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根据美国 DARPA(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资助项目的概况,介绍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的新进展,对 DARPA 的特别项目 MEMS-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的进展状况进行了说明。详细描述了惯性技术、导航技术领域内前沿研究机构研究 MEMS INS 的路线,总结了微型导航技术系统算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 MEMSINS 的发展进行展望,指出 MEMS INS 的发展方向。过去的发展趋势表明:微型惯性技术将向芯片级的超小型 MEMS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和 MEMS INS 以及组合导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合成射流技术及其在流动控制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罗振兵  夏智勋 《力学进展》2005,35(2):221-234
流动控制是流体技术最主要的研究领域,21世纪的空气动力学将在流动控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合成射流是一种基于旋涡运动的零质量射流,是流动控制领域近10年来最热门活跃的流动主动控制技术.首先介绍了合成射流激励器及激励器的基本类型,并概括了激励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即宽频域、高动量、``强壮'的合成射流激励器和微小型激励器.尔后,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原理、合成射流结构以及合成射流独特的流场特征和合成射流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综述.最后着重对合成射流技术主要和潜在应用,如流动分离及气动力控制、射流矢量控制、增强掺混及加强传热和传质、抑制噪声、微流体控制、飞行控制以及粒子的散布控制、合成射流陀螺仪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和综述,同时对其在各应用领域的控制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腐蚀疲劳是工业装备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设施等重大装备向着高可靠性、长寿命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亟需准确、高效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论文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疲劳损伤机理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归纳与评述,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具体地,首先介绍了腐蚀坑的萌生和生长、裂纹萌生及扩展的机理;其次总结了预腐蚀疲劳的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寿命预测模型,再次归纳了腐蚀疲劳的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及数据驱动寿命预测模型;进一步地,综合概括了现有寿命预测模型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基于当前的研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借助三维成像技术实现蚀坑向裂纹转变阶段和短裂纹扩展阶段的可视化研究,以改进现有的断裂力学模型;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新型的多尺度多阶段寿命预测模型或利用新兴的数据驱动-物理融合方法实现腐蚀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声矢量传感器姿态变化难以准确测量导致目标测向精度低的现状,设计一种微型MEMS姿态传感器,并将其封装在声矢量传感器内部,实现基于MEMS姿态传感器的声矢量传感器设计。首先根据声矢量传感器姿态测量与校正原理,采用四元数姿态解算方法及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设计MEMS姿态传感器,并对其进行姿态精度测试;然后基于MEMS姿态传感器进行声矢量传感器样机设计、制作、参数测试;最后对样机进行了海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姿态校正后声矢量传感器目标方位估计精度与GPS推算方位精度一致,验证了利用MEMS姿态传感器设计声矢量传感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李申芳  王军雷  王中林 《力学学报》2021,53(11):2910-2927
环境中的流体 (包括气体和液体) 动能是十分丰富且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流体能量可通过不同的能量俘获技术 (电磁发电技术、压电能量俘获技术) 被转化为电能并供人们使用. 自2012年王中林研究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 以来, TENG已成为了最重要的能量, 俘获技术之一, 并应用于流体能量俘获研究中. 论文综述了当前用于流体能量俘获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fluidic energy harvesting TENG, FEH-TENG) 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 FEH-TENG 中摩擦电材料之间的电荷转移原理以及基本的工作模式. 在气流动能俘获方面, 流致振动 (如涡激振动、驰振、颤振和尾流驰振等)是一种有效的将流体动力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机制, 基于该机制, 总结了FEH-TENG在风能和流致振动能量俘获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能量俘获结构. 液体动能俘获方面总结了 FEH-TENG 在波浪和雨滴能量俘获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基于 FEH-TENG的混合能量俘获系统和摩擦电材料优化在提升FEH-TENG流体能量俘获效率方面的研究. 接着介绍了FEH-TENG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最后讨论了目前 FEH-TENG 在流体能量俘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论文工作有助于推动FEH-TENG在流体能量俘获领域的发展以及促进相关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企鲲  陈康民 《力学季刊》2008,29(1):92-101
本文利用"径向平衡"原理,建立了轴流叶轮出口通流速度沿叶高的分布方程,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扭叶片设计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某微型风扇的设计,并采用CFD技术,数值研究了不同扭曲形式下该型风扇的气动特点.通过与用传统方法设计的扭叶片及原始直叶片的气动性能的对比发现,按本文提出的方法所设计的扭叶片不仅能扩大微型风扇小流量稳定工况范围,而且其风压明显增加,有助于提高微型风扇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7.
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具有比振动式微陀螺精度高的潜在优点,并可同时测量二轴角速度和三轴线加速度。介绍了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的研究现状。对该静电悬浮转子微F1螺/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高精度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加速度计晌关键技术如静电稳定悬浮、微位移检测控制、静电恒速旋转驱动、微机械加工和真空封装技术等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一新颖MEMS陀螺是高精度多轴集成微惯性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号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MEMS磁传感器存在测量噪声大的问题,利用MEMS磁传感器体积小的特点,设计了阵列形式的MEMS磁传感器测量模块,减小了测量噪声对标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实现同一时刻采集32个MEMS磁传感器信号。在硬件设计基础上,通过对阵列MEMS磁传感器建模与分析,设计了基于阵列MEMS磁传感器的标定方法。通过仿真及实物系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阵列MEMS磁传感器标定结果的归一化模值标准差较单个磁传感器减小了70%。  相似文献   

9.
静电悬浮式惯性仪表中的微位移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静电陀螺仪、空间静电加速度计等基于静电悬浮的惯性仪表在高精度的惯性导航和空间微重力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基于MEMS工艺的悬浮式微惯性传感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介绍了静电悬浮式惯性仪表中采用的差动电容式微位移检测电路的原理,分别对静电陀螺、静电加速度计和MEMS微陀螺、微加速度计的电极配置方案和位移检测的接口电路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的位移检测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基于MEMS的流动主动控制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EMS技术与流动控制技术的结合, 使得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逐步成为现实, 极大地推动了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简述了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 以及应用MEMS技术实现流动主动控制的机理和途径. 介绍了几家国外研究机构近年来在流动主动控制技术领域基于MEMS技术的微传感、微控制和微执行技术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以及在三角翼前沿涡控制、减阻研究、发动机喷流控制、细长体背风面分离流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微机械陀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新刚  袁建平 《力学进展》2003,33(3):289-301
随着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深入研究和取得的进展,属于MEMS研究内容之一的微机械陀螺,在汽车工业需求的推动下,已经成为过去几十年内广泛研究和发展的主题.微机械陀螺与传统机械式陀螺、固体陀螺、光学陀螺等相比,具有成本低、尺寸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其精度正不断得到提高,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微机械陀螺的定义及特征、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加工技术,随后对已出现的不同类型微机械陀螺的结构、加工方式、工作原理以及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微机械陀螺的商业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双输入轴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机械陀螺仪是微机电系统(MEMS)研究的重要内容。双输入轴微机械陀螺仪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结构的固有功能并实现最低成本。本综合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报道,概述各自的结构、工艺、测试和性能特点,以展示双输入轴微机械陀螺仪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radiation effects on the combined (forced-free) convection flow of an optically dense viscous incompressible fluid over a vertical surface embedded in a fluid saturated porous medium of variable porosity with heat generation or absorption.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from a porous wall on convection flow are very important in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es. The inclusion of radiation effects in the energy equation leads to a highly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are transformed to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using non-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These equations are then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implicit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subject to appropriate boundary and matching conditions. A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article diameter-based Reynolds number, the flow based Reynolds number, the Grashof number, the heat generation o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radiation parameter is conducted 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and other physical parameters on the local skin friction and on local Nusselt number are shown graphically. It is interesting to observe that the momentum and thermal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s with the radiation and decrease with increase in the Prandtl number.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卫星电视天线稳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套基于微机械惯性传感器测量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稳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讨论了系统的几项关切技术,包括:微机械惯性姿态测量模块,步进电动机闭环伺服控制以及场强自动跟踪技术。计算仿真和样机实验的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已能够满足舰船上的应用要求。由于微机械测量器件的采用,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A fractal model for the subcoole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subcoole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nucleation sites on boiling surfaces. The proposed fractal model for the subcoole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is found to be a function of wall superheat, liquid subcooling, bulk velocity of fluid (or Reynolds number), fractal dimension,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active cavity size, the contact angl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id. No additional/new empirical constant is introduced, and the proposed model contains less empirical constants than the conventional models. The proposed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all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subcooled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and fair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is found for different bulk flow rates.  相似文献   

16.
硅微结构惯性传感器的研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介绍硅微结构惯性传感器的研制背景入手,分析了微米/纳米技术近年来的进展对发展硅微传感器的推动作用,重点介绍了美国主要公司有关硅微结构惯性仪表的研制现状,最后结合市场预测,提出笔者对我国发展硅微惯性传感器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微电子机械系统和流体流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Ho.  CM 方新 《力学进展》1998,28(2):250-272
出现于80年代后期的微机械工艺技术可提供微米尺度的传感器和致动器.这些微型转换器与信号调节和处理电路集成后,组成了可执行分布式实时控制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这种性能为流动控制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另一方面,由于微米尺度结构中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在流体流经这些微小机械器件时,表面效应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动量方程中的各类表面力项.由于它们非常小,气体流动具有很大的Knudsen数,所以边界条件也应加以修正.总之,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不但是一项实用技术,也为流动机理的基础研究提出了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章书成 《力学进展》1989,19(3):365-375
泥石流这一特殊的二相流体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一般可分为稀性泥石流(颗粒碰撞及离散力起主导作用)和粘性泥石流(粘性力起主导作用)两大类。本文概略地评述了泥石流的几个问题,即泥石流形成学、分类学、动力学等,指出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泥石流汇流理论、泥石流阻力规律等。文中还根据近年来的动态和趋向,推断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泥石流流域管理模式将会成为泥石流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振荡管流换热的理论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流体在管内振荡的运动方程和流体及管壁的能量方程出发,经过变量转换对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了计及管壁影响的振荡流体轴向换热的一般理论解。由这解,可以导出各种特殊条件下的表达式,包括已有的各种解析解。本解经数字化而制成各种图线,它们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