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类对α-溴代萘/β-环糊精体系流体室温燐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研究了不同的胺对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体系RTP发射的影响.发现胺能显著增强α-BrNp/β-CD体系的RTP,发射,RTP强度随着胺的烷基链的增长和支链的增加而增加,且当胺的用量是β-CD用量的一倍时,RTP强度最大.由此认为、胺的影响主要应归因于胺分别从β-CD的二端接近,胺的-NH_2基与β-CD的-OH基形成氢键,而其烷基从CD二端折向空腔,封住了CD的上、下端口.这不仅提高了CD腔内的疏水性,增大了发光体与CD间的包结常数,同时,对外部氧向CD腔内的扩散起着隔离作用,显著减小了三线态氧对腔内发光体激发态的猝灭作用.从而可在不除氧的条件下观察到发光体强的RTP,发射,且体系清澈透明.胺的作用属于超分子化学中的分子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烷酸又名萘酸,属羧酸类化合物,是石油工业中的副产品。由于它的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没有毒性,被广泛地用于生产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油漆催干剂等。在稀土工业中,国外用环烷酸分离稀土元素的研究早有报导,国内也从七十年代起用于提取高纯氧化钇。环烷酸是多组分的混合物,一般属五元环的饱和一元酸,通式为CnH_(2n-1)COOH、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3.
一种增色检测铜离子的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探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5-醛基吡咯-2-酸乙酯)罗丹明B酰肼西夫碱(RHPS)。在含30%乙腈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0)中,该探针本身无色,加入铜离子后溶液很快变为粉红色,而对其它金属离子如铁、汞、铅和镁等都没有明显响应。该探针与铜离子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可应用于环境中铜离子的快速实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7~6.0×10-6mol/L,检出限达1.2×10-8mol/L。  相似文献   
4.
心得宁的丹磺酰氯衍生—室温磷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得宁的丹磺酰氯衍生物具有强的荧光及磷光,可用于心得宁的发光分析。本文详细研究了心得宁同丹磺酰氯衍生的反应条件及检测衍生物的最佳光谱条件。利用一阶导数光谱技术,无需对衍生物溶液进行任何分离,实现了心得宁的室温磷光检测。  相似文献   
5.
光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6.
童爱军 《分析化学》1998,26(5):535-537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胺(C12N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可以形成具有清晰界面的两个水相,称为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作者研究了利用该双水相萃取3种色氨酸衍生物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可能性.文中采用工作曲线校正扣除表面活性剂背景的影响,萃取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7.
以两种卤代萘为模型化合物,基于磷光寿命的定义τ=τ^-,τ0=1/kp和其与各速率常数的关系,导出了一种类似于Stern-Volmer方程的线性方程:τ0/τ=(kp_kic)/kp=1 kic/kp=1 Ksv.c。通过测定不同重原子微扰剂浓度时的磷光寿命,探讨了从两种途径计算流体室温磷光发射相关动力学参数的可行性和方法,通过这些参数对比讨论了KI和TINO3两种重原子微扰剂对这两种卤代萘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发射的重原子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组胺的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组胺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共功能单体,锌原卟啉为荧光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种新的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振荡吸附后检测悬浊液荧光和柱吸附后检测流出液中组胺紫外光谱的变化,对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与组胺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识别选择性优于非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市售试剂锌原卟啉具有可提供配位结合位点的中心金属原子、可提供氢键和电荷结合位点的两个羧酸基,卟吩环独特的吸光及发光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分子识别功能试剂.本文以紫外光谱研究了锌原卟啉在水溶液中对组胺的分子识别;通过1↑H核磁共振及其NOE测定方式对锌原卟啉分子中各质子的核磁共振位移进行了归属,研究了氘代DMSO中主客体的结合模式.通过分子轨道理论计算验证了卟吩环外两个羧酸基与组胺氨基形成的两对氢键、组胺咪唑环上的N与锌原卟啉的Zn的配位作用是主客体结合驱动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外部重原子微拢剂溴代环己烷存在下,β-CD/碘代乙基联苯体系可发射一定强度的室温磷光信号,若丁醇作为第四组分存在,则能显著提高体系的室温磷光发射强度。研究了该体系室温磷光发射的适宜条件和多种醇、不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影响。认为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丁醇体系属于一种超分子组合的发光体系,醇的作用属典型的分子调控作用。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形成主、客三元包结物,而醇则利用其羟基与CD端口羟基形成氢键,其烷基键借助于疏水相互作用力,覆盖在CD上、下端口,对外部氧向CD腔内的扩散起着隔离作用,减少了三线态氧对发光体激发三线态的猝灭,从而显著提高了体系室温磷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