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昌彦  钟和 《力学学报》2002,10(2):177-183
随着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工程的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 ,为了提高原有建筑物地基土强度和变形能力 ,对其基础加固处理也愈加频繁。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其地基加固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的均匀性是关系此类工程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某一工程为例 ,讨论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工程的地基加固质量的检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该建筑物建于 5 0年代 ,原设计为 5层 ,现增层为 6层 ,采用高压注浆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2.
.问题提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水工建筑物施工时,为了确保不致发生因地基滑动或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结构物的破坏,一般来说,对水上地基多采用排水预压法、水力振动法、砂井法、井点法和电化学加固处理地基,对水下地基则多用桩基、挖...  相似文献   

3.
强夯处理红粘土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粘土作为高填方体的底层地基,处理其沉降和不均匀性沉降是高填方工程研究的重点。以某机场红粘土高填地基的处理为例,通过沉降分析和方案比选开展强夯处理试验研究。根据场区内不同覆土厚度,采用不同能级进行强夯处理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参数。通过施工中沉降观测,施工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载荷试验和工后沉降观测,强夯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足设计要求。指导大面积施工时,在质量、造价、工期上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丘建金  文建鹏 《力学学报》2008,16(4):567-571
深圳地区滨海软土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承载力低以及结构性强等工程特性。通过对固结沉降理论分析,提出软土固结沉降计算应注意参数选取、超载量的确定、差异沉降等问题。针对深圳地区大面积软土工程具体条件,采用堆载预压法、抛石挤淤法以及复合地基法等技术措施进行软土加固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典型软土地区堆山工程,使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建筑垃圾堆山和场区现有粘性土堆山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不同填料堆山时堆载体位移和地基差异沉降量。研究了不同填料堆山时的地基稳定性以及不同填料堆土角度和安全系数的关系,同时对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堆载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更小,地基稳定性要显著优于粘性土堆载体,建筑垃圾堆山的极限堆土角度更大,但建筑垃圾堆山会产生较大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将研究得到的结论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为实际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施工进度的控制提供了帮助,并且模拟结果和实际工程吻合良好,表明土体的本构模型和参数选取合理。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为更多类似的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压环境条件下注浆模型试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密文  隋旺华 《力学学报》2010,18(5):720-724
注浆工程常常在高地层压力、高水压力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进行(如煤矿堵水或注浆加固工程)。为了研究高压环境条件下注浆浆液的渗流扩散特征,作者研制了可形成5MPa以上高压环境的注浆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四个功能模块组成,并可分为四个设备子系统。该试验系统的核心设备高压注浆模型试验装置中应用压力传导管解决了高压罐体内部监测设计所遇到的尺寸效应、传感器防腐、高压密封等难题。  相似文献   

7.
邓修甫  张琳 《力学学报》2003,11(3):285-287
工程实践表明对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采用桩网加固地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由于其作用机理、荷载传递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本文运用应力扩散原理估算筋材承受的荷载,并由此计算筋材的拉力和割线模量,为桩网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冰峰  秦四清 《力学学报》2002,10(2):184-188
某地基处理原拟采用CFG复合地基。但由于地层情况复杂 ,施工难度大 ,决定采用CFG桩和人工挖孔桩进行地基处理 ,但是这种处理方案可能会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对上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的的选取人工挖孔桩桩间距非常重要。通过对四种桩间距情形下地基的三维沉降分析 ,选取了合理的人工挖孔桩桩间距 ,解决了这一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9.
刘红军  薛新华 《力学学报》2003,11(4):435-439
青岛港是我国北方一个很重要的港口码头,但由于年久失修,码头的使用出现安全隐患。经多种修补方案比较,最终采用垂直注浆加固方案。为了检测码头高压注浆加固处理效果,采用弹性波CT方法并结合岩芯波速测试及强度试验对其进行检测。本文简要叙述了弹性波CT法的原理与测试方法,探讨了该法在灌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试验证实,弹性波CT技术在探测水下高压注浆效果检测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准确地计算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铁道工程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用应力扩散法和等效截面法的思想建立了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分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平面应变模型,它由两段不同土质的路基组成,土的力学参数沿深度按指数规律变化.建立了广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对问题的解进行了拆分,一部分是猜测的解,另一部分用Fourier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郝哲 《力学与实践》2004,26(3):27-29
针对柱面注浆方式,研究了有关渗透注浆的单孔复注及不同方式布孔时多孔注浆的相互影响等问题,推导出一些有价值的岩体注浆理论公式,可用于指导现场注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幂律型浆液注浆时注浆压力的变化情况,考虑盾尾断面新注入浆液与已注入浆液间阻碍作用,假设壁后注浆时盾尾形成三维环形空隙,提出了幂律型浆液扩散压力环向分布模型,并利用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幂律型浆液扩散压力环向分布式,分析了公式适用范围以及各参数的实际意义。与实际工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和计算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计算式可以反映注浆时环向分布各个位置压力值的大小;当公式中稠度系数n=1时,该式即为牛顿流体计算式,环向压力扩散模型同样适用,且幂律型流体环向扩散压力小于牛顿流体;受浆液自重影响,注浆孔注浆时向上表现为减压,向下表现为加压;压力环向分布断面呈现出上窄下宽的不规则环形;同一注浆孔幂律型浆液水灰比越大,浆液扩散压力越小。  相似文献   

13.
大坝坝址岩体的渗漏研究对于大坝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在进行渗漏治理的措施中,灌浆是常见的一种,但目前确定灌浆的各项参数,如配合比,孔距等,需通过灌浆试验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及时间才能确定。为快速查清每一种灌浆方案所灌浆量,本文针对模拟坝址水库渗漏灌浆效果的三维数值模拟开展了计算研究。在对大柳树坝坝址岩体地质情况及渗漏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将蓄水前的地下水运移规律模拟出,与实际通过钻孔平硐资料及分析得出的实际地下水运移规律做比较,验证对地下水运移规律的假设; 然后将蓄水后的地下水运移规律模拟出,确定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了解地下水运移的方向,验证与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判断的地下水运移方向是否吻合;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在一定灌浆浆液配合比的情况下所需灌浆量与实际的灌浆试验结果做比较。得出结果与实际灌浆试验结果吻合,证明通过数值模拟,建立浆液配合比与灌浆效果之间的关系,在类似情况快速地选取配合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黄生根  龚维明 《力学学报》2005,13(1):107-112
苏通长江大桥北引桥二期试桩工程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4根桩进行了测试,其中2根采用U管桩端压浆技术。根 据未压浆桩端阻实测值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计算值偏大,实测值为计算值的0.75~0.95倍。未压浆桩发挥端阻所需位移分别 为16mm、38mm,压浆桩发挥端阻所需位移有所减少,分别为12mm、21mm。压浆后桩端阻力测试值是未压浆桩端阻力测试值 的2.46~3.32倍,是规范计算值的2.46~2.50倍。压浆后,桩端阻力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由14.42%~15.39%提 高到22.83%~27.22%。桩端压浆对桩侧摩阻力有较大影响,其显著影响范围约为桩端以上14.27m~19.12m,且发挥摩阻 力所需位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大北窑地铁隧道饱水粉细砂层顶板的地质环境及其工程特性,用超细水泥注浆加固新工艺稳定流砂段及其扰动段的顶板。运用地质工程观点,充分利用顶板底部的粉砂薄层,用钢管加固未扰动段顶板。地面监测资料说明,本文的措施对其顶板稳定性控制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6.
《力学学报》2009,17(2):263-267
由于蛟岭隧道出口横断面一半为硬岩,结构完整,而另一半为软岩,为风化岩层,且较为破碎,所以在隧道开挖时,硬岩一侧刚度较大,变形较小,自稳能力大;软岩一侧与之相反,遇水软化,流变性明显,所以在软硬岩交界面处,产生滑移,导致塌方,从而在软岩一侧采取了地表加固和掌子面管棚注浆的处理,形成了与硬岩接近的强度,使隧道周围形成一个承载环,并对处理段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处理后迅速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7.
邱恩喜  谢强  文江泉 《力学学报》2007,15(6):834-839
本文分别介绍了电测深法和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两种方法操作简单且能够详细反映采空区注浆加固效果。综合应用两种方法对铁路地下采空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均表明了在线路的K0+278~K0+450段加固效果良好,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将两种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在采空区加固效果检测是合理的、可行的,为今后其他同类的检测效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灌浆试验及对灌浆前后古全风化花岗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结合灌浆作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表明受过上覆岩体自重压力作用后的古全风化岩由于岩体结构发生恢复或再生,物理性质明显优于现代全风化岩;而受一定围压作用的古全风化花岗岩,在一定灌浆压力下,一是使灌浆液较难进入岩石微小孔隙中,再则随灌浆压力逐渐加大,又使相对均质的岩体派生新的拉张裂隙,且将大量浆液吸收。由于上述作用,表现出古全风化花岗岩由灌浆前的结构面不发育,具均质结构变成灌浆后的裂隙(即水泥结石条带)较发育,具非均质结构的特征,且灌浆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所增长,但提高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裂隙岩体注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单一裂隙岩体和裂隙网络岩体注浆渗流模拟实验,分析和总结了裂隙岩体注浆渗流中的一般规律,并讨论了影响注浆渗流工程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