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参照国家对主机审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对部分主机审计软件的了解,结合实际的终端信息安全管理需求,从体系架构、安全策略管理、审计主机范围、主机行为监控、综合审计及处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主机审计系统的设计思想,达到对终端用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由城市建筑物拆除的安全管理联想到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素有安全方针 与目标、安全策划、必要的资源、组织结构与职责、安全标准、实施安全监控、安全检查与评审等。通过评审总结使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改进,然后进入更高起点的新的一次循环,使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历经上亿年,大多数龟类爬行动物均进化出了比重轻、强度高、韧性好的防护外壳。研究这些龟壳的结构特征和材料力学行为对安全防护结构的仿生设计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分别从龟壳的宏微观多尺度结构–功能关系、静动态力学性能和仿生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基于对上述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还进一步展望了龟壳力学性能研究未来需关注的重点,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仿龟壳结构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唐涛  马慧茹 《力学进展》2009,39(2):251-252
1 实验室概况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备于2005年,2006年5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2月通过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2008年底,实验室开始以实体化方式运作.  相似文献   

5.
安全距离是危险品仓库建设和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减小危险品仓库的安全距离,结合现行规范和危险品仓库建设现状,针对一种由浅埋式库房主体、顶部堆土和钢筋混凝土分配板组成的新型危险品仓库形式开展了3组缩尺模型野外爆炸试验,记录了各组试验的爆炸过程,统计了冲击波超压峰值和爆炸破片的飞散范围,给出了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分析了分配板、库房强度等因素对冲击波传播和破片飞散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新型危险品仓库可实现定向泄爆,有效限制库房两侧及后方爆炸冲击波的传播和爆炸破片的飞散,使库房两侧及后方的安全距离最大减小77%;与覆土库相比,库房后方的安全距离可减小约50%。钢筋混凝土分配板是新型危险品仓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无分配板库房相比,最大可使后方安全距离减小30%。与波纹钢库房主体相比,强度较高的钢筋混凝土库房主体可使库房后方的安全距离最大减小38%。  相似文献   

6.
扩张管内爆轰波临界传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设重点火位置沿扩张管内扰动区的最后一道特征线,结合描述爆轰波绕射后重点火产生的特征量M/ys与沿胞格长度方向诱导激波与化学反应区分离时爆轰波阵面衰减的速度梯度△MCJ/Lc,本文得到了临界条件下扩张管内爆轰波维持传播而不熄灭的重点火准则。利用Whitham的激波线射理论,由重点火准则导出了任意扩张管角度下爆轰波胞格尺寸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二者不仅趋势一致,而且量值也很接近。  相似文献   

7.
历经上亿年,大多数龟类爬行动物均进化出了比重轻、强度高、韧性好的防护外壳。研究这些龟壳的结构特征和材料力学行为对安全防护结构的仿生设计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分别从龟壳的宏微观多尺度结构--功能关系、静动态力学性能和仿生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基于对上述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还进一步展望了龟壳力学性能研究未来需关注的重点,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仿龟壳结构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冀山 《力学学报》1995,3(1):78-85
耗资百亿之巨的国家重点工程──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以其规模宏大、技术复杂而驰名。本文在对工程概况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输水隧洞工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所应采取的工程对策,并从工程地质角度论证了兴建该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安全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信息系统的安全实现方法也有多种。在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基础上.介绍某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正由浅海向深海发展,水下输送管道作为深海采矿系统中的必备构件,其作业安全尤为重要.本文以6 000 m深海采矿工程为背景,研究了海底集矿机、海底移动输送站及连接两者的矿料输送管道的运动协调关系.首先,用悬链线理论得到输送管道的初始构形,基于有限元方法,构建了集矿机-输送管道-移动输送站系统三维动态响应模型,进而讨论了集矿机和移动输送站运动过程中,输送管道形态和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集矿机与移动输送站靠近时,输送管道的最大应力增长速度变快,威胁采矿系统的作业安全.基于此,提出了集矿机与移动输送站最小安全距离的概念,分析并给出了管道壁厚和材料屈服应力对最小安全距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传统车辆重心测定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汽车重心实时监测机理的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实时监测汽车的整车重量、重心位置,提供安全装载和安全车速监测与报警,可为汽车安全系统提供可靠的重心计算力学模型,为研制汽车重心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了必要参数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极限分析和安全分析的近代发展方向是寻找通用性强,计算效率高的数值方法。本文介绍将有限单元法和数学规划法相结合的、同时适用于极限分析和安全分析的统一数值方法,包括下限格式和上限格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局域网网络管理的功能要求,从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4个方面,讨论局域网(LAN)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破损-安全”(fail-safe)设计通过冗余载荷路径设计提升结构的损伤容限(残余承载能力),是保障飞行器结构安全性的重要设计环节;然而,冗余结构形式不可避免地导致重量增加、效率降低,严重制约飞行器结构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论文基于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Bi-directional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提出了一种“破损-安全”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具体地,设计方法采用“0/1”离散拓扑变量,以结构重量(材料用量)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同时对局部破损结构的承载形变进行约束(低于安全阈值).针对渐进结构优化法难处理多设计约束的瓶颈,采用p范数法对局部破损结构的最大承载形变进行凝聚,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将其耦合至优化目标函数,实现结构轻量化与“破损-安全”的同步设计.进一步地,并依据最大残余承载形变对局部区域破损之于“破损-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通过免除低影响局部破损区域的残余承载形变分析与约束,大幅度地提升了优化设计效率.通过系列基准测试算例,验证了论文“破损-安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室概况 本实验室于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投资建设,主要支撑学科为力学,其中:固体力学为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由王铁军教授和杜善义院士担任.实验室总体定位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重大装备、国家安全、交叉边缘及其它领域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强调理论、方法与技术创新.主要研究方向为:(1)固体变形与强度理论;(2)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3)超轻多功能结构及多场耦合;(4)结构安全与监检测.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14届材料磨损国际会议的简要评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第14届材料磨损会议重点涉及的生物摩擦学、金属磨损、表面涂层、冲蚀、纳米摩擦学、复合材料以及磨损监测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对摩擦学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安全级别要求的建筑楼群.或已有布线系统但不符合安全布线要求的旧建筑楼群,给出了一种遵循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要求,实用性强的安全布线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永  鲍跃全  李惠 《力学进展》2023,(4):774-792
结构健康监测通过在大型工程结构上安装多类型传感器,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多元数据,已经成为保障重大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的监测数据,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识别和评估结构状态与安全是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复杂性,状态识别与评估的核心难点是高维问题优化与求解,机器学习在高维问题求解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重点阐述机器学习在结构模态识别、损伤识别及可靠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未来在该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各种炸药的殉爆安全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铮  项续章 《爆炸与冲击》1994,14(3):231-241
为了保证炸药生产与贮存中的安全,我们对各种单质散装炸药进行了一系列殉爆试验,主发装药的药量为1~10 ̄5kg、被发装药为1~50kg。通过试验求出了殉爆的最小超压和不殉爆的最大超压、平均殉爆时间,以及温度、冲击、装药密度、建筑物、土围对殉爆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各种炸药的殉爆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0.
铝质材料的摩擦学表面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工程应用中,铝质材料是一类重要性仅次于钢铁的金属材料。但是,铝质材料作为摩擦学材料,却存在着质软、摩擦系数高、磨损大、容易拉伤且难以润滑等严重弱点。为了总结科学工作者在铝质材料的摩擦学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借以推动有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这类材料的各种摩擦学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其中,重点综合介绍的是本世纪八十年代新发展起来的自润滑阳极氧化铝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处理方法和应用等,同时,根据有关的测试和分析结果,对自润滑阳极氧化铝在研究和开发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当进行改进研究的几个重点课题作了预测与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