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蜀葵花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分离后能够同时得到含量较高的总黄酮和多糖两种附加值较高的产物。采用响应面实验方法确定大孔树脂最佳工艺为:从5种树脂中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黄蜀葵花粗提物以20%乙醇溶解,上样浓度为45mg/mL,上样流速2mL/min;洗脱时用5BV蒸馏水富集多糖;再用3BV 40%乙醇富集总黄酮。最终可同时得到纯度分别为67.33%和52.24%的总黄酮和多糖提取物,其两者含量分别提高了58.5%和18.0%。DPPH、ABTS和FRAP的抗氧化测定结果均表明抗氧化活性强度为:总黄酮提取物>多糖提取物>粗提物。该方法能够从黄蜀葵花提取物同时分离得到总黄酮和多糖两种产物,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也显示了富集后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大大提高了黄蜀葵花中高附加产物的分离纯化效率,减少了分离过程中副产物的浪费,为黄蜀葵花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对罗布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酶解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罗布麻叶所含黄酮成分极性较大,包含白麻苷、芦丁、山萘酚-3-O-β-D-芸香糖苷、异槲皮素、扁蓄苷和乙酰化金丝桃苷。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经过β-葡萄糖苷酶和α-鼠李糖苷酶混合酶液酶解后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包括金丝桃苷、异槲皮素、乙酰化金丝桃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萘酚。将酶解前后各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进行比对,证明白麻苷、山萘酚-3-O-芸香糖苷和扁蓄苷为酶解前罗布麻叶主要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素、扁蓄苷、槲皮素和山萘酚为酶解后的主要成分。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酶解后3个剂量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较酶解前分别提升了14.61%、22.48%和20.22%。因此,通过β-葡萄糖苷酶和α-鼠李糖苷酶混合酶液酶解可以有效地将罗布麻叶黄酮苷转化为对应的黄酮苷元及疏水性的黄酮苷,大大提高了罗布麻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材黄蜀葵花为分析对象,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识别中药中黄酮醇类化合物.通过解析紫外光谱和二级质谱,识别了17个黄酮醇糖苷和2个黄酮醇苷元,用对照品对照及分析酸水解液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探讨了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的裂解方式;在此分析基础上,研究了H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符合测定要求;采用金丝桃苷、杨梅素和槲皮素作参照,以折算分子量的方法计算相对含量,扩展中药质量控制多指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24种花中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5℃,流速0.8 mL/min。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分别在0.0208~104.00μg/mL(r=0.99993),0.017~85.00μg/mL(r=0.99998),0.0172~86.00μg/mL(r=0.99997),0.0304~152.00μg/mL(r=0.99997),0.0168~84.00μg/mL(r=0.9998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标回收率(n=9)92.26%~99.09%,仪器精密度(n=6)RSD均小于3.1%,方法重复性(n=6)的RSD均小于3.6%。方法可同时测定这24种花中绿原酸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可作为花中活性成分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维药是祖国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维药现代化,即利用现代技术研究维药的有效成分,是维药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建立了维药蜀葵花中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的选择性提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这3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条件。采用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和甲醇-0.4%磷酸(50:50, v/v)流动相,在柱温30 ℃和流速1.00 mL/min的条件下实现了3种物质之间以及和干扰物之间的基线分离。维药蜀葵花中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150 μg/mL (r=0.9998), 12.5~125 μg/mL (r=0.9999)及12.5~125 μg/mL (r=0.9988),加标回收率(n=5)分别为100.3%(RSD=1.1%)、97.60%(RSD=0.47%)、97.75%(RSD=0.71%)。该方法实现了同时测定维药蜀葵花中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为其他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维药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大鼠血浆和肝脏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于探索甘草次酸对大鼠槲皮素血浆浓度及肝脏分布的影响。采用ODS-SP柱,流动相为甲醇-0.4%H3PO4溶液,检测波长为37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显示血浆和肝脏槲皮素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0~10.0μg/mL和0.125~0.625μg/g。血浆和肝脏测定回收率分别是92%~101%和80%~96%,检测限分别是0.048μg/mL和0.011μg/g。大鼠口服槲皮素后在血浆未能检测到游离槲皮素,低浓度以及高浓度合药组中槲皮素浓度(水解后)高于单药组。甘草次酸对槲皮素肝脏分布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直接检测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新方法。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采用25 mmol/L硼砂-20 mmol/L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5%乙腈(pH 9.5)的缓冲体系,在柱温为25°C、分离电压为20 kV的条件下,压力进样3447.5 Pa(0.5 psi)×3 s,五种物质在11 min内实现高效基线分离。在该方法下,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μg/mL,1~50μg/mL,0.5~25μg/mL,1~50μg/mL,0.1~20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μg/mL,0.1μg/mL,0.005μg/mL,0.1μg/mL,0.001μg/mL。以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粉针剂为样品,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5%~1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26%~3.272%(n=3)。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检测限低,有望用于样品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和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黄芪对照药材和甘肃省近20个乡镇大面积种植的黄芪中黄芪甲苷和2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确定甘肃黄芪质量评价指标 采用KromasilODS-1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测定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乙腈-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0nm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的线性范围为2.350×10-3~4.700×10-2μg,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为2.00%;芒柄花素线性范围为:2.325×10-3~4.650×10-2μg,平均回收率为96.53%,RSD为1.63%;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1.215~6.075μg,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为2.21%.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黄芪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同时测定藏药湿生扁蕾中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含量测定方法.RP-HPLC法,使用VP-ODS C18柱(5μm,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40.00min乙腈的体积分数(以下同)由10%线性递增至30%;40.01~55.00 min由30%线性递增至100%],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的线性范围为2.80~14.0 μg(r=0.9992),4.12~20.6μg(r=0.9997),0.34~1.68μg(r=0.9997),2.64~13.2 μg(r=0.9994);回收率分别为99.89%,99.52%,101.88%,99.42%.该方法可用于控制湿生扁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咳宁嗽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橙皮苷的方法。色谱柱为非极性固定相TC–C_(18)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0~10 min为327 nm,10~48 min为280 nm;流动相为乙腈–0.2%冰乙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10μL。3种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其色谱峰面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绿原酸、橙皮苷、金丝桃苷的检出限分别为1,2,10 n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n=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70%~100.40%。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止咳宁嗽胶囊中活性组分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橙皮苷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银杏叶中的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方法.它是基于银杏叶中物质黄酮类具有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还原H_2O_2,抑制鲁米诺-H_2O_2-KIO_4体系的化学发光,其抑制程度的大小与总黄酮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30μg/mL,检出限为0.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采样频率为240次/h,回收率为101%~104%.  相似文献   

12.
以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AICI<,3>作为显色剂,建立了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及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在1.92~19.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7.1%,RSD=1.4%,2.3%(n=4).该...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癌症病人尿液中黄蝶呤及异黄蝶呤的新方法。选择荧光检测波长λex=345nm,λem=420nm。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7.5)-甲醇(体积比为9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黄蝶呤与异黄蝶呤含量分别在0.0013~0.945μg/mL及0.00017~0.118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6,检出限分别为0.5ng/mL和0.05ng/mL,加标平均回收率在86.2%~107.5%之间。方法应用于癌症病人尿样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萝卜红花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萝卜红色素中天竺葵-3-O-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溶解,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实验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5%甲酸溶液(体积比24∶7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紫外检测波长为525 nm,进样量为10μL。实验表明,天竺葵-3-O-葡萄糖苷在0.01~0.1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100%,检出限为0.002 5 g/L。方法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单,适用于萝卜红色素中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贯叶连翘中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四种成分的含量。采用Tiahhe Kromasil C18 100 A(5μm,250mm×4.6 m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V(乙腈)∶V(水)=20∶80(含0.02%三氟乙酸);紫外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 ml/min;柱温40℃。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3.4~34μg.mL-1(r=0.9993),1.8~18μg.mL-1(r=0.9998),2.3~23μg.mL-1(r=0.9999),3.5~35μg.mL-1(r=0.9991),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4%(RSD=1.48%),101.8%(RSD=0.74%),103.7%(RSD=0.77%),103.5%(RSD=1.28%)。方法线性范围宽、相对标准偏差低、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应用于贯叶连翘及制剂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石榴皮中鞣花酸和安石榴苷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石榴中的石榴皮鞣花酸和安石榴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运行缓冲液pH值和浓度、运行电压等对电泳的影响,得到最优化的测定条件为:50 mmol/L的硼砂-硼酸缓冲液(pH 8.7),分离电压20 kV,电动进样9 s/20 kV。在最优条件下,检测波长260 nm,上述两种组分可在12 min内完全分离。结果显示,鞣花酸和安石榴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7~5.0×10-5g/mL和2.0×10-6~5.0×10-5g/mL,检出限分别为1.0×10-7g/mL和1.3×10-6g/m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4%和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和9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对,t-检验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用1,2-萘醌-4-磺酸钠测定阿魏酸哌嗪的新方法.在pH 13.0的KCl-NaoH缓冲溶液中,阿魏酸哌嗪与1,2-萘醌-4-磺酸钠反应形成红褐色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4 nm.阿魏酸哌嗪浓度在0.4~8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7742+0.01216ρ(μ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86,表观摩尔吸光系数5.8×103 L/mol/cm,相对标准偏差(RSD)和检出限分别为0.84%和0.29μg/mL.对药物样品中阿魏酸哌嗪的含量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在95.1%~103.3%.  相似文献   

18.
以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选用正交实验对新疆大蓟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电流250mA,料液比1∶30(g/mL),时间40min,总黄酮提取量为2.89mg/g。同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大蓟中绿原酸及芦丁含量的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BP色谱柱,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0nm,流速为0.9mL.min-1。方法测定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1.675~16.75μg/mL,相关系数R=0.99995;测定芦丁的线性范围为2~20μg/mL,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45%、99.65%。该法简单准确,适用于新疆大蓟中绿原酸及芦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含氨介质中铬(Ⅲ、Ⅵ)-α,α’-联吡啶-亚硝酸钠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痕最铬的方法。测定铬的范围为0.004~0.028μg/mL和0.04~0.23μg/mL,检测下限为2.0×10~(-3)μg/mL,用以测定生物样品中良量铬,变异系数为0.8%。  相似文献   

20.
黄芩提取物样品中加入水,经甲醇超声提取2次,离心后,合并上清液,用水定容至50.0mL,过0.22μm微孔滤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滤液中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等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以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01%(质量分数)氨水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4种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浓度在5.0~5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质谱响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3~1.5μg·kg~(-1),测定下限(10S/N)为1.0~5.0μg·kg~(-1)。以空白黄芩提取物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91.1%~99.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0%~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