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铕在D751树脂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751树脂对Eu~(3+)进行吸附性能研究。测定了树脂对Eu~(3+)的吸附容量409.7mgEu~(3+)·g~(-1)树脂,温度对吸附分配系数的影响,焓△H=25.85×10~3J·mol~(-1)。表观吸附速率常数及表观活化能E_a=26.45×10~3J·mol~(-1)。并用化学法及红外光谱等探讨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
4—氨基—三氮唑树脂对铬(Ⅵ)的吸附,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氨基-三氮唑树脂(4-ATR)对Cr(Ⅵ)的吸附在pH=1时最佳,Cr~(3+)基本不被吸附。两者分离系数β_(CrVI/Cr~(3+)=5.52×10~3.静态饱和容量为179.4mg Cr(Ⅵ)/g树脂。用5mol/L HCl能还原洗脱。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常数k_(21·c)=1.59×10~(-3)S~(-1)、K_(25·c)=1.87×10~(-3)S~(-1)、K(30·c)=2.2×10~(-3)S~(-1);表观吸附活化能E_a=26.26kJ/mol;吸附热力学函数ΔH=6.16kJ/mol,ΔG~(298)=-15.1kJ/mol,ΔS~(298)=339.8J.mol·K.吸附机理表明4-ATR功能基上的N与Cr(Ⅵ)发生配位键合,配位摩尔比为1∶1.利用此树脂处理含Cr(Ⅵ)电镀废水,铬回收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3.
大孔型腐植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联的聚苯乙烯(PS)通过偶氮键—N=N—或酯、醚键与腐植酸(HA)相连接枝得珠状大孔型腐植酸树脂(HAR)。当HA/PSNH_2的重量比为0.7—1.0,PSN_2~+Cl~-偶联PH13时制得的偶氮型腐植酸树脂(AHAR)对重金属离子有优良的吸附性。延长PSCH_2Cl与HA的反应时间可提高酯醚型腐植酸树脂(EHAR)对Cu~(2+)的吸附量。红外光谱探讨了HAR的结构。AHAR的吸附容量为1.01mmol~(2+)Cd/g树脂,对Ni~(2+)、Mn~(2+)、Cu~(2+)、Co~(3+)、Zn~(2+)为0.6—0.53mmol离子/g树脂。重金属离子在AHAR上的分配系数为 Cu~(2+)(8.7×10~3)>Cd~(2+)(3.8×10~2)>Zn~(2+)(2.4×10~2)>Ni~(2+)(1.8×10~2)>Mn~(2+)(4.9×10)。 pH6.5时AHAR能定量吸附Cu~(2+)、Cd~(2+)、Ni~(2+)、Mn~(2+),并能用INHNO_3定量洗脱。AHAR可再生,重复使用,分析了四种天然水、自来水中痕量上述金属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法测定了弱酸介质中UO_2~(2+)和L-酒石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數。结果是:离子强度(μ)为0.5,温度在25°、35°、45°、55℃时,β_1分别为2.4×10~(-6)、1.7×10~(-6)、9.1×10~(-7)、5.9×10~(-7);在45°、55℃时,β_2分别为4.7×10~(-9)、7.2×10~(-9);并求得△H(β_1)=-3.8×10~4焦·摩~(-1)。  相似文献   

5.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 K)=5.7×10~8 L·mol~-·s~(-1), k_(s38 K)=1.01×10~9 L·mol~(-1)·s~(-1))、活化能(E=7.6×10~3 J·mol~(-1)), 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 L·mol~(-1)·s~(-1)), 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 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 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K)=5.7×10~8L·mol~-·s~(-1),k_(s38K)=1.01×10~9L·mol~(-1)·s~(-1))、活化能(E=7.6×10~3J·mol~(-1)),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L·mol~(-1)·s~(-1)),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研究了Sm-Eu-Y-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邻菲啰啉(phen)-TritonX-100荧光体系的共发光效应。实验发现,Y~(3+)存在下Sm~(3+)和En~(3+)的荧光强度分别提高1—2个数量级。该体系可用于痕量Sm~(3+)和Eu~(3+)的同时测定,它们的检测限分别为3.0×10~(-10)mol/L和2.0×10~(12)mol/L。比无Y~(3+)存在时测定的检测限降低了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五种含氨基及吡啶基功能性聚合物:2,6-二氨基吡啶树脂(DAPR),2-氨基甲基吡啶树脂(2-AMPR),2-氨基吡啶树脂(2-APR),3-氨基吡啶树脂(3-APR),4-氨基吡啶树脂(4-APR)对Ir(Ⅳ)和Ru(Ⅳ)的最佳吸附酸度均为0.1mol HCl/L、对Ir(Ⅳ)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200、786、480、500和381mgIr(Ⅳ)/g树脂,其吸附摩尔比(离子/功能基)分别为2.11,1.20,0.67,0.81,0.59。对Ru(Ⅳ)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46,249,177,140,188mgRu(Ⅳ)/g树脂,其吸附摩尔比分别为0.49,0.72,0.47,0.43,0.56。树脂对Ir(Ⅳ)的表现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7.7±1.4,33.9±0.5,37.0±1.0,37.1±2.9,39.7±4.5kJ/mol。25℃时对Ir(Ⅳ)吸附的分配系数Kd分别为37.5×10~3,14.8×10~3,8.2×10~328.4×10~3,40.1×10~3 mL/g,吸附热焓(除2-AMPR外)均为零。这五种树脂对Tr(Ⅳ)的吸附摩尔比均大于相应的Ru(Ⅳ)。树脂吸附Ir(Ⅳ)前后的红外谱图表明有氨基吡啶功能基特征峰的消失和Ir-Cl键吸收峰在290或310cm~(-1)处产生。  相似文献   

9.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污水中微量氰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gI固体膜氟离子选择电极,以0.1mol L KNO_3和0.01mol L NaOH为TISAB,电板对CN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1.0×10~2mol L,检测下限为9.0×10~(-7)mol L。在常见的17种离于中,Ag~+、Cu~(2+)、Fe~(3-)、S~2和1对测定有影响。本文提出以离子交换法分离阳离子,以PbCO_3为沉淀剂分离S~2,采用在pH5.0时的电位测定值扣除I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用平衡透析、凝胶色谱等方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PtCl_4~(2-)、顺铂及cis-[Pt(NH_3)_2(H_2O)_2]~(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顺铂与BSA在25℃作用4小时,未发现BSA结合铂,而在37℃作用20小时后BSA与铂(Ⅱ)有一定的结合。BSA对PtCl_4~(2-)有一个强结合部位,3个弱结合部位,结合常数分别为4.0×10~4及1.1×10~3。BSA对cis-[Pt(NH_3)_2(H_2O)_2]~(2+)有2个专一性结合部位,结合常数K_1=9.0×10~4,有2-3个非专一性结合部位,K_2=2.4×10~2,BSA与cis-[Pt(NH_3)_2(H_2O)_2]~(2+)的反应对BSA是一级反应,速度常数k=0.012分~(-1)。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时失活和构象变化的速度。1mol/L,2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为1.62×10~(-2)S~(-1)和2.05×10~(-2)S~(-1),但是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3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2.56×10~(-2)S~(-1),而变性速度常数为3.72×10~(-3)S~(-1)。失活速度比构象变化速度快大约一个数量级。在4mol/L,5mol/L,6mol/L脲溶液中变性时,酶分子快速失活,而其构象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5.27×10~(-3)S~(-1)。5.47×10~(-3)S~(-1),5.56×10~(-3)S~(-1)。可见,在相同浓度的脲溶液中,氨基酰化酶的失活速度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上述结果表明,含有辅基金属离子Zn~(2+)的氨基酰化酶的活性部位较酶分子的整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柔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环烷酸(HA)-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正辛烷协同萃取体系萃取Nd~(3+)和Er~(3+)的机理,协同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NdA_3·3HA·DBBP)_2和ErA_3·3HA·2DBBP。表现协萃平衡常数分别为K_(12Nd)=(1.82±0.17)×10~(-9)和K_(12Er)=(3.34±0.19)×10~(-8)。通过红外光谱讨论了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柱层析法分离木糖醇和山梨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层析、D031、001×7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它们的H~+、NH_4~+、Co~(2+)、Ba~(2+)、Ak~(3+)、Fe~(3+)或Cr~(+3)等离子基型对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柱层析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层析H~+、Fe~(3+)型和D031H~+型树脂能有效地分离木糖醇和山梨醇。最适宜温度均为55℃,最适宜洗脱液流量:层析H~+及Fe~(3+)型树脂分别为4.8ml/min和2.8ml/min,D031H~+型为3.0ml/min。以10~(-3)mol/dm~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3%正丙醇溶液为洗脱液能明显提高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201×7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从6NHCl溶液中交换吸附Fe~(3+)和Zn~(2+)的平衡交换容量和体积分配系数。当树脂床高1.0到1.4米、6NHCl溶液中Fe~(3+)~600毫克/升,Zn~(+2)~150毫克/升,流速为~3.3米/时时,强碱201×7对Fe~(3+)的工作容量约为21克/升。在用水再生强碱201×7时,Fe~(3+)的淋洗曲线峰比Zn~(2+)峰出现得早,且峰宽较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热处理法成功地制备了性能稳定的Eastman-Kodak AQ/GC修饰电极,对Fe~(3+)/Fe~(2+)及其络合阳离子在该电极上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AQ膜对Fe~(3+)和Fe~(2+)具有相近的交换能力,可用于Fe~(3+)或Fe~(2+)及其总量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7)~2.2×10~(-5)mol/L(Fe~(3+))和5.0×10~(-7)~2.0×10~(-5)mol/L(Fe~(2+)),检出限为1.0×10~(-7)mol/L(Fe~(3+))。文中对电极反应和再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大孔磺酸树脂SA—209(×8)研究了Li~+、Ca~(2+)、Co~(2+)、Tm~(3+)对H~+正、逆离子交换过程以及~(59)Co~(2+)—、~(169)Tm~(3+)—~(170)Tm~(3+)同位素交抉过程。用前报中提出的界面吸附双电层模型及解离机制满意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由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形式),转换成N-(β-羧基丙酰基)异鲁米诺(简称CPIL)化学发光形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试液中的阴离子将树脂上的发光剂阴离子(CPIL)交换出来与H_2O_2-Fe(CN)_6~(3-)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的强度与试液中的阴离子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离子交换测定技术,应用于Cl~-,Br~-,NO_2~-,NO_3~-,SO_4~(2-)等阴离子的测定,对不同的阴离子检测限为8.0×10~(-7)mol·dm~(-3)~1.4×10~(-6)mol·dm~(-3),线性范围可达两个数量级(1×10~(-6)mol·dm~(-3)~1×10~(-4)mol·dm~(-3)).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研究了铕-钇-二苯甲酰甲烷(DBM)-二苯胍(DPG)-丙酮体系的共发光效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Eu~(3+)在1.0×10~(-10)~5.0×10~(-8)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达5.0×10~(-13)mol/L。用多点增量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样品中的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锌-乙二胺络合物的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乙二胺(en)介质中(pH11.6~12.2),Zn(en)_3~(2+)在单扫描示波仪上有一较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可用于测定1×10~(-7)M-5×10~(-6)M的锌,检测下限为5×10~(-8)M。该方法准确,简便,选择性好。应用于血清,毛发及天然水中痕量锌的测定,结果良好,研究了吸附波的性质,初步认为是由于Zn(en)_3~(2+)吸附在滴汞电极表面。并进一步还原为Zn(Hg)所致。  相似文献   

20.
对铁和稀土元素在DOWEX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上于不同浓度的盐酸和硝酸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_d)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6~9 mol·L~(-1)盐酸介质中Fe~(3+)的K_d10~3,即强吸附于DOWEX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而稀土元素在DOWEX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的K_d≤10,即不吸附于树脂;而在浓度低于2 mol·L~(-1)的硝酸介质中,Fe~(3+)的K_d6.4,即不吸附于树脂上,故选用1.6 mol·L~(-1)硝酸溶液将吸附于柱上的Fe~(3+)洗脱下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洁净钢中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测定产于日本及韩国的洁净钢样品,测得回收率在87.7%~11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