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侯列奇  王树安 《分析化学》1995,23(8):919-921
本法对U3Si中22个微量杂质元素的测定,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取样100mg时,Al、Ca、Cd、Cr、Cu、Fe、Hf、In、Mg、Mn、Mo、Nb、Ni、Pb、Sn、Ta、Ti、V、Y、Zn和Zr的测定范围5μg/g-800μg/g,回收率为94%-105%,RSD(n=8)0.4%-1.2%。  相似文献   

2.
叙述M1Ni4.5Al0.5贮氢合金分离氢中氪、氙的基本原理,分了分离时氢中氪、浓度与分离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T为298K时,贮氢合金N1Ni4.5Al0.5与TiFe0.86Mn0.1的分离性能基本相似,分离浓度与放氢体积符合N=ae^-br方程。  相似文献   

3.
Fe—15Cr—4Al—Y合金中的Y—Fe相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含0.2%-1.4%Y的Fe-15Cr-4Al-Y合金中,1-10μm的Y-Fe相质点弥散分布,其硬度高于a相的2倍,组成可用Y2(Fe76Cr12Al11Si)17表示。Y-Fe相强烈俘获a相中的碳原子,使合金在固溶处理状态下的Snoek内耗峰消失,在700℃下析出碳化物。Y-Fe相南点通过阻止闰长大而抑制合金的高温脆化,通过俘获碳原子而延缓475℃脆性发展。此外,它们还有提高热强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4.
Ti-47Al-1.2Ce合金显微组织及稀土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TiA1金属间化合物以其低密度 ,高比强度和比弹性模量 ,良好的抗蠕变及抗氧化能力等特点 ,已成为航天、航空、能源及汽车工业极具竞争力的高温结构材料。虽然TiAl基合金有众多优点 ,但仍存在室温塑性较低、成形性差、性能不平衡等问题 ,还需要深入研究TiAl基合金的合金化及制备工艺等方面技术 ,以此来控制并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 ,提高TiAl基合金的综合性能[1~ 4 ] 。合金化是改善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常添加的合金元素有V ,Cr ,Nb ,W ,Mo ,Si ,B等[5~ 7] 。稀土元素一般被用来细化材料…  相似文献   

5.
Al—Mn合金镀层的组成结构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家驹  郭乃名 《电化学》1995,1(4):451-455
研究了在低温熔盐中(低于200℃)电沉积Al-Mn合金镀层成分的控制,镀层化学组成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脑镀层的耐蚀性能,提出影响镀层锰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熔盐中锰离子的浓度,镀层含锰量在25-40(wt)%之间可形成非晶态结构,实验表明,Al-Mn合金镀层在0.5mol/LH2SO4溶液及NaCl溶液中具有耐蚀性,非晶态结构的Al-Mn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扩散偶局部平衡原理,通过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1000℃下Ti-Al-Dy三元系部分等温截面相图。结果表明,该系在1000℃存在2个三元相Dy(AlxTi1-x)2和Dy2·(AlxTi1-x)。在所测部分等温截面相图中存在6个单相区,8个两相平衡区,4个三相平衡区。1000℃下Dy在γ(TiAl)和α2(Ti3Al)相中的固溶度随γ(TiAl)和α2(Ti3Al)的成分而变,其最大固溶度分别为0.7at%和0.2at%;而1000℃下Dy在以TiAl2和TiAl3为基的固溶体中,含量均小于0.1at%。  相似文献   

7.
利用穆斯堡尔谱和X射线和衍射研究了4种Al-Fe-V-Si-Mu合金的Fe的原子组态。结果表明,添加混合稀土元素后抑制了基体合金Al-Fe-V-Si中α-Al13(Fe,V)3Si弥散粒子相的析出;当稀土含量6at%时,形成了Al-Fe-V-Si-Mu非晶态,采用Voigt基函数作了穆斯堡尔谱的合理拟合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影响TiAl合金塑性的电子结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HT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Ti-48Al-2M 为模型的γ-TiAl掺杂合金的电子结构。发现能有效地改善合金塑性的元素V、Cr、Mn 主要在两方面改变了γ-TiAl合金的电子结构,即改善Ti周围成键强度的各向均衡性和改变Ti、Al参与成键的电子分布,使成键电子云的球形化成分增大。研究结果表明V、Cr、Mn 等取代Al时成键的均衡性及电子云球形化均增大,从而有利于材料变形改善塑性,而加入Fe、Co、Ni虽然改善电子云的球形化但却不利于成键强度的均衡性,因而对合金的塑性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钇对陶瓷刀具材料Al2O3/TiCN的强韧化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已 研制的含烯土Al2O3/TiCN陶瓷刀具材料的基础上,采用SEM,TEM和能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Y的强韧化效应。稀土增强Al2O3/TiCN陶瓷刀具材料力学性能改善的原因在于,Y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积聚杂质,W,Fe和Cr等,从而起到清洁界面、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钆提高YT14硬质合金耐磨性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Y添加量对YT14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YT14硬质合金名添加微量Y,可显著提高合金铁耐磨性。Y的主要作用是均匀细化碳化物相和Co相,提高Co粘结相中W,Ti元素的固溶量α-Co相所占的体积分数,从而提高Co粘结相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交流阻抗,交流伏安和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Pb-Ca-Sn-Re合金和Pb-Ca-Sn合金在1.28 V(vs.SCE)和4.5 mol/L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结果表明:稀土铅钙合金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抑制其阳极膜中Pb(Ⅱ)化合物的生长,从而降低阳极膜的阻抗,提高膜的导电性能,这对改善电池的深循环性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2.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通过骤冷法、化学还原法、浸渍还原法可以得到满足不同催化反应需要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并可以通过制备条件的变化调变催化剂的性能.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负载量以及不同催化剂载体的选用都会影响所得催化剂的性能.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非晶态结构、表面形态、活性中心分布等可以通过XRD、EXAFS、DSC、SEM、TEM、XPS等方法进行表征、定性.对于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在含有不饱和基团化合物加氢反应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Ag-Sn合金的氧化过程与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微扰理论(DFPT)计算了Ag-Sn-O体系中O原子在Ag-Sn合金中的运动与反应, 及该体系中几种化合物的结合能、生成焓以及热容与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 计算发现O原子存在于Ag晶格的四面体间隙, 若存在八面体间隙会使体系能量升高288.23 kJ·mol-1; Sn则在Ag晶格中主要以置换形式存在. 计算得到结合能大小顺序为Ag6O2>SnO2>Ag2SnO3>SnO>Ag2O. SnO2的稳定性最高, 生成焓约-591.1 kJ·mol-1, SnO是一种过渡相, 而Ag2SnO3和Ag6O2为亚稳相, 都能在常温下存在, 这与相关实验结果一致. 原子间相互作用曲线说明Sn—O的成键能力明显高于Ag—O, 氧化时只会形成Sn—O键. 准谐函数近似计算(QHA)表明Ag2SnO3的热容远高于其它化合物, 其德拜温度约500 K, 升温能力仅为SnO2的1/3, 可有效解决AgSnO2电接触材料中温升过快的问题, 而布居分布和Gibbs自由能则进一步说明SnO2是Ag-Sn-O体系中最稳定的相.  相似文献   

14.
武海滨  张瑞中  陈卫 《电化学》2013,19(2):115-119
改变表面活性剂1-十八烯(ODE)和油胺(OLA)或油酸(OA)的配比,以1,2-二羟基十六烷二醇作还原剂同时还原乙酰丙酮铜Cu(acac)2和乙酰丙酮钯Pd(acac)2一步法制备了单分散的球形和米花形的PdCu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RD等结构表征表明,两种形状的PdCu纳米粒子均为(111)面占优的合金纳米晶体,其平均粒径分别为12.7 ± 0.18 和 20.4 ± 0.31 nm.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两种PdCu合金纳米粒子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球形PdCu纳米粒子上得到的甲酸氧化峰电流密度约为米花状纳米粒子(PdCu-B)上的5.6倍.同时,前者显示出了更好的抗CO毒化能力.计时电流测量也表明,球状PdCu纳米粒子比米花状纳米粒子有更好的电催化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白志君  吴荫顺 《电化学》1998,4(2):182-188
组件式设计常被用地人工髋关节,钴络钼合金(Co-Cr-Mo)与钛合金(Ti-6Al-4V)的压配最常用,本文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静态条件下两种合金的电偶腐蚀行为,浸泡实验表明,钴络钼合金为阳极,但电偶电流与其维钝电流相近,并无明显加速度腐蚀效应,钛合金为阴极,受到保护,失重及金相观察结果显示,在45天的浸泡实验周期内,未发现腐蚀痕迹,混合电位理论和电位处于两种合金的钝化电位区,电偶电流为合金的维钝  相似文献   

17.
间规聚苯乙烯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林尚安 《高分子通报》2003,(2):23-28,58
间规聚苯乙烯(sPS)是一种新型的结晶性工程塑料,与通用聚苯乙烯相比,具有结晶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所报道的各种类型的sPS合金,包括sPS/弹性体合金,sPS/尼龙合金和sPS/聚酯合金,并对各种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镧在镍铬钴钨合金中的偏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俄歇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微量镧在Ni20Cr20Co18W高温合金中的偏聚作用。发现时效状态下镧偏聚在晶界和碳化物相界,降低了界面上碳的含量;镧与杂质元素(硫、氧和氮)结合,形成没有固定成分比的原子尺寸薄膜,其作用是减慢碳化物长大速度,增加杂质的分散度,从而显著地改善合金的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19.
Ni-Mo合金电沉积层织构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组成为:0.22mol/L硫酸镍、0.06mol/L钼酸钠和0.3mol/L柠檬酸钠的溶液,于纯铜片上采用恒电流沉积,所得Ni-Mo合金沉积层经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50℃,电流密度为10mA·cm-2~30mA·cm-2范围,Ni-Mo合金沉积层表现为(111)择优取向.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实验表明镍钼合金电结晶过程按照连续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Ni-Mo合金电沉积过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Ni-Mo共沉积过程经历了吸附中间产物步骤,由于吸附态物种氢氧化镍和钼的氧化物将阻化晶粒(111)晶面的生长,从而使镍钼沉积层表现为(111)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20.
纳米晶镍—钼合金电沉积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令  许书楷 《应用化学》1999,16(2):38-41
通过控电流沉积制备出纳米晶镍钼合金沉积层,沉积层的XRD、XPS结果表明,纳米晶镍钼合金沉积层存在较大的晶格畸变,其微晶尺寸为17nm,纳米合金各元素的结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在30%的KOH溶液中纳米晶镍钼合金电极对析氢反应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析氢过程按VolmerHeyrovsky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