和"S"两种构型,它们进一步与中心原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型网络结构,拓扑学符号为66。受光激发,该配合物在426 nm处有一个发射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3个基于2-噻吩咪唑[4,5-f][1,10]菲啰啉(TIP)和2-(5-溴-2-噻吩)咪唑[4,5-f][1,10]菲啰啉(5-Br-TIP)的镉(Ⅱ)配合物1[cis-Cd(TIP)2(NO3)2]、锰(Ⅱ)配合物2[cis-Mn(5-Br-TIP)2Cl2]和镍(Ⅱ)配合物3[cis-Ni(TIP)2Cl(CH3OH)]Cl.CH3OH的合成、波谱和晶体结构表征。它们均为顺式1∶2单核配合物,其中1为8配位,2和3为6配位,TIP和5-Br-TIP配体在不同配合物中噻吩和邻菲啰啉并咪唑环之间的二面角有所不同,但都不大,在3.9(1)°~9.2(1)°范围。  相似文献   

17.
水热条件下以CdCl2和4-(1-咪唑基)苯甲酸(Himbz)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新的具有一维梯子型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imbz)(Cl)(H2O)]n(1),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1-咪唑基)苯甲酸离子(imbz)将Cd(Ⅱ)离子连接成一维Z字链,进而通过桥联氯原子被连接成一维梯状链结构,荧光谱图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蓝色荧光,荧光寿命为2.21 ns。  相似文献   

18.
水热条件下,以1,4-双(咪唑基-1-甲基)苯(bix)及方酸阴离子(C4O42-)为配体,合成了新的镉的配位聚合物[Cd(C4O4)(bix)(H2O)2]n(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二维层状结构,镉中心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赤道平面上4个配位原子分别来自方酸和bix配体,轴向2个配位原子来自配位水分子,镉原子通过双配体桥连形成四连接的二维(4,4)网络。同时,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NiL2(NCS)2(CH3OH)2](L=2-[[(4-吡啶)甲基]硫]-1H-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IR、X-射线单晶衍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94420(12)nm,b=1.35733(17)nm,c=1.341 64(17)nm,β=97.983 0(10)°,V=1.702 8(4)nm3,Z=2,F(000)=748,Dc=1.407 g.cm-3,Final GooF=1.027,R1=0.046 8,wR2=0.107 1。中心Ni(Ⅱ)原子采用六配位,分别与2个2-[[(4-吡啶)甲基]硫]-1H-苯并咪唑上的2个N原子,2个硫氰酸根的2个N原子和2个甲醇分子上的2个O原子进行配位。在Ni(Ⅱ)基本配位单元之间存在N…H-O氢键,形成一维双链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4-(2-(4-咪唑)苯乙烯基)吡啶(ISPE)为配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酸(1,3-H_2BDC)、4,4′-联苯二甲酸(4,4′-H_2BPDC)和4,4′-二苯乙烯二甲酸(4,4′-H_2STDC)及过渡金属盐Cd(NO3)2·4H_2O通过溶剂热自组装形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晶体{[Cd_2(ISPE)_2(1,3-BDC)_2]·DMF}_n(1)、[Cd(ISPE)(4,4′-BPDC)]_n(2)和[Cd(ISPE)_2(4,4′-STDC)(H_2O)_2]_n(3)。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二维层状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六重穿插的类金刚烷三维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3是由一维网格结构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堆积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另外还研究了它们的室温固态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