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源于D-核糖的苯并咪唑并氮杂糖1和2具有良好的β-葡萄糖糖苷酶抑制活性,对其苯环部位结构修饰,通过Mitsunobu反应合成了30个新型苯环不同位置上含单取代基的苯并咪唑并氮杂糖稠合三环衍生物11a~11g, 12a~12g,13a~13h和14a~14h.测试了新合成化合物对β-葡萄糖糖苷酶(杏仁)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e和13f与14f的混合物对β-葡萄糖糖苷酶(杏仁)表现出优越的酶抑制活性, IC50值分别为0.49和0.25μmol/L,活性高于阳性对照米格列醇的酶抑制活性.构效分析表明,稠合三环氮杂糖中的六元氮杂糖环形式有利于此类苯并咪唑并氮杂糖三环衍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苯环上3'或4'位连有给电基团,如甲基、甲氧基等,将极大地促进化合物的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D-木糖及D-葡萄糖为原料, 经具有降冰片结构的双环缩醛中间体, 合成了适当羟基保护的五元环氮杂糖衍生物及其氟代衍生物, 进一步探讨了含氮杂糖结构的双糖衍生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蒽醌类抗肿瘤化合物,设计并利用N-烷氨基氮杂糖与大黄酸的缩合反应,及N-烷氨基氮杂糖与1-氨基-4-溴蒽酮-2-磺酸的微波促进Cu0催化乌尔曼偶联(Ullmann coupling)反应,合成系列新型氮杂糖修饰的蒽醌衍生物.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体外肿瘤细胞(Hela、A549、MCF-7和MGC-803)的细胞毒性测试.  相似文献   

4.
李小六  张平竹  田军  段科芳  陈华 《有机化学》2007,27(8):1013-1017
以D-葡萄糖为原料, 经具有降冰片烷结构的双环缩醛中间体, 合成了部分羟基保护的1-脱氧-D-氮杂阿拉伯糖衍生物, 提供了一种合成五元氮杂糖衍生物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硫杂杯[4]二醛基衍生物(1)在水合肼中肼解,合成了新化合物硫杂杯[4]二醛腙基衍生物(2);1和2在弱酸的催化下反应合成了新的具有对称结构的苄连氮双硫杂杯[4]芳烃(3);2和3的结构经1H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N-取代芳磺酰胺和N,N′-环氮甲基亚胺发生[4+3]环加成反应,得到了一种高效合成三环苯并三氮杂■衍生物的方法。对该反应的条件如溶剂和碱进行了筛选,在最优条件下,考察了底物普适性,并合成了9个苯并三氮杂■衍生物,收率为36~99%。所有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7.
鉴于前期研究发现的源于D-核糖的苯并咪唑并氮杂糖1和2具有良好的β-葡萄糖糖苷酶抑制活性,通过关键的Mitsunobu反应,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L-核糖源和2-脱氧-D-核糖源的苯并咪唑并氮杂糖衍生物6a~6c和7a~7c;并依据电子等排的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系列新的糖环上2位氨基取代的稠合三环氮杂糖13a、13b和17a~17e;以及4位烷氧基取代的氮杂糖28a和28b.化合物13a和13b通过苄胺对甲磺酰化的羟基(OMs)取代合成,化合物17a~17e通过氨基对三元环氧中间体15的开环制备,化合物28a和28b通过4-羟基对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合成.测试了化合物6a~6c、7a~7c、13a、13b、15、17a~17e、19、28a和28b对α-葡萄糖糖苷酶(黑曲霉)、β-葡萄糖糖苷酶(杏仁)和α-半乳糖糖苷酶(咖啡豆)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所测化合物在10μmol/L时对α-葡萄糖糖苷酶和α-半乳糖糖苷酶没有或微弱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β-葡萄糖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环氧中间体15和2-氨基化合物17a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10.5和11.7μmol/L,但均低于阳性对照品1的活性.结果表明该类稠合三环氮杂糖是一类良好的选择性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控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 杯式对叔丁基杯[4]-1,3-二乙酸乙酯衍生物1与5或50倍二乙烯三胺反应, 分别得到杯[4]氮杂冠醚2和开链的氮杂杯[4]芳烃衍生物3. 化合物2和3进一步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首例侧链含硫脲基的套索杯[4]氮杂冠醚4和含4个硫脲基的杯[4]芳烃衍生物5, 产率为92%和87%. 新化合物的结构与构象经元素分析、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相似文献   

9.
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为催化剂,采用"一锅法"水相合成了一系列苯并色烯衍生物,收率26%~9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认.  相似文献   

10.
在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的下缘1,3位引入芳醛基, 合成了硫杂杯[4]二醛基衍生物2. 化合物2与苯胺、水杨酰肼、烟酰肼、异烟酰肼等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硫杂杯[4]氮杂衍生物3a3d, 产率分别为83%, 80%, 77%和79%. 化合物2与邻苯二胺、乙二酰肼、丙二酰肼、己二酰肼等通过“1+1”分子间缩合得到新型1,3-桥联硫杂杯[4]氮杂衍生物4a4d, 产率53%, 51%, 59%和66%. 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等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