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军 《数学通报》2012,51(7):39-40,43
本文拟通过对江苏几道填空压轴题的解析,对文[1]作者的解题理念提出不同看法.文[1]认为:江苏2011卷填空题最后几题得分较低,难度超过了最后一大题,是由于这几道题的设计质量不高所致,而设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这几道题不像江苏2008卷的填空题最后两题那么经典,那两题有他认为的比较经典的解法(见文[1]2.1填空题设计的改进建议).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2011卷填空题最后几题也有他认为的比较经典的解法,分数就不至于如此偏低.笔者认真研究了他对2008卷的填空题最后两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背景期末复习过程中发现许多数学问题都属于"近亲",而其中的两道"近亲"题格外引人深思:它们之间是否可以找到统一的背景模型?这种模型是否可以再推广探究?"近亲"题能否演变为"直系"题?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这两道"近亲"题做了深入探究.2两道"近亲"题及其常规解答  相似文献   

3.
平面几何内容一直是各地中考试卷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在每份中考卷的最后两道把关题中,至少有一道题涉及较为繁杂的平面几何题,本题以2015年广东省中考卷第24题为例,讲解这道平面几何题的突破思路,并就该题的命题立意给出思考,与同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高考过后,笔者认真研读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Ⅱ时发现了特熟悉的"题",文(理)科第12、15题这两道题是文理同题(文理同题在选择题中占6道、填空题中占2道、解答题中占4道),又是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Ⅱ"同类同型"试题,在高规格的选拔赛中,仅此一点,就值得探究,这样做既能把握高考趋势,又能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一、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举例1.在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渗透了符号表示的思想.例1在一次"智者为王"的知识竞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道题,答对了得5分,答错了或不答扣3分,小明得了84分,那么他答对几道题?请你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答对的题数是x道,则答错或不答的题数是(20-x)道.  相似文献   

6.
正在读初一的小孙子,暑假作业中有几道几何题不会做,拿来问我,是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节后的习题.这几道题要添加辅助线后才能运用中位线定理,因此如何添加辅助线,成了解题的关键.于是我和他一起来分析,如何根据题意,探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3年数学联赛早已落下了帷幕.在经久不息的议论声中,我们有悟有得.笔者发现构造向量可快速求解其中的两道联赛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荆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班调研考试,数学试卷中有三道让师生们称为经典绝好的改编题.这三道改编题立足于教材,强调了课改理念,传递了课改信息,贯彻了中考说明,为今后的教学策略指明了方向,本文对这三道改编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同仁们赏析.  相似文献   

9.
一、江苏卷的主要特点1.解答题数量为5道,较之去年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而言,变化较大(增加了2道填空题),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的时间.2.第19题是由教材例题改编的解析几何题,有很好的导向性.但这种设计很少见,不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15年第1期刊登了文章《直击两道反比例函数题》,文中主要运用代数的方法,通过构造方程,最终得到答案,下面笔者运用几何的方法给出两道题的解答,方法更显简便.运用几何法,就要知道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如图1,点B在  相似文献   

11.
燕浩 《数学通讯》2010,(10):59-59
在2010年高考四川卷中,有两道关于多元函数最值的姊妹题,本文介绍这两道题的巧解. 题1(四川卷文科11题)设a〉b〉0,则a^2+1/ab+1/a(a-b)的最小值是 (A)1.(B)2.(C)3.(D)4.  相似文献   

12.
数字世界 ,变幻无穷 .但如果掌握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解题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 ,我把自己总结的“2的连续整数指数幂求和”的规律告诉大家 .不当之处 ,请批评指正 .以前 ,我曾见过这样一道题 :求 2 1 + 2 2 + 2 3+… + 2 6 4的结果是多少 .当时我觉得这道题很难 ,未予深究 .前几天 ,我突然想起了这道题 ,经过一番思考 ,居然做出来了 .为做这道题 ,我用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比较繁琐 ,又有局限性 .具体做法是 :先对原式依次进行两两相加 ,可以发现 :2 1 + 2 2 是 2 1 的 (2 1 + 1)倍 ,2 3+2 4 是 2 3的 (2 1 + 1)倍…依此类推 ,…  相似文献   

13.
第35届IMO第2题的另一证法许以超(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00080)本届IMO在香港举办,六道考题中有三道初等数论题,二道代数题,一道几何题.本文给出这道几何题之解析几何证明(即代数方法证明).由于中学将初等数论放在代数课中讲授.由此可见,今年I...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数学高考的立体几何问题中经常出现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由于其涉及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所以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识图及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填空题17题翻折问题,是当年试卷客观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2010年浙江卷解答题20题的翻折问题更甚,许多考生无从下手.但从考查能力的角度讲,这两道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小明和小宁是好朋友,小学毕业后考入了不同的中学,有一天他们见面聊起来. 小明说:“星期四我们考历史了,有一道大题是选择填空,一共十个小题,有六个我会做,还有四个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就瞎答,结果让我蒙对两个.” 小宁说:“我们老师考试也出选择题,不会做的同学就瞎猜,多少总能猜对一些,所以我认为选择题考不出真成绩来.” 小宁的话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先算一算瞎猜蒙对的可能性有多大. 假设考卷上有100道题,每题1分,每道题有4个供选择的答案,只准选其中的一个.A同学有60道题会做,另40道题不会做,他又不愿放弃得分的机会,于是就瞎猜,因为4…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数学》2001年第9期(上)刊登的胡斌同志《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巧解三道赛题》一文,读后有所受益,有所启发.但该文未指出解题规律,且解法有一定的技巧性,不属于通法.经笔者探究,这三道赛题也可用通法——均代换给予巧妙解答.  相似文献   

17.
康宇 《中学生数学》2012,(17):38-39
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理)数学试卷中,有以下两道姊妹填空题:1.(文科题)若实数x,y满足x2+y2+xy=1,则x+y的最大值是____.2.(理科题)设x,y为实数,若4x2+y2+xy=1,则2x+y的最大值是____.上述两道高考题,形式稍异,真谛相同.均为在一个二元二次条件等式下,求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在平行四边形一章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求证梯形两条对角线中点的连线平行两底,且等于两底差的一半.这道题也有多种解法.分析这是一道文字叙述式的证明题.其解法步骤: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再写出已  相似文献   

19.
张少君 《数学通讯》2011,(11):48-50
2011年湖南数学高考卷的最大亮点要数以新概念出现的阅读理解题(文理科16题),这两道题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设问巧妙,对运算和推理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潜能.新概念题是从教材中引申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符号,要求考生运用所给的新概念或符号作进一.  相似文献   

20.
IMO中的数论     
与数论知识有关的命题,在数学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1-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为例,在总数186道试题中,数论题约40道。除少数几届外,几乎每届都有一道数论题,其中八届有2道,一届有3道题。从难度看,依IMO的标准较易的有17道,中等的有8道,较难的有15题。本文将就IMO中出现的这些数论题,谈谈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应强调指出,本文是以IMO为背景的,对于仅参加一般竞赛(包括全国高中竞赛)的学生,本文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