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二酚酶的抑制为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表明一分子的酶可以和两分子的TF-TZ相结合,从而形成两种酶-抑制剂复合物:EI和EI2,其抑制常数分别为76.9和9.71μmol.L-1.紫外-可见光谱表明,TF-TZ和酶相互作用后产成特征的"肩峰",说明TF-TZ能够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Dawson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两种Dawson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并对其结构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以H_6[P_2Mo_(18)O_(62)]和H_8[P_2Mo_(17)Cr(OH_2)O_(61)](简写为P_2Mo_(18)和P_2Mo_(17)Cr)为效应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两种Dawson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效应物对蘑菇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_2Mo_(18)和P_2Mo_(17)Cr对酪氨酸酶二酚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测定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482±0.009)mmol/L和(0.503±0.011)mmol/L。动力学分析表明,P_2Mo_(18)和P_2Mo_(17)Cr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的竞争型,抑制常数K_I分别为0.212和0.249 mmol/L。其中,综合考虑IC_(50)值和抑制常数,P_2Mo_(18)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略优于P_2Mo_(17)Cr。  相似文献   

3.
钒取代型多金属氧酸盐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自制的α-1,2,3-K6H[SiW9V3O40]、α-1,2-K6[SiW10V2O40]和α-K5[SiW11VO40](以下分别简写为α-SiW9V3、α-SiW10V2和α-SiW11V)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在pH=6.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α-SiW9V3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对酶稳态活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迟滞时间的延长作用,在DMSO溶液中,其IC50为0.6841 mmol/L,0.7 mmol/L α-SiW9V3可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由235 s延长至650 s,增加了2.77倍。 α-SiW9V3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为可逆作用过程,抑制类型为混合型,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4.22和2.39 mmol/L。 α-SiW10V2不溶于DMSO,故未研究其对酶的抑制作用,α-SiW11V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动力学方法,以L-多巴为底物,通过酪氨酸酶二酚酶催化反应体系,研究α-熊果苷对二酚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的二酚酶催化反应产生激活效应,反应过程没有迟滞时间;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得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催化反应系统中α-熊果苷浓度的增大,动力学参数Km逐渐减小,而最大反应速率Vmax逐渐增大,表明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激活作用为竞争及非竞争混合型;并且从酶的构象变化及减少酶的自杀性失活的角度,阐述了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激活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H3PW12O40和H4SiW12O40(简写为PW12和SiW12)为效应物, 测定其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通过非变性聚丙烯凝胶(Native-PAGE)电泳确定酪氨酸酶是多家族基因编码, 其分子量为3×104~3.4×104, 4.2×104~4.6×104, 6.4×104~6.8×104, 且均具有活性, 测定PW12和SiW12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 并结合酶动力学法研究其抑制机理. 结果表明, 当PW12和SiW12浓度分别达到13和25 mmol/L时, 酪氨酸酶的活力完全被抑制, 即PW12和SiW12对酪氨酸酶二酚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当所加酶量为0.0173 mg/mL时, PW12和SiW12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力的半抑制率 (IC50)分别为1.57和2.31 mmol/L, 它们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均为可逆过程. 其中, PW12对二酚酶的抑制类型为混合型, 其KIKIS分别为0.34和0.43 mmol/L, SiW12对二酚酶的抑制类型表现为竞争型, 其KI为0.59 mmol/L. 综合考虑IC50值和抑制常数等参数, PW12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能力优于SiW12.  相似文献   

6.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实验以光果甘草为原料,研究其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L-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光果甘草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并绘制了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以此判断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光果甘草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半抑制浓度(IC50)为(266.5±1.4)mg/L.对酪氨酸酶抑制机理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光果甘草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抑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类型是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182.86±1.43)mg/L,α值为(15.49±0.68)mg/L.可见甘草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3种高核钼簇Mo_(57)V_6,Mo_(154)(轮型)和Mo_(132)(球型)进行合成和结构表征,通过酶动力学方法得知这3种高核钼簇对酪氨酸酶二酚酶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均为可逆竞争性抑制;高核钼簇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抑制效果均优于其他简单多阴离子的多酸化合物.其中球型高核钼簇的抑酶作用明显强于轮型高核钼簇.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柳叶五层龙(Salacia cochinchinensis Lour)的茎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通过一维(1D)及二维核磁共振波谱(2D NMR), 包括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 异核单量子相关(HSQC)、 异核多键相关(HMBC)、 氢氢相关(1H-1H COSY)和旋转坐标中的欧沃豪斯增强光谱(ROESY), 以及红外光谱(IR)和电喷雾电离高分辨质谱(ESI-HRMS)等方法, 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alaciacochinoside A(1), 5'-O-3,4,5-trimethoxybenzoyl-β-D-apiofuranoside(2), 5-methoxy-anticerol A(3), 21α,30-dihydroxy-D∶A-friedooleanan-3-one(4)和21α,26-dihydroxyfriedelan-3-one(5). 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 化合物1和3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IC50值分别为0.32和0.59 μmol/L; 化合物2, 4和5未表现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5种钒取代的Dawson型磷钼酸H7[P2Mo17VO62]、H8[P2Mo16V2O62]、H9[P2Mo15V3O62]、H8[P2Mo14V4O62H2]和H9[P2Mo13V5O62H2](分别简写为P2Mo17V、P2Mo16V2、P2Mo15V3、P2Mo14V4和P2Mo13V5)对蘑菇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效应物P2Mo17V、P2Mo16V2和P2Mo15V3能够明显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409、0.386和0.386 mmol/L,且均表现为可逆的竞争型抑制,效应物P2Mo17V、P2Mo16V2和P2Mo15V3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0.234、0.391和0.249 mmol/L。 而效应物P2Mo14V4在0~1.0 mmol/L浓度范围内,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无明显抑制作用,效应物P2Mo13V5对酪氨酸酶二酚酶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酪氨酸酶的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FF和SephadexG 150柱层析,从马铃薯中分离纯化出酪氨酸酶,纯化倍数50,比活170.03U mg蛋白。SDS PAGE检测呈现一条带。分子量42KD。酶的最适pH7 5,最适温度30℃。该酶具有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其中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活性最高,以L DOPA为底物Km值为3 70mmol·L-1。Hg2+、Zn2+、Fe2+为激活剂,K+、Ga2+、Mg2+是抑制剂。Ga2+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16 8mmol·L-1,K+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0mmol·L-1。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实验、荧光猝灭实验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酶抑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是酪氨酸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与IC50分别为86mmol/L和778.2μmol/L;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产生静态荧光猝灭作用,疏水作用与氢键作用共同稳定其复合物结构,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酪氨酸酶疏水口袋边缘与其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包括疏水作用力与氢键。  相似文献   

12.
曲酸对马铃薯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酸等几种化合物对马铃薯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明:巯基类化合物、抗坏血酸和曲酸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预水浴温度和时间对曲酸的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影响,曲酸通过延长L-tyrosine加氧羟化的迟滞时间,从而抑制单酚酶活性,以L—DOPA为底物测得曲酸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艏为0.17mM。紫外光谱表明曲酸能将二酚酶催化的产物o-醌还原成二酚,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用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丹皮酚及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1%丙三醇和1%吐温-80(体积比1∶1)混合液作溶剂可显著增加丹皮酚和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茶多酚、丹皮酚、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Vc、Vc∶丹皮酚=1∶2(质量比)、Vc∶丹皮酚=1∶1(质量比)、茶多酚、茶多酚∶丹皮酚=2∶1(质量比)、丹皮酚、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  相似文献   

14.
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dassonvillei)OUCMDZ-4534分离自西沙贪婪倔海绵(Dysideaavara),其发酵提取物表现出生物碱显色、系列紫外吸收及抑菌和肿瘤细胞毒活性.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通过质谱(MS)、紫外(UV)、红外光谱(IR)、电子圆二色谱(ECD)、核磁共振(NMR)和化学计算等方法,首次确定了外消旋体1中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分别为(3a S,7a S)-3a-羟基-3a,7a-二氢苯并呋喃-2(3H)-酮(1a)和(3a R,7a R)-3a-羟基-3a,7a-二氢苯并呋喃-2(3H)-酮(1b),其它化合物依次被确定为吩嗪(2)、1-羟基吩嗪(3)、1-甲氧基吩嗪(4)、1,6-二羟基吩嗪(5)、1-羟基-6-甲氧基吩嗪(6)、1,6-二羟基吩嗪-5-氧化物(7)、2-(4-甲基-2,6-二羟基-3,5-二氯)苯甲酰基-3-甲氧基-5-羟基苯甲酸甲酯(8)、N-(2-羟基苯基)乙酰胺(9)、N-(2-羟基苯基)苯甲酰胺(10)、(E)-3-(4-羟基)苯丙烯酸(11)和(E)-3-(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酸(12).化合物1和9分别对A549和K562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7和0.46μmol·L-1;化合物4~8对K562、A549和MCF-7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作用,IC50值在0.02~1.48μmol·L-1之间;化合物11对K562细胞以及化合物12对K562和MCF-7细胞有较强抑制活性, IC50分别为1.14、0.88和0.62μmol·L-1.化合物7和8分别对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es)和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nigrifaciens)有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和2.00μg·m L-1.化合物4~6和9还表现出对甲型流感H1N1病毒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0.04、0.15、0.06和0.30 mmol·L-1.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种不同的钒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Na4PMo11VO40和(HGly)4PMo11VO40,以下分别简写为PMo11V和Gly-PMo11V),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这2种化合物为效应物,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其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效果、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结果表明:PMo11V和Gly-PMo11V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0.522和0.447mmol/L.其中,PMo11V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过程属可逆的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2.629mmol/L,而Gly-PMo11V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属不可逆的抑制.综合比较,Gly-PMo11V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优于PMo11V.  相似文献   

16.
芥子酸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芥子酸、芥子酸甲酯及芥子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结果发现, 酪氨酸酶电极对其底物邻苯二酚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电流响应在底物1.0×10-7~6.0×10-5 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93 nA·L/μmol); 芥子酸及其衍生物都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抑制能力大小的顺序为芥子酸>芥子酸甲酯>芥子碱. 通过对这3种物质的抑制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 芥子碱是非竞争型抑制, 而芥子酸和芥子酸甲酯是混合型抑制. 这3种物质对酪氨酸酶可能的抑制机理一是抑制物与底物竞争酶的双铜活性中心; 二是抑制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因而抑制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带正电荷的ZnO溶胶-凝胶在玻碳电极表面固定酶,研制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酪氨酸酶传感器。结果表明,ZnO溶胶-凝胶的等电点为酪氨酸酶的固定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酪氨酸酶能很好地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研制的传感器达到95%稳定状态电流的时间在10 s以内。酚类化合物可通过酶催化产生的醌在-200 mV(对饱和甘汞电极)直接还原而测定,传感器对苯酚测定的灵敏度为168μA.mmol-1.L-1,线性范围为1.5×10-7~4.0×10-5mol.L-1,检出限为8.0×10-8mol.L-1。该传感器使用二周后活性仍保持原有活性的75%。  相似文献   

18.
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机理研究表明其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酶活抑制有一定关系。本文分别研究了生物小分子配体与氧钒离子在20:1配比条件下形成的生物小分子钒配合物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氨基酸与氧钒离子配合形成2:1的配合物,而抗坏血酸及多羧酸与氧钒离子配合形成1:1的配合物。它们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作用显示,大部分生物小分子氧钒配合物对PTP1B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0.12~0.63μmol.L-1之间。化合物[VO(Phe)2]表现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0.07μmol.L-1。而[VO(Arg)2]、[VO(Oxalate)]、[VO(Nitrilotriacetate)]和[VO(Citrate)]则呈现较弱的抑制,IC50值分别为1.05、1.41、9.90和21.5μmol.L-1。对PTP1B,TCPTP,HePTP以及SHP-1的抑制作用表明配体的结构不仅影响氧钒配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效率同时也影响其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烟草特有亚硝胺之一4 (N 亚硝基甲氨基) 1 (3 吡啶基) 1 丁酮(NNK)对谷氨酸脱氢酶(GLDH)催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NNK存在与否时GLDH酶促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及米氏常数或表观米氏常数。实验结果表明,NNK对GLDH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属于可逆竞争性抑制,测得在25℃,pH 8.0时抑制常数Ki为176μmol·L-1。  相似文献   

20.
光谱法研究夏枯草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夏枯草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夏枯草黄酮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酪氨酸酶抑制剂,且能很快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79.25μg/mL,抑制常数(Ki)为130.33μg/mL。荧光光谱显示夏枯草黄酮能显著地增强酪氨酸酶的疏水性。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夏枯草黄酮诱导酪氨酸酶的构象发生了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