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隣氨基苯甲酸与N-(β-二乙氨基-乙基)-甲酰胺或N-(δ-二乙氨基-α-甲基-正丁基)甲酰胺缩合,分别形成3-(β-二乙氨基-乙基)3,4-二氢化杂二氮[1,3]萘-酮-[4]与3-(δ-二乙氨基-α-甲基-正丁基)3,4-二氢化杂二氮[1,3]萘-酮-[4]。 5-氯代-隣位氨基苯甲酸舆N-(β-二乙氨基-乙基)-甲酰胺或N-(δ-二乙氨基-α-甲基-正丁基)-甲酰胺缩合,分别形成6-氯代-3-β-二乙氨基-乙基-3,4-二氢化杂二氮[1,3]-萘酮-[4]及6-氯代-3-(δ-二乙氨基-α-甲基-正丁基)-3,4-二氢化杂二氮[1,3]萘酮-[4]。  相似文献   

2.
(一)4-溴代-丁腈與苯隣二羧醯-鉀亞胺在乙醇中互相作用卽得4-(苯隣二羧醯-亞氨基)-丁腈。 (二)4-(苯隣二羧醯-亞氨基)-丁腈與硫化氫起作用卽得4-(苯隣二羧醯-亞氨基)-丁硫醯胺。 (三)4-(苯隣二羧醯-亞氨基)-丁硫醯胺與1,3-二氯代丙酮縮合則成2-(γ-苯隣二羧醯-亞氨基)-正丙基-4-氯代-甲基-噻唑。 (四)2-(γ-苯隣二羧醯-亞氨基)-正丙基-4-氯代-甲基-噻唑與二乙胺起作用卽成2-(γ-苯隣二羧醯-亞氨基)-正丙基-4-N-二乙氨基-甲基-噻唑。後者與聯氨水合物起作用形成2-γ-氨基-正丙基-4-N-二乙氨基-甲基-噻唑。  相似文献   

3.
2-苯甲碳醯-2-去羥-D-陆圜葡萄糖α-甲基甙(Ⅰ)与苯甲醛縮合后形成了結晶的4,6-苯次甲基衍生物(Ⅱ),醯化後分別變為3-乙醯,3-苯甲醯及3-甲磺醯三個衍生物(Ⅲa,b,c)。苯次甲基脫去後未能獲得結晶的4,6-二羟基化合物。 2-苯甲醯氨基-2-去羥-D-陸圜葡萄糖α-甲基甙(Ⅴ)經三苯甲基化後再醯化,分別獲得了3,4-二乙醯-2-苯甲醯氨基2-去羥-6-三苯甲基-D-陸圜葡萄糖甙(Ⅵa)及其相應的3,4-二苯甲酸酯(Ⅵb);前者脫去三苯甲基後轉變為6-羥基化合物(Ⅶ)。C_6上的游離羥基是將這第一羥基氧化后從陽性的醛酸顏色反應證明的。 2-苯甲碳醯-2-去羥-D-陆圜葡萄糖α-甲基甙(Ⅰ)与一分子的甲苯磺醯氯成為相應的6-磺酸酯(Ⅸ),後者的構造從它与碘化鈉變為碘化物(Ⅹ)的反應證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从4-甲基乙醯苯胺为原料,经过五个步骤合成了3-烃硫基-4-甲基-N-(二烃氨基乙基)苯胺(Ⅱ)类化合物十种。并制备了中间产物3-烃硫基-4-甲基乙醯苯胺与3-烃硫基-4-甲基苯胺各四种。  相似文献   

5.
1.甲醇鈉對於2-乙硫醇基-4,5-二甲基-6-氯代嘧啶在甲醇溶液中生成相應的乙硫醇基嘧啶甲醚。 2.氯對於2-乙硫醇基-4,5-二甲基嘧啶衍生物(I),在水溶液中的作用是特殊的,嘧啶中的不飽和現象不被氯化反應改變而硫醇基團被氧化,形成穩定相應嘧啶碸的衍生物(II),因此製備了2-乙磺醯基-4,5-二甲基-6-甲氧基嘧啶和2-乙磺醯基-4,5-二甲基-6-氯代嘧啶. 3.2-乙硫醇-4,5-二甲基-6-甲氧基嘧啶在甲醇中進行氯化反應,現象甚複雜,並且嘧啶碸的產量很低,2-乙硫醇-4,5-二甲基-6-甲氧基嘧啶在甲醇中被氯氧化,首先形成嘧啶碸,後者並不穩定,再與氯作用形成乙磺醯氯和2-氯代-4,5-二甲基-6-甲氧基嘧啶。 4.嘧啶碸與鹼作用,乙磺醯基被羥基取代,同時在嘧啶環6位上的乙氧基保留,因此2-乙磺醯基-6-甲氧基-4,5-二甲基嘧啶與鹼作用,形成2-酮-5,6-二甲基-4-甲氧基-1,2-二氫嘧啶。 5.酒精-氨的溶液作用在氯代乙磺醯基嘧啶得到氨基-乙磺醯基嘧啶,在氯代乙磺醯基嘧啶中,嘧啶環上2位的乙磺醯基仍保留,而6位土的氯被氨基取代。 6.本文敘述了合成4,5-二甲基-2-氧代-6-氨基嘧啶(或2-酮-4-氨基-5,6-二甲基-1,2-二氫化嘧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四种2-亚甲基-1,3-二氧己烷类单体:4-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Ⅱ)、4,6-二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Ⅳ)、5,5-二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Ⅵ)和5,5-二乙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V Ⅲ)的合成以及自由基开环聚合。结果表明,上述单体在聚合过程中出现异构化开环现象。Ⅲ和Ⅳ的甲基位置在环上氧原子的α-碳原子上时,显示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比Ⅵ及Ⅷ的甲基和乙基在β-碳原子上时更显著。上述现象与异构化开环形成仲碳自由基中间体的倾向更大有关。 Ⅳ在苯溶液中及过氧化二叔丁基存在下,120℃反应,得到全部是聚-δ-戊内酯骨架结构的聚合物。提出了一种合成聚-δ-戊内酯类链结构的聚酯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1.合成了兩種吲(口朶) 衍生物:α-(2-吡啶基)-β-甲基吲(口朶) 及α-(2-吡啶基)-β-乙基吲(口朶)。前者的紫外線吸收光譜與阿爾斯泰令(alstyrine,係一種由西阿斯木鹼經硒降解後的產物)的吸收光譜極為類似;且二者有一種相同的顏色反應。因此說明阿爾斯泰令的結構可能與可利南斯令(corynanthyrine),α-[2-(4,5-雙乙吡啶基)]-β-乙基吲(口朶)相同。 2.合成了三種β-咔卟啉的衍生物:2-環己烷甲基-β-咔卟啉,2-[(4′-甲基環己烷)甲基]-β-咔卟啉及2-[(2′-甲基環已烷)甲基]-β-咔卟啉。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及物理性質都和阿爾斯泰令不同。因此後者不是β-咔卟啉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在水介质中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存在下, 以芳醛、β-氨基巴豆酸甲酯、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或1,3-环己二酮)三组分混合反应, 一步合成了5-氧代-4-芳基-1,4,5,6,7,8-六氢喹啉-3-羧酸甲酯. 该反应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迟兴宝  李有桂 《化学学报》2007,65(8):727-736
以4,5-二(2'-氰乙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为原料经甲醇钠消除一个氰乙基生成4-(2'-氰乙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的单钠盐, 生成的单钠盐再与1,4-二(氯甲基)苯反应生成4,4'-二(2-氰乙基硫基)-5,5'-(1,4-二亚甲基苯)-二(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 接着在乙酸汞的作用下生成4,4'-二(2-氰乙基硫基)-5,5'-(1,4-二亚甲基苯)-二(1,3-二硫杂环戊烯-2-酮), 此化合物在亚磷酸三乙酯的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 生成由TTF单元和苯单元构建的新型四硫富瓦烯环蕃和另一种四硫富瓦烯衍生物. 并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化学氧化法对它们及其导电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紫外光谱进行了研究. 还研究了这种新型四硫富瓦烯环蕃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自组装行为.  相似文献   

10.
1.2,2,6,6-四(β-羧乙基)-環己酮經酯化後所生成的酯,可以作為合成各種二螺系化合物的原枓,在發生Dieckmann閉環作用後,即生成4,8-二(β-乙氧羰基)-二螺(5,1,5,3)十六三酮-3,7,11。再經水解失羧後,即得到二螺(5,1,5,3)十六三酮-3,7,11。這樣的三個六碳環的二螺環系,以前還沒有報導過。 2.二螺(5,1,5,3)十六三酮-3,7,11可以再和丙烯腈反應,生成2,2,4,4,10,10,12,12-八(β-氰基乙基)-二螺(5,1,5,3)十六三酮-3,7,11。利用這個化合物應當可以合成更複雜的螺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佐藤正常最近所报告的丙烯腈和5,5-二取代乙內酰脲反应的研究,基本上和我們七年前所报告的結果相同,显然該文作者未看到我們的論文。由于某些酰肼及其腙类化合物具抗結核的作用,我們将一元及二元腈乙基取代的5,5-二取代乙內酰脲进行水解酯化,然后再进行肼解,合成一系列的酰肼。这些酰肼和丙酮縮合得到相应的腙,大部的产物均是晶体,产量約在70—90%之間。  相似文献   

12.
(1)4-甲基5-乙基-2,6-二氯代嘧啶曾用磷醯氯和五氯化磷与其相应的2,6-二羟基嘧啶作用制取。(2)4-甲基-5-乙基-2,6-二氯代嘧啶与醇钠作用,极易转变成4-甲基-5-乙基-2,6-二烷氧基嘧啶。(3)4-甲基-5-乙基-2,6-二甲氧基嘧啶和2-氧代-3,4-二甲基-5-乙基-6-甲氧基嘧啶在高温时重排成其稳定构型的(或称内醯胺)的异构体:1,3,4-三甲基-5-乙基-2,6-二氧代嘧啶。另一方面,4-甲基-5-乙基-2,6-二甲氧基嘧啶用碘代甲烷处理并长久放置则仅仅发生部分重排作用,得到2-氧代-3,4-二甲基-5-乙基-6-甲氧基嘧啶。  相似文献   

13.
在DMF溶剂中,不外加催化剂使芳香醛(1)与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2)发生缩合反应生成2,2-二甲基-5-芳亚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3a~f)。在同样条件下,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4)则发生缩合和迈克尔加成反应生成2,2’-芳亚甲基双(3-羟基-5,5-二甲基-2-环己烯-1-酮)(5a~h)。用单晶X-射线分析法确定了产物5b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rucz.)秸秆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3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1-氯-3-(3-氯代丙氧基)丙烷、[1R-(1α,4aβ,10aα)]-1,2,3,4,4a9,10a-八氢-1,4a-二甲基-7-(1-甲基乙基)-1-菲羧酸、5,5-二甲基-1-乙基1,3-环戊二烯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芦蒿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DMF溶剂中,不外加催化剂使芳香醛(1)与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2)发生缩合反应生成2,2-二甲基-5-芳亚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3a~f)。在同样条件下,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4)则发生缩合和迈克尔加成反应生成2,2'-芳亚甲基双(3-羟基5,5-二甲基-2-环己烯-1-酮)(5a~h)。用单晶X-射线分析法确定了产物5b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4-氧代-2-硫代-四氫化噻唑的芳香族醛類衍生物,和丙烯腈作用,在室温下同時在呈微鹼性的水溶液中,可以發生反應。依此我們製備了:5-苯亞甲基-3-(β-腈乙基)-4-氧代-2-硫代-四氫化噻唑,5-對甲氧基苯亞甲基-3-(β-腈乙基)-4-氧代-2-硫代-四氫化噻唑,5-呋喃亞甲基-3-(β-腈乙基)-4-氧代-2-硫代-四氫化噻唑以及5-對甲苯亞甲基-3-(β-腈乙基)-4-氧代-2-硫代-四氫化噻唑。  相似文献   

17.
以对苯二甲醛、丙二腈、季戊四醇和毗咯为原料,合成了含有螺环结构单元的中间体3-[4-(2,2-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和α,β,γ,δ-四-(4-甲酰基苯基)卟啉(4).4与过量的季戊四醇反应,得到α,β,γ,δ-四-{4-[2-(5,5-二羟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卟啉(5),5与3的反应产物经10%NaOH处理后,再与过量的季戊四醇反应,得到α,β,γ,δ-四-{4-[3-(9-(4-(3-(9-(4-(2-(5,5-二羟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一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6),6与乙酐、丙酐、苯甲酰氯反应,得到α,β,γ,δ-四-{4-[3-(9-(4-(3-(9-(4-(2-(5,5-二乙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7),α,β,γ,δ-四-{4-[3-(9-(4-(3-(9-(4-(2-(5,5-二丙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8)和α,β,γ,δ-四-{4-[3-(9-(4-(3-(9-(4-(2-(5,5-二苯甲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9)等三种卟啉星形化合物.中间体1~6和星形化合物7~9均进行了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史达清  牟杰  庄启亚  王香善 《有机化学》2004,24(12):1569-1572
在水溶剂中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存在下,芳醛、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乙酰乙酸乙酯、醋酸铵四组分混合反应,一步合成了2,7,7-三甲基-5-氧代-4-芳基-1,4,5,6,7,8-六氢喹啉0羧酸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无催化剂条件下4-羟基烷基-2-炔酸乙酯与N-杂环芳基甲基-N-2,2-二氟乙基-1-胺的串联反应.应用该反应在甲醇中回流,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4-(N-(2,2-二氟乙基)(N-杂环芳基甲基)氨基)-5,5-二取代呋喃-2(5H)-酮,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并进一步通过3-氯-4-((N-2,2-二氟乙基)(N-嘧啶-5-基甲基胺基)-5,5-螺(4-甲氧基环己基)呋喃-2(5H)-酮(8)的晶体衍射间接证实.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600μg·mL~(-1)浓度时4-((N-2,2-二氟乙基)(N-6-氯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a)和4-((N-2,2-二氟乙基)(N-6-氟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c)对桃蚜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0.
开发了无催化剂条件下4-羟基烷基-2-炔酸乙酯与N-杂环芳基甲基-N-2,2-二氟乙基-1-胺的串联反应.应用该反应在甲醇中回流,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4-(N-(2,2-二氟乙基)(N-杂环芳基甲基)氨基)-5,5-二取代呋喃-2(5H)-酮,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表征,并进一步通过3-氯-4-(N-2,2-二氟乙基)(N-嘧啶-5-基甲基胺基)-5,5-螺(4-甲氧基环己基)呋喃-2(5H)-酮(8)的晶体衍射间接证实.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600μg·mL^-1浓度时4-(N-2,2-二氟乙基)(N-6-氯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a)和4-(N-2,2-二.氟乙基)(N-6-氟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c)对桃蚜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