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油酸钠、月桂酸钠、辛酸钠、二聚酸钾等四种羧酸盐和一种水溶性硫代磷酸酯胺盐(YSM)作为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抗磨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三维轮廓仪和XPS能谱仪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化学状态.结果表明:添加剂YSM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PB值达到1 117 N;也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当YSM质量百分数为1.0%时,其平均摩擦系数均在0.10左右;对磨斑表面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摩擦过程中有Fe2+、Fe3+、PO3-4和S2-等化学成分生成,说明在摩擦过程中,添加剂YSM中的硫、磷活性元素与摩擦副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
表面修饰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制备了表面修饰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球形颗粒,粒径大都小于0.5μm),且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当润滑油中元素B的质量分数为0.05%时,四球磨斑直径最小,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最高;基础油的粘度和含水量对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粘度为65.30mm2/s时的极压抗磨性最好,水的质量分数为1%时的pB值最高,低于1%时的pB值比不含水时的高,水的质量分数高于1%时的pB值随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表面修饰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一层混合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其中元素B主要以BN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些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一些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烷基亚磷酸酯胺盐和氮杂环胺盐,并对其油溶性和润滑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对其油溶性和极压抗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烷基链增长有助于油溶性的改善,氮杂环胺盐的油溶性更好;伯胺盐的抗磨性比仲胺盐和叔胺盐的都好,氮杂环胺盐的抗磨性更好;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减摩性明显比硫化烯烃、烷基亚磷酸酯和苯三唑十八胺的都好,有的在250℃时的摩擦系数仅约为0.04.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发现,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一种含氮富磷的化学反应膜。其中,元素磷是以磷酸铁的化合态形式存在,而元素氮则是以其原有的价态形式存在,这表明氮参与了整个摩擦过程。在试验研究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归纳还提出了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模式图。  相似文献   

4.
一种轮—轨润滑油的研制及其极压抗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国产精制矿物油以及极压抗磨剂和磨擦改进剂等多种添加剂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轮-轨润滑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润滑油的综合性能与进口Omala轮-轨专用润滑油的相当,而且它的极压抗磨性和长效润滑性均比Omala油的好,可以替代进口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汽车自动传动液减摩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Falex-Ⅰ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几种添加剂对汽车传动液的减摩特性影响.结果表明: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汽车自动传动液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小,防锈剂、极压抗磨剂、分散剂、抗腐剂及摩擦改进剂等添加剂对油品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大;某些摩擦改进剂可以改善汽车自动传动液的摩擦稳定性;汽车自动传动液的减摩特性主要取决于添加剂的平衡关系及添加剂在金属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种磷氮类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合成了磷酸胺盐和膦酸胺盐极压抗磨添加剂,在防锈和防腐性合格的基础上,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承载能力试验,并与硫化异丁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磷酸三甲酚酯进行了抗磨减摩性能对比试验,同时通过对磨痕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磷和膦酸胺盐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2种磷和膦酸胺盐极压抗磨添加剂的承载能力优于常用的含硫添加剂;其摩擦系数处于0.05~0.06之间,大大低于对比添加剂的摩擦系数。XPS分析结果表明,在磨痕表面P元素以磷酸铁或亚磷酸铁以及磷化物的吸附形式存在,并起到极压抗磨和减摩作用;N元素存在形式非常复杂,可能是以吸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一些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合成了一些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基亚磷酸酯胺盐和氮杂环胺盐,并对其油溶性和润滑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对其油溶性和极压抗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烷基链增长有助于油溶性的改善,氮杂环胺盐的油溶性更好,伯胺盐的抗磨性比仲胺盐和叔胺盐的都好,氮杂环胺盐的抗磨性更好;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减摩性明显比硫化烯烃、烷基亚磷酸酯和苯三唑十八胺的都好,有的在250℃时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 C60 添加剂对液体石蜡的抗磨和极压性能的影响 ,并与 2种国外的商用润滑油添加剂进行了极压性能对比研究 .发现 C60 在较高速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极压与润滑作用 ,其经过适宜的改性处理可望成为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  相似文献   

9.
润滑油品的质量是决定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改进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并开发其复配技术则是提高油品质量的关键,硫化烯烃和二正丁基亚磷酸酯化为极压抗磨减摩添加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S-P型齿轮油中,两者者复配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也有一些研究报道,但还未见有关其协同作用机理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发表,因此,利用HQ-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这两常用的典型添加剂复配体系的润滑性能,并用微观分  相似文献   

10.
C60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C60添加剂对液体石蜡的抗磨和极压性能的影响,并与2种国外的商用润滑油添加剂进行了极压性能对比研究,发现C60在较高速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极压与润滑作用,其经过适宜的改性处理可望成为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SM-B型热轧钢管芯棒润滑剂。这种润滑剂是以石墨作为基体润滑剂,辅以多种添加剂,并以适量的水复配而成。这种芯棒润滑剂的突出特点是含有特效悬浮稳定剂和主同温固化剂,可以在700-1100℃的高温范围内把石墨微粒和极压添加剂等牢固地附着在芯棒上,形成由化学反应膜与固体润滑剂颗粒组成的聚合型混合吸附膜。  相似文献   

12.
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考察了几种硫代磷酸酯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添加剂的抗乳化能力.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元素化学状态,并探讨了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几种磷酸酯分子中引入硫使得其极压抗磨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发生了基础油的化学吸附以及添加剂的化学吸附和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由菜籽油和添加剂摩擦化学反应产物组成的边界润滑膜;磷酸酯的抗乳化性能随分子结构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四硫代三正辛酯的摩擦学性能和抗乳化性能优于ZDDP,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友好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合成金属加工液或冷却剂的发展都很快,其所含的组分都可以溶解于水,不仅具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和比较高的冷却效果,而且具有比许多乳化的金属加工液或油溶的金属加工液更强的去垢力。 聚二醇在合成金属加工液中通常被用作润滑添加剂,它是环氧乙烷(简称EO)和氧化丙烯(简称PO)的共聚物。聚二醇具有很好的润滑性能,这在齿轮油、液压油以及压缩机等领域中均已得到证明。在合成金属加工液中,聚二醇表现出可逆的溶解性,即在常温下是水溶性的,而升高温度后它又可以变成非水溶性的。聚二醇的逆溶解性的重要性及其与阴离子极压添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从成型和机加工过程的数据中得到解释和证实。  相似文献   

14.
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硫化烯烃在Ni-P电刷镀层和Ni-Cu-P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各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而分析讨论了添加剂硫化烯烃在这2种镀层摩擦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基础油液体石蜡中添加适量的硫化烯烃润滑时,Ni-P镀层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Ni-P镀层和Ni-Cu-P镀层的磨损率都明显降低.硫化烯烃在镀层摩擦表面反应生成的NiS膜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和一定的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菜籽油分子中引入硫,合成了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SRO),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表征,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SRO在菜籽油中的抗磨与极压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磨痕表面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极压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硫化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在菜籽油中具有优良的极压和抗磨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为长链菜籽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硫的高反应活性以及二者协同作用,在摩擦金属表面形成高强度吸附膜和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润滑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属加工润滑中常用的三种不同结构的含磷极压剂,使用SRV研究了其摩擦系数随温度、摩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并使用SEM和EDX对SRV试验件的磨斑进行了分析.结合其热失重分析结果说明,磷酸酯分子的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决定其抗磨极压润滑性能.使用ERICHSEN金属板材成型试验机模拟评价不同添加剂的冲压性能,提出了高效应用三种不同结构含磷极压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二正辛胺、Ce2O3和CS2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油溶性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二正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铈(Ⅲ),并在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试验机上,测定了它的减摩性能、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等,同时还就其添加量对这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摩擦表面膜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这种添加剂可以使ISOVG32石蜡基矿物油的摩擦系数明显降低,能够使这种油的初始卡咬负荷和烧结负荷分别提高2.2倍和4.7倍,可见其减摩和抗磨性能良好;在这种添加剂作用下形成的表面层内含有有机物膜、氧化物膜、化学反应膜和Ce3+渗透层等,这是摩擦化学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含活性元素硫磷苯并三氮唑衍生物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沙国平  王卫 《摩擦学学报》1996,16(4):344-350
在四球机上对照评价了含硫、磷苯并三氮唑衍生物(BM-3)和二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及硫磷酸复酯胺盐(T307)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子探针微分析仪等对磨斑表面元素N,S和P的存在形式及表面膜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BM-3的热分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并且还对其极压抗磨作用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BM-3在液体石蜡中的极压抗磨性能明显比T202的好,也比T307的好;BM-3在摩擦过程中经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含吸附或络合形式的苯并三氮唑官能团及磷酸盐的富碳和富氧表面膜,故其极压抗磨性能优良,但元素S没有参与成膜;BM-3在摩擦热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了分子内异构化反应和热分解反应,其分子中的元素S转移到吸附能力较弱的热分解产物辛硫醇分子中.辛硫醇有可能存在于基础油中,或在摩擦热的作用下继续分解生成挥发性的低分子硫醇或硫化氢挥发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EAK、SCO和T304作为极压添加剂在铜板带冷轧乳液中的综合摩擦学性能,分析影响基础油极压抗磨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复配后的协同润滑特征,优选了最佳的复配比例,并通过轧制试验研究极压剂复配体系的工艺润滑效果。结果表明:影响基础油极压抗磨性能因素大小顺序为EAK>SCO>T304;硫系添加剂SCO和磷系添加剂EAK复配,可以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油膜承载能力和极压抗磨性能,当两者添加比例为6:1时复配体系协同作用效果最佳;以EAK-SCO体系配制的乳化液能有效减少轧制过程的摩擦,降低轧制能耗,铜带轧后表面十分光洁平整,因此在铜板带轧制润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油溶性铜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7,自引:13,他引:64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溶液中原位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表面修饰铜纳米微粒,用航向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微粒的尺寸、形貌和结构,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铜纳米微粒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基础油的极压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尤其是在高负荷下其性能优于ZDDP,采用EPMA和XPS对铜纳米微粒的极压抗磨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