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飞片法爆炸合成大颗粒金刚石装置较笨重,回收困难,试件破坏率高。半年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爆炸合成金刚石试验小组的同志,在党的领导下,根据总理关于“科学院要在广泛深入实际的基础上,把科学研究往高里提”的指示。应用爆炸力学的有关理论。对飞片法爆炸合成大颖粒金刚石装置进行分析,认识到试件破坏主要是由于爆炸冲击波作用下,试件所受的稀疏波拉伸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静高压合成技术中片状样品的组装工艺特点,分析了在高温(约1500K)高压(约5GPa)下石墨与触媒之间的相互扩散过程和金刚石在合成腔中的成核几率。根据外界提供给石墨的能量大小,判断出纳米石墨微晶是形成金刚石晶核的基本单元。金刚石成核很可能是纳米石墨微晶转化为金刚石晶核的结构相变过程。讨论了在触媒的参与下金刚石的成核率与温度压力变化的关系,证明了压力是控制金刚石成核的有效参数,而温度不宜作为金刚石成核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3.
纳米金刚石颗粒对发动机润滑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采用爆炸法合成了超精细金刚石颗粒 ,将金刚石颗粒按一定质量分数分散于普通发动机润滑油 (15W/30 )中形成固 -液二相体系 ,考察了其摩擦学特性 ,并分析了润滑剂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在边界润滑条件下 ,由于纳米尺寸效应 ,超精细金刚石颗粒较易渗透到摩擦副表面并形成极薄的固体润滑膜 ,从而使得金刚石颗粒 /发动机润滑油固 -液二相体系表现出优异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炸药爆轰和爆炸冲击复合合成金刚石的得率,对影响爆轰和爆炸冲击复合合成金刚石得率的催化剂、装药结构和起爆方式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nCl2、Ni(CHOO)2、CoCl2作为催化剂,金刚石的得率较高;球形装药结构的金刚石得率高于柱形装药结构;起爆方式中的起爆点的增加有利于金刚石得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人工合成超硬材料技术的发展,报导了用炸药爆炸及冲击波高压合成金刚石及纤锌矿型氮化硼两种硬材料的技术与结果,并简介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消息与动态     
利用工程爆破同时合成金刚石由于爆炸法合成金刚石的成功,使利用工程爆破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同时合成金刚石成为一个很吸引人的研究课题。197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河南成功的进行了一次结合爆破搬山造田同时将石墨合成为金刚石的试验。这次试验用药量2.40吨,爆破土方1.3万米~3,可平整土地13.6亩;同时得到金刚石副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工程爆破同时合成金刚石由于爆炸法合成金刚石的成功,使利用工程爆破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同时合成金刚石成为一个很吸引人的研究课题。197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河南成功的进行了一次结合爆破搬山造田同时将石墨合成为金刚石的试验。这次试验用药量2.40吨,爆破土方1.3万米~3,可平整土地13.6亩;同时得到金刚石副产 ...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奥克托今炸药(HMX)作为高温、高压源,二氧化钛(TiO2)和活性炭(C)作为前驱体,采用爆炸冲击合成的方法制备纳米碳化钛(TiC)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 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样品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探讨了爆炸冲击波作用下TiC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XRD和EDS测试值与理论值相符性很好,样品中同时含有TiC和TiCx(x<1);SEM照片显示TiC和TiCx(x<1)的粒径均小于50 nm,样品中存在微米级的球形团聚体;爆炸冲击合成TiC属于特殊的固相反应,其物质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 自58年以来,力学所开展爆炸力学的工作已有十三、四年了。我们先后开展了土岩爆破,爆炸成形,爆炸哽化,爆炸复合,爆炸合成金刚石万面的工作。63年开始又承担了国防科研方面的任务。我们基本上都是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承担国家任务;许多工作实行走出去和广大  相似文献   

10.
获得高温、高压下可燃介质爆炸极限数值,对完善复杂工况下可燃介质燃爆安全理论、构建可燃介质爆炸防护技术提供支持。搭建了适用于开展高温、高压工况的20 L球形爆炸实验装置,测量了初始温度为20~270 ℃,初始压力为0.5~2.6 MPa下乙烷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分析温度、压力单因素对乙烷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的影响以及温度和压力双因素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的提高,乙烷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逐渐扩大。在温度小于140 ℃时,在高压和低压两种情况下,压力对乙烷爆炸上限的影响基本一致。在温度高于140 ℃时,压力的升高使乙烷爆炸上限升高,但其影响的效果逐渐减小。在初始压力小于1.6 MPa时,温度的升高使乙烷的爆炸上限升高,但其影响的效果变化很小。在压力大于1.6 MPa,温度高于140 ℃时,温度的升高使乙烷的爆炸上限升高,且其影响的效果逐渐增大。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均使乙烷的爆炸下限降低,但其影响较小。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对乙烷在氧气中爆炸极限的耦合作用略小于两个因素作用的和,但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通过拟合得到了C2H6/O2爆炸极限随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变化的定量规律。  相似文献   

11.
爆轰合成超细金刚石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权  恽寿榕 《爆炸与冲击》1996,16(4):326-332
就爆轰合成超细金刚石的机理进行探讨:1.传统的碳相图已不能作为爆轰合成过程的依据;2.由于存在等离子体-晶体的直接相变,整个过程可能有几种相变作用共存;3.爆炸容器中的介质对产物有重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整个问题进行研究所应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炸药爆炸产生超细金刚石微粉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冠人 《爆炸与冲击》1998,18(2):118-122
根据所发表的有关炸药爆炸产生超细金刚石微粉问题的文献,文中总结了其形成机理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液滴凝聚模型,估算了其在反应区内形成颗粒的大小,量级上和实验是符合的。最后提出了提高生产超细金刚石微粉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炸药,核的聚变和裂变,强脉冲电流作用下的金属丝,高速条件下的固体碰撞,都能产生爆炸。 爆炸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爆炸气体作用于周围介质,产生冲击波,引起变形、振动和破坏,以及相变、光和电磁效应等多种类型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在经典力学中,传统的看法是把物质严格区分为流体和固体两大类,相应地有流体动力学和固体动力学。但在自然界中物质并不总是能如此区分的,而且物质状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核装置在岩石中爆炸时能产生几百万大气压的高压和几百万度的高温,足以使周围岩石汽化和液化,这时岩石剪切强度可忽略不计,因而能够把它看作流体;但是地冲击波向外传播时强度逐渐减弱,岩石的固体特性就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弹塑性特性。由此可见,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既可能是流体也可能是固体。研究这类特殊过程中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在经典力学中,传统的看法是把物质严格区分为流体和固体两大类,相应地有流体动力学和固体动力学。但在自然界中物质并不总是能如此区分的,而且物质状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核装置在岩石中爆炸时能产生几百万大气压的高压和几百万度的高温,足以使周围岩石汽化和液化,这时岩石剪切强度可忽略不计,因而能够把它看作流体;但是地冲击波向外传播时强度逐渐减弱,岩石的固体特性就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弹塑性特性。由此可见,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既可能是流体也可能是固体。研究这类特殊过程中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爆炸法人造金刚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效率较高的爆炸法人造金刚石装置,并对爆炸作用下石墨转变金刚石的机理和有关的力学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滑移爆轰过程中爆炸产物的有效多方指数γ0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爆炸的工作范围内,求取爆炸产物的多方指数γ0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Prandtl-Meyer绕流解,求取了爆炸产物的侧向飞散角φ0和工作条件下爆炸产物的有效多方指数γ0之间的关系式。然后通过高压脉冲X光照相方法来确定爆炸复合工作范围内的几种炸药的有效多方指数值。它的优点在于给出了在真实工作下有效γ0,同时方法十分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7.
爆轰法合成碳包覆纳米铜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铜和柠檬酸制成的干凝胶为主要反应物,加入油酸有机碳源和黑索今炸药,在氮气保护气 氛下在爆炸容器中引爆,成功地合成了碳包覆纳米铜颗粒。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产物形貌特征 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爆轰产物中富含碳包覆纳米铜颗粒,产物呈圆球体,具有完好的核壳结构形貌,颗粒 粒径在10~40nm 之间,外层碳壳结构主要由无定型碳和石墨构成。并对爆轰法合成碳包覆纳米铜颗粒的 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爆炸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炸药,核的聚变和裂变,强脉冲电流作用下的金属丝,高速条件下的固体碰撞,大功率、高能量密度的激光,都能产生爆炸。爆炸气体作用于周围的介质,产生冲击波,引起变形、振动和破坏,以及相变、光和电磁效应等多种类型的运动,人们广泛地应用爆炸于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的目的。爆炸力学是研究爆炸对周围环境力学作用规律,特别是冲击波的产生、传播和作用规律的学科。为了弄清楚这些规律,还需要对爆源进行研究。爆炸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高压、高温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温熔融铝液与水相互作用的爆炸机理,设计了一套高温熔融铝液与水接触爆炸实验测试系统,应用红外热像仪、高速摄像机、压力传感器等设备监测高温熔融铝液与水相互作用过程,并对高温熔融铝液与水接触爆炸过程的能量转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熔融铝液与水接触瞬间发生膜态沸腾,水剧烈汽化产生的冲击在水中产生扰动并快速扩张,40ms后膜态沸腾向核态沸腾转变,直至发生爆炸喷溅。综合能量守恒定律、爆炸冲击理论与实验结果可得,高温熔融铝液与水接触爆炸过程,约有3.34%~11.23%高温熔融铝液的潜热能转化为爆炸冲击波能量。  相似文献   

20.
为对炸药爆炸进行测量和监控,出于安全以及测试方便考虑,试验需要在爆炸容器中进行。由于测试任务的需要,试验中使用的传感器的类型及数量较多,包括各种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以及爆速传感器等,因此构建一个多传感器的测量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给出了试验容器的基本结构,介绍了钢筒内化爆试验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应用,构建了传感器、起爆和同步触发、爆速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存储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测试系统,并对系统几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压杆测压解决了高压测量中的测量困难以及传感器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