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正生 《应用化学》2009,26(5):530-533
摘 要 合成了两种偶氮席夫碱类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 经紫外光谱测试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致变色性质,在恒定温度下,其trans-cis吸收波长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1,3-二(二苯膦基)丙烷二氯化镍(Ⅱ)作催化剂[Ni(dpp)Cl2],通过2,5-二溴噻吩格式试剂与4,4′-二碘偶氮苯共聚得到了一种新型共轭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TA)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384 nm处显示了偶氮苯发色团的特征吸收峰,相对于单体红移34 nm.在聚合物的氯仿溶液中观察到酸致变色现象,即分别加入CF3COOH和CH3SO3H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分别变成墨绿色和紫色,而加入三乙胺溶液后溶液恢复到初始颜色.在25℃下测得的特性粘数为0.53 dL/g.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硝酸介质中,铬(Ⅵ)与二溴对甲基偶氮磺生成1:3物质的量比的稳定络合物,导致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磺吸光度降低,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铬(Ⅵ)含量.对反应介质的种类和酸度、显色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共存离子的干扰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并予以优化.在530 nm波长测定时,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032~0.48 mg·L-1范围内,反应体系吸光度的降低值△A与44(Ⅵ)浓度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为4.34×104L·mol-1.·cm-1.用于直接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铬的含量,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2%.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偶氮基呋喃(EFNFC)为共轭桥结构的新型生色团分子,将这种分子分别与乙烯基呋喃(EFFC)和偶氮基苯(EFNC)的分子进行对比.通过对这三种生色团的光学性能和热性能对比研究,发现EFNFC生色团分子在DMSO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73 nm,透光性比EFFC更好,但稍弱于EFNC;EFNFC通过溶致变色法实际测试得到的μgβ1064nm值为4.479×10~(-49) esu,比EFFC有所提升,但略低于EFNC分子;三种分子的热稳定性均较好,5%热失重温度(Td)值均在250℃以上,其中EFNFC的Td值最高,达到270℃.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用1,2-萘醌-4-磺酸钠(NQS)作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他啶(ceftazidime)的新方法.在pH 13.0缓冲溶液中,NQS能直接与头孢他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红褐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4 nm.头孢他啶在2.98~127.3 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0...  相似文献   

6.
在pH 2.0~3.0的B-R缓冲介质中,对乙酰基偶氮羧(p-ACA)与铈(Ⅲ)生成蓝色配合物,其吸收峰在727nm处,而显色剂本身吸收峰在577nm处,对比度达150mm。在此显色体系中加入人血清白蛋白(HSA)时,发生消光反应,呈现在波长727nm处吸光度的减弱。试验表明:HSA的质量浓度在10~120mg·L-1范围内与相应的吸光度减弱程度(ΔA)之间呈线性关系。显色体系对HSA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5.14×105L·mol-1·cm-1。加入TX-100使该体系的灵敏度提高45%。应用上述方法测定了3份人血清样品中HSA的含量,测定值与考马斯亮蓝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CdSe量子点的合成及标记胃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硒粉及镉盐为反应前体,通过固相/液相沉淀反应及室温乙二胺溶剂体系两种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8~10nm的CdSe量子点,以巯基乙酸修饰量子点使之可溶,并标记胃蛋白酶。CdSe量子点在350和380nm附近有明显尖锐的紫外吸收,有481.6nm的荧光带边发射,标记胃蛋白酶后,紫外吸收峰位不变而吸光度增强,荧光峰位蓝移至467.2nm,荧光强度降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胃蛋白酶浓度在5~50mg/L范围内与荧光降低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36mg/L(n=10),方法已用于人体胃液胃蛋白酶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刘辉  李陵岚  叶楚平 《应用化学》2014,31(6):696-701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吲哚啉螺吡喃化合物1,用核磁、红外及质谱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其结构。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的酸致变色和金属离子变色性能。 结果表明,化合物1能够在氢离子或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开环与闭环反应。 当氢离子或金属离子加入到化合物1的异丙醇溶液中,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红色,同时产生460 nm新吸收峰。 进一步加入氢氧根离子或EDTA溶液后,溶液颜色变回无色,460 nm处的吸收峰又消失。 该化合物的酸和金属离子致变色性质在分子传感和离子识别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A2/B3单体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制备了超支化偶氮聚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DSC热分析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光谱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合成的超支化偶氮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光响应性能,用488nm Ar+激光对超支化偶氮聚合物薄膜进行光加工,得到了规则的表面起伏光栅.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多联吡啶钌配合物(bpy)2Ru(phenCl4)(PF6)2,bpy为2,2′-联吡啶,phenCl4为3,4,7,8-四氯-1,10-邻菲罗啉,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试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这是典型的金属到配体(MLCT)的跃迁,其光致发光性能也显示出MLCT迁移特征,并且随溶剂不同,其最大发射波长从630 nm变化至649 nm. 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受pH值影响不大,与随pH值增大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增大的联吡啶钌不同,尤其在强碱条件下,其背景电致化学发光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