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一种新型超支化蓝光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出一种高荧光量子效率的发光齐聚物——4,4'-二羟基苯乙烯基-4,4'-联苯, 并以此作为A2单体, 以季戊四醇的对甲基苯磺酸酯为B4单体, 通过A2+B4的路线, 合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部分共轭型超支化发光聚合物. 该聚合物呈理想的三维结构, 分子中非共轭间隔链段的引入不仅能改善发光聚合物的溶解度和加工性, 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荧光基团之间的重叠, 阻止激子系间窜越等非辐射复合的发生, 减小了分子间或分子内生成激基缔合物或复合物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2,7-二(4-羟基苯基)-9,9-二烷基芴(A2)与四对甲基苯磺酸季戊四醇酯(B4)通过A2+B4型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轭型超支化聚合物.利用紫外和荧光谱对聚合物予以表征,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均可发出稳定、纯正的蓝光.DSC和TGA显示,4种聚合物在150℃以下没有明显的相态变化,300℃以内无明显的热分解现象,这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材料的发光效率及发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A2+B2+B3"方法,通过Pd(0)催化的Suzuki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超支化梯形共轭聚合物.所制备的聚合物荧光发射均在蓝光发射区.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聚合物的荧光发射和紫外吸收均有蓝移的趋势.超支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分子间的聚集,使得聚合物在薄膜中的发射和吸收相对于溶液中的发射和吸收红移比较小.所制备的聚合物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都在320℃以上,DSC二次加热曲线在35~300℃之间没有玻璃化转变和其它的热力学过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蓝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含三苯胺单元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采用Wittig方法制得了未封端和封端的超支化聚三苯胺-对苯乙烯撑型聚合物,对两种共轭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聚合物溶液和固体膜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发出较强的绿光.首次对这类聚合物在硝基芳烃化合物荧光猝灭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封端产物相比,封端后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在邻硝基甲苯(o-NT)的荧光猝灭效率上有明显提高,当o-NT浓度为21.5×10-3mol/L时,荧光猝灭效率达到97%.这类共轭聚合物不仅合成操作较为简便,猝灭效率也较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硝基芳烃化合物荧光检测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型聚对苯乙烯撑类阳离子共轭聚合物, 并进行了相关结构表征和光学性质表征. 从1H NMR 谱图分析得知, 该聚合物具有一定含量的顺式构型. 经过季铵化以后得到相应的阳离子共轭聚合物. 荧光猝灭行为研究表明, 该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表现出不完全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6.
以2,7-二溴芴酮为起始原料,在芴的9位引入芳香取代基代替传统的烷基取代基,增加9位的稳定性,并用AB+AB2的方法,用新单体合成了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合物,新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稳定性.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00℃以上;聚合物的薄膜在空气中于200℃加热2 h后没有出现绿光发射带,发光稳定性和烷基聚芴相比得到明显的提高.DSC结果显示,线性聚合物在170℃时有玻璃化转变,超支化聚合物在300℃以内没有明显的相转变,保持一种稳定的无定形态,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7.
简述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光电活性材料研究进展,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3-D立体结构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器件上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成膜性和高的发光效率.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电化学池(LEC),光伏打电池等器件.这类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发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修饰得到具有分子或离子识别、信息存储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超支化聚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高度文化三维球状结构以及众多的端基,因此显示出与相应线型分子截然不同的性质,如低粘度、无链缠结和良好的溶解性.本文讨论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特性与表征,对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所用单体以及产物作了详细介绍,旨在引起对该领域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吴晓甫  童辉  王利祥 《化学进展》2019,31(11):1509-1527
作为荧光传感材料,荧光聚合物不仅具有传感单元多、荧光亮度高、光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且方便制备荧光传感薄膜,易于实现器件化,在爆炸物荧光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荧光聚合物从传统的线型结构向支化和多孔网络结构的拓展,以及各种功能单元的引入,大量的新型荧光聚合物有效地提升了爆炸物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本综述从线型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多孔聚合物三类体系出发,总结和评述了用于爆炸物荧光检测的线型共轭与非共轭聚合物、树枝状分子与超支化聚合物、无定形与结晶型多孔聚合物等典型体系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功能特点以及传感性能,并展望了荧光聚合物未来在爆炸物检测应用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胺)的结构分析及光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具有树枝状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得到广泛关注[1,2 ] .超支化聚合物主要采用 3种途径合成 ,( 1 )ABn(n >2 )型及潜ABn 型单体的聚合 ;( 2 )由A2 与Bn 型单体直接聚合 ;( 3)先由特定的单体对原位形成ABn型中间体后再聚合 .其中后两种方法可直接采用商业化原料 ,因此更具有实用价值 .目前 ,基于途径 ( 2 )已合成出超支化聚酰胺[3 ] 、聚醚[4] 、聚酰亚胺[5] 和共轭聚合物[6] 等 ,但该途径容易生成凝胶化产物 ,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在凝胶点之前停止反应等 ,可得到溶解型超支化产物 .由于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低…  相似文献   

11.
芴-噁二唑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缩聚反应,制得了高分子量的线型和超支化的芴-噁二唑类聚合物.它们均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固态薄膜时,它们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在大约398nm和376nm处有两个强的吸收峰。它们的薄膜PL光谱在蓝光波长范围内有强发射峰,薄膜PL效率约为16%。电化学测试显示它们的的LUMO能级比芴的均聚物高,而与钙、镁这样典型的阴极材料的功函数较接近.这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含空间位阻基团的超支化聚芴的合成、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3,5-间三溴苯和三(4-溴苯基)胺为支化核,引入9,10-二溴蒽和2,7-二溴-螺(芴-9,9-氧杂蒽)通过Suzuki反应与芴分别共聚,得到4种不同结构的超支化聚芴蓝光材料,对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根据退火前后荧光光谱的变化对其光谱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超支化结构和高位阻基团,聚芴的荧光发射光谱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绿光区发射现象几乎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13.
发蓝光材料聚烷基芴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芴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极具光、电活性的重要有机聚合物材料 .早在 90年代初 ,Fukuda等[1,2 ]首先报道了聚芴的合成 .在过去的几年中 ,由于这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卓越的光电性能 ,使其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件、导电光刻蚀、光电池、生物传感器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 .国外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光电性能的聚芴共聚物 ,并用于研制各种光电器件[3~ 10 ] .从单体合成方法来看 ,大多都有采用文献 [1 ]所述的方法 ,但该方法要求在无水 (正丁基锂 )、无氧 (Ar气 )、低温 ( - 78℃ …  相似文献   

14.
利用A2/B3单体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制备了超支化偶氮聚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DSC热分析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光谱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合成的超支化偶氮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光响应性能,用488nm Ar+激光对超支化偶氮聚合物薄膜进行光加工,得到了规则的表面起伏光栅.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壳层悬挂β-环糊精单元的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在缓冲溶液(25 ℃, pH=11)中的分子包合与识别行为. 结果表明, 两种聚合物具有来自环糊精单元和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双重包合能力, 可分别与水溶性染料分子酚酞(PP)、甲基橙(MO)、有机小分子对硝基苯酚(p-NP)等3种客体分子发生单客体包合效应, 而且其包合能力强于单一的环糊精或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 通过客体分子PP和MO证实了这两种聚合物还具有双重识别能力, 可以与PP和MO发生双客体包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α-溴丙酰溴与Z5(季戊四醇与2,2-二羟甲基丙酸缩聚的产物)酯化反应制得超支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Z5-B(约含19个引发点).在100℃及CuCl/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催化下,用Z5-B引发苯乙烯的ATRP聚合(环己酮为溶剂,体积分数为50%),得到超支化的聚苯乙烯,将溴端基叠氮化后与C60反应,获得超支化聚苯乙烯C60衍生物.该超支化C60衍生物可用于光限制材料.  相似文献   

17.
A hyperbranched poly(aryleneethynylene) containing anthracene chromophore was synthesized by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2,4,6-triiodophenyl 9-anthracenylcarboxylate with 9,9-bis[4-(2-propynyloxy)phenyl]- 9H-fluoren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are characterized and evaluated by NMR, IR, UV, PL and TGA analyses. The polymer is soluble in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possesses high thermal stability (Td 〉 330℃), and emits a strong blue light of 465 nm in both solution and solid stat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超支化树脂(HBP)与UV固化粉末涂料相结合,研究了超支化树脂对该涂料的树脂体系玻璃化温度、流变性能及涂膜各项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改性与未改性超支化树脂都能降低树脂体系的玻璃化温度,改性超支化树脂不影响体系的流变性能及涂膜性能,未改性超支化树脂可以降低体系粘度但使涂膜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支化偶氮大分子重氮盐作为聚阳离子,与聚阴离子PSSA进行静电层-层自组装,通过紫外光谱、椭偏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对体系自组装过程及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在线偏振488nmAr+激光的作用下,自组装多层膜可产生明显的光致二向色性,其取向有序度约为0.02.在干涉的Ar+激光作用下,多层膜表面可形成规则的表面起伏光栅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