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最初认识王淦昌先生,是1952年我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的时候。那时王老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后我和王老同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和二机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并且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不但在学术上是我的老师,而且他的高尚品德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1959年组织派我去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实验室工作,当时杜布纳中国组业务负责人、联合所副所长王淦昌老师领着我去见当时联合所中子物理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弗朗克院士,两位科学大师在非常友善的气氛中对我的工作做了安排,那时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实验室,但在中国组经常举行的业务研讨会上他的渊博学问、谦虚而又严谨的学风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中子物理实验室的外国人谈起联合所副所长王淦昌时都是表现出对他的钦佩和崇敬。王淦昌小组在反∑负超子的发现,使得我对他更加敬佩。  相似文献   

3.
赵志祥 《物理》2007,36(5):353-356
王淦昌先生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70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学会 《物理》2007,36(5):357-360
2007年5月28日,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德高望重、科学成就斐然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1997年纪念王淦昌90寿辰学术报告会上,当时的温家宝副总理祝贺王淦昌90寿诞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王老虽已离开我们9年,但是他仍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科学成就永载史册,他的科学道德行为永远是我辈的行为风范,他那热爱祖国,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奋,孜孜以求,在科学的殿堂里永不知倦,在科研事业上勇攀高峰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一生无私无畏,把自己融化在为祖国的发展强大、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事业中的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今天我们纪念他,在核学会工作过的同志们更忘不了他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艰难阶段,为推动核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淦昌先生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享有国际盛誉。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王淦昌先生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七十年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1982年春,文革后<物理通报>重新出版时,便得到王淦昌先生的祝贺:"<物理通报>经过十六年停刊之后,今天又跟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我们从事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高兴的事.我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广大物理工作者大力支持,办好这个刊物.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这是对我们多大的支持和鼓励啊!王老还热心地担任<物理通报>第二至第六届编委会顾问.1985年王老曾为本刊"纪念尼·玻尔诞辰100周年"专栏撰文<不朽的业绩传大的友谊>.1987年王老80寿辰,本刊派代表出席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的王淦昌先生80寿辰纪念活动,聆听了王老在大会上作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胡仁宇 《物理》2007,36(5):346-349
王淦昌老师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自幼热爱科学,在近70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探索未知世界的基础研究领域有:40年代初,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50年代在国内首创并奠定我国宇宙线研究的基础,领导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利用多极云雾室研究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获得一大批奇异粒子事例,使我国的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50年代末,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时,领导一个小组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荷电负超子——反西格玛负超子等等;60年代初,他参加了我国突破两弹的重大任务,为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并开创了我国核武器物理实验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80年代中,根据当时国际形势与发展趋儿他与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一起向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很快被采纳并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一直沿续到今天,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淦昌先生     
 王淦昌先生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战线上孜孜不倦地奋战了六十年,为基础研究、国防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突出的贡献,为我国科学事业培育出几代人才,是我国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开创者之一。王淦昌先生于1941年提出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得到实验验证,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他于1959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所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是该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这项工作于1982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也是我国物理学家第一次取得的最高自然科学奖。  相似文献   

10.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于去年十月首次实现对撞、北京谱仪亦已调试完毕并将于近期在对撞点就位,开始积累实验资料.这标志我国的基本粒子实验研究经过三十余年的曲折道路终于迈上了利用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设备和仪器进行独立研究的新阶段.每念及此,总使我回想起在五十年代后期王淦昌教授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历史.这是我国科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进行基本粒子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我国基本粒子实验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她表明我国的科学家是有能力掌握先进的实验设备做出世界水平的成果的!那时我还是一个刚步入科学研究大门的学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做了一点具体工作,经历了这一重大发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条件愈苦,意志愈坚 --记王淦昌早年的科研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立澄 《物理》2006,35(2):160-167
文章介绍了中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早期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科研成绩.王淦昌早期的科研贡献并不是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上,在条件优裕的实验室内完成的,而是在实验设备缺乏,科学文献不足等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完成的.从王淦昌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中国优秀科学家脚踏实地、执志若金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吕敏 《物理》2006,35(9):758-759
1952年,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许多核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来到研究所,听说有一位叫于敏的人,业务特别棒,认识于敏以后,发现他是很普通的一个人,除了头有些谢顶外,没有什么特别聪明的特征.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赵忠尧等知名学者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副所长,彭先生找我谈话,说从事核理论的人较多,从事实验核物理的人太少,让我跟随王淦昌、萧健参加宇宙线实验,因此我没有机会和于敏在一起工作。  相似文献   

13.
《物理》2007,36(5):I0001-I0006
王淦昌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物理学教育家,两弹元勋。他是我国核科学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激光核聚变概念的物理学家之一。王淦昌先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月,创造性地提出探测中微子的实验方案,为证实中微子的存在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王先生首先领导建立了云南落雪山高山宇宙线实验室,之后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先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享誉国际。上世纪60年代初,王淦昌先生“以身许国”,参与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立下卓越功勋。王淦昌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晚年大力提倡高新技术发展,坚持科研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王先生为国献身的精神是我国科学界公认的楷模,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2007年5月,恰逢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本刊特组织纪念专题,纪念这位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前辈物理学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王淦昌老先生在大半个世纪的教育和科研的贡献以及他的学风、思想、品德来阐明他给青年的赠言“学习是享受”的丰富内涵,为大学物理的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17,(11)
<正>卓益忠同志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时的大组长,他的逝世令人十分悲痛。虽然只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短短两年多,但他渊博的学识、宽厚待人的长者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的友谊在我离开原子能所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维持。这里我把与他交往的一些往事写出来,作为对他的怀念。初次见到卓益忠同志是在1966年初,那时我和何汉新、张锡珍两位研究生同学正在彭桓武、黄祖洽先生的指导下一起学习等离子体理  相似文献   

17.
深深怀念吴有训老师(1997年8月22日在吴有训百年诞辰纪念报告会上的讲话)王淦昌1925年我成为清华学校大学部第一届学生,觉得自己很有运气,在这样好的环境中读书,遇到许多好的老师和同学,在他们的关怀和帮助下得以成长,对国家能有所贡献.其中最令我怀...  相似文献   

18.
刘寄星 《物理》2004,33(9):664-667
黄祖洽先生是为新中国富强做出重要贡献的理论物理学家,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今年正好是他80寿辰.我有幸于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黄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40年来一直受到他的教育和指导.他的为人标准和为学之道,一直是我努力效仿的榜样.恩师大寿之年,为表达对黄先生爱国奋斗精神和科学成就的钦佩,不顾自己对音韵格律之无知,写了六首律诗赞扬先生功绩、品德.诗虽不雅,是我心声.现将之发表出来,并略加说明,献给黄先生.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1956年和张文裕先生初次相识,那时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张先生1956年从美国回国,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我和所里几位同事到他在北京中关村的家里看望他。  相似文献   

20.
 И.B.库尔恰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苏联原子核科学和原子核技术工作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4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03年1月12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锡姆村.1920年进入克里米亚大学学习.1923年大学毕业.1925年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从1930年起任该所实验室主任.1943年,他创建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1955年,该实验室被改建成规模宏大的科研中心-原子能研究所.他在去世前一直担任该所所长.1960年该所称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他于1960年2月7日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