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二苄基氧化锡和2-呋喃基羧酸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二[氧合-二[2—呋喃甲酸二苄基锡(I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癌活性.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配合物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环锡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外环锡为五配位的加帽畸变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2.
用二丁基氧化锡与 2 吡啶甲酸反应 ,合成了二 {氧合 -二 [2 吡啶甲酸二丁基锡 (IV) ]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锡谱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 ,化合物是以Sn2 O2 四面体为中心的 ,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 ,内环锡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外环锡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癌活性 .  相似文献   

3.
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肼缩2-丁酮酸或2-噻吩酰肼缩2-丁酮酸酸反应,合成了两个二(2,4-二氯苄基)锡配合物(C1、C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高分辨质谱仪(H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 两个配合物分子均为双锡核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且锡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 配合物C1、C2在空气氛围,120 ℃以下可稳定存在。 配合物C1、C2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1略优于C2。 配合物C1、C2通过插入结合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且配合物C1与DNA的作用略强于C2。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邻甲基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1)和一维链状二(间氟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2),经元素分析、IR、NMR、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体学参数a=1.00221(5)nm,b=1.48934(8)nm,c=1.71789(9)nm,α=78.3120(10)°,β=85.6560(10)°,γ=80.2580(10)°,V=2.4725(2)nm~3,Z=2,Dc=1.371 g/cm~3,μ(Mo Kα)=10.91 cm~(-1),F(000)=1040,R_1=0.0439,wR_2=0.1119。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17827(5)nm,b=2.11945(9)nm,c=1.55970(7)nm,β=93.4510(10)°,V=3.8880(3)nm~3,Z=4,Dc=1.671 g/cm~3,μ(Mo Kα)=14.53 cm~(-1),F(000)=1936,R1=0.0323,wR2=0.0927。配合物1中锡原子呈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配合物2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配合物1和2分别在152和195℃下稳定,电化学性质不可逆,对人体癌细胞Colo205、Hep G2、MCF-7、Hela和NCI-H460具有体外抗癌活性,配合物2的抗癌活性远大于配合物1。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2个有机锡杂环羧酸酯配合物:二(邻溴苄基)锡二(2-吡啶甲酸)酯(1)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3-吲哚丁酸酯(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配合物的结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为单锡核分子,锡原子分别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人肺癌细胞(A549)、人表皮癌细胞(A43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活性均比临床使用的顺铂强。  相似文献   

6.
一维链状二(3-氟苄基)锡二吡啶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机理;有机锡配合物;吡啶甲酸;合成;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含水甲苯中,2,4-二氯苄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将其分别与2-羰基丙酸(苯甲酰基)腙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基)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2、C3),配合物C2和C3通过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等表征,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2个有机锡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氛下,配合物C2在121℃、C3在128℃以下可稳定存在;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杂环苄基锡氨基硫脲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有名  李志强 《合成化学》2006,14(2):126-130
二苄基二氯化锡和三苄基氯化锡分别与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含羟基芳香醛(酮)缩氨基硫脲的席夫碱钠盐反应,合成了10种新的有机锡配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19Sn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中心锡原子均为五配位杂单环结构。  相似文献   

9.
二苄基二氯化锡和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Schiff碱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合成了二苄基锡水杨醛邻缩氨基苯酚Schiff碱配合物。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110 03(3)nm,b=1.719 87(5)nm,c=1.176 09(3)nm,β=100.564 0(10)°,V=2.207 23(10)nm3,Z=4,Dc=1.541 g·cm-3,μ(Mo Kα)=11.81 cm-1,F(000)=1 023,R1=0.026 8,wR2=0.061 9,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二对甲基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N-(2-丙酸)-对硝基苯甲酰腙及N-(2-丙酸)-对叔丁基苯甲酰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二苄基锡配合物(C1、C2),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1H NMR、13C NMR、119Sn NMR、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测试了配合物对癌细胞H460、HepG2、MCF7以及正常人体肝细胞HL7702的体外抑制活性;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作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C1、C2对3种癌细胞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2对HL7702的细胞毒性远小于C1;配合物C1、C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均是插入结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1-甲氧基-3,5-二-O-苄基-β-D-呋喃型核糖苷-2-酮糖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廉价D-木糖为起始原料,经过9步反应,合成了1-甲氧基-3,5-二-O-苄基-β-D-呋喃型核糖苷-2-酮糖;中间产物不需柱层析分离提纯,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各步产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2.
μ-氧-双[三(邻氟苄基)锡]与2-吡啶甲酸或4-吡啶甲酸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有机锡配合物二(2-吡啶甲酸)二(邻氟苄基)锡(1)和一维链状4-吡啶甲酸三(邻氟苄基)锡(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四方晶系,空间 群为I41/a,晶体学参数:a=1.562 0(3) nm,b=1.562 0(3) nm,c=1.984 7(4) nm,α=β=γ=90°,V=4.842 4(16) nm3,Z=8,Dc=1.594 Mg·m-3, μ(Mo Kα)=11.06 cm-1,F(000)=2 320,R1=0.024 3,wR=0.062 5。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0.869 8(3) nm,b=1.880 5(7) nm,c=1.475 1(5) nm,β=90.937(6)°,V=2.412 3(15) nm3,Z=4,Dc=1.564 Mg·m-3,μ(Mo Kα)=11.07 cm-1,F(000)=1 136,R1=0.028 8,wR2=0.057 9;配合物1为单体结构,中心锡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通过4-吡啶甲酸配体氮原子的桥联,形成五配位三角双锥型的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2-羰基-3-苯基丙酸苯甲酰腙及2-羰基-3-苯基丙酸水杨酰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1、C2),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119Sn NMR、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测试了配合物对癌细胞Hela、MCF7、Hep G2、Colo205、NCI-H460以及正常人体胚肾细胞HEK293、正常人体肝细胞HL7702的体外抑制活性;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C1、C2对5种癌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2对HEK293、HL7702的细胞毒性远小于C1;配合物C1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配合物C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二烃基锡二茂铁羧酸酯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二烃基氧化锡与取代二茂铁羧酸缩合,合成14个末见文献报道的二烃基锡 二茂铁羧酸酯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的研究, 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及形成结构的原因.化合物12的X衍射单晶测定表明,化 合物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中心对称二聚体结构、内环锡为5配位的畸变三角双 锥结构、外环锡为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 分化合物有较高的抗KB肿瘤细胞和抗Bel-7402肿瘤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5.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和喹啉甲酸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晶体。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中每一个结构基元包含了2个锡原子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单锡核配合物分子、1个锡原子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双锡核配合物分子和2个水分子。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含水甲苯中,2,4-二氯苄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将其分别与2-羰基丙酸(苯甲酰基)腙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基)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2、C3),配合物C2和C3通过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等表征,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2个有机锡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氛下,配合物C2在121℃、C3在128℃以下可稳定存在;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7.
二正丁基氧化锡和对氨基苯乙酸按1:1反应,合成了二正丁基锡对氨基苯乙酸酯配合物{[n-Bu2Sn(O2CCH2C6H4NH2-p)]2O}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是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环的二聚体结构,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用5-甲基水杨醛、4-二乙氨基水杨醛分别与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缩合,制得1,5-二取代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配体。在微波甲醇溶剂热条件下,二苄基二氯化锡前体与配体反应,合成了双(取代水杨醛)缩(硫代)卡巴肼苄基锡配合物T1~T4,但T4的结构与T1~T3不同,T4由N,N′-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连氮及甲氧基桥联锡组成的苄基锡配合物,T4还可由卡巴肼、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二苄基二氯化锡"一锅法"合成。T1~T4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13C NMR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确证配合物T4的晶体分子结构。T4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锡原子与氮、氧、苄基碳和氯原子组成六配位变形八面体构型。T4在DMF-H2O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当含水量0~30%(V/V)时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含水量大于30%时,随含水体积分数增加荧光强度减弱,以至最后淬灭。配合物对马齿苋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T1和T3对决明子、T2对苋菜和T4对四九菜心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除草剂的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2个有机锡羟基苯甲酸酯配合物:梯形结构的二(对氯苄基)锡邻羟基苯甲酸酯[(μ_3-O)(μ_2-OH)(p-Cl-C_6H_4CH_2Sn)_2(O_2CC_6H_4-OH-o)]_2(1)和三苯基锡二(对羟基苯甲酸)酯(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具有Sn_2O_2构筑的3个平面四元环组成的梯形骨架结构,配合物2为单锡核结构,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配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宫颈癌细胞(Hela)和肺癌细胞(A549)均显示出比临床使用的顺铂更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含水甲苯中,对甲基氯苄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二对甲基苄基二氯化锡,将其分别与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1、2),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测试了配合物对癌细胞MCF-7、Hep G2、NCI-H460以及正常人体肝细胞HL-7702的体外抑制活性;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作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对3种癌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配合物2对HL-7702的细胞毒性小于1;配合物1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配合物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