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焕敏  张治军 《化学研究》2011,22(1):104-110
综述了国内外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针对其合成和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硼酸盐已成为近年来绿色润滑油添加剂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机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克服了无机硼酸盐分散稳定性差的弱点,代表了综合性能优良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1969年以来,一些国家对航空发动机所用润滑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油中某些金属含量的变化和其他一些理化指标直接判定发动机的运转状况和润滑油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发动机的维护工作发生一些变革。原子吸收直接测定航空润滑油中的磨损金属是比较快速,准确的方法,设备费用比较低廉。本文重点研究这一方法使用的溶剂;溶剂与油样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润滑油摩擦性能研究,对于改善油品的性能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次采用超声辅助法合成了球型、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硼酸钙润滑油添加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RD结合热分析发现样品在室温下为非晶态,750℃结晶,且原料配比对晶态没有影响。SEM和TEM分析证明在超声波辅助下可以得到50 nm的超微粒子,而不用超声波的样品粒径为200~300 nm。在超声和搅拌下将2%的添加剂均匀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成品油。静置观察评价了润滑油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在重负荷车辆与工业齿轮油中试验检验了润滑油的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硼酸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4.
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使合成润滑油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合成润滑油与矿物油相比,以其挥发性低、节省能耗、低温性能好、热氧化安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用于军事、航空、机械等领域。随着高科技密集现代航空器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日益苛刻。合成酯类润滑油因其独特的高低温性能、粘温性能、润滑性能、无毒、可生物降解性能被广泛用作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仪表油、压缩机润滑剂的基础油,被称为环境友好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了航空润滑油中的水分,通过遗传算法(GA)优化选取有效波数点,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进行水分预测计算。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为0.957,预测标准偏差为0.022。随机抽取某型航空润滑油样品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可以用于该型在用航空润滑油水分含量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一种苯并咪唑黄原酸酯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操作条件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苛刻,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润滑油添加剂向着低灰份、多功能、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本文设计合成了三个环保型含氮硫化合物,采用质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类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溶解性;采用热重分析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所合成的含氮硫化合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类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溶解度都能达到2%,最低热分解温度为129℃,最高达532℃;在菜籽油中的极压值最高达1186N,是菜籽油的2倍,是ZDDP的1.3倍,抗磨性能最好的是B3,极压值最好的是B2。  相似文献   

7.
PS-TiO2 复合纳米微球的表征及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法合成了PS-TiO2复合纳米微球,并对其进行了TEM、 FTIR、 TGA及DSC等分析表征。将这种微球用作润滑油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研究了它的减摩抗磨性能,同时又对磨斑表面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研究表明:这种添加剂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并能在摩擦表面形成由TiO2、 Fe2O3以及有机碎片所组成的边界润滑膜。  相似文献   

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水热合成法在180℃条件下成功制备出WS2纳米棒。用XRD、SEM、TEM和HRTEM对WS2纳米棒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生长机理。将WS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加到基础油中,用CETR UMT-2摩擦磨损仪测试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WS2纳米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良好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用于硫化烷基酚钙添加剂水解物的分离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伟  宋茂森  余晓红 《色谱》1990,8(3):197-198
硫化烷基酚钙添加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清净分散添加剂,它是由丙烯四聚物,S、CaO或Ca(OH)与对位烷基酚在乙二醇作促进剂条件下合成的复杂混合物,由于合成后R取代基的影响给剖析其组成带来很大困难。在剖析之前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10.
用苏联热稳定性法(4953-49)与英国石油学会氧化试验法(IP48/52)对由页岩油蜡合成的润滑油的抗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合成油舆精制的玉门润滑油、苏联航空润滑油20作了比较,并试验了加天然润滑油、与芳烃缩合、加硫磷添加剂等改进抗氧化稳定性的方法。对各种油的氧化产物的官能团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油的抗氧化稳定性低於天然油,其氧化表现类似於烷及烯等链状烃类,氧化後主要生成油溶性的酸、醇、酮醛及酯类等氧化产物。在改进稳定性方法中,以加入添加剂为最有效,与芳烃缩合者次之,加入天然油者最弱。加入玉门油後IP氧化试验所要求的粘度比的降低主要为混合作用。此外,在工作过程中看到:法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各种改进方法的有效程度,IP氧化试验则不能表示出来,然而法对未加改进的合成油与天然油表示不出很大的差别,IP氧化试验则可对这种情况表示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测定在用航空润滑油酸值,将小波变换用于润滑油红外光谱预处理中,结合均值中心化法,提取光谱有效信息建模。光谱的小波变换选择符合光谱特征的db4小波为基函数,在分解尺度9下进行光谱分解,利用软阈值法滤除各层干扰噪声,重构消噪信号。该光谱预处理法与传统的Savitzky-Golay平滑导数结合均值中心化法相比,滤噪效果好,有效压缩了建模数据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选择最佳主因子数5,建立酸值模型,并对10个在用航空润滑油油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醇-水体系中采用同阴离子共沉淀法合成了季铵盐修饰的(NH4)3PMo12O40纳米微粒,以TEM、 XRD、 FTIR、 TGA、 DSC等多种分析手段表征了这种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杂多化合物具有Keggin骨架结构,微粒粒径约20 nm,在有机溶剂中可良好分散,作为一类新型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础油标准曲线法,建立了在用航空润滑油中抗磨剂磷酸三甲酚酯(TCP)含量与670~630cm-1范围内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谱峰面积的定量线性关系,并以标准曲线的预测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法(PLS)建立TCP含量的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7,校正偏差为0.021。对随机抽取的某型在用航空润滑油样品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模型预测值与标准方法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FTIR结合化学计量可以实现在用润滑油TCP的快速定量分析,实时监控润滑油质量。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合成及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润滑油添加剂;抗磨性;缓存;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合成及摩擦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成跃祖 《色谱》1985,2(5):268-272
1951年Kirchner等第一个在薄层上探索对石油的分离,是在氧化铝和硅胶与淀粉石膏紧密胶合在玻璃板上的薄层上进行的。但在这前后,薄层色谱(TLC)用于石油产品添加剂分析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直至1955年Holness和Stone详细报道了应用硅胶G薄层分离鉴别润滑油中添加剂之后,TLC作为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分离测定手段,才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在石油化工的各个领域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丁丽芹  冯豪  念利利  梁生荣 《合成化学》2020,28(10):924-931
综述了植物油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改性方法,包括提高植物油中油酸含量的生物改性方法、减少植物油分子不饱和度和提高植物油分子支化度的化学改性方法以及加入硼酸类添加剂或氮化硼纳米粒子等添加剂改性方法;通过在植物油分子中引入功能性官能团以及与其他单体聚合等方法可由植物油合成润滑油添加剂,提高油品的增黏、降凝和抗磨等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油酸钠/十六烷基溴化铵乳液体系中合成了表面修饰中空LaF3纳米微粒.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G)、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同时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LaF3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 添加浓度和施加载荷对其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此纳米微粒的表面为油酸修饰, 具有中空结构, 平均粒径约17.5 nm; 表面修饰中空油酸/三氟化镧纳米微粒作为成品润滑油的添加剂, 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另外, 对中空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合成了2,5-二流基-1,3,4-噻二唑及其八种胺盐衍生物和两种Mannich反应衍生物。测定了胺盐衍生物的部分物理常数和两种Mannich反应物的红外光谱、核磁1H谱数据,为杂环化合物润滑油添加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表面修饰中空LaF3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酸钠,十六烷基溴化铵乳液体系中合成了表面修饰中空LaF3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G)、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LaF3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添加浓度和施加载荷对其执磨减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纳米微粒的表面为油酸修饰,具有中空结构,平均粒径约17.5nm;表面修饰中空油酸/三氟化镧纳米微粒作为成品润滑油的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另外,对中空纳米微粒的形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依据前期研究全氟聚醚润滑油抗氧抗腐添加剂的结构特征,选择并合成了3个N-取代聚全氟甲乙醚苯酰胺抗氧抗腐添加剂.经光谱分析发现,合成的3个产物中苯环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分别在240.7,215.4和230.1nm附近;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分别在1713.9, 1712.2和1710.8cm-1附近.测试合成的3个添加剂抗氧抗腐性能发现:加入合成的添加剂后,能将氟醚润滑油失重较空白样分别减少1/7,1/9,1/25倍,可将Al2O3 催化下的热分解温度提高19~22℃.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含氮杂原子的聚全氟甲乙醚苯酰胺化合物,既能接受RfO的电子,生成稳定的加合物,阻止RfO反应;又能给出电子与金属发生化学吸附,形成保护膜,具有较好的抗氧抗腐蚀性能;在这类化合物的N原子上引入供电子基团或苯基,可增加添加剂的抗氧抗腐蚀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设计新的抗氧抗腐添加剂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