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TG-DTG法研究轻稀土La、Ce、Pr、Nd、Sm的13种水合硝酸盐热分解过程,通过IR对反应物、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鉴别。发现中间产物均有低水合物、无水盐和碱式盐(铈除外),最终产物都是氧化物。提出它们的热分解机理。另外,用Kissinger法计算了一些脱水过程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刘淼  杨晓燕  彭晓姣  黄冕  许浩然  肖云川  冉坚  黄静 《合成化学》2013,21(3):306-308,312
利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日香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日香桂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连翘脂素(2),大黄酚(3),大黄素甲醚(4),β-谷甾醇(5),β-谷甾酮(6)和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7),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2~4,6和7为首次从日香桂中发现;2为首次从该属中发现;3和4为首次从该科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九种头孢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小平  赵远征 《色谱》1993,11(1):40-41
头孢菌素(Cephamycin)是继青霉素之后自然界发现的第二类β-内酰胺抗生素,它除具有青霉素的优点外,还对青霉素酶稳定,临床反应较少。迄今在数以千计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化合物中,已有数十种用于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第一代有头孢氨苄(Cephalexin),头孢唑啉(Cefazolin),头孢拉定(Cephradine);第二代有头孢呋肟(Cefuroxime),头孢噻乙胺唑(Cefotiam);第三代有头孢塔齐定(Ceftazidime),先锋美他醇(Cefmetazole),头孢氨噻肟唑(Cefmenoxime)和头孢磺吡苄(Cefsulodin)等。 头孢菌素的含量(或效价)测定方法主要有生物法、碘量法、羟胺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在上述方法中,除HPLC法能达到分离和定量的目的外,大都受同类物的干扰,专属性较差,而  相似文献   

4.
ESCA法的进展     
自从六十年代末电子能谱法进入实用阶段以来,无论在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能谱的奠基人——瑞典Uppsala大学的Siegbahn教授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电子能谱法的基本测量过程是用一种激发源(光子或电子)照射样品后测量从样品发射出来的电子的能量分布,从中得到有关的信息。根据激发源的不同,电子能谱法可分为紫外光电子能谱(UP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分支。由于XPS法对化学分析最有用,又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Analysis),缩写为ESCA。有关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各种应用,国内已有  相似文献   

5.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制备及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结合徽/米结构聚苯胺最新的研究现状,扼要综述了从传统化学和电化学方法中发展起来的用于制备各种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最新方法(如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并介绍了聚苯胺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的概述、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元霸  梁玉仓 《结构化学》2001,20(6):425-438
纳米材料在电子、光学、化工、陶瓷、生物和医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应用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纳米材料的概述:从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吸附分子与基底的相互关系、分子操作与分子器件的构筑,并通过具体的例证加以阐述,包括在STM操作下单分子反应;有机小分子在半导体表面的自指导生长;多肽-半导体表面特异性选择结合;生物分子/无机纳米组装体;光驱动多组分三维结构组装体;DNA分子机器。 二、纳米材料的若干制备方法和结构表征方法:制备方法包括:物理的蒸发冷凝法,分子束外延法(MBE),机械球磨法,扫描探针显微镜法(SPM)。化学的气相沉淀法(VCD),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Sol-gel),L-B膜法,自组装单分子层和表面图案化法,水热/溶剂热法,喷雾热解法,样板合成法或化学环境限制法及自组装法。 三、若干结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法(XRD),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谱(EXAF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法,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STM/AFM)和有机质谱法(OMS)。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元素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对整个有机化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仍然会如此,是无可置疑的。从十九世纪中叶至末叶,主要是有机锌和有机钠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这时有Frankland发现的有机锌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849),Wurtz反应(1855),Wurtz-Fittig反应(1876)和PeφopMaTCK反应(1887)。Frankland反应曾被ByлepoB利用制备多种叔醇,并证明是伯醇、仲醇的异构体,从而奠定有机结构理谕的基础。Wurtz反应和Wurtz-Fittig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微计算机电化学系统研究可逆过程的方波伏安法,特别是作者提出的循环方波伏安法,建立了循环方波伏安法的理论电流函数表示式。理论和实验验证都表明,循环方波伏安法正向扫描的峰电流和峰电势分别等于逆向扫描的峰电流和峰电势,这是氧化态和还原态都溶于电解质溶液的可逆电极过程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判据。同时研究了参数如方波振幅(Esw),方波周期(τ),阶梯电势增量(ΔE)的影响,理论预期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从枯委陵菜(potenjtilla viscosa J.Don)根中分离出七个鞣质成分, 经波谱分析, 化学降解和衍生物制备等手段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分别为(+)-儿茶素(1), (+)-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2), afzelechin-(4α-8)-儿茶素(3), 原花色苷元B-3(4), 原花色苷元B-33'-O-β-D-葡萄吡喃糖苷(5), 原花色苷元C-2(6)和枯委陵菜素(potentillanin)(7), 其中5和7是首次发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1及2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岸殊 《化学教育》1981,2(6):24-25
“发现法”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现在人类正面临着“知识爆炸”的挑战,在教育上对付这个挑战的最有力办法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发现法”一被提出,就受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欢迎。本人曾用“发现法”试教“碳的同素异形体.,下面是试教的情况和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