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H-NMR中羰基的ASIS值在羰基周围不同的区域符号分布的经验规律,研究了一系列拟除虫菊酯化合物羰基酯键部分的构象,指出在具有α-氰基的菊酯分子中,其溶液态构象是α-氰基与酯羰基共平面的构象,而在个有α-甲基的菊酯分子中,溶液态构象是α-氢原子与酯羰基共平面的构象.本实验结果支持了Hopfinger等人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的结果,从而肯定了氰基取代的菊酯分子在溶液态下的构象与在晶体中构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朱晓晴  杨立 《波谱学杂志》1996,13(3):245-252
应用多种核磁共振技术结合质谱技术对9-芴基丙二腈、α-氰基-α-(9-芴基)乙酸乙酯和α-氰基-α-(9-芴基)乙酰胺的1H NMR谱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3.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的2D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H-13C相关(1H-13C COSY)谱对1β-乙酰氧基-2β(α-甲基丁酰氧基)-6α-羟基-8β,9α-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A),和1β-乙酰氧基-2β(α-甲基丁酰氧基)-6α-羟基-8β(β-呋喃甲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B)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进行了全指定,利用1H-1H远程相关(1H-1H COSYLR)谱确定了化合物A和B中6-Ha和7-He,8-He和9-He的弱偶合,以及7-He和9-He的弱W型远程偶合.  相似文献   

4.
α-萘乙酸芳酯的13C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7种新的α-萘乙酸芳酯的13C NMR谱.对其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并讨论了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南蛇藤属植物苦皮藤中分离出两个新的β-二氢沉香呋喃型化合物:1β,2β,15-三乙酰氧基-8α-(α-甲基)-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I)和1β,15-二乙酰氧基-8α-(α-甲基)-丙酰氧基-2β,9β-二苯甲酰氧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II).通过核磁共振(NMR,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NOESY、HSQC、HMBC)技术对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6.
用2D NMR研究一对差向异构体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刺南蛇藤中首次分离到一对差向异构体,用NMK方法(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3C-1H COSY,NOESY,HMBC)并结合其它结构信息,确定其化学结构为;1α,6β,8α,13-四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和1α,6β,8α,13-四乙酰氧基-9β-苯甲酰基-β-二氢沉香呋喃(2).其中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Celastrine。  相似文献   

7.
焦钉  沈其丰 《波谱学杂志》1988,5(3):233-244
α-对取代苯基异戊酸是合成拟除虫菊酯的重要中间化合物,其结构中有手性和前手性两个甲基。为了解构效与活性的关系,本文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仔细的考察。用手性位移试剂Eu(hfbc)3和位移试剂Eu(fod)3-分离了对映体的1H和13C的信号,并作出了一定的解释,为鉴定化合物的光学纯度找出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对异丙基上的两个非对映异位甲基作了详细的观察,确定了优势构象,并对其作了标识,实验与由简单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本文认为在对这两个非对映异位甲基信号位移差别大小的影响中,取代基的体积效应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娇娇  辛子华  张计划  颜笑  邓密海 《物理学报》2014,63(20):207303-207303
采用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半经验计算方法–自洽和环境依赖的原子轨道线性理论,预测了类α-石墨炔的碳锗炔结构. 研究了α-碳锗炔的稳定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热力学稳定性,得到其最稳定的构型是Ge原子在六元环的六个顶角处,晶格常数为8.686 Å的六角原胞构成的单层平面蜂窝状结构. 该结构是带隙为1.078 eV的半导体. α-碳锗炔在很高的温度下都可以保持稳定,直到2280 K时其长程有序态才被破坏,当体系低于此温度时,可以通过降温使其恢复到零温时的稳定平面结构. 关键词: α-石墨炔')" href="#">α-石墨炔 α-碳锗炔')" href="#">α-碳锗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高分辨13C NMR谱首次研究了由二苯甲酮(BP)光引发低密度聚乙烯模型化合物直链烷烃n-C24H50交联所产生的H型交联点的结构特征.现已检测和鉴定了光交联样品中与H型交联点相联系的-CH,α-CH2β-CH2上碳的共振谱线,其数据与H型交联点模型化合物、γ-辐射交联正烷烃和聚乙烯所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在40.83ppm处出现的一个新峰可指认为H型文联点的次甲碳,其相应的31.57和28.37ppm处的另外两个新峰分别指认为相邻的α-CH2β-CH2上碳的共振.本工作中的定量研究表明:在真空和熔融态条件下莱外光照3-5min的样品中H型交联点的数目据估计为每10000个碳原子8.5~11.0个.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cyclodcxtrin)与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一个系列的共聚物获得,1H NMR以D2O或DMSO-d6为溶剂的测定,其谱峰被归属.共聚合反应机理为以羟基和环氧基为活性中心的亲核取代.当环氧氯丙烷:β-环糊精=n ≤ 3时,聚合物分子链呈现以β-环糊精母体为中心的线状或低枝化状链结构;当n ≥ 5时,分子链出现交联网络结构.n越大(n ≤ 12),分子量越急剧增加,其交联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与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3C NMR测定了一个系列的环氧氧丙烷与β-环糊精的共聚物,进行了谱峰归属和DEPT谱验证,实验测得2,3-丙二醇基在β-环糊精C(2)-O-位、C(3)-O-位和C(6)-O-位取代的13C NMR化学位移α-取代效应参数,描述了该共聚物分子链的组成和链化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连续近似条件下的孤立子为初始条件,对α-螺旋蛋白质分子链上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进行了讨论,发现在不考虑热振动影响的情况下,α-螺旋蛋白质分子链上孤立子的寿命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1H NMR及立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三类(六个)代表性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2D-NMR的同核二维相关谱(cosy)和同核NOE谱(NOESY)。根据实验测得的分子中有关基团间显示的NOE关系,指定了所有化合物的构型。借助分子模型,讨论了它们的构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Bruker AM-400 NMR谱仪上,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线形脑啡肽(N-Tyr1-Gly2-Gly3-Phe4-Leu5)在DMSO中的NMR溶液构象。由NMR测试结果,得到了NH化学位移温度梯度系数、扭转角φ、χ'约束和1H-1H NOE距离约束,用目标函数法计算了脑啡肽的溶液构象,分析了优势边链构象。研究结果指明了多肽骨架的柔变性且处于构象平衡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N-(α,β-双取代-4-氯桂皮酰基-另丁胺类化合物的1H NMR及13C NMR的研究。通过比较该类化合物分子酰胺基中氢及碳的化学位移指定了各化合物的构型。采用NMR方法判定的构型为X光衍射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Meerwein酯(1,3,5,7,-四羧甲基二环[3,3,1]壬-2,6-二烯-2,6-二醇)在四氯化碳和苯混合溶剂中随苯的摩尔分数变化的1H NMR谱.观察到分子中两类不同的甲基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都逐渐移向高场,分子中不同位置上的甲基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程度不同,原处低场的甲基的δ比原处高场甲基的δ要大,两条吸收峰在苯的摩尔数渐增时先是重合后又渐渐分开,所有化学位移可以用线性方程δ=A+BX表示.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N-磷酰化叉肽(2-5)在溶液中的NMR谱.发现它们具有非对映异位,分子无规卷曲及氢键相互作用.波谱分析表明,磷酰基的参与,主要影响其结合部位的氨基酸.由于肽平面的生成及分子内、分子间氢键影响的改变,致使叉肽中支链的Dipp-Ala磷酰基与β位羰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磷酰基与N-Cα基团仍处于反式位置,这可能是该氨基酸侧链无极性基团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取代四氢β-咔啉的1H NMR和立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黎  彭师奇 《波谱学杂志》1994,11(3):287-294
报道了1,2-二取代、1,3-二取代以及1,2,3-三取代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1H NMR数据,讨论了1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的大小与1位碳构型的关系,并根据NOE效应,分析了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测定条件下的构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振动光谱的频率参数,结合构象与键级的关系,观测了芳香酯液晶分子(一种高分子液晶模型化合物)在相态变化过程中的构象结构变化。认为这种液晶化合物在由晶态到液晶态的变化过程中是从酯基与苯环呈相互垂直状态到酯基与A环是共平面状态而与B环不共平面即垂直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是帕金森症的疾病特征.分子伴侣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可在体外结合αsyn的N端并抑制其聚集,但PDI的识别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我们通过液体核磁共振(NMR)实验,发现人源PDI b'xa'可结合αsyn的N端区域.此外,硫黄素T(ThT)荧光实验结果表明PDI b'xa'会显著抑制αsyn的聚集.我们进一步利用NMR滴定实验确定了PDI主要通过b'结构域的疏水空腔结合αsyn.最后,我们以此构建了PDI结合αsyn的对接模型,并提出了PDI抑制αsyn聚集的作用机理.这一工作为理解PDI抑制αsyn聚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