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吐温20-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的分析方法。在0.1 mol/L的H2SO4介质下,0.06 mol/L的硫酸高铈载液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8.0×10-8~1.0×10-4mol/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n=13),检出限为4.0×10-8mol/L。连续测定2.0×10-6mol/L的AP溶液7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0%。此方法简单、方便、灵敏,适合于在线分析。该法用于对乙酰氨基酚药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碱性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银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2.0×10-8~1.0×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4.0×10-9mol/L。对1.0×10-7mol/L的对乙酰氨基酚平行测定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6%。该法用于片剂中扑热息痛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基于碱性条件下,CeO_2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增敏鲁米诺-KMnO_4体系的化学发光,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对乙酰氨基酚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检测信号的多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10-7~5.0×10-5mol/L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值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96 4,检出限(3σ)为3.3×10-8mol/L。对5.0×10-6mol/L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平行测定11次,计算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该法用于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0%;对尿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7.9%~98.7%,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KMnO4-乙二醛化学发光法测定苦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苦味酸对KMnO4-乙二醛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苦味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方法对苦味酸的检出限为1.0×10 -12 mol/L,线性范围为1.0×10-11~1.0×10 -3 mol/L;对1.0×10-7 mol/L苦味酸平行测定11次,其RSD为2.5%.该方法可应用于水样中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乙酰氨基酚在碱性介质下对CdS量子点-高锰酸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强烈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对乙酰氨基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测试条件为:5.0×10-3 mol·L-1 NaOH、1.0×10-5 mol·L-1 KMnO4、6.0×10-4 mol·L-1CdS量子点、5.0×10-4 mol·L-1鲁米诺、样品(标准品或水)的体积比为1∶1∶4∶2∶1;方法对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1.0×10-8~1.0×10-4 mol·L-1,相关系数R为0.9991,检出限为6.0×10-10 mol·L-1;对1.0×10-6 mol·L-1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该方法可应用于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甲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产生化学发光,亚甲蓝能显著增强该化学发光。基于这点,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亚甲蓝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亚甲蓝的线性范围为1.0×10-7~5.0×10-5mol/L,检出限为3.9×10-8mol/L,对1.0×10-5mol/L亚甲蓝进行9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0%。方法已用于注射液中亚甲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维生素C对KMnO4-乙二醛化学发光体系强烈的抑制作用,建立了维生素C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5×10-13 mol/L,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4 mol/L;对1.0×10-8mol/L的维生素C平行测定11次,其RSD为1.7%。该方法可应用于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碱性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银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 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2.0×10-8~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4.0×10-9 mol/L。 对1.0×10-7 mol/L的对乙酰氨基酚平行测定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6%。 该法用于片剂中扑热息痛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酸性介质下,KMnO4氧化阿魏酸产生化学发光,乙二醛对该体系有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阿魏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7~2.0×10-5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对1.0×10-6mol/L的阿魏酸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8%。该法用于太太美容口服液中阿魏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修饰玻碳电极(Nano-Au/SDBS/GCE),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方法进行表征。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Nano-Au/SDBS/GCE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由在裸玻碳电极上的不可逆氧化过程变为准可逆过程,氧化峰峰电位由0.60 V负移至0.50 V,且在0.42 V处产生一个新的还原峰,表明nano-Au/SDBS膜能催化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反应。在优化条件下,氧化峰峰电流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10-6mol/L~9.0×10-6mol.L–1和1.0×10-5~1.0×10-4mol.L–1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7mol.L–1(S/N=3)。  相似文献   

11.
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铈(CeFe(CN)6)纳米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扫描电镜对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CeFe(CN)6纳米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pH5.0)中,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在此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分别在1.0×10-7~6.0×10-5mol/L和1.0×10-6~1.3×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992;信噪比为3时,扑热息痛和咖啡因检出限分别为5.0×10-8mol/L和5.2×10-7mol/L。将本方法用于人尿样品分析,回收率为96.1%~105.4%。  相似文献   

12.
在酸性介质下,KMnO4可以氧化2-硝基酚产生化学发光,乙二醛对该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2-硝基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8.0×10-10~5.0×10-6 mol/L,检出限为1.0×10-11mol/L,对1.0×10-7 mol/L的2-硝基酚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4%。该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2-硝基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循环伏安法将银与L-天冬氨酸聚合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银掺杂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 pH 7.0)中,扫描速率为50 mV/s时,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Epa=0.191 V,Epc=0.161 V.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测定时,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分别在3.0×10-7 ~1.0×10-5 mol/L和1.0×10-5 ~5.0×10-4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5.0×10-8 mol/L.用于药物和尿样中多巴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A column chromatographic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erium(Ⅲ) using poly[dibenzo-18-crown-6]. The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L-valine medium. The adsorption of cerium(Ⅲ) was quantitative from 1×10-1 to 1×10-4 mol/L L-valine. Amongst the various eluents, 1.0-8.0 mol/L hydrochloric acid, 1.0-8.0 mol/L hydrobromic acid, 1.0-8.0 mol/L perchloric acid, 1.0-2.0 mol/L sulfuric acid and 4.0-5.0 mol/L acetic acid, were found to be the efficient eluents for cerium(Ⅲ). The capacity of poly[dibenzo-18-crown-6] for cerium(Ⅲ) was (0.428±0.01) mmol/g.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separation of cerium(Ⅲ) from associated elements link uranium(Ⅵ) and thorium(Ⅳ). It was also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erium(Ⅲ) in geological samples.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selective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approximately±2% ).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纳米氧化铝修饰玻碳电极(nano-Al2O3/GCE/CME),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对硫磷(TP)在nano-Al2O3/GCE/CM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与裸电极相比能显著提高TP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并降低其氧化峰电位.在0.1 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 =5)中,TP在该修饰电极上产生1个不可逆的还原峰( Epc1=-0.567 V)和1对可逆氧化还原峰( Epa2=0.018 V和Epc2=-0.008 V) ,氧化峰电流与TP的浓度在2.5×10-9~1.0×10-7 mol/L和1.0×10-7~1.0×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 ip(μA)=0.2529+4.201C(μmol/L), r=0.9984和ip(μA)=0.6752+0.3181C(μmol/L), r=0.9946.开路富集30 s后,检出限为1.0 ×10-9 mol/L(S/N=3).在1.0×10-5 mol/L TP试液中连续测定10次,其RSD为3.8%.用此方法测定了蔬菜中TP的含量,回收率为95. 6%~100.5%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L-酪氨酸-高锰酸钾-硫酸化学发光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硫酸介质中 ,L -酪氨酸与高锰酸钾反应能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 ,据此建立了测定 L -酪氨酸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 4.0× 1 0 - 6 ~ 2 .8× 1 0 - 5mol/L;检出限为 8.8× 1 0 - 7mol/L;对 1 .0× 1 0 - 5mol/L 的 L-酪氨酸进行连续1 0次平行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7%。该法已应用于测定医用氨基酸注射液中的 L-酪氨酸。  相似文献   

17.
基于磷酸可待因对联吡啶钌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磷酸可待因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磷酸可待因在1.0×10-4~4.0×10-6mol/L和4.0×10-6~2.0×10-7mol/L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S/N=3)。连续测定4.0×10-7mol/l磷酸可待因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2.7%。方法用于模拟尿样中磷酸可待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