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Hg( )等因素对 ( NH2 ) 2 CSO2 与 Co2 - NH3体系定向反应的影响 ,发现该体系同时存在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 ,并相互竞争 ,( NH2 ) 2 CSO2 的双电子反应率随着体系温度、p H值增大和 Hg( )离子的加入而增高 .探讨了反应机理 ,并对两种反应的变化方向作了机理解释 .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Fe(Ⅲ)配合物与N_2H_4的定向反应,得出该反应随体系pH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并逐渐从以单电子反应为主转化为以四电子反应为主.Cu(Ⅱ)是该反应有效的催化剂.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SO_4~(2-)/TiO_2-SnO_2、SO_4~(2-)/ZrO_2-SnO_2、SO_4~(2-)/SnO_2催化剂,对它们进行了部分物性测试,并测定了它们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此类催化剂的酸性很强,远远超过SiO_2-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对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证明,SO_4~(2-)以双配位形式结合在催化剂金属离子上,未生成硫酸盐.同一组成的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中的SO_4~(2-)%含量,脱附温度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溶剂对2-NO2-5,10,15,20-四苯基卟啉铜(2-NO2-TPPCu(Ⅱ))1与苯酚钠反应的影响,发现反应速度、产物分布与所用溶剂有很大关系.在苯酚中反应,主要产物为碳碳键相连的产物2-(2-羟基苯基)-TPPCu(Ⅱ)2(50%)和2-(4-羟基苯基)-TPPCu(Ⅱ)3(28%),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反应,主要得到碳氧键相连的产物2-苯氧基-TPPCu(Ⅱ)4.在苯甲腈、DMSO、DMF和吡啶中反应,4的产率分别为55%、52%、47%和11.7%.实验结果说明,在反应中存在SRN1和SNAr的竞争,质子性溶剂有利于SRN1反应,并主要生成碳碳键产物2、3,非质子极性溶剂能加速SNAr反应,生成醚键产物4.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4种沉淀剂Na2CO3,CO(NH2)2,NaOH和NH4OH,通过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Au/CeO2催化剂.以乙醇部分氧化制氢为探针反应,研究不同沉淀剂对Au/CeO2催化剂乙醇部分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BET,ICP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沉淀剂影响Au/CeO2催化剂乙醇部分氧化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以CO(NH2)2和Na2CO3为沉淀剂制备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乙醇部分氧化制氢活性,以CO(NH2)2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氢选择性,较低的CO选择性.不同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比表面积、粒径大小、孔径分布、金负载量、CeO2还原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苯酚钠对2-NO2 -5,10,15,20-四苯基卟啉(2-NO2-TPP)1 及其铜(Ⅱ)2、镍(Ⅱ)3、铁(Ⅲ)4、钴(Ⅱ)5等金属配合物的亲核取代. 在苯酚中反应, 主要产物分别为2-(2-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6(44% )及相应金属配合物7(50% )、8(52% )、9(51% )、10(51% ), 2-(4-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11(33% )及相应金属配合物12(28% ),13(26% ),14(23% )、15(26% ). 对-二硝基苯(P-DNB)能抑制反应的进行.如化合物2 反应加入p-DNB, 反应由4 h 延长到10 h,同时得到70% 的2-苯氧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铜16.实验结果由SRN1 和SN Ar的竞争来解释,其中碳碳键取代产物经SRN1 生成,醚键产物经SNAr生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获得,提高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和加入微量Cu(Ⅱ)离子,能加快联氨还原Ag(S_2O_3)_2~(3-)的反应速度、提高银的还原沉析率和降低联氨的耗量.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联氨还原沉析银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pH、温度、Cu(Ⅱ)离子浓度及游离S_2O_3~(2-)的浓度.在起始浓度为0.0025mol·L~(-1)的联氨和0.0100mol·L~(-1)Ag(S_2O_3)_2~(3-)混合液中,联氨还原Ag(S_2O_3)_2~(3-)以沉析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Ag~+:S_2O_3~(2-)=1:4(摩尔比),[cu(Ⅱ)]=4.0×10~(-5)mol·L~(-1),pH=13.5,在50℃时搅拌反应60min,银的还原沉析率达99.0%以上.在此条件下,对实际废定影液进行处理,也获得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速离心、( NH4) 2 SO4沉淀、琼脂糖凝胶过滤和 Ca M- sepharose4B亲和层析 ,从 HPGMR( 5 8S)叶片中初步纯化出 Ca2 / 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 .纯化的 Ca2 / 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线性梯度电泳 ,亚基分子量约为 5 5× 10 3.在 Ca2 / 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标准反应体系中 ,存在过量的 ATP,提取磷酸化反应剩余的 ATP,用叶绿体 Mg2 - ATP酶分解 ATP,最后用复合孔雀绿测定无机磷 ,从而来计算 Ca2 / 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酶活性是依赖 Ca2 和 Ca M的 ,并且 EGTA和 TFP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O2-Al2O3复合载体,考察了复合载体和焙烧温度对Pd基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NH3-TPD、H2和N2吸附等技术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ZrO2-Al2O3比Pd/ZrO2、Pd/Al2O3催化剂有较好的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ZrO2-Al2O3复  相似文献   

10.
在具有现场合成H2O2电极的TiO2光催化反应体系中降解S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型空气 (氧 )电极作现场光化学反应的 H2 O2 发生源 .该电极用空气中的氧作反应原料 ,在电极的电催化作用下生成 H2 O2 ,电流效率最高可达 90 % ,而且对溶液的 p H适应范围较广 .将这种新型的空气(氧 )电极引入光催化反应系中 ,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同时发生在同一体系 ,在不改变光照条件下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光氧化速度 .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 :在含空气 (氧 )电极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DS)的降解速度比在两种独立体系中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 T( 4 -MO-3-SP) P 的显色反应. 当溶液 pH 为 4. 15 时, 显色剂 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440. 0nm 和 427. 0nm. 显色反应完全后, 经酸化, pH 为 2. 65, 配合物不分 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 实验证明, 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 Co(Ⅱ)与 T( 4 -MO-3-SP) P 的配位比为 1∶ 1, Co (Ⅱ)含量在 0~ 3. 0μ g/25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ε=1. 95×105L·mol-1·cm-1, 回归方 程 y =0. 009933 +0. 1222x, 相关系数 r = 0. 9991. 实验测定 VB12针剂中 Co(Ⅱ)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活化法将造纸污泥制备成活性炭,运用SEM、BET、EDS、FT-IR等常规表征技术分析其理化性质,再将制备的污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橙黄Ⅱ模拟染料废水,并考察不同因素对橙黄Ⅱ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究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橙黄Ⅱ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造纸污泥活性炭的理想制备条件为:原污泥与氯化锌质量比为1∶2,活化时间为12h,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60min.(2)在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体系中,污泥活性炭投加量和臭氧流量的增加有利于橙黄Ⅱ去除率的提高,但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增大,橙黄Ⅱ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室温下,Co(NO3)2·6H2O与1,10–邻菲罗啉–5,6–二酮(pdon)的水溶液进行原位反应,得到一维链状配合物晶体{[Co2(H2O)6(bpdc)2]·3.75H2O}n(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001(4)A,b=11.336(2),c=18.192(4)A,β=118.88(3)°,V=32501(2)A3,Dcalc=1.578 g·cm^-3.每个钴(Ⅱ)离子与周围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bpdc连接形成沿b轴无限延伸的手性螺旋链.在整个晶体结构中,这些链以准一维堆积方式排列,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同时,电化学分析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该配合物在-0.6~0.6V电压范围内具有电化学活性,电极反应为准可逆的Co(Ⅲ)与Co(Ⅱ)的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四羟基苯基卟啉与与Fe^2+,Co^2+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在室温下,将其与分子O2作用,提纯后得到两种固态氧合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电导、热分析(TG/DTA)、紫外光谱(UV)等测试手段确定了氧合配合物的组成为[Co·THPP·O2](NO3)2·2H2O、[Fe·THPP·O2]Cl2·2H2O],可知1mol配合物吸收了1molO2,采用失重法测定了氧合配合物中的配位氧,确定1mol金属配合物吸收1molO2形成超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从对叔丁基酚出发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经脱叔丁基后,下缘羟基用正丁基保护,上缘5,17 位二硝化,还原胺化,进一步硫脲化得到目标分子双硫脲杯[4]化合物——5,17-双(N'-苯基硫脲)-25,26,27,28-四正丁基杯[4]. 测定了此主体分子与H2PO-4 有强的氢键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演变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均有重要影响. 研究以通风量作为影响因子, 设置3组初始温度均为35℃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实验, 其通风量分别为(A)0.2L·min-1、(B)0.4L·min-1、(C)0.6L·min-1, 分析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温度、pH、NH4+-N、NO3--N和N2O等参数变化. 结果表明 B、C组堆肥均能在50℃保持5d以上; B、C组氧容量在10.87%~18.62%之间能够满足微生物活动需要; 3组实验结束时的pH值在7.32~8.10之间, 符合相关堆肥产品的要求; 各组NH4+-N与NO3--N含量分别为0.48、0.68、0.52g·kg-1和0.09、0.12、0.11g·kg-1; 各组N2O总排放量为464.07、293.92、313.99g. 综上所得, 通风量0.4L·min-1能够较好地促进生化反应过程, 对氮素进行有效地矿化与保留, 对N2O排放取得相对明显的控制效果, 可为N2O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合成3种吡唑类离子液体[BuMe3Py]PF6、[BuMe3Py]BF4和[BuMe3Py]NO3, 研究了它们对模拟油品中吡啶的脱除性能. 选取效果较好的[BuMe3Py]BF4, 考察离子液体和模拟油品的质量比(剂油比)、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沉降时间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剂油比和反应温度对脱氮效率影响较明显, 较大的剂油比、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脱氮效率的提高. 在剂油比1:3、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h、沉降时间40min的条件下, 脱氮效率可达94.6%. 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 重复利用5次仍具有较好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甲壳素溶液中的尿素分解所产生的CO2与体系中的Ca2+反应生成碳酸钙,通过控制诱导反应温度、放置时间及体系的pH值,可诱导形成不同形貌的碳酸钙.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显示该碳酸钙为球霰石、文石和方解石晶体的混合物.结果表明:甲壳素能诱导形成形貌独特的碳酸钙,包括腔体直径为0.6~3.0μm的中空微球、宽约200nm的晶须聚集体、多孔网状结构和直径为1.5~3.0μm的表面光滑的微球.  相似文献   

19.
帕珠沙星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左旋氧氟沙星中间体(S)—9,10—二氟—3—甲基—2,3—二氢—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硼酸反应生成氟哇诺酮硼络合物,再进行10位氰乙基化、环丙基化、氰基水解和改进的Hofmann重排5步反应得帕珠沙星,总收率达52%.在完成目标产物合成的同时,对所使用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系统地研究了由乙醇与多价离子(hexammine cobalt(Ⅲ)[Co(NH3)36+])协同作用导致的λ-DNA凝聚现象.单独测得3价Co(NH3)36+的临界凝聚浓度大约是10μmol·L-1,乙醇的临界凝聚体积分数大约是15%.若3价离子[Co(NH3)36+]的浓度大于400μmol·L-1时,可以观察到DNA的解凝聚现象.在DNA溶液中同时加入乙醇(体积分数12%)与Co(NH3)36+(8μmol.L-1),当其浓度各低于其临界值,也可观察到凝聚现象,说明乙醇与Co(NH3)36+对DNA的凝聚有协同作用,而且在协同作用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圆环结构(toroids).利用电荷逆转与离子释放机制分析了观察到的解凝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