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鉴定热液蚀变矿物种类及相对含量。介绍了热液蚀变矿物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吸收特征,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热液蚀变矿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在热液蚀变矿物种类鉴定方面与X射线衍射法分析方法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白云鄂博稀土、铌钽矿物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白云鄂博矿床赋存于元古代地层中,本文具体描述了矿物在矿床的部位和产状,区别出地层矿物和地层后的矿物,其中的热液交代现象具明显成矿特征,依据大地构造,岩浆活动,矿物共生组合,热液交代,成矿地质时代和持续时间等因素,认为稀土铌钽矿物成因是来自深源的硅酸碳酸岩浆演化分异的成矿热液,伴随着构造运动,侵入交元古代地层,长期多幕而成矿。  相似文献   

3.
白云鄂博是当今世界上已知特大型稀土铁铌多金属矿床,矿物种类繁多,成矿条件复杂。矿床赋存于元古界下部的硅质、泥质和碳酸岩质地层中,成矿作用与古生代的岩浆活动和伴随而来的钠氟热液和矿化剂的强烈交代有关,形成特殊的矿物组合。研究这些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极大地丰富了矿物学理论,对于矿物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亦婧  朱浩  侯晨  江宇  李彦锋 《化学进展》2013,(Z1):276-287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新兴的无机功能材料,因其具有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特殊性质,如高比表面积、强磁响应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合成、生物分离、生物传感器、免疫测定、有机催化、药物传输、数据存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目前合成磁性纳米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共沉降法、高温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及热液法等。由于热液法具有条件简易、成本低廉、反应活性高、产率可观和绿色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本文根据磁性材料组成与构成方式的不同,综述了热液法合成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东海碎屑矿物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东海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成因、分布特征,讨论了碎屑重矿物群、重矿物组合类型以及碎屑矿物组合分带对沉积地段古地理环境、海底矿产、沉积相及区域构造等方面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里亚纳海槽热液硅质烟囱上的自生绿脱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马里亚纳海槽热液硅质烟囱上自生绿脱石的矿物学和化学特征,并根据其产状对其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它是在构成烟囱外壁的非晶质氧化硅沉淀后,由于热液物化条件改变而在低温、氧化条件下从热液中直接沉淀形成的一种二八面体2:1型膨胀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7.
低温热液条件下有机质富集金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低温(40—200℃)热液条件下,对不同成熟度的有机质与含金溶液[AuCl_4~-,Au(HS)_2~-]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观察到在低温热液体系中有机质直接参与了从含金溶液中将游离的金离子固定下来的作用。有机质从溶液中富集金可认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第一种是在早期沉积成岩作用阶段(T<120°)时,有机质与含金热液主要发生凝聚作用,使溶液中的金由离子状态从无机相转化到有机相中;第二种是在变生或变质作用阶段(T>120℃)时,有机质与含金热液主要发生氧化还原沉淀作用,还原作用的结果导致元素金的沉淀,同时有机质被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8.
以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采用热液法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其结构经UV, 1H NMR和IR表征.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苯甲醛25 mmol, n(苯甲醛) : n(吡咯) : n(水杨酸)=1 : 1 : 1,在二甲苯(80 mL)中于140 ℃反应5 h,收率15.38%.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集了印度洋热液区贻贝生物及其栖息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生物体及沉积物中常见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研究了生物体与沉积物金属元素的相关性,以及稀土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等.结果表明:印度洋热液区沉积物中常见微量金属主要为Fe(96.62 mg/kg)、Mn(1.143 mg/kg)和Zn(322.6 μg/kg),微量元素归一化计算得Fe含量比值高达98.15%,可获悉该热液区沉积物主要为铁矿类物质.深海贻贝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趋势与深海沉积物中元素分布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1与0.996,近海贻贝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与深海贻贝存在差异性.深海沉积物与贻贝中轻重稀土元素均呈现分馏现象,且贻贝中富集轻稀土比较显著;从稀土配分模式可知,沉积物与贻贝中的Eu与Gd均呈现异常现象,深海沉积物和深海贻贝中Eu异常现象较为显著.深海沉积物、贻贝及近海贻贝中δEu分别为9.50、10.68和0.23,而δCe分别为2.21、2.71和4.38,表明近海贻贝中稀土元素富集来源与深海贻贝存在差异性,深海沉积物与深海贻贝稀土元素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INAA)、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MPA)研究了贵州省普安矿区17号煤层刻槽样中Au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结果表明,17号煤层中Au的质量分数为2.61×10-9~9.73×10-9,平均6.29×10-9,大于世界煤和中国煤中Au的平均含量;煤中Au主要以矿物吸附态存在,载体矿物为黄铁矿和黏土矿物;17号煤层Au的物质来源为低温热液流体;在低温热液流体沿断裂带进入煤层的过程中,受到疏松多孔的煤层吸附而使Au元素发生沉淀,加之17号煤层沉积环境为较为封闭的浅海环境的综合作用而富集在煤中。Au的富集类型为深大断裂-热液作用富集型。  相似文献   

11.
氧化锌和氧化钛纳米树热液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多枝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氧化锌和氧化钛纳米树阵列的热液合成和反应机理,探讨性地展望了多枝纳米树阵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皖南西坑银多金属矿床中赋矿围岩蓝田组地层、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矿石、矿床蚀变岩等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化学特征,借以示踪成矿物来源。结果表明,西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作用,成矿热液和富碳酸盐岩地层水岩反应使蚀变岩相对富集重稀土。  相似文献   

13.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_2来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根据多种制约手段,探讨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_2的来源。结果表明,形成产铀岩体的高酸度花岗岩浆分异不出富∑CO_2的流体;华南3个铀主成矿期成矿热液中的∑CO_2均来自地幔,并分别受三期地壳拉张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富铀花岗岩浆分异结束后为什么不能成矿,以及花岗岩型铀矿床为什么集中在富铀花岗岩体形成后的地壳拉张期成矿。  相似文献   

14.
马坑铁矿——一个海相火山热液-沉积型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马坑铁矿床产出地质环境、产状特征、原生矿石类型及其结构构造的研究,阐明了该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矽卡岩只是成矿后的热液迭加。并根据地质测温、矿石物质组分及成矿过程锰、铁分离等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马坑铁矿为火山热液-沉积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证明了成矿热流体为“岩浆水”与海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四川某金矿中非金属单矿物的元素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对四川某地区的非金属单矿物(热液脉矿物)的元素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可以利用元素间的伴生关系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6.
安徽安庆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比研究了安微安庆铜矿床中矿石、矽卡岩、闪长岩及地层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并通过模拟平衡热液稀土元素的模型探讨了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结果表明,安庆矽卡岩型铜矿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有较强的活动性,成矿物质来源于闪长岩体,成矿热液流体来源于闪长质熔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拉曼Mapping及光学显微镜与AMICS技术相结合,对白云鄂博矿霓石型铁稀土矿石分布特征、矿物结构及晶体取向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矿物产状多种多样,独居石颗粒明显比早期大,氟碳铈较多呈细粒状,部分呈板状或不规则形状,稀土总品位高达9.84%;铁矿物中含TiO2量为1.35%,具有第二代磁铁矿特征;利用拉曼Mapping成像技术开发一种矿物晶体取向成像方法,由独居石466cm-1/970 cm-1峰位与氟碳铈280 cm-1/1090 cm-1峰位面积之比,绘制出三种不同生长取向的独居石颗粒与延同一方向上生长氟碳铈矿物颗粒,在矿物结晶形态可以判定独居石可能先于氟碳铈矿物经多期热液交代成矿;该技术在硅酸盐、碳酸盐类矿物晶体取向鉴定方面具有独特明显优势,在矿物学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使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Epsilon5高能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光谱仪测定垃圾焚烧灰渣中S、Cl、Ba、Cr、Cu、Na、Mn、Pb、Zn、Cd、As、Mo等多种有害元素,采用土壤、水系沉积物、海底沉积物、矿物等国家标准物质和人工合成标样作为校准。  相似文献   

19.
在热液条件下晶体的生长基元与晶体形成机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通过电泳实验研究了热液条件下,水晶(SiO_2)、钛酸钡(BaTiO_3)晶体生长基元与晶体形成机理。提出晶体生长基元具有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构,与晶体中负离子配位结构相当。根据负离子多面体往晶体各族晶面上叠合的难易程度,解释了晶体结晶形貌与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随着生长条件的变化生长基元的维度也有所不同,不同维度的生长基元往各族晶面上的叠合速率发生相应改变,从而解释了晶体形貌的多变性。  相似文献   

20.
巧家茂租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的代表矿床之一,除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外,萤石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通过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其中REE含量变化较大,特征参数也有差别,但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分配模式基本一致,不同矿化带萤石均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中稀土富集、分配曲线相对平缓的特征。从铅锌矿体中心到外围矿化带,萤石稀土元素呈现∑REE逐渐减少、LREE富集变为HREE富集,δEu正异常变为δEu负异常,δCe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表明该矿床萤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是同一体系经历不同阶段的产物。通过萤石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该矿床萤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是由富含F的成矿流体沿构造活动带从下向上运移,与灯影组地层的白云岩发生水-岩的相互作用,使流体中的CaF_2产生过饱和而大规模沉淀析出形成的,且随着热液向两侧围岩迁移,不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分别形成了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本文研究对揭示矿床铅锌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