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吡啶基二氮环配体L(N,N′-双(吡啶基-3-亚甲基)-1,5-二氮环辛烷) 及其铜配位聚合物{[Cu(μ-H2L)(L)Cl](ClO4)3}(1),研究了此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及磁性质。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517 0(17) nm,b=1.044 0(5) nm,c=1.196 6(6) nm,V=4.394(4) nm3,Z=4。配体L以顺式螯合和反式桥联两种不同的配位形式将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一维链状阳离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S)-N-二茂铁甲基苯丙氨酸钠为配体,与Zn(Ac)2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手性单核配合物(S)-[Zn(FcCH2NHCH(CH2Ph)COO)2·H2O](H2O)。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中心离子Zn(Ⅱ)与2个FcCH2NHCH(CH2Ph)COO-和1个水分子配位,形成树状的骨架构型。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93 4(2) nm;b=1.669 8(4) nm;c=2.588 4(6) nm。电化学测试表明该配合物的氧化和还原峰电位同配体相比向高电位方向移动。室温下,标题化合物呈现出较强的固体双重荧光性能,量子化学计算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了N,N′-(2-苯并咪唑基甲基)亚氨基甲基膦酸{bbimpH2,[(C7H5N2)CH2]2NCH2PO3H2}的2个镍化合物Ni2(bbimp)2(4,4′-bipy)(H2O)2·2H2O (1)和[Ni2(bbimp)2(H2O)2][Ni(bbimp)(H2O)2]2·4H2O (2)。化合物1是4,4′-联吡啶作为桥连配体的中性双核结构。化合物2含有1个中性的[Ni2(bbimp)2(H2O)2]双核分子与2个中性的[Ni(bbimp)(H2O)2]单核分子。双核分子单元中的2个Ni(Ⅱ)离子被2个膦酸氧桥连。在化合物2中,膦酸氧桥连的2个Ni(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碘化亚铜和4,4′-二联吡啶在溶液中反应的二种方法可制备出标题化合物的2个不同红色晶体,结构表征出两种晶体分别是单斜C2/c(1)和四方I41/acd(2)空间群。在[Cu( μ-I)( μ-4,4-bipy)]n结构中,铜原子是处于与2个碘原子和2个相互扭曲4,4′-二联吡啶中的氮原子的扭曲四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Cu( μ-I)]2单元和2个桥式4,4′-二联吡啶配体形成1个[Cu2( μ-I)2( μ-4,4-bipy)]2直角单元,4个直角单元经4个4,4′-二联吡啶侧式桥联而形成1个大的八角环,并由此与直角单元相互垂直而形成1个二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度柔性的双三唑配体(1,2-(1H-1,2,4-三唑))乙烷(L)和铜盐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具有一维双链结构的铜(Ⅱ)配合物{[Cu(cis-L)2Br]Br·2H2O}n(1)。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 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双三唑配体采用反式构型,桥联相邻的中心铜离子形成一维双链结构,晶格中游离的Br原子同配位水分子形成了四元环状的Br…O超分子环。测定了配合物1在2~300 K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相邻铜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dpa)(H2O)4] ·(dpdo)·(H2O)}n (1)(H2dpa=2, 2′-联苯二酸, dpdo=N, N′-二氧化-4, 4′-联吡啶),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XRPD、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Co(Ⅱ)原子采取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于2个dpa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一个dpa2-配体桥联2个Co(Ⅱ)中心, 每一个Co(Ⅱ)原子与2个dpa2-配体配位进而形成了21螺旋链结构。借助溶剂水分子的连接作用, 螺旋链之间通过多种O-H…O氢键作用形成了2D网格, 通过dpdo和2D网格之间多种类型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定了室温下聚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将钨酸钠和浓磷酸与有机配体吡啶-2, 6-二羧酸通过原位脱羧制得配合物(HP2W18O62)(C6H6NO2)5·2H2O (1), 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循环伏安(CV)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分子中的2-吡啶甲酸来源于吡啶-2, 6-二羧酸 的脱羧反应。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晶胞参数分别为:a=1.553 3(2) nm, b=2.006 3(3) nm, c=2.759 9(4) nm, β=103.981(2)°, Z=4, F(000)=8 816。分子间氢键和2-吡啶甲酸与杂多化合物间的弱相互作用使该化合物具有3D超分子结构。CV结果表明, 化合物1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8.
高洪苓  程鹏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10):1145-1149
在水热条件下,稀土氧化物与2,2′-联苯二甲酸及异烟酸反应得到了两个新颖的一维交替链状配位聚合物[Er(dpa)(pya)(H2O)]n和[Nd2(pya)6(H2O)4]n(H2dpa=2,2′-联苯二甲酸;Hpya=异烟酸)。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 性质的表征。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同属单斜晶系,并具有相同的空间群P21/n, 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a= 0.8830(3) nm,b=1.058 5(3) nm,c=2.089 1(6) nm,β=98.429(4)°,Dc=1.883g·cm-3V=1.931 4(10) nm3Z=4; 配合物2a=0.968 9(4) nm,b=1.978 3(9) nm,c=1.164 2(6) nm,β=112.106(7)°,Dc=1.756 g·cm-3V=2.067 5(17) nm3Z=4。  相似文献   

9.
鉴于含硅-过渡金属键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我们最近发现的化合物(η5,η5-C5H4Me2SiSi-Me2C5H4)Fe2(CO)4 (1)的硅硅键和铁铁键复分解重排反应可以有效地合成含有两个硅铁键的环状化合物[Me2Si-η5-C5H4- Fe(CO)2]2 (2)的基础上, 对该硅铁键环状化合物的三苯基膦取代衍生物[Me2Si-η5-C5H4-Fe(CO)(PPh3)][Me2Si-η5-C5H4Fe(CO)2-n(PPh3)n] (3: n=0, 5: n=1)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 发现化合物1在三苯基膦存在下的复分解重排反应是合成单三苯基膦取代产物3的最好方法; 而双三苯基膦取代化合物5则可通过光照条件下2与三苯基膦发生羰基取代反应而得到, 产物中含有的顺反异构体可利用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 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3的分子结构, 考察了三苯基膦配体的存在对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及三苯基膦与铁形成的配位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 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 (1), 3 (2), 4 (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 13C)表征, 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 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个新的希土冠醚配合物Ln(NO3)3·C26H38N2O4(Ln=La、Ce; C26H38N2O4=1, 7, 10, 16-四氧-4,13-二氮杂-N,N′-二苄基环十八烷)。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其 1H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La(NO3)3·C26H38N2O4·CH3CN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869(4) nm, b=1.5868(6) nm, c=0.9147(2) nm; α=101.89(2)°, β=105.38(2)°, γ=71.96(3)°; Z=2。dcald.=1.58 g·cm-3, μ(Mo)=13.25 cm-1。中心镧离子与冠醚配体中的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3个硝酸根中的6个氧原子也与La3+配位,形成配位数为12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1),3(2),4(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13C)表征,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配体, 利用该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C14H21N5)Br]2•[CuBr4] ([Cu(C14H21N5)Br]•[CuBr4]2-•[Cu(C14H21N5)Br]),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的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96209(15) nm, b=0.82319(5) nm, c=2.39249(15) nm, α=90.00°, β=102.996(2)°, γ=90.00°, V=3.7653(4) nm3, Z=4, μ(Mo Kα)=8.083 mm-1, Dc=2.097 Mg/m3, F(000)=2308, R=0.0417, wR=0.0945, GOF=0.933. 该配合物由两个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一溴合铜配阳离子和一个四溴合铜配阴离子组成. 在两个配阳离子中, 每个Cu(II)离子与五个配位原子配位(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溴阴离子), 位于一个变形四方锥的中心. 在配阴离子中, Cu(II)离子与四个溴阴离子配位, 位于一个稍变形四面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啶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NiL(H2O)]·H2O}n(1),[CdL(phen)]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1中,L2-配体的2个羧基氧原子桥连相邻的2个Ni(Ⅱ)离子,形成平行于a轴的一维链,链间则通过吡啶氮原子与金属离子连接,最终形成具有(4,4)-连接三维网络结构。在2中,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几何构型,L2-配体通过2个羧基和1个吡啶基与3个中心金属Cd(Ⅱ)相连,形成(3,3)-连接的二维层面结构,又通过面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测定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在pH≈10的乙醇-水溶液中以硫酸铜、酒石酸和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分子式为[Cu2(C4H2O6)(Phen)2(H2O)]·8H2O的配合物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标题化合物为双核铜配合物,2个铜原子配位数不同。Cu(1)是五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四方锥结构,5个配位原子分别是酒石酸的去质子的羟基氧和羧基氧、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及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Cu(2)为四配位的,配位原子分别是酒石酸的去质子的羟基氧和羧基氧和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分子中Cu(1)…Cu(2)间的距离为0.354 8 nm。存在分子内邻菲咯啉-邻菲咯啉的面—面π-π相互作用,面间距为0.381 3 nm。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NH4)2WS4,Ag[S2P(OCH2Ph)2]和PPh3为原料合成了簇合物[WS4Ag3(PPh3)3{S2P(OCH2Ph)3}],并得到了晶体。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1.32370(4)nm,b=1.34427(4)nm,c=3.83246(11)nm。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它具有巢状分子结构,配体(PhCH2O)2PS2-(简称dtp)的两个S原子中的一个硫原子仅与一个金属原子配位,另一个硫原子则同时与两个金属原子配位。簇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用脉宽8ns激光在532nm波长进行了研究。该化合物表现为一定的光学吸收和强的自聚焦效应,其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α2=1.50×10-10m·W-1,折射系数n2=2.45×10-11esu。  相似文献   

17.
以双胺类配体[K2(L)(THF)2] (1)(L=Ph2Si(NAr)2, Ar=2, 6-iPr2C6H3)与二价稀土YbI2(THF)2的交换反应得到2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Yb(L)(THF)3] (2)和{Yb(L)2[K(THF)2]2} (3)。对化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 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中, 通过1个双齿含氮配体和3个中性THF分子配位, 以五配位模式稳定二价镱稀土中心。而化合物3中二价稀土镱是与2个螯合胺类配体配位, 以共平面、四配位模式稳定其金属中心。K+恰好在配体的2个苯环之间, 形成独特的三明治结构, 有助于化合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及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4(2,2'-bipy)2]·H2O(1),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1257(15)nm,b=1.3125(2)nm,c=1.3170(2)nm,α=82.985(2)°,β=76.437(2)°,γ=88.290(2)°,V=1.6887(4)nm3,Dc=1.391g·cm-3,Z=2,F(000)=732,GooF=1.027,最终偏离因子R1=0.0375,wR2=0.0914。在配合物分子中相邻的2个铜(Ⅱ)离子通过2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桥联配位连接起来,其端位各与1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和1个2,2'-联吡啶分子配位,整个分子形成了双核结构。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608nm时,配合物在472和476nm处有2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2~100K,配合物具有顺磁性。  相似文献   

19.
陈梓云  彭梦侠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91-2096
相同的水热反应条件下4-氨基-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abpt)、KSCN与钴盐(CoCl2·6H2O)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钴配合物:零维的单核配合物[CoSCN(abpt)] ()和二维的无机层状配合物K2[Co3(OH)2(SO4)3(H2O)2] (),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Cmc21空间群。在配合物中,abpt和SCN-配体都参与配位与Co(Ⅱ)离子形成了2个不同的单核单元,这些单核单元又通过S原子和N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中,abpt配体没有参与配位,而SCN-配体则被氧化成了SO42-离子并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了二维配位层状结构,相邻层之间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沿c轴方向有孔道的三维超分子网络,这些孔道里面填充着反离子K+。  相似文献   

20.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