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对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ESV与景观格局变化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5年的25 a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海区海岸带农田和海域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所研究的5类地貌类型中,除中起伏山地外,其余地貌类型景观面积转移都较为剧烈。25 a间东海区海岸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复杂化、多样化增强。农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形态指数、边界密度等变化均较大。东海区海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森林景观对ESV总量贡献最大;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是东海区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单位面积中、低ESV为主导的空间分布,高、极高和极低ESV分布较少。研究区ESV总量与农田和海域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相关;与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服务价值与景观指数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分析了坦帕湾海岸带景观类型及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30 a来各类景观用地面积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景观的斑块密度不断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弱后强.(3)整体动态度呈现基本稳定趋势,单一景观类型变化剧烈,各景观类型间转移频繁.(4)坦帕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演化受当地人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农业开发是江苏滩涂匡围后的最主要利用方式.以围垦历史悠久的江苏盐城东台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TM影像,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数据,分析其在大规模围垦背景下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研究区内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0%,居民和养殖用地面积增加,光滩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前期减少,后期大幅增加;主要转移方向为:海域光滩草地耕地建设和养殖用地.(2)人工景观中耕地的优势度下降,其他类型则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态势,养殖用地的发展尤为突出;自然景观在人工景观的干扰下,景观破碎化过程明显,生态不稳定性增加.(3)区内景观格局整体上趋于破碎化、离散化和多样化(斑块数量增多、平均面积减小、形状更加复杂;斑块间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景观类型的均匀度、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1和2018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郴州市苏仙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的景观类型结构、景观动态度、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运用Clue-s和SPSS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17a间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苏仙区景观类型结构变化显著,林地一直是苏仙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占比超过50%;(2)由景观动态度变化可知,在17a间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并处于加速增快的趋势,其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边界复杂程度上升;(4)从景观水平上可知,苏仙区景观结构维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于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5)由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可知,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将逐步成为该区主要景观;(6)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自然因素影响林地、草地、耕地、水域较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2011和2018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郴州市苏仙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的景观类型结构、景观动态度、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运用Clue-s和SPSS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17a间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苏仙区景观类型结构变化显著,林地一直是苏仙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占比超过50%;(2)由景观动态度变化可知,在17a间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并处于加速增快的趋势,其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边界复杂程度上升;(4)从景观水平上可知,苏仙区景观结构维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于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5)由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可知,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将逐步成为该区主要景观;(6)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自然因素影响林地、草地、耕地、水域较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基于1995—2015年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评估法、热点分析法和敏感性指数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ESV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其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 a来,关中平原城市群ESV总体下降49.59亿元;在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作用突出,其中水文调节占主导地位;ESV 冷点和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城区主要为ESV 冷点集群区,而秦巴山地、山西省东部林地及黄河、渭河等主要河流周边是ESV 热点集群区; 林地、水域和耕地对区域内ESV变化影响较大。获得的研究区ESV宏观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基于1995—2015年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评估法、热点分析法和敏感性指数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ESV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其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 a来,关中平原城市群ESV总体下降49.59亿元;在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作用突出,其中水文调节占主导地位;ESV 冷点和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城区主要为ESV 冷点集群区,而秦巴山地、山西省东部林地及黄河、渭河等主要河流周边是ESV 热点集群区; 林地、水域和耕地对区域内ESV变化影响较大。获得的研究区ESV宏观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快速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 并引起区域绿地景观格局及生态价值的显著变化. 本文选取东南沿海中部的宁波市北仑区为研究区域, 以其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提取绿地, 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仑区绿地景观动态演化及其生态价值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绿地是北仑区的主要景观类型, 1990~2015年间快速城市化导致北仑区1406hm2绿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2)北仑区绿地景观异质性减弱, 趋于集中式发展, 整体破碎度降低; (3)截止2015年, 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比1990年减少了6%, 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主要是建设用地占用绿地导致生态总价值下降; (4)北仑区绿地系统生态价值等级由中心向外围降低呈不规则环状, 且高价值区逐渐向东南方向减少并转变为较低价值区.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最大湿地保留区镇赉县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8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及景观指数与人为干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镇赉县湿地面积减少290.7 km2,水体、滩地、沼泽变化率分别为-0.45,-2.97和-4.84 km2·a-1。(2)镇赉县湿地率(PLAND)下降6.1%,且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斑块数量(NP)与斑块平均面积(AREA_MN)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东南部湿地景观破碎化加剧,中部破碎化减缓;湿地连通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西北向东南递增,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在中部地区显著增加,在东南部地区缓慢降低。(3)镇赉县湿地人为干扰度逐渐增强、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交通网的扩张是镇赉县湿地面积萎缩、景观破碎化加剧和连通度降低的主要人为原因。人为干扰度与NP呈显著正相关,与PLAND、AREA_MN、COHESION均呈负相关。稳定西南部和东北部耕地中湿地斑块,进一步加强中部湿地水体连通性,排查东南部湿地核心区违规建筑,实施分区治理,加强对镇赉县现有湿地的保护,以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基于2009年Quickbird影像数据解译获得的乐清市城区绿地分布图,在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城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景观结构不尽合理,以公园绿地为优势类型,道路绿地与居住绿地明显偏少;全区绿地多样性指数偏低,绿地类型不够丰富;绿地景观整体破碎度较高,其中新区的破碎度高于老区;绿地斑块分维数偏低,斑块形状较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工痕迹较重.论文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其他中小城市绿地格局分析与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北仑区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景观格局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及其生态风险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与耕地,景观演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量增加,耕地景观面积明显减少,区域景观破碎化愈加明显;(2)25a间,研究区内低生态风险区大量减少,而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大增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类活动使山麓地带大量低生态风险区转变为较低生态风险区;(3)1990~2015年,研究区内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的生态风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5%;前期以低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转向中生态风险区为主,后阶段以中生态风险区转向较高生态风险区、高生态风险区的比例有所增加;1990~1995年、2000~2005年、2010~2015年3个时间段生态风险转换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的重点生态治理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治理意义重大。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当量因子法,利用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1995—2018年各县ESV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各主导因素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8年,陕甘宁革命老区ESV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草地与林地对该区域ESV的贡献较大;(2)ESV空间等级转化呈现较显著的两极变化趋势,其中低级、高级ESV区域面积显著扩张,较高级ESV区域面积明显缩减;(3)地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垦殖系数是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平均空间解释力超过0.378 0,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交互协同增强了其对陕甘宁革命老区ESV的影响程度;(4)各主导因素对ESV的影响程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其中地被覆盖度及垦殖系数的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则由西向东递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种群生态学概念论大黄鱼种群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种群生态学概念, 对我国沿海分布的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进行了论述. 以是否有地理隔离作为划分必要条件, 其他作为辅助参考. 经分析论证认为: 大黄鱼分布区域的天然屏障的地理隔离并不存在. 黄海、东海由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形成的环流, 台湾海峡、南海由季风形成的环流, 在我国沿海形成了完全分隔的海流体系, 作为海流形成的区域性的地理屏障, 将南北大黄鱼隔离形成南黄海-东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海2个地理种群. 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由朝鲜西南部、中国的吕泗洋、岱衢洋、大目洋、猫头洋、洞头洋、官井洋和东引列岛等8个产卵群体组成; 台湾海峡-南海地理种群由牛山岛、九龙江外诸岛屿、南澳岛、汕尾外海、硇州岛附近海区和徐闻海区等6个产卵群体组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省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不同时期水域系统时空格局、水面率、转换趋势、景观格局等特征,揭示了水域系统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河流、滩地面积缩减,湖泊、水库坑塘、滩涂面积增加。水域系统转移集中于河流、湖泊和沿海一侧。(2)浙江省水域景观格局MPS、NP、LST、FRA、CCONTAG指数上升,PD、ED、LPI、COHESION、AI指数下降,突出反映了水域景观破碎化、离散化、复杂化。(3)不同地级市水域系统面积存在差异,杭州市的河流、水库坑塘面积最大,嘉兴市和湖州市的湖泊面积最大,宁波市的滩涂面积最大,绍兴市的滩地面积最大。各流域水域系统大多以水库坑塘为主,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地类面积变化较小。(4)浙江省水域系统与人为活动(GDP、农林牧渔总产值、人口密度)关系密切,自然因素对水域影响较为稳定,年均降水量的影响大于年均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北部沿海岛屿(下简称岛屿群)是浙江沿海岛屿区的主体, 在浙江沿海岛屿植物区系中最具代 表性.作者统计该岛屿群与毗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共有种和区系共有地理成分, 分析该岛屿群与我国东 部沿海诸山地森林植物区系间属的主分量和种的相关性, 阐明下述观点:1.浙江北部沿海岛屿与我国 南部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远比其北部各地区密切.2.浙江北部沿海岛屿与华东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 密切;与华南植物区系的相似程度超过华中.3.浙江北部沿海岛屿与我国台湾和日本植物区系的关系 都很密切, 尤以与日本植物区系的关系更为密切.4.浙江北部沿海岛屿与我国东部沿海诸山地森林植 物区系属种相似性递减序列依次为杭州、西天目山、黄山、九龙山、大别山、连云港、青岛和旅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从中国东海和南海近海海水样品中分离得到105株细菌,探讨了不同海区可培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点.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分离菌株分属于2个细菌门的14个种,南海分离菌株分属于3个细菌门的19个种.其中,东海分离菌株中α-变形菌占33.3%,γ-变形菌占57.2%,厚壁菌门细菌占9.5%.南海分离菌株中α-变形菌占41.9%,γ-变形菌占35.5%,拟杆菌门细菌占17.7%,厚壁菌门细菌占4.8%.东海和南海样品的分离菌株在种属水平上的多样性差异明显,后者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