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典承  张颍  李晓康  贾凤东  李若虹  钟志萍 《物理学报》2018,67(18):183102-183102
本文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框架下,利用相对论多通道理论,计算了铥原子收敛于4f132F7/2o)6s(7/2,1/2)4o和4f132F7/2o)6s(7/2,1/2)3o的三个偶宇称里德伯系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数据进行比较,展示了两种类型的电子关联效应:1)里德伯系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里德伯系列的能级出现整体偏移;2)一个孤立的干扰态镶嵌在一个里德伯系列中,破坏了该里德伯系列能级的规则性.  相似文献   

2.
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框架下,利用相对论多通道理论,分别在冻结实近似和考虑偶极极化下计算钪原子的Jπ=(3/2)-,(5/2)-的三个收敛于[Ar]3d4s(1D2)的自电离里德伯系列的能级.对3d4s(1D2)np2D3/2和3d4s(1D2)nf2F5/2这两个系列,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偶极极化效应后,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量子数亏损之差普遍小于0.01.而对3d4s(1D2)nf2D3/2系列,考虑偶极极化效应后的结果和仅考虑冻结实的结果比较接近,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量子数亏损之差普遍在0.04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框架下,利用相对论多通道理论,分别在冻结实近似和考虑偶极极化下计算钪原子的Jπ=(3/2)-,(5/2)-的三个收敛于 3d4s(1D2)的自电离里德伯系列的能级.对3d4s(1D2)np2D3/2和3d4s(1 关键词: 相对论多通道理论 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 电子-电子关联 自电离里德伯系列  相似文献   

4.
基于五步激光共振激发,经由中间态(Xe) 5d6d~3F_2的一价镧离子光谱,分析了该实验谱,确定了一价镧离子一强一弱两个自电离里德伯系列.同时利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MQDT)框架下的相对论多通道理论(RMCT)计算,标识了这两个自电离里德伯系列,强的自电离里德伯系列标识为5dnp(5/2,1/2)_3和/或5dnp(5/2,1/2)_2,弱系列标识为为5dnf(5/2,5/2)_3和/或5dnf(5/2,5/2)_2.根据实验谱峰数据,发现有效量子数很高时,里德伯和自电离里德伯能级量子数亏损随激发能量不平滑变化,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靖  沈礼  杨玉娜  戴长建 《发光学报》2017,(12):1611-1616
采用孤立实激发技术,对铕原子4f~76p_(3/2)ns(n=7,8)自电离态的光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是首次在不同激光偏振组合下进行的研究。首先,用前两束激光分步将铕原子从基态4f~76s~2经中间4f~76s6p态激发至4f~76sns里德堡态,然后再用第三束激光通过离子实4f~76s~+→4f~76p~+_(3/2)的跃迁将其进一步激发至4f~76p_(3/2)7s自电离态或4f~76p_(3/2)8s自电离态。对铕原子4f~76p_(3/2)ns(n=7,8)自电离态复杂的光谱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光谱信息,比如自电峰的能级位置和线宽等,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收敛于不同离子限的自电离系列之间的组态相互作用。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激光偏振组合下的自电离光谱,确定了一些自电离态的总角动量的值。  相似文献   

6.
胡素芬  张森  陈星 《物理学报》1990,39(9):1370-1378
用激光三步共振激发方法观察了Eu原子的自电离谱。测定了Eu原子偶宇称,能量在45740.3—47341.0cm-1范围的75个能级位置,识别了收敛于Eull 4f76s 7S3的4f76s(7S)np(n=12—46)的自电离里德伯系列。报道了这一系列在此能量范围的能级位置及量子亏损数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刘硕  白建东  王杰英  何军  王军民 《物理学报》2019,68(7):73201-073201
基于成熟的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及高效激光频率转换技术,我们在实验中研制了一套瓦级输出的窄线宽连续波单频可调谐318.6 nm紫外激光系统,并在室温铯原子气室中实现了6S_(1/2)—nP_(3/2)(n=70—94)单光子跃迁里德伯激发.借助由铯原子6S_(1/2)(F=4)基态、6P_(3/2)(F′=5)激发态和nP_(3/2)(n=70—94)里德伯态构成的V型三能级系统,通过频率锁定于铯原子6S_(1/2)(F=4)—6P_(3/2)(F′=5)超精细跃迁的852.3 nm探测光束的吸收减弱信号获得了里德伯态的信息,并利用高精度波长计测量了铯原子nP_(3/2)(n=70—94)里德伯态的量子亏损值.经过与理论计算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我们认为由于原子气室的里德伯屏蔽效应并不能完全屏蔽外部直流电场,铯原子气室内存在残余的直流电场,影响了对里德伯态的量子亏损值的实验测量.利用残余直流电场的Stark效应理论模型及其与有效主量子数n*的依赖关系,对铯原子里德伯态的量子亏损实验测量值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铯原子nP_(3/2)(n=70—94)态量子亏损测量值为3.5591±0.0007,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李光源 《物理实验》1993,13(3):97-99
原子内部各种相互作用决定原子能级,能级结构决定其原子光谱。本文以铅原子6p7s—6p~2跃迁所辐射的多重态谱线为例,计算各能级,分析电、磁性作用强弱。原理铅原子Z=82,基态电子组态[Xe]4f~(14)5d~(10)6s~26p~2,简记6p~2,基本属于LS耦合类型,该电子组态耦合各支能级(谱项),近似地遵循。  相似文献   

9.
采用孤立实激发技术(isolated-core excitation, ICE)及速度影像技术(velocity-map imaging,VMI),研究了Eu原子4f~76p_(3/2)6d自电离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孤立实激发技术用于将Eu原子从基态4f~76s~(2 8)S_(7/2)经中间态4f~76s6p激发到4f~76s6d里德堡态,然后将其进一步激发至4f~76p_(3/2)6d自电离态;速度影像技术用于探测其自电离过程的动力学特性,从而获得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branch ratio, BR)和弹射电子的角分布(angular distribution, AD).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代表离子的能量分布,从中获得VMI影像的径向信息;而通过各向异性参数描述的弹射电子的角分布揭示了VMI影像的角向信息.此外,讨论了自电离衰变分支比和弹射电子角分布在整个自电离共振能域内的变化情况.基于4f~76s~+和4f~75d~+两个离子态的分支比,讨论了实现Eu离子粒子数反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奇奇核U~(B)(6)U~(v)(12)U~(π)(4)动力学对称性的SO(6)极限情形.除计算能谱外,对体系的波函数、E(2)电磁跃迁几率和单粒子转移反应强度都进行了计算,并得到相应精确解.最后就_(79)~(198)Au_(119)和_(77)~(188)Ir_(111)两核的实验能谱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计量的熔料里,用提拉法生长了K_5Bi_(0.9)Er_(0.1)(MoO_4)_4单晶。该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m,z=1.5,晶胞参数为a=6.029,c=20.823(六方表示)。晶体具有层状结构,沿着(0001)面容易解理。晶体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包括有若干条吸收带,它们是稀土离子所特有的。其中三个主要的吸收峰分别相当于从Er~(3+)离子的基态~4I_(15/2)向~4G_(11/2),~2H_(11/2)和~4I_(13/2)能级的跃迁。本文还给出晶体中相当于~4I_(13/2)→~4I_(15/2)跃迁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2.
在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理论框架下计算了W I原子的5d~46s(~D)nd(n≥31)(1/2,3/2),5d~46s(~6D)nd(n≥40)(1/2,5/2)和5d~46s(~6D)ns(n≥41)(1/2,1/2)系列里德堡能级,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均在2.72408E-6之内,达到了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张思远  任金生 《光学学报》1993,13(8):79-683
按着4f~6(~7F_J)和5dΓ_1耦合模型,提出了计算KX(X=Cl,Br,I)晶体中Eu~(2+)离子4f~65d能级的方法,导出了能级的参数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铜原子能级结构的理论计算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本文基于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MCDHF)方法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RCI)方法,通过三个大规模的关联模型计算了单激发态3d~(10)4p~2P_(1/2)、双激发态3d~94s(~3D)5s~4D_(3/2,1/2), 3d~94s(~3D)5s~2D_(3/2), 3d~94s(~1D)5s~2D_(3/2)以及离子态3d~(10)~1S0能级和波函数。结果表明,铜原子能级结构对有限组态空间的选择极其敏感,双激发态3d~94s(~3D)5s~4D_(3/2,1/2), 3d~94s(~3D)5s~2D_(3/2), 3d~94s(~1D)5s~2D_(3/2)和离子态3d~(10)~1S0与单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相对于已有实验结果均存在大约-0.4 e V的偏差,而计算得到的共振电子能量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此外,根据辐射跃迁矩阵元和非辐射跃迁矩阵元计算了双激发态的Fano参数q,并基于Fano理论得到了铜单激发态3d~(10)4p~2P_(1/2)的总光电离截面,该理论考虑了直接光电离与光激发自电离之间的干涉效应,即共振3d~94s(~3D)5s~4D_(3/2,1/2)、3d~94s(~3D)5s~2D_(3/2)和3d~94s(~1D)5s~2D_(3/2)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的Fano轮廓,表明光电离过程与光激发自电离过程之间的干涉对双激发态共振附近的光电离截面轮廓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测定并分析了化合物(Et4_N)_2[Ni_2(SC_6H_4O)_2(μ-SC_6H_4OH)_2]和(Ph_4P)_2[Ni_3(SCH(CH_3)CH_2S)_4]·2CH_3CN的_1H NMR数据,计算了模拟谱,确认它们在DMSO溶液中仍保持原有固体状态的分子结构,它们的抗磁性质得到~(13)C NMR的证实。  相似文献   

16.
采用孤立实激发与速度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Eu原子4f~76p_(1/2)ns(n=7,9)自电离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弹射电子的角分布和向各离子态衰变的分支比.首先,采用孤立实激发技术将Eu原子分步从基态4f~76s~2经中间态4f~76s6p激发至4f~76sns Rydberg态,并通过第三步跃迁4f~76s~+→4f~76p_(1/2)~+。将其激发至4f~76p_(1/2)ns自电离态.其次,运用速度影像技术对上述自电离过程进行探测,并通过一系列数学变换计算出该过程的弹射电子的能量分布和角向分布本文不仅分析和比较了各个态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和各向异性参数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规律,还深入讨论了它们与自电离光谱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依据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探讨了实现Eu离子粒子数反转的可能性,为实现自电离激光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具有余辉性能的发光材料NaLa_(0.7)(MoO_4)_(2-x)(WO_4)_x∶0.3Eu~(3+)(x=0,0.5,1,1.5,2)。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900℃下烧结8 h所合成的NaLa_(0.7)(MoO_4)_(2-x)(WO_4)_x∶0.3Eu~(3+)样品为纯相Na La(Mo O_4)_2,样品可被近紫外光393nm和蓝光462 nm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5 nm处,属于Eu3+的5D0-7F2跃迁。Na La_(0.7)(Mo O_4)_(2-x)-(WO_4)_x∶0.3Eu~(3+)的发光强度随着W6+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W6+掺杂量x=1时发光最强,而后随W6+掺杂浓度的增加出现浓度猝灭现象。通过计算得到样品在393 nm和462 nm激发下的色坐标,当W6+的掺杂量x=1时,样品的红光色纯度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唯象的以Λ-α相互作用位和~(12)C、~(16)O的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出发,采用折迭位方法,求出了以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的解析表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核_Λ~(13)C、_Λ~(17)O的低激发态能量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所引起的_Λ~(13)C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劈裂,并对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和_Λ~(13)C、_Λ~(17)O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金叶  陈远豪  刘浩文  姚静 《发光学报》2019,40(2):159-16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红色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利用Hitachi F4600表征其发光光谱。在紫外光激发下,样品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呈多峰发射,分别对应于Eu~(3+)的~5D_0-~7F_j(j=0,1,2,3,4)能级跃迁,主峰是位于615 nm的~5D_0-~7F_2跃迁发射。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改变Eu~(3+)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射强度随之改变,Na_(8. 33)La_(1. 67)(SiO_4)_6O_2∶Eu~(3+)材料的Eu~(3+)浓度为15%时,发光强度最大。讨论了浓度猝灭的机理,理论计算表明引起Eu~(3+)离子能量弥散的主要原因是离子间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absolute frequency of~(87)Rb 5S_(1/2)(F=2)→5D_(5/2)(F″=4) two-photon transition at 778 nm is measured in an accuracy of 44 kHz.A home-made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frequency comb with frequency stability of5.0 ×10~(-13)@1s is employed for the light source.By using a periodically poled lithium niobate,the femtosecond pulse operating in 1556 nm is frequency-doubled to 778 nm to obtain the direct two-photon transition spectroscopy of thermal rubidium vapor.Through sweeping the carrier envelope offset frequency(f_(ceo)),the 5S_(1/2)(F=2)→5D_(5/2)(F"=4)two-photon transition line is clearly resolved and its absolute frequency is determined via the peak-finding of the fitting curve.After the frequency correction,the measured result agrees well with the previous experiment on this transition.The entire system configuration is compact and robust,providing a potential candidate of optical frequency standard for tele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