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深学生对多缝干涉次极大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介绍一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计算机研究光的多缝衍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光栅衍射理论,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作图功能对光的多缝衍射实验进行了模拟.由于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使得软件的使用非常简单,只要任意设定实验的参数,计算机就会快速地绘出各种复杂的衍射图线,并准确地再现光栅衍射的现象及规律.便于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慧 《物理通报》2007,(5):41-43
用J2515型双缝干涉实验仪做双缝干涉实验,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观察自光的干涉条纹;二是观察和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仪器提供了红色和绿色滤光片,即测量红光及绿光的波长.通过本实验要达成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间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单色光的波长越长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越大,从而理解为什么自光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同时也知道不同色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和波长.  相似文献   

4.
“双缝干涉”实验成为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新的学生必做实验后,许多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广大农村高中,由于缺乏实验器材而无法在实验室中开设这个实验。即使条件相对优越拥有实验器材的学校,因该实验调节相对麻烦,实验现象模糊,学生也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更难在实验室中观察到实际的双缝干涉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对双缝干涉实验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笔者利用身边常见的器材,自制了双缝干涉实验仪。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深学生对多缝干涉次极大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介绍了一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氏双缝实验的扩展蒋胜安(长沙电力学校41003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基本的干涉实验.它通常用点光源发出的相干球面波通过两个小孔来实现.为了加深同学对干涉的认识,我们将该实验进行了扩展,在两束相干平面波的干涉场中加入透镜,观察现象并予分析.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2006年高考理综第22题考查了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内容如下:利用图1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发光二极管正在光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变革.光源是光学实验的重要器件.北大附中物理组老师将发光二极管引入中学物理实验带来的重大好处,本文作者已用实践作出回答.用新技术、新器材、新设计改革传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现代化的有效而广阔途径.建议大家重视,付诸实践.[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段银根 《物理实验》2004,24(12):46-47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这一实验中,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实验仪器的安装与调节;二是准确测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笔者就此简单地谈谈双缝干涉实验仪的安装与调节方法,以及如何测△x和λ。  相似文献   

10.
列光华 《物理实验》1996,16(2):91-94
正交双缝干涉与衍射图象及其规律列光华(广东湛江师院物理系524048)1.引言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首次使波动光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正交双缝的干涉与衍射综合效应图象及其规律.2.正交双缝夫琅和费衍射规律如图1所示,设正交双缝衍射屏具有二维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物理实验有演示、边讲边做、学生分组实验三种类型,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主,但是这类实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演示实验学生跟着老师的“表演”走,“观看”的效果如何,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现象明显与否,学生与演示台的距离,仪器性能等.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物理实验是我校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物理实验是一门涉及领域广阔、时代性、社会性十分强的课程,它时刻面对着时代的挑战,以提高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如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自1994年以来,于全国率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作了全面改革.建立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实验教学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实验内容重新组合,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将物理实验课程分为: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研究性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六个层次进行教学,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其目标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受到科研训练,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1995年开始启动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技能和技巧,具有目的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易感知性,同时,不受实验条件限制,易于实施.对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很大作用.1感受学习乐趣 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 课外小实验能使学生将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感到物理知识生动、有趣.如“纸锅烧开水”有的学生认为不可能.多数学生好奇而感兴趣,亲自动手去做.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时的现象,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着火点”的认识.明白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对课程目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标》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实验仪器正在向着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仪器外观漂亮,价格昂贵操作简便,造成学生做实验时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很多物理量的变化被智能化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对基础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方面得到严格而系统的训练,因此,实验仪器越简单、越暴露、越直观对学生的“三基”培养效果应该就越好.  相似文献   

16.
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之一,费曼教授写道: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学.其因之一,就如他所描述的电子通过双缝产生干涉的实验.一个电子怎么可能既通过缝1,同时又通过缝2呢? 1关于波粒二象性 有关黑体辐射的性质和规律可以用热力学理论来解释,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经典统计理论也能导出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公式.用这两种方法推出来的公式,在长波区和短波区分别获得了和实验一致的效果,但这两个公式不能统一.短波区公式由维恩推得,并导出了维恩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在教学改革中无论是对于整个教材的大块删改,还是对某些章节的“小打小闹”,都离不开对实验教学的精心设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将演示实验设计的各种方式变换作一小结,以期抛砖引玉.一、主客体变换演示实验是教师的表演与示范.因此,传统的演示实验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是实验演示的主体,学生是实验观察的客体;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被改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因此产生了主客体的变换:如将教师的演示…  相似文献   

18.
用新颖的光强分布仪做衍射和干涉实验,图形直观,物理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它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演示实验是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就对演示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实验结果准确;现象明显可视度大;实验具有拓展性,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解除困惑,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与计算机结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丽红 《物理实验》1997,17(6):260-260
计算机的普及为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物理实验与计算机结合可分两类,一类是将计算机与仪器结合为一体,通过团化的程序改进或增强仪器的性能,另一类是将实验装置通过接口和计算机联结,由计算机控制实验进程并采集数据.教学实验与计算机的结合除去考虑实验效果,还要注意教育效果,即计算机的功能利用到什么程度,要看学生的水平和实验训练的目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实验,应当着重考虑解决测量的难点,不涉及或较少涉及数据处理,因为数据处理过程对低年级学生是必要的训练,也是理解实验的重要步骤.作者曾为低年级力学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