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材料中磷、砷是共存的,由于砷钼杂多酸形成条件与磷钼杂多酸相似,因此砷对磷的测定有干扰。目前应用的光度法中为消除砷对测磷的干扰,普遍采用氢溴酸除砷或萃取分离。但萃取分离,只能解决低含量磷和砷的定量分离,高砷试样中仍需氢溴酸除砷后测定磷。本文利用酒石酸抑制砷钼杂多酸的形  相似文献   

2.
铁矿、白钨矿中常含有砷.光度法测定磷时,砷严重干扰.通常采用澳化物蒸排、氯化铵焙烧或萃取分离等手段消除干扰,手续烦杂.本文使用硫代硫酸钠和抗坏血酸联合抑制As~(5+)的影响,采用高灵敏度的磷钼杂多酸-孔雀绿-聚乙烯醇光度法测定含砷铁矿、白钨矿中微量磷.方法简捷、灵敏、重现性好,经生产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纯铜中微量磷一直采用磷钼蓝萃取光度法测定。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在含聚乙烯醇的0.12—O.20N硫酸溶液中,使磷钒钼杂多酸与结晶紫形成可溶性紫红色离子缔合物,直接于水相中测定磷。在拟定的条件下,基底铜为绿色,几乎无干扰,允许共存的砷、硅量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VA存在下,磷、硅、砷钼杂多酸-罗丹明6G形成离子缔合物,使罗丹明6G荧光猝灭。研究了罗丹明6G-磷、砷、硅钼杂多酸体系荧光光谱,形成条件和配合物组成。试验了共存离子的干扰。应用此方法对铜合金中磷、砷、硅进行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速差动力学化学发光分析Ⅱ微量磷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磷钼杂多酸可直接氧化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的特性,建立了磷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利用磷钼杂多酸、硅钼杂多酸、砷钼杂多酸形成速率的差异,在磷、硅、砷共存时,可不经任何分离,实现对水样和钢样中磷的快速测定。该法检出限为3.6×10-5g/L,线性范围2.0×10-4~1.0×10-2g/L,相对标准偏差为1.8%(磷浓度1.0×10-3g/L;n=11次)。采样频率45样/h。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溶剂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钢中硼和磷的分析方法.在弱酸性介质中硼酸、苯羟乙酸、铁(Ⅱ)以及邻二氮菲能形成稳定的多元离子缔合物,被1,2-二氯乙烷萃取后再用去离子水反萃取,然后测定水相化合物中的铁;在盐酸介质中,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磷钼杂多酸,被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后,测定有机相磷钼杂多酸中的钼.并可分别间接测定硼和磷.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硼和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2~3.24及0.04~1.00mg/L范周内时,吸光度与质量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硼和磷的检出限分别为0.036和0.015mg/L.以8份样品空白进行测定,得硼和磷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0.5%.方法用于钢样中微量硼和磷的测定,拓展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锑中的磷。在盐酸介质中,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磷钼物质的量之比为1∶12磷钼杂多酸,用酒石酸钾钠掩蔽锑,以甲基异丁基甲酮为萃取试剂,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相中磷钼杂多酸中的钼,据此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氧化锑中微量磷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当磷的含量在0.055~1.00 mg/L范围内时,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 mg/L;对4个样品进行测定的回收率在97.8%~10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4.2%。用于氧化锑中微量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微量磷、硅、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据磷、硅、砷和钼酸盐形成的杂多酸被还原剂还原的反应速率不同,建立了同时测定此3个元素的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本法成功地应用于生铁样中微量磷、砷、硅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铬铁矿中微量磷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用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吸光光度法测定铬铁矿中微量磷时,Cr(Ⅲ)产生的正干扰可用背景空白予以扣除。方法简便,无需分离,灵敏快速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以数学校正扣除基体四价钒色泽对砷(磷)铋钼蓝色泽干扰的方法和校正磷对砷测定干扰的方法.应用于五氧化二钒中微量砷和磷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钨矿石中的微量元素磷,采用混合酸快速微波消解结合磷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经选择优化样品的微波消解和实验测定条件,结果表明:HCl+HNO3+HF的混合酸微波消解后的样品,在硫酸介质中,有钼酸铵存在时,用抗坏血酸将磷还原成磷钼蓝络合物,在825nm处比色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9%~101.6%,结果准确可靠。硅在熔样过程中挥发除去不会干扰测定,砷会干扰实验,可在酸介质中加入碘化钾,使砷还原至低价而不干扰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多晶硅中的杂质通常用光谱分析法来测定,但测磷的灵敏度不够高。近来人们用间接法,先使磷酸根与钼酸铵生成磷钼杂多酸,再用乙酸正丁酯萃取此杂多酸,使其与砷、硅等分离,然后用光谱法测定钼以间接测定磷,这样提高了测定灵敏度。我们考虑到钼在苦杏仁酸存在下的极谱催化波十分灵敏,因此将有机相中的磷钼杂多酸反萃于氨溶液中,加入硫酸、苦杏仁酸和氯酸钠,极谱测钼的催化波,从而间接测定磷。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波法可测至0.005微克磷/11毫升,能满足一般多晶硅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钢中含有砷时 ,会干扰用磷铋钼蓝光度法测定磷。近几年来 ,不少资料报道了采用硫代硫酸钠掩蔽砷能排除此干扰 ,并进一步用此进行磷、砷的连续测定 ,这种方法确实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等优点 ,但对于能否掩蔽彻底尚存争议。因此 ,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采用如下方式进行钢中磷、砷连续测定。本法仍基于磷 (砷 )铋钼蓝光度法连续测定磷和砷含量。试样用稀硝酸溶解 ,高氯酸氧化 ,氢溴酸 -盐酸混合液挥砷 ,蒸发至盐状 ,再用硫硝混合酸溶解盐类并显色测磷。同时 ,另称一份试样 ,在相同的条件下操作 ,但不作挥砷处理 ,比较两次所测的吸光度 ,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孔雀绿与磷(砷)酸钼离子对膜的形成条件,并依此与基体分离,进行痕量磷,砷的浮膜-分光光度法测定。选用硫酸为介质,考察了25种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拟定了高纯碳酸锂中痕量磷,砷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硅在冶金领域中已有广泛应用[1-3],但大都是应用于低磷合金,然而对于磷铁合金(磷质量分数高达30%)中硅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氟硅酸钾滴定法[4],也有文献报道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保护剂,用硅钼蓝光度法测定[5]。本工作采用草酸破坏磷钼、砷钼杂多酸,在高酸度下消除磷干扰,用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硅的含量。1试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无水亚硫酸钠溶液:30g·L-1。  相似文献   

16.
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钢样中的硅、磷、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硅、磷、砷钼杂多酸与罗丹明6G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反应,建立了能同时测定硅、磷、砷的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用于钢样中微量硅、磷、砷的同时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相对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17.
在硫酸介质并有聚乙烯醇存在下,磷钼矾杂多酸与结晶紫形成可溶性紫色离子缔合物,勿需分离镍,可于水相中直接用光度法测定磷。在拟定条件下,电解镍中其他元素和20微克的硅、砷对磷的测定无影响。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主要试剂钼矾酸混合液:取26毫升4%钼酸铵(超纯试剂或精制品)溶液与14毫升0.2%偏钒酸铵  相似文献   

18.
杂多酸多元配合物显色计算机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硅磷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硅,磷,钾钼杂多酸与罗丹明6G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计算机求解超定方程组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硅,磷,砷的方法,用设计出的计算机程序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镁及镁合金中微量磷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分析试验室》2006,25(6):67-69
磷与钼酸铵形成磷钼杂多酸络幌物,用乙酸丁酯萃取分离,用SnCl2还原反萃取后借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镁及镁合金中微量磷。在波长700 nm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0~1.5μg/mL,相关系数为0.9995,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5×104L.mol-1.cm-1,相对标准偏差在1.40%~3.1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3%~101.0%之间,本法与ICP法相对照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磷钼钒杂多酸早已用于磷的光度分析,其它应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利用磷钼钒杂多酸光度测定高速钢中常量的钒,共存元素中铬、钴的影响以试样空白扣除,钨的负干扰可采用经验系数补正,样中1%Si和1%Nb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本文还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磷钼钒酸、磷钨钒酸和磷钨钼酸的经验规律。 1 试剂与仪器 钼酸铵溶液:53g·L~(-1) 盐磷混酸:1.19g·ml~(-1)盐酸+1.74g·ml~(-1)磷酸=3+2 钒标准溶液:0.900mg·ml~(-1)(里偏钒酸铵配制并以滴定法标定) 721型分光光度计 2 分析方法称取试样0.1000g于200ml锥形瓶中(同时称一份不含钒的钢样作试剂空白A_0),加盐磷混酸1.5ml,硫酸(1+1)8ml,加热溶解,滴加浓硝酸助溶,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