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别以2种咪唑类室温离子液体为溶剂,通过简单的还原反应制备了碲(Te)一维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2种咪唑类室温离子液体对Te生长的影响.此外,实验中发现同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室温离子液体可以得到Te束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形ZnO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以Zn(NO3)2,NaAc为原料,聚乙二醇-1000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不规则形的ZnO纳米棒。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硝酸锌用量、聚乙二醇-10000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氧化锌粒子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氧化锌纳米棒的可能形成机理。以ZnO纳米棒作为光催化剂,考察了其光催化降解龙胆紫的性能。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龙胆紫的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继芹  李鑫  李淑萍  仲慧 《化学学报》2011,69(2):137-144
采用乙醇-水混合溶液为溶剂,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了甲氨蝶呤(MTX)-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水溶液共沉淀法相比,醇水共沉淀法制备的MTX/LDH纳...  相似文献   

4.
具有MIL-100和MIL-101结构巨孔羧酸钪配位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剂热方法首次以DMF为溶剂合成了具有MIL-100和MIL-101结构的巨孔均苯三甲酸钪(1)和对苯二甲酸钪(2)配位聚合物,通过将钯金属纳米粒子沉积到均三苯甲酸钪(1)的骨架结构中的方法,获得了后功能化的载有钯纳米粒子的配位聚合物孔材料Pd@1,并对以上材料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表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单的葡萄糖辅助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碲化铅纳米棒。 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谱仪(EDS)等技术手段进行材料结构和形貌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是纯的立方相PbTe,纳米棒的直径约为50 nm,长500 nm左右。 研究了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碲化铅纳米棒的形成机制。 产物的形貌受葡萄糖的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的控制,分析了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夏传俊  杨耿 《化学通报》2004,67(9):702-704
在室温下制备了碲化银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选用了新型的还原剂多聚甲醛。所得产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貌的纳米邻苯二甲酸锌盐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液相分散沉淀法,以邻苯二甲酸酐和醋酸锌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分散剂聚乙二醇200(PEG200)的用量及溶剂中醇-水的配比,初步研究了纳米邻苯二甲酸锌盐的合成及形貌变化条件,并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物相、晶体结构及尺寸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剂中醇-水比大于2:1有利于纳煽动棒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以杨梅单宁接枝胶原纤维为载体,制备了新型负载铂(Pt)纳米催化剂。杨梅单宁作为桥分子,通过其邻位酚羟基与Pt(IV)形成五元螯合环并固定在胶原纤维上。还原过程中,杨梅单宁能有效地抑制Pt纳米颗粒的团聚。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分光光谱(XPS)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该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规整的纤维结构,且在胶原纤维的外表面形成了具有高分散性、平均粒径在2.8±0.5nm的Pt(0)纳米颗粒。该催化剂用于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中,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TOF=1097mol/(molPt·h))、高选择性(98%)以及较低的活化能(Ea=30.49kJ/mol)。通过改变胶原纤维表面杨梅单宁的接枝度,可以有效控制催化剂对硝基苯的催化反应速率。该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降低,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醋酸锌和草酸的一步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制备了草酸锌空心纳米球,并通过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得到了草酸锌空心纳米链。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镜(SEM)、红外(IR) 以及热重-差热(TG/DTA)分析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抗坏血酸还原亚碲酸钠水相合成CdTe量子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碱性条件下,镉离子与巯基乙酸形成配合物(Cd-SCH2COO-),亚碲酸钠中+4价的碲被抗坏血酸还原成-2价后与Cd-SCH2COO-配合物结合,形成Cd Te晶核;经加热回流后晶核不断生长,得到不同发射波长的Cd Te量子点.研究了反应时间、巯基乙酸与镉及碲与镉的摩尔比等实验条件对Cd Te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量子点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制得的Cd Te量子点为立方晶型,荧光量子产率可达27.1%,反应时间及反应物的相对用量对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形貌的钛酸铋(Bi4Ti3O12, BIT)粒子的光学和可见光催化性能, 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XRD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BIT 样品为层状钙钛矿结构. FESEM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反应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BIT 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88-2.93 eV. 利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的甲基橙(MO)降解实验评价了BIT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BIT 的光催化活性比掺氮TiO2 (N-TiO2)高得多. 研究了形貌对BIT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所制备的BIT纳米带光催化效率最高, 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 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95.0%.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亚铜,硝酸锌,氯化锡和硫脲作为反应前驱体,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利用溶剂热方法合成Cu2ZnSnS4中空球。其中,聚乙二醇对于产物的最终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文章讨论了Cu2ZnSnS4中空球的生长机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光电子谱(XPS)、选区电子衍射谱(SAED)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等技术对样品的微结构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Cu2ZnSnS4中空球为四方晶体,尺寸为600 nm。其禁带宽度为1.52 eV,适用于制作光伏器件。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亚铜,硝酸锌,氯化锡和硫脲作为反应前驱体,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利用溶剂热方法合成Cu2ZnSnS4中空球。其中,聚乙二醇对于产物的最终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文章讨论了Cu2ZnSnS4中空球的生长机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光电子谱(XPS)、选区电子衍射谱(SAED)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等技术对样品的微结构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Cu2ZnSnS4中空球为四方晶体,尺寸为600 nm。其禁带宽度为1.52 eV,适用于制作光伏器件。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合成Li3V6O16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孟雄  张友祥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0):2065-2070
本文以双氧水为配位剂,以CH3COOLi·2H2O和V2O5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晶体Li3V6O16。随后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衍射(SAED)、X光电子能谱(XPS)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SEM观察表明,产物主要是表面比较光滑的纳米片状晶体,TEM和SAED研究都证实了XRD和SEM的研究结果。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β-Co(OH)2 and Mg(OH)2 nanoplate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approach.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were studied and discussed.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SAED),and gas chromatograph.  相似文献   

16.
Densely packed single-crystal Bi2Fe4O9 nanowir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template-induced citrate-based sol-gel process.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wir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many techniques.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vealed that Bi2Fe4O9 nanowires possessed a uniform length and diameter,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the thickness and the pore diameter of the applied porous 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 templat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indicated that Bi2Fe4O9 nanowires had an orthorhombic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Furthermore, the energy-dispersive X-ray (EDX) spectroscop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oichiometric Bi2Fe4O9 was formed. The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owires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球磨-溶剂热诱导法合成WS2纳米棒及其摩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将WS2与S粉末混合球磨,得到纳米片状结构的前驱体,然后添加分散剂聚乙二醇(PEG)用溶剂热诱导的方法使纳米片状前驱体发生结构转变,制备了棒状结构的WS2纳米材料。用XRD、SEM、TEM等方法对WS2纳米棒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对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立方晶型Sb2O3纳米晶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立方晶型Sb2O3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等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以紫外光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为反应模型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沉淀法合成的立方晶型Sb2O3纳米晶颗粒小,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对立方晶型Sb2O3纳米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降解甲基橙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取向的CoSb3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金属纳米线及其阵列由于其新奇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和在纳米器件方面潜在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氧化铝模板合成一维纳米材料具有设备简单、制作方便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沉积各种成分的纳米线已成为纳米材料制备的一种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大面积有序的纳米线阵列,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洞的大小来控制纳米线的直径[1 ̄3]。最近理论研究结果预言[4 ̄6],由于纳米材料的量子限域效应,热电材料的纳米线将有比其相应块体材料更高的品质因数n,这极大地激…  相似文献   

20.
The highly ordered LaNiO3 nanowires of the rare-earth perovskite-type composite oxide were controlled synthesized within a porous 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 template by means of sol-gel method using nitrate as raw materials and citric acid as chelating agent.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vealed that the obtained LaNiO3 nanowires had a uniform length and diameter, which were determined by the thickness and the pore diameter of the applied AAO template.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 selected-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indicated that the LaNiO3 nanowires were perovskite-type crystalline structures. Furthermor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he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spectroscop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oichiometric LaNiO3 was 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