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学生数学素养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深度学习的应用.本研究将深度学习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进而尝试提出促进迁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佳佳 《数学之友》2022,(23):52-54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现阶段,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做到能够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数学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与改革,可以合理利用趣味阅读的方式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自身数学水平的同时推动自身思维发展,从而为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本文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对进行数学趣味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陈花莲 《数学之友》2022,(16):78-7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量感”,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量”的概念,提升其对量的敏感性与直觉能力,又进一步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对比参照物体,催生‘量’的感知;强化操作实验,丰富‘量’的体验;勾连生活估测,内化‘量’的感悟;解决实际问题,深化‘量’的应用”四部曲入手,聚焦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量感”,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4.
《大学数学》2020,(1):37-44
探讨了在从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融合阶段计算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的与实践.通过在教学方案中引入案例教学、开放性课题研究及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得大学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互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陈建国 《中学数学》2023,(6):58-60+97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旨趣所在,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育.本文中提出“创设激趣情境,体会实际应用需求;开展典例分析,领悟优化应用方法;引导问题探究,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倡导变式改编,培养创新应用能力”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并结合课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 )》(征求意见稿 )已于 2 0 0 0年 3月颁布[1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 [2 ] 已经完成 ,即将颁布 ,相应的教材调整和修改也已紧锣密鼓或接近尾声 .在这万物逢春的时节 ,春的气息让人陶醉 ,更催人奋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正渗透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每个角落 ,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和突破口的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正把素质教育逐步引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质性环节 .与以往相比 ,新一轮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呈现出如下鲜明特点 :1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 ,配合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也将作系列配套改革 ;在日常教学中 ,将强化数学背景材料的介绍和数学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真正落实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 ,将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估手段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强化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能力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和理论探讨法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教师要端正教学观,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搭建平等、友好的批判平台;把握合适的教学契机,强化学生的批判意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批判有效性;引领正确的思维方向,增强学生的批判准确性;重视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批判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郑雁羽 《数学之友》2023,(14):60-6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新时代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许小学生的未来能走得更远,因此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改革风潮.其中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另外,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改革、发展,使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它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进行生活中基本数学问题的计算,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珠心算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基于此,本文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着手,针对如何通过珠心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几项策略,与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然而,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摆正位置,防止教学偏离;(2)创设情境教学方式,增强吸引力;(3)联系实际,抓住本质;(4)丰厚教学形式,合理设定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1.
邵泽 《数学之友》2022,(16):29-32
新时代赋予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要求,由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育理念是一种专门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其中“三教”指的是“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基于“三教”教育理念,研究旨在优化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强化学生的数学交流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学生思考数学、体验数学和交流数学的过程中实现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蒋燕 《数学之友》2023,(2):55-56
从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仍存有较大的难度,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思维逻辑进行思考,合理应用相关知识解答数学习题,就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教育,从思想层面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文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略.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把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阅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延伸,成为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请你来编一道题"恰恰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现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优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提出了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芦慧 《数学之友》2023,(7):83-8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大多数教师仅是使用信息技术展示或局部改善教学环境和方式,并未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本文从课标四个学习领域探寻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化策略,在探索中运用,在运用中创新,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易金煌 《数学之友》2022,(22):49-51
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和知识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通过教授应用题,不仅能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检验,同时还能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应用题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8.
白露 《中学数学》2023,(21):81-82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这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构建并打造智慧课堂,培养高智能创新型人才.文章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探索了智慧课堂视域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教学与教育想要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及意义学习的思维模式,就必须要促进并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着重于学习的深度与长度,并不是难度,它是对一般性问题的深思与联合过程,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它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惰性与机械问题,从知识点的广度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许景初 《中学数学》2023,(10):9-11+17
通过实际问题背景的优化,让学生经历从数的具体计算过渡到式的抽象运算过程,遵循数式通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