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Eu(Ⅲ)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和苯甲酸(BA)及其衍生物对甲基苯甲酸(PTA)或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形成的系列配合物.对所合成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与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表明其组成为Eu(BA)(TTA)2TPPO2,Eu(PTA)(TTA)2TPPO2与Eu(POA)(TTA)2TPPO2.测定了配合物Eu(POA)(TTA)2TPPO2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激发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作第二配体加入到Eu3 的配合物中,能得到成本较低的系列鲜艳红色荧光材料,它们的相对荧光强弱顺序是:Eu(POA)(TTA)2TPPO2>Eu(PTA)(TTA)2TPPO2>Eu(BA)(TTA)2TPPO2.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TTA和TPPO与除Tm和Lu外的整个系列希土离子的三元配合物。实验发现,对于La、Ce形成组成为RE(NO_3)_2(TTA)(TPPO)_3的配合物;而对于其余希土离子则得到组成为RE(NO_3)(TTA)_2(TPPO)_2的配合物。培养出了Pr(NO_3)(TTA)_2(TPPO)_2配合物的单晶,测定了它的分子和晶体结构。根据结构数据讨论了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3.
以三氟乙酰丙酮(tfac)为共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分别与5-溴-2-羟基苯取代的自由基配体和5-硝基-2-羟基苯取代的自由基配体进行反应,合成3个稀土-自由基配合物[Ln_2(tfac)_4(NIT-5Br-2PhO)_2](Ln=Gd (1),Dy (2))和[Dy_2(tfac)_4(NIT-5NO_2-2PhO)_2](3)(NIT-5Br-2PhOH=2-(2′-hydroxy-5′-bromo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NIT-5NO_2-2PhOH=2-(2′-hydroxy-5′-nitro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化合物中的稀土离子均通过自由基配体上的羟基氧基团连接为双核的结构。配合物1的直流磁化率表征揭示了Gd(Ⅲ)离子间的反铁磁耦合对其磁行为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首次合成两种穴醚[2.2](C[2.2] ),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稀土铕(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2Eu(TTA)_3·2HTTA·C[2.2](A)和2Eu(TTA)_3·C[2.2](B).与传统的强荧光配合物Eu·(TTA)_3·2H_2O(C)相比,有以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比例关系:I(A):I(B):I(C)=13.3:3.7:1,且混配配合物荧光单色性好.配合物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共轭效应增强,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配合物品体场对称性提高;同时消除了水分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增强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铁硫配合物(μ-RS)(μ-R’S)Fe_2(CO)(R及R’=烃基、酯乙基、甲氧甲基)同三苯膦在苯或甲苯中回流数小时,分别合成了五个单三苯膦取代配合物(μ-RS)(μ-R’S)Fe_2(CO)_5PPh(A)和五个双三苯膦取代配合物(μ-RS)(μ-R’S)Fe_2(CO)_4(PPh)_2(B)。除用碳氢分析、IR及1~HNMR光谱鉴定了这些新配合物的结构外,还讨论了单三苯膦、双三苯膦取代反应的条件以及三苯膦对配合物光谱性质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合成了2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_2(dppp)_2(phen)_2](CF_3SO_3)_2(1)和[Ag_2(dppm)_2(dpq)_2](CF_3SO_3)_2·3CH_3OH (2)(dppp=1,2-双(二苯膦)丙烷,dppm=1,2-双(二苯膦)甲烷,phen=1,10-菲咯啉,dpq=[2,3-f]吡嗪并[1,10]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进行了分析和表征。1是由AgCF_3SO_3,dppp和phen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双核化合物。中心原子Ag(Ⅰ)通过双膦配体(dppp)桥联和含氮配体(phen)的螯合作用形成环。与1相似,2是由AgCF_3SO_3和dppm,dpq以1∶1∶1的比例反应得到的相似的双核化合物。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合成了五个钍(Ⅳ)与β—二酮、三苯基氧化膦的三元配合物。其化学式分别为Th(TPPO)_2(L)(NO3)_3(L=dbm,bzac,bfac,TTA)和Th(TPPO)_2(tfac)_2(NO_3)_2,以及一个中间配合物Th(TPPO)_2(NO)_4,通过电导、热谱、紫外以及红外光谱的测试,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化合物Th(TPPO)_2(dbm)(NO_3)为淡黄色晶体。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它属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5920(39)A,b=17.4189(62)A,c=17.9819(47)A;z=4。3916个大于3σ(Ⅰ)的反射点参加最小二乘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27。该配合物中,中心离子Th~(4+)的周围有十个氧原子与之配位,三个硝酸根和三苯基甲酰甲烷均系双基配位。十个配位氧原子所构成的配位多面体是不规则多面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蒎烯吡啶基吡嗪手性配体(PY)与Dy(TTA)_3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双核Dy(Ⅲ)配合物[Dy_2(PY)(TTA)_3](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果表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个蒎烯基团发生了手性翻转,导致双核镝配合物呈中心对称构型。对配合物进行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双核镝配合物在无外加直流磁场下即表现出明显的慢磁弛豫性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新的镉髤配合物{[Cd(Htta)_2(H_2O)_2]·2H_2O}n(1)和[Cd(tba)_2(H_2O)_4](2)(H_2tta=2-[1,2,4]-三唑对苯二甲酸,Htba=3-[1,2,4]-三唑苯甲酸),配合物分子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双链高分子聚合物,2为单核零维配合物,中心镉髤离子均采取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则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固体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1和2分别在437和357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配合物[Co(L)_2](1),[Zn(L)_2](2)和[Cu_2(L)_2Cl_2](3)(HL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同构,配体和金属的比例为2∶1。每个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双核配合物3中,Cu(Ⅱ)离子与1个阴离子三齿酰腙配体、2个μ2桥联的氯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H_3tbtd、H_3bbta和bpy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_3(tbtd)_2(bpy)_2(H_2O)]·5H_2O}_(n )(1)和配合物[Cd_2(Hbbta)(bpy)_3(C_2O_4)(H_2O)](2)(H_3tbtd=4-(2,4,6-三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H_3bbta=1-氟-2,4,6-苯三酸,bpy=2,2′-联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聚物1为二维网状结构,基于丰富的氢键作用扩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结构。配合物2为双核结构,相邻的双核结构通过吡啶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和氢键作用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配聚物1在紫外光照射下对染料甲基橙(MO)的降解具有光催化活性,对紫外光催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和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_2](1)和[Cd(HL)(CH_3OH)(NO_3)_2](2)的结构(HL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d(Ⅱ)离子拥有双帽三棱柱配位构型,与1个中性配体HL,2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1分子甲醇配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及热性质。  相似文献   

13.
余江  许振华  徐光宪  韩梅 《化学学报》1997,55(2):153-159
首次合成两种穴醚[2.2](C[2.2]), 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稀土铕(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 2Eu(TTA)3.2HTTA.C[2.2](A)和2Eu(TTA)3.C[2.2](B)。与传统的强荧光配合物Eu.(TTA)3.2H2O(C)相比, 有以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比例关系: I(A):I(B):I(C)=13.3:3.7:1, 且混配配合物荧光单色性好。配合物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共轭效应增强, 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 配合物晶体场对称性提高; 同时消除了水分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 增强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4.
以3,5-二硝基水杨酸(H_2dns)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镧配合物[La_2(dns)_2(Hdns)_2(phen)_4](1)和[La_4(dns)_6(phen)_6](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中La(Ⅲ)通过配体H_2dns桥联分别形成双核结构和四核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2热稳定性高于1,1和2均在467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h2tba)-铜配合物:[Cu(htba)2(pz)2](1),[Cu(htba)(2,2′-bipy)](htba)(2)和[Cu(htba)2(4,4′-bipy)](3)(h2tba=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pz=吡唑,2,2′-bipy=2,2′-联吡啶,4,4′-bipy=4,4′-联吡啶),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些配合物能够在过氧化氢和溴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催化苯酚红溴化,并且展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溴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三氟乙酰丙酮(tfac)为共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分别与5-溴-2-羟基苯取代的自由基配体和5-硝基-2-羟基苯取代的自由基配体进行反应,合成3个稀土-自由基配合物[Ln2(tfac)4(NIT-5Br-2PhO)2](Ln=Gd (1),Dy (2))和[Dy2(tfac)4(NIT-5NO2-2PhO)2](3)(NIT-5Br-2PhOH=2-(2′-hydroxy-5′-bromo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NIT-5NO2-2PhOH=2-(2′-hydroxy-5′-nitro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化合物中的稀土离子均通过自由基配体上的羟基氧基团连接为双核的结构。配合物1的直流磁化率表征揭示了Gd(Ⅲ)离子间的反铁磁耦合对其磁行为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凌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149-1156
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d(btaa)(phen)(CH3COO)].H2O}n(1)和{[Ag2(btaa)(4,4-bpy)2](NO3).2H2O}n(2)(Hbtaa=1H-苯并三氮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4,4-bpy=4,4-联吡啶),采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的镉离子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成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银离子被4,4-联吡啶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以及Ag...Ag作用和π-π堆积连接成一维梯子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2,2'-(1,4-亚苯基)二(亚苯基)二(硫基)苯二羧酸(H_2L~1)和2,2'-(2,3,5,6-四甲基-1,4-亚苯基)二(亚甲基)二(硫基)苯二甲酸(H_2L~2)2个柔性二羧酸分別与镧系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NH_2(CH_3)_2[Nd(L~1)_2(DMF)]·2DMF}_n(1)和{[Ln(L~2)_(1.5)(H_2O)(DMF)_2]·2DMF}_n[Ln=Ce(2),Pr(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3个配合物均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并且2个配体在配合物中表现出不同的构象。(L~1)~(2-)在配合物1中表现出顺式和反式2种构象,(L~2)~(2-)在配合物2和3中仅表现出反式构象。此外,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型钕配合物[Nd(CH_3COO)(C_4H_3N_2O_2S)_2(H_2O)_2](C_4H_4N_2O_2S=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95486(12)nm,b=1.03280(15)nm,c=1.8244(2)nm,α=92.945(7)°,β=92.582(7)°,γ=94.401(7)°,晶胞体积:V=1.7893(4)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式量Mr=525.6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Nd(Ⅲ)分别与来自四个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配体的4个羧基氧原子、2个三齿螯合桥联的醋酸根离子中的3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几何构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20.
基于Eu(Ⅲ)配合物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在三维显示和生物响应成像等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设计并报道了一对羧基化2,2'-联吡啶手性配体((+)-L和(-)-L)的合成。通过与高发光效率的β-二酮Eu(Ⅲ)配合物[Eu(TTA)_3]·2H_2O(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反应,可以分别得到一对手性双核Eu(Ⅲ)对映体[Eu_2((+)-L)_2(TTA)_2(C_2H_5OH)_2]((+)-1)和[Eu_2((-)-L)_2(TTA)_2(C_2H_5OH)_2]((-)-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1的结构。我们研究了(+)-1和(-)-1的吸收、发射和手性光谱学性质,能够清晰地检测到圆偏振发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