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在H2SO4介质中,Mo(V)与SCN^-生成的络离子能够熄灭罗丹明6G的荧光,加入聚乙烯醇(PVA-124)后,体系的荧光熄灭程度比不加时大23倍,Mo量在0.075-3.5μg/25mL范围内与荧光熄灭值△F成线性关系,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合金钢中微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前列腺素E1(简称PGE1)对甲醇荧光峰的熄灭作用,且其熄灭程度与PGE1浓度间有较好的定量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F=0.222c+9.33×10-2(ΔF为荧光熄灭值;c为PGE1浓度,单位为μg/mL),回归系数r=0.99930。实验表明,用该法所得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所得结果较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马红燕  王云 《光谱实验室》2000,17(1):100-103
本文报道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以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SAF)作为荧光试剂,用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钼的新方法。详细研究了各种条件实验。反应的适宜酸度范围为 0.08-0.24m ol·L- 1 HCl,钼含量在0- 4.0μg/25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配合物的组成比为Mo(Ⅵ)∶5-BrSAF∶CTMAB= 1∶2∶2,激发波长为365nm ,发射波长为525nm 。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2.0μg/L。用于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马红燕  王云 《光谱实验室》2000,17(1):100-102,103
本文报道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以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SAF)作为荧光试剂,用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钼的新方法。详细研究了各种条件实验。 反应了适宜酸度范围为0.08-0.24mol.L^-1HC1,钼含量在0-4.0u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配合物的组成比为Mo(Ⅳ):5-BrSAF:CTMAB=1:2:2,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525nm。方法灵敏度高,检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3,5-二溴-4-氨基苯基荧光酮(DBAPF)与锆形成络合物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锆的实验条件。试验了10多种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应用于分析组合中微量锆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将荧光探针1-苯胺基萘-8-磺酸盐(ANS)加入到乙烯基吡咯烷酮(VP)-醋酸乙烯酯(VAC)共聚物溶液中,共聚物组成分别为FVP=0.84;0.74;0.70;0.55(以乙烯基吡咯烷酮结构单元的分子数表示)。实验结果表明:VP-VAC共聚物对ANS水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效应与共聚物中乙烯基吡咯烷酮在逻节中的比例有关,其组成为FVP=0.55的共聚物对ANS水溶液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相对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荧光素汞荧光熄灭法测定海带中微量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表明,在pH=6.0-11的磷酸协缓冲溶液中,碘离子对荧光素汞的荧光具有熄灭作用,据此建立了碘离子的荧光熄灭测定新方法。碘离子浓度在0.0768-4.36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8μ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将荧光探针1-苯胺基萘-8-磺酸盐(ANS)加入到乙烯基吡咯烷酮(VP)-醋酸乙烯酯(VAC)共聚物溶液中,共聚物组成分别为FVP=0.84;0.74;0.70;0.55(以乙烯基吡咯烷酮结构单元的分子数表示)。实验结果表明:VP-VAC共聚物对ANS水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效应与共聚物中乙烯基毗咯烷酮在链节中的比例有关,其组成为FVP=0.55的共聚物对ANS水溶液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相对荧光强度比PVP均聚物大一倍,而其他组成的共聚物/ANS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只与溶液中VP结构单元的含量有关。这种现象说明接近等分子比的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与ANS分子间形成的过渡态结构有利于能量转移,能产生较高的量子收率,可作为电子转移反应能量转移介质。在生化反应中,可模拟酶反应机理,因而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荧光熄灭法对维生素K3针剂中甲萘醌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荧光熄灭法测定甲萘醌较常规的VK3针剂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回收率在96%-102%。  相似文献   

10.
铽-甲基吲哚乙酰丙酮三元配合物发光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分析了RE.L1.L2(RE=Tb(Ⅲ)、Gd(Ⅲ),L1=3M(3甲基吲哚-1-乙酰基丙酮),L2=TPPO、Phen、Dipy)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磷光光谱、磷光寿命及变温荧光光谱等.讨论了Tb(Ⅲ)与配体之间的能级匹配和L1与L2的三重态之间传能的问题,说明了影响这些三元配合物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光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合成、鉴定了题示光敏离子载体(MMC-MAC(O5 ))。基于不同pH值水溶液中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变化, 计算得该试剂基态和激发态分子的酸性常数(pKa = 8.84, pKa = 5.11)。基于在不同溶剂中荧光光谱的变化, 由Solvachrom ic法, 借助Alchem y 2000 量化计算软件, 估算得该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偶极矩, 分别为3.11D和8.13D。同时发现, MMC-MAC(O5 )水溶液除氧后其荧光强度奇迹般地提高近20 倍, 并伴随一定强度的延迟荧光发射。其荧光或延迟荧光强度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10- 9和1.3×10- 8 m ol·L- 1 。  相似文献   

12.
多波长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催化剂中钨和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水杨基荧光酮(SAF)-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为显色体系,详细考查了测定条件。采用多波长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了W-Mo-Ni/Al2O3加氢催化剂中的钨和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合成样品回收率94.0%-106.4%。测定结果与比色法(分别测定)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Zr(Ⅳ)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微量锆的新荧光分析方法。在0.8-1.2--mol/L的H2SO4介质中,CTMAB存在下,锆与5’-N-SAF生成组成比为1:4的橙红色络合物。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新试剂:5-(4-氯苯基偶氮)-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CPBSQ)在聚乙烯醇存在与铜(Ⅱ)的荧光反应。结果表明:在pH=7.5的硼砂-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中,铜(Ⅱ)λex/λem=327nm/368nm产生强荧光。依此建立一种高灵敏和选择性的荧光分析方法,该法能检测0.10-50μg/LCu(Ⅱ),其检出限为1.06ng/L。用此法测定了废水、人发和食品中铜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应用分子轨道法(PPP-CI)计算了25种芳烃化合物的基太和第一激发单重态的π电荷分布,偶极矩,键级,以及各分子轨道的能级分布的变化。计算得到的分子吸收光谱波长与实验值非常一致。发现计算得到的荧光辐射能△Efl与荧光光谱波数νfl;计算得到的分子激发过程中的平均键级变化△P与荧光量子产率△存在如下关系:νfL=7.0560△EfL+23.3820(Kcm^-^1)r=0.9881 lnФ=-0.8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Zr(Ⅳ)-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微量锆的新荧光分析方法。在0.8~1.2mol/L的H2SO4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锆与5-N-SAF生成组成比为1∶4的橙红色络合物。该体系存在两个激发峰,其激发波长分别为λex1=475nm,λex2=505nm,发射波长λem=525nm。锆(Ⅳ)浓度在2.0~80μg/L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μg/L。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锆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Na-K混合蒸汽中,利用染料激光器,将基态Na原子双光子激发到5S态。用荧光法测量了过程Na(5S)+K(4S)→Na(3S)+K(8D,10S)的碰撞转移截面,K8D,10S对Na5S的荧光比中,含有K8D10S碰撞转移的影响。第2个实验可以消除这个影响,双光子激发K原子到8D(或10S)探测8D(10S)对10S(8D)的荧光比,Na(5S)→K(8D,10S)碰撞转移截面(10-15cm2)分别是10.5±4.2和9.5±3.8  相似文献   

18.
对于溅射后硒化和共蒸发等方法制备的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薄膜,利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CIGS多层膜的复杂结构等.研究表明:卢瑟福背散射(RBS)在分析CIGS多层膜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可靠的结果;溅射后硒化方法制备的CIGS薄膜中,Ga和In在CIGS薄膜中呈梯度分布,这种Ga表层少而内层多的不均匀分布与Mo层没有必然关系;RBS和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均显示CIGS太阳能电池器件多层膜界面处存在扩散,尤其是CdS与CIGS,Mo与CIGS的界面处;X射线荧光(XRF)结果表明,电池效率最高的CIGS层中In,Ga比例为In:Ga=0.7:0.3;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退火后的CIGS/Mo薄膜结晶品质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pH 1.0-3.0的盐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ween-80与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协同增敏测定痕量Mo(Ⅵ),Tween-80-PF-羟乙基-β-环糊精-Mo(Ⅵ)荧光体系的荧光特性及反应条件.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λem=321/525nm,Mo(Ⅵ)在0.021-3.0 μg/25mL范围内荧光熄灭值与Mo(Ⅵ)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2,检出限为0.18 μg/L.此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用于劳动湖水和自来水中痕量钼的测定,回收率在99.5%-101.5%.  相似文献   

20.
朱从善  夏海平 《光学学报》1994,14(11):1138-1141
本工作以SiO_2和SiO_2-TiO_2凝胶体系为基质,选择合适的溶剂,采用特定的溶胶一凝胶工艺,成功地将纯的C_(60)和C_(60)/C_(70)混合物分别均匀掺入上述基质中.研究了吸收与荧光光谱特性.室温下观测到峰置位于660nm附近的较强荧光带.对上述光谱性质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