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发现τ轻子餐夸克发现以后,在物质的两类基本组成单元--夸克和轻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对称的图象:两对轻子,即电子和电子型中微子(v?)、μ子和μ子型中微子(vμ),对应于两对夸克,即上(μ)和下(d)、粲(c)和奇异(s).它们可以分为两“代”:第一代是u,d,e,va,第二代是c,s,μ,vμ.两代成员依次一一对应,对应的成员具有相同性质,区别主要表现在质量上面,第二代的比第一代的大.  相似文献   

2.
顾以藩 《物理》1996,25(3):129-133
美国物理学家马丁·珀尔(Martin Perl)和弗雷德里克·雷恩斯(Fredrick Reines)共同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奖.珀尔及其合作者于70年代间发现了τ轻子,雷思斯与已故的克拉埃德·考温(Clyde Cowan)于50年代间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他们在轻子研究方面的先驱性工作为建立轻子-夸克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图像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亚夸克物理中允许存在的编外粒子出发,探索了可能存在的双夸克态,双轻子态以及轻子夸克等新物质态,给出了它们的结构性和SU(3)对称表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两个具有轻的夸克和轻子的统一前子模型.在复合层次,模型包含了自然的代结构,其中一个模型可给出104GeV量级的低的超色能标.本文的讨论表明,对于超色群最好的选择是SU(4),统一群最好的选择是SU(9).  相似文献   

5.
 1930年12月泡利提出中微子的假设以来,已整整60年了.今天,中微子这个没有大小、没有质量(至少尚未测到)、没有电荷的“怪”粒子,不再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而是充满整个宇宙的稳定粒子.它们与带电轻子、夸克以及电弱作用的传递子-光子,中间玻色子Z0,W±,强色相互作用的传递子-胶子,引力作用的传递子-引力子-起,支配着整个宇宙.  相似文献   

6.
 感谢《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为104-109号元素的命名问题给了我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在“104-109号元素的最新定名”一文(发表于本刊1999年第6期)寄出不久之后,笔者获得如下信息:1.108号元素“hassium(Hs)”来源于德国GSI的所在地黑森州(Hesse,Hessen),不是用来纪念A.E.Haas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译名为“”是妥善的。2.关于107号元素“bohrium(Bh)”,过去有些书籍曾用“”的译名.全国名词委鉴于汉字中“王”旁居于中间位置者没有先例,故未采用.由此可知,全国名词委对于该词的译名是经过斟酌的.关于“104-109号元素的最新定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种轻子与夸克相结合的新物质--轻子夸克。本文根据焦--宫亚夸克模型及亚夸克对的产生与重组合机制,探讨了可能存在的轻子型夸克态。  相似文献   

8.
夸克-轻子的形变空间可解释为旋量空间,如果夸克-轻子因结构发生形变,其电荷量子数、旋量量子数及超荷量子数可用振动量子数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9.
 (续前)1921年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因在数学物理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05年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他在《理学年鉴》上发表了3篇论文.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他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观点成功地解释了1887年H·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他不满足于普朗克把能量不连续性只局限于辐射的发射和吸收过程,而认为即使在光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是不连续的。他把组成辐射的能量子称为“光量子”(1926年后,人们改称其为“光子”)。  相似文献   

10.
鲍淑清 《中国物理 C》1989,13(5):393-402
本文将Complementarity应用于SU(N)亚夸克大统一模型,对亚夸克填充的SU(N)反常相消和渐近自由的各种表示进行分析,得到了满足Complementarity且有物理意义的SU(N)亚夸克大统一模型的最简单的表示;并预言夸克和轻子的代数gN≥4.  相似文献   

11.
郑志鹏  黄涛 《物理》1996,25(3):133-139
叙述了近年来高能物理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如顶夸克的发现、三代夸克的实验证据、轻子普适性的实验检验.文章还对国际高能物理发展的趋势及中国高能物理的计划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物理学会与《现代物理知识》联合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年知识竞答”活动期间, “走近诺贝尔奖”专题展览恰巧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笔者作为科技馆辅导员, 既积极参加了知识竞答活动, 也认真参观了“走近诺贝尔奖”专题展览。  相似文献   

13.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对轻子物理学先驱性实验贡献颁发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一半授予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MartinL.Perl),奖励他发现了τ轻子.  相似文献   

14.
太阳中微子失踪案和中微子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前)五、“中微子振荡”是物理学家的法宝按照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微子质量为零,它们以光速运动。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即3种“味”)的中微子:电子型中微子(记为νe),μ-中微子(记为νμ)和τ-中微子(记为ντ),它们之间彼此不相关,分别只同电子、μ轻子和τ轻子密切相关。不过,早在戴维斯等人公布首批氯探测器的探测结果的1968年,庞托科沃就提出了这3种“味”的中微子很有可能互相来回地转化,称为“中微子振荡”。在太阳内部的热核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都是νe。但它们在从太阳到地球的漫长行进过程中,νe不断地转化为νμ和ντ。  相似文献   

15.
轻子与原子核概述 近百年来,人们对构成物质世界基本“砖块”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化。从原子到原子核,再到核子内的夸克(图1)。这些认识大多是通过散射实验获得的,如用从加速器出来的高速质子或电子(通称探针)轰击靶粒子。这里感兴趣的是通过电子探针来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经历了许多世纪的艰苦努力,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弄清了原子的内部构造。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从一个层次深入另一个层次,却始终没有找到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单元。(一)从原子到“基本粒子”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早就提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前) 1951年 瓦尔顿(Emest Thomas Sinton Walton,1903-1995)和科克罗夫特(Sir Joln Douglas Cockcroft,1897-1967)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亚原子粒子进行原子核嬗变的开创性工作,共同分享了195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克罗夫特和瓦尔顿在剑桥卢瑟福实验室工作时,巧妙地把高压变压器、电压倍增回路和整流管安装在一个四级系统中,建成了能产生60-80万伏特高压的加速装置,该装置被命名为“科克罗夫特一瓦尔顿加速器”。他们把加速后的质子射向锂靶,在硫化锌屏上观察到了明亮的闪烁现象。  相似文献   

18.
 (续前期)1931年未发奖.1932年海森伯(WernerHeisenberg1901-1976)因创立量子力学和应用该理论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获得了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海森伯利用矩阵代数,建立了一套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这就是量子理论中的矩阵力学.7月29日,他写成了《关于解释运动学和力学的量子理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正式创立,这一天也被称为“量子力学诞生日”.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经典力学规律不可能正确地应用于原子中的高速运动,需要用新的思想来解释原子和分子中的微观过程.  相似文献   

19.
 1 北京谱仪开始Ds物理研究据《北京对撞机通讯》报道,目前有关Ds物理测量工作刚刚起步,Ds纯轻子衰变尚未观察到,Ds半轻子衰变与作为参照基准的Ds→(?)π+分支比有待精确测定,许多有争议的和未知的Ds轻子道衰变需要进一步研究.北京谱仪Ds的物理目标是:用同理论模型无关的直接测量法,测定Ds+→(?)π+衰变的绝对分支比;从Ds→ex半轻子衰变的测量,寻找非旁观者胶子过程的贡献:研究Ds→μv,τv纯轻子衰变,测定Ds衰变常数fDs;有兴趣的Ds强子道衰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庄鹏飞 《物理》2000,29(10):584-586
介绍和评述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重要实验结果及其物理解释。碰撞初期形成了高温高密系统。能量密度达到了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阈值,低质量双轻子增长、J/ψ反常压低和奇异粒子增长等实验现象可以用形成了QGP来解释。但目前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已经产生了QG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