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在QCD光锥求和规则(LCSR)框架内应用具有手征流关联函数计算B(B_c)→Dl■衰变过程的弱形状因子.所获得的形状因子的表达式仅依赖于D介子的主导级分布振幅(DA).应用了三类D介子的分布振幅计算了形状因子F_(B→D)(0)和F_(B_c→D)(0).在速度迁移1.14相似文献   

2.
白占武 《中国物理 C》1988,12(6):749-753
本文在QCD求和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π介子相关的遍举过程对QCD的检验情况,讨论了π介子分布振幅的行为,用一种尝试的分布振幅计算了Fπ(Q2)和Br(χ→2π),得到的Fπ(Q2)与实验数据相符合,Br(χ→2π)与实验数据在数量级上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最重要的"硬"产生机制,计算了Z0衰变产生Bc(或Bc)介子并伴有c(或c)和b(或b)两个重夸克喷注的产生率.指出在LEP上的下一次取数据中将产生出足够数目的Bc(或Bc)介子的性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标准模型中, 三体稀有衰变B0(Bs)→γνν只有通过箱图和企鹅图才可以发生.这个过程对于确定B介子的衰变常数及其波函数有着较重要的物理意义,由于这些衰变道的分支比较小, 因此也是探测新物理理论的比较好的场所.利用B介子强衰变确定的波函数, 得到 B0(Bs)→γνν的分支比的数量级是10-9(10-8), 这些结果可以在未来的实验上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5.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0→πl+νl衰变过程, 首先计算D→π跃迁形状因子, 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 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我们选择了恰当的手征流关联函数,用光锥QCD求和规则去计算B到π的跃迁形状因子,得到的结果仅仅依赖于π介子的3扭度光锥分布振幅.这样从f+?Bπ的研究中,我们就可以对π介子的3扭度光锥分布振幅给出一个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7.
The recent measurements on RK and Rπ imply that there exists a possible violation of the leptonic flavor universality which is one of the cornerstones of the Standard Model. It is suggested that a mixing between sterile and active neutrinos might induce such a violation. In this work we consider the scenarios with one or two sterile neutrinos to explicitly realize the data while the constraints from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s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Moreover, as indicated in literature, the deviation of the real PMNS matrix from the symmetric patterns may be due to a μ-τ asymmetry, therefore the measurements on RD(Ds)eμ=Γ(D(Ds)→ e+νe)/Γ(D(Ds)→ μ+νμ) and RD(Ds)μτ=Γ(D(Ds)→ μ+νμ)/Γ(D(Ds)→ τ+ντ) (and for some other heavy mesons B± and Bc etc.) may shed more light on the physics responsible for the violation of the leptonic flavor universality. The data of BESⅢ are available to test the universality and that of future charm-tau factories will provid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In this work, we will discuss RD(Ds)eμ and RD(Ds)μτ in detail and also briefly consider the cases for B± and Bc.  相似文献   

8.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v~l衰变过程,首先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关键词: QCD光锥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9.
奇异介子光生反应的QCD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马维兴  彭光雄 《中国物理 C》2001,25(11):1051-1057
从低能QCD有效拉氏量出发,利用重子夸克结构的[SUSF(6)⊙O(3)]sym.⊙SUc(3)波函数,研究了在核子上的奇异介子光生反应.计算了γ+p→K++Λ反应的微分截面.结果表明:与传统唯象的强子理论相比,仅有一个自由参数(即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的QCD理论成功地描述了反应过程,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分子态结构的假设下, 利用手征么正模型研究了D0(2308)和B0的可能结构. 通过研究重子-赝标介子相互作用, 找到了一些可能的分子态. 结果表明: 在带奇异数的系统中, 存在一个质量为2.312±0.041GeV的DK束缚态, 它可以被解释为实验上发现的Ds0(2317). 与此同时, 在非奇异系统中, 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质量为2.1GeV的宽度较大的态和一个对应的、质量为2.44GeV的宽度较小的态. 这两个态应对应于D0. 因此, 分子态结构只能是D0(2308)一个分量. 计算结果还预言了一些Bs0和B0态. 其中质量为5.725±0.039GeV的BK束缚态可以被解释为Bs0(5725), 而预言的B0(5536)和B0(5819)应为与Bs0(5725)相对应的非奇异态.  相似文献   

11.
在重夸克极限下,用QCD因子化方法分析Ds→φπ的衰变.讨论了硬旁观者散射等非因子化贡献,并给出了数值结果,理论预言的分支比与实验相符.最后,结合D0→Kπ的测量值,采用纯惟象的方法估计Ds→φπ的分支比.  相似文献   

12.
计算了荷电PG玻色子P±和P±8对B介子稀有衰变过程B→Xs,dνν和Bs,d→1+1(l=e,μ,τ)的企鹅图和箱图贡献.计算表明:(a)荷电PG玻色子可以对B介子稀有衰变分枝比Br(B→Xs,dνν)和Br(Bs,d→1+1)给出3~5倍的增强;(b)在大部分参数空间内,色八重态PG玻色子P8±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纯斌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5,19(4):327-331
用瞬时近似下的Bethe-Salpeter(B-S)方程,讨论了0重介子束缚态.运用重味质量展开方法求解方程,计算了一级近似下D±,D0,B±,B0介子的质量,与实验数据和其它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一代Technicolor(TCI)和带有一个无质量的标量二重态(TCⅡ)模型下,计算荷电的哥尔斯通粒子对衰变Bc→Dsγ的贡献,并把它们同标准模型的计算相比较,发现哥尔斯通粒子对电磁企鹅图的贡献很大(TCI下),在TCⅡ下贡献较小;而对弱湮没图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还对同位旋三重态粒子π+p的质量进行了约束. 预言将来在LHC上能对不同模型下的分支比Br(Bc→Dsγ)的差异进行研究,进而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q2),f 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  相似文献   

16.
吕才典 《中国物理 C》2002,26(Z1):20-24
在因子化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应用了微扰QCD的方法来计算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 通过应用Sudakov形状因子的压低效应和介子的光锥波函数,可以计算B介子衰变的因子化图的贡献以及非因子化和湮没图的贡献. 许多衰变道的分支比与实验非常符合. 作者也作出了它们的CP破坏大小的预言,有待于实验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刘纯  邢志忠 《中国物理 C》1991,15(11):997-1000
本文用康奈尔势模型计算了赝标介子的衰变常数和D0-D0系统、B0-B0系统中的B参数.  相似文献   

18.
给出1+1维QCD中格点哈密顿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改进形式,并用它对矢量介子质量谱Mv在手征极限下的大Nc行为进行格点研究,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强耦合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朱国怀 《中国物理 C》1996,20(10):913-918
用振幅比值的方法,对末态为CP本征态的Bd0和Bs0介子衰变道可能的CP不对称性进行计算,并发现除了众所周知的Bd0→ψKs外,Bd0→D+D也极有希望在107事例数附近观测到CP破坏.并讨论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强子发射源的动力学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喜  黄邦蓉  赵树松 《中国物理 C》2000,24(11):1011-1017
NA22的π介子三重海鸥效应指出,强子发射源的Doppler效应确实存在.在质心系(CMS)中三个强子发射源的平均能量近似相等.每个强子发射源的动力学结构由(αQ)νKν.(αQ)分布刻画.单个强子发射源中π介子的反常维度为–γB(gR)=0.045±0.012,这个物理量控制粒子产生幅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