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用双系列线性回归法研究了Pb(Ⅱ)、Zn(Ⅱ)与5-Br-PADAP的络合反应,发现在pH5~6.5,30%乙醇溶液中,Pb(Ⅱ)与5-Br-PADAP形成1:1络合物,Zn(Ⅱ)主要形成1:2络合物,两种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β)分别为11.17、22.31,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75、55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01×10~4、1.34×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硫酸铵-二甲酚橙体系萃取分离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萃取剂二甲酚橙与Pd(Ⅱ)离子的螯合物在聚合物-硫酸铵-水体系中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在pH1.0~6.0条件下,Pd(Ⅱ)几乎被二甲酚橙完全萃取到PEG相中,而Fe(Ⅱ)、Co(Ⅱ)、Zn(Ⅱ)萃取率随pH变化显著,Mn(Ⅱ)、Cd(Ⅱ)基本不被萃取。在HClO4介质pH1.0~2.0条件下,实现了Pd(Ⅱ)与Fe(Ⅱ)、Co(Ⅱ)、Zn(Ⅱ)、Mn(Ⅱ)、Cd(Ⅱ)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ween 80水溶液在(NH4)2SO4存在下,水溶性螯合剂1-(2-吡啶偶氮)-2-萘酚-磺酸与金属离子螯合物在该体系中两相间的分配行为.结果表明,Pd(Ⅱ)、Co(Ⅱ)在pH 2.0~3.5缓冲溶液中可被Tween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Mn(Ⅱ)、Al(Ⅲ)基本上不被萃取.在不同pH条件下实现了Pd(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Al(Ⅲ)混合离子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Shim-pack PNH_2和Zorbax CN柱上,研究了Fe(Ⅱ)、Co(Ⅱ)和Ni(Ⅱ)与6-Br-BTADAP之螯合物的HPLC分离条件;提出了于Shim-pack PNH_2柱上,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48:40:12,V/V)作流动相(1.0m/min)的HPLC同时测定此三元素的新方法。校正曲线之线性范围是0.025~4.0ppm Fe(Ⅱ)、0.1~2.0ppm Co(Ⅱ)和0.05~2.5ppm Ni(Ⅱ),其绝对检出限分别是0.61、0.40和0.20ng。异离子:Cd(Ⅱ)、Cu(Ⅱ)、Hg(Ⅱ)、Mn(Ⅱ)、Pb(Ⅱ)、Zn(Ⅱ)和Fe(Ⅱ),无干扰。本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与Pd(Ⅱ)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0.6~1.8mol/L高氯酸介质中,于室温下放置10min,Pd(Ⅱ)与5-I-PADAT可形成1∶1蓝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7.2×104L·mol-1·cm-1,Pd(Ⅱ)的浓度在0~1.0μg·mL-1符合比耳定律。由于反应直接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而在此酸度下,其它金属离子几乎不能反应,因此具有极高的选择性。所拟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应用于合金、矿样和分子筛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7-甲基-2-丙基-3H-苯并[d]咪唑-5-羧酸甲酯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两步制得配体3-(羧甲基)-7-甲基-2-丙基-3H-苯并咪唑-5-羧酸(MZ);以Zn(NO_3)_2·6H_2O为锌源,MZ经配位反应合成一个新型的锌(Ⅱ)配合物{[Zn(MZ)_2]·2H_2O}_n(3),其结构经~1H NMR,FT-IR,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3属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42(16)nm,b=1.072 1(2)nm,c=1.725 9(3)nm,α=γ=90°,β=93.63(3)°,V=1.452 2(5)nm3,D_c=1.482 g·cm~(-3),Z=2,R1=0.059 3,wR_2=0.141 5。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核磁共振法(NMR)和pH法对Zn(Ⅱ)与1-羟基乙叉-1,1-二膦酸(1-hydroxyethylidenel,1-diphosphonic acid,简称HEDP,以H_4L表示)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由于pH<7时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NMR的研究是在溶液pH>7时进行.测定了溶液中不同Zn(Ⅱ)/HEDP摩尔比和pH值时~(?)PNMR的化学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pH7.5-11.0范围内生成Zn(Ⅱ)/HEDP=1(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在pH11.8-12.3范围内生成Zn(Ⅱ)/HEDP=2(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分别用pH法和NMR法测定了上述组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如下: logK_([zn(HL)~-]) logK_([znL~(2-)]) logK_([zn,L]) pH法 4.69 7.51 11.63 NMR法——6.88-7.19 12.44  相似文献   

8.
硫酸铵-碘化钾-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萃取分离法主要是采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作萃取溶剂,有的反应速度慢,传质速率低,分配比较小而需要在振荡器上进行较长时间振荡或多次萃取才能达到定量萃取的目的。均相萃取、异相分离萃取体系可以克服异相萃取分离技术中的一些缺点而受到重视[1,2]。本文以乙醇为萃取溶剂,均相萃取、异相分离Pd(Ⅱ)。试验表明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分相过程中,Pd(Ⅱ)与I-开成的PdI42-与质子化乙醇(C2H5OH2+)形成电中性的缔合物(C2H5OH2+)2·PdI42-被乙醇相萃取,能使Pd(Ⅱ)从Fe(Ⅲ)、Al(Ⅲ)、Zn(Ⅱ)、Mn(Ⅱ)、Ni(Ⅱ)、Cr(Ⅲ)、Co(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Zn(Ⅱ)离子与HL配位得到一种晶态配合物[Zn2L4](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构是以双核Zn(Ⅱ)作为基本构建单元,利用π…π芳香堆积和非经典C-H…O氢键以及C-H…π3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手段对配体HL和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对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固相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发射波长相对配体发生红移,并发出黄色光。  相似文献   

10.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杂环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3,5-二溴-2-吡啶)-三氮烯(QB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pH 9.5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的介质存在下,该试剂在λex/λem=248nm/496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与铅(Ⅱ)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三氮烯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铅的浓度在5.0×10-7~1.2×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5×10-8 mol.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铅(Ⅱ)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2.6%~94.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 1 偶氮苯 3 (5 溴 2 吡啶 ) 三氮烯 (ABBPDT) ,研究了ABBPDT与锌 (Ⅱ )的显色反应。在pH =11.0的Na2 B4O7-NaOH缓冲溶液中 ,TritonTX - 10 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ABBPDT与锌 (Ⅱ )生成 4∶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5 3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36× 10 5L/ (mol·cm)。锌 (Ⅱ )的浓度在 0~ 15 .0 μ犂/ (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该方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锌 ,平均回收率 (n =6 )为 98.8%~ 99.5 % ,RSD为 1.6 %~ 1.9%。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5-Br-TAMB与铑(Ⅱ)的显色反应。在pH5.0~7.0的水溶液中,铑(Ⅱ)与5-Br-TAMB形成1:2型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7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铑(Ⅱ)含量在0~12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采用加入适量EDTA的方法消除了Cu~(2+)、Co~(2+)、Ni~(2+)等干扰离子。建立了一个在二元配合物体系中具有高灵敏度及选择性、稳定、简便地吸光光度测定微量铑(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首次合成了5-(4-硝基苯偶氮)-8-(4-甲苯磺酰氨基)-喹啉,测量了其酸离解常数。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钴(Ⅱ)在pH9.0~11.2范围内形成配合物,ε_(645)=1.01×10~5L·mol~(-1)cm~(-1),在H_2o_2作用下,于λ_((?)m)/λ_((?)x)=420nm/345nm产生强荧光,建立了一个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线性范围2~32ppb,检测极限0.1ngCo(Ⅱ)/ml,用以测量了维生素B_(12)及生物样品中的痕量钴(Ⅱ)。探讨了H_2O_2对荧光增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了用光度显色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2-PADMA)作为螯合滴定铜的指示剂.在pH 4.5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5-NO2-PADMA与铜(Ⅱ)生成紫红色螯合物,其吸收峰在550 nm波长处,在无铜(Ⅱ)存在时,该试剂本身的吸收峰在450 nm处,对比度达100 nm.在相同缓冲介质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铜(Ⅱ)时,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突变为黄绿色(铜量大于5 mg时接近绿色),终点敏锐可辨.方法中采用指示剂溶液浓度为1 g·L-1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滴定时加入5~10滴指示剂较为适宜.用此方法测定了化学试剂硝酸铜及铝合金中铜量.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Cd(Ⅱ)对鲁米诺-8-羟基喹啉-5-磺酸-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增强作用的实验事实,建立了测定Cd(Ⅱ)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2.0×10~(-8)~1.0×10~(-6)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5%;检出限为1.0×10~(-8)g/mL.用于合金样品中Cd(Ⅱ)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吡哌酸(PPA)的同体表面-延迟荧光特征,实验表明Be(Ⅱ)、Mg(Ⅱ)、Ca(Ⅱ)、Sr(Ⅱ)、Ba(Ⅱ)及Zn(Ⅱ)、Cd(Ⅱ)、La(Ⅲ)等无机盐能显著增强PPA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SS-DF).pH值对PPA的SS-DF有显著影响。寿命测量结果表明,在固体表面PPA是以双指数衰减的,同时测量了PPA的低温光谱,在本文选择的条件下,PPA分析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8~1800ng/斑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含不同碳链长度的对烷氧基苯基,合成了一类5-(4′-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C6OphQ)2Zn、(C8OphQ)2Zn和(C12OphQ)2Zn。通过DSC和偏振显微镜等热力学仪器考察了它们的液晶性,发现长链的5-对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均具有液晶性。将它们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进行排列,应用装备有偏振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了薄膜偏振光性质。实验发现,这些具有液晶性质的发光配合物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能够产生有序排列,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发射二色比。其中配合物(C8OphQ)2Zn在332 nm处的最大吸收二色比是2.0,在500 nm处的发射二色比为2.4。  相似文献   

18.
5—Br—PAN—S光度法测定微量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研究了锌与5-Br-PAN-S的显色反应.在pH8.5,Zn(Ⅱ)与5-Br-PAN-S反应生成1:2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56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0×10~4,Zn(Ⅱ)浓度在0~30μg/25ml服从比耳定律.用本法测定了水样和头发中的微量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4-安替比林-)3-(2,4,6-三溴苯基)-三氮烯(ABPT),研究了该试剂与镍(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 10.0的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在Triton X-100存在下,ABPT与镍(Ⅱ)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5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2.1×105L.mol-1.cm-1。镍(Ⅱ)质量浓度在20.0~400μg.L-1之间呈线性,检出限(3s/k)为8μg.L-1,方法用于生活垃圾、水样品中痕量镍(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回收率在102.5%~105.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dafo)的Cu(Ⅱ), Zn(Ⅱ)配合物[Cu(dafo)2(H2O)2] (NO3)2和[Zn(dafo)2 (H2O)2] (NO3)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Cu(Ⅱ), Zn(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Cu(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Zn(Ⅱ) 处于正常八面体中心,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热分析表征,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Gaussian-98w中的DFT-B3LYP/LANL2DZ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全几何优化以及后续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