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强夯密实处理块碎石填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填方工程中,压实质量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强夯法所具有的优点,使其在许多地基处理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某山区高填方工程,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强夯法对山体爆破块碎石填料进行密实处理。为此,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首先对爆破的块碎石填料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和压实试验,分析其可填性和压实特征。按照试验参数和工序,分别进行了2000kN·m、3000kN·m单点夯试验;同时夯后进行了密实度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由此,确定了合理的强夯施工参数。最后根据面层载荷试验的检测,以此确定的施工参数在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施工方法,而且没有环境污染,所以在世界各国的地基处理过程中都非常流行。本文主要研究地基处理前的沉降分析、强夯设计、强夯法施工工艺和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颜斌  王航  倪万魁 《力学学报》2007,15(4):521-526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黄土作为高速公路地基的主要原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不能满足要求,主要有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和强夯3种有效且实用的处治方法。本文根据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数据,进行有限元模拟,在不同高度路堤和不同加载方式情况下,地基沉降变形随着处治能级的增加而减小,路堤本身的沉降保持不变。对于地基处理的深度和沉降变形减小的效果,强夯最好,冲碾次之,振碾最弱。处治前后地表中心沉降变形值与加载路堤高度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二阶多项式回归拟合。2~4m高的路堤采用振碾的方式处理地基,5~10m高的路堤采用冲碾方法,大于10m的路堤多用强夯或者直接修桥来代替,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庆军  周波  龚晓南 《实验力学》2002,17(2):212-219
一般认为,饱和软粘土地基不宜或应慎重采用强夯法加固。冲击荷载作用下,孔压的增长与消散规律是研究强夯法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基础与理论支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一维模型试验,从试验和初步机理分析的角度来获得一些看法。试验中考虑了不同击数N和不同冲击能WH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强夯处理高填方的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强夯处理高填方时土体存在局部大变形的特点,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导出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动力平衡方程,对高填方强夯处理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夯坑形状、土体应力变化及塑性区演化等结果.研究表明,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模拟高填方的强夯处理过程是可行的,其力学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精细,模型更加符合强夯加固的实际特征,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吻合较好,对强夯加固机理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开圣 《力学学报》2006,14(3):390-393
基于冲击压实技术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实践,通过土工试验和现场沉降观测试验,对冲击压实前后地基土的湿陷性、干密度、孔隙比、压缩模量及路基的沉降变形随土层深度、碾压遍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冲击压实能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很大改善,路基的整体强度得到均匀提高,使得地基产生很大的沉降,是传统压实机械所达不到的。因此,冲击压实技术在处治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是有效的和实用的,而且生产效率高,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地基进行沉降计算, 对基础沉降进行实际观测, 将计算数值与观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施工降水是导致邻近建筑物沉降、开裂的原因; 邻近建筑物地基沉降的规律是离 施工降水现场由近至远逐渐减小; 采用设止水帷幕和回灌井联合控制地下水位下降是一种有 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西客运专线黄土路基震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为例,选择潼关段为研究区,采集大量原状黄土样品,将合成的人工地震动输入到动三轴,进行了固结不排水的动三轴实验,估算了黄土路基的震陷量。建立了高速铁路黄土路基动力学数值模型,研究了50年10%和2%的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黄土路基的永久变形,以及地基处理后黄土地基的永久变形。结果显示, 沉降主要发生在Q3黄土中,强夯、DDC桩等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基黄土的沉降变形,但是当处理深度不够时,在强地震作用下仍然可以产生较大沉降。研究成果为地基抗震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填方地基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在不同高填方地质情况下,开展研究地震动参数的变化规律有着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根据某机场高填方工程的地基参数,分别概化建立了不同填方厚度、不同压实度、不同厚度原土基的土层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场地地震动反应结果。对比研究计算结果,得出了不同高填方地层地质情况下地震动参数的变化特征。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数和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加固新近吹填的处于流塑状态的粉土地基,首先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和动力碾压的方法使地基具有一定的初始承载力。然后,施加较大的强夯动力荷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一新的综合加固技术称之为“预排水动力固结法”。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施工过程中诸如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强夯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范围、深层沉降的变化等问题。同时,对强夯夯击遍数、每点夯击次数、遍与遍之间的间隙时间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可显著提高吹填粉土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靖西取得的3种红粘土原状土样以及室内制备的重塑土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包括浸水饱和后的试验),其目的是研究静力荷载作用下红粘土的固结变形和强度特征。研究表明,在较大的压缩应力作用下,土样仍有较大的孔隙比;红粘土的破坏面为一个曲面变化形态,试样首先沿较为软弱的不规则面发生,然后才形成贯通的滑动面;尽管土样在破坏时出现明显的剪切破坏面(表现为一定的脆性破坏特征),但其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应变硬化的特点,表明红粘土有很强的粘滞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三趾马红土与西北黄土高原滑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大中型滑坡的形成发育规律;滑坡发生的土体结构效应;指出三趾马红土(N2)是控制和影响黄土高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物质成分、工程特性及古风化带(不整合面)与滑坡的关系,及其在滑坡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冯金良 《力学学报》1996,4(1):27-31
通过试验, 本文就游离氧化铁在粘性土尤其是红土中富积含量的变化对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性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母岩岩性和红土化作用程度对南那段红土作了初步分类,并对几种主要的红土的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昌彦  钟和 《力学学报》2002,10(2):177-183
随着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工程的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 ,为了提高原有建筑物地基土强度和变形能力 ,对其基础加固处理也愈加频繁。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其地基加固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的均匀性是关系此类工程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某一工程为例 ,讨论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工程的地基加固质量的检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该建筑物建于 5 0年代 ,原设计为 5层 ,现增层为 6层 ,采用高压注浆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通过强式分片试验,NQ6单元对Q6单元的非协调内部形函数进行了线性修正,但抗畸变性能下降了。论文提出对线性修正项进行反向调整以恢复甚至提高抗畸变性能。调整过程是把线性修正项看成影响单元性能的一维方向,进行反向搜索确定有利的计算步长。进行了典型算例测试,结果表明反向调整是有效的,调整系数取镜像值-1以及扩展到-2时新单元的畸变敏感性优于原Q6、NQ6,特别地在-2附近可有效消除剪切闭锁;除弱式分片试验外,总体性能和精度达到或接近各类4节点四边形单元的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热障涂层(TBCs)作为发动机叶片的热防护涂层,能够显著提高叶片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本文围绕TBCs-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体系的界面性能,展开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得到了等温热处理前后陶瓷层的弹性模量、硬度及陶瓷层-粘结层界面的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等温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弹性模量及硬度先增加后降低;氧化层随等温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厚.利用本文提出的多相位角界面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建立了以应力强度因子为表征参数的TBCs界面失效准则.在假定界面间为粘性接触的条件下,预测了界面承载能力随陶瓷层弹性模量和氧化层厚度的变化趋势.通过热循环实验研究了TBCs-基体体系的热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随着热循环高温保温时间的增加,热疲劳寿命先升高后降低,失效模式由界面失效转化为界面失效与陶瓷层失效并存;体系的失效由陶瓷层及氧化层的应变能密度、陶瓷层、氧化层及界面的断裂韧性,以及它们和界面微结构缺陷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