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6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代表61名,美国代表19名,日本代表13名,西德代表1名,挪威代表1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付所长黄耀曾教授作为这次会议的联合委员会主席宣布讨论会开幕,并致开幕词。美方主席筒井稔教授和日方主席石井义郎教授也讲了话。开幕式后即转入学术讨论。讨论会以大会报告和墙报展讲两种形式进行。在近二天半的时间内由28位科学家向大会作了学术报告(其中日方9篇、美方12篇、中方7篇)。与会者热烈地讨论,自由地交换了学术思想。12日下午举行了墙报展讲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共同发起的中日煤化学与C_1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第三届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52人,中方代表66人。会上共宣读了论文98篇,其中大会报告中日方各一篇。中方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程懋圩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年来在煤转化技术中试开发方面的进展;日方代表北海道大学真田雄三教授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日、美有关能源的催化学术讨论会于8月31日至9月2日在大连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催化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倡议召开的,邀请日、美科学家参加,并由中方的郭燮贤、彭少逸教授,日方的田丸谦二教授,美方的A.T.贝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中美日催化学术讨论会于6月27日至29日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凡斯顿西北大学的Norris中心举行。这次会议组织委员会由美方W.M.H.Sachtler,Harold H.Kung,K.Poeppelmeier,中方郭燮贤,陈懿,日方田丸谦二,市川胜等组成。会议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科学研究单位青年研究工作者基金、环球油品公司和Amoco石油公司的赞助。  相似文献   

5.
中日美大分子金属络合物讨论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中方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关的17个单位的代表共41人参加会议;日方有包括知名学者土田英俊和平井英史等23人参加会议;美方有知名学者Y.Okamoto和D.C.Neckers等4人参加。  相似文献   

6.
美国化学会氟化学小组于1979年1月28日至2月2日在Florida州的Daytona Beach组织召开美国第四届冬季氟化学会议。本届会议主席是Kansas州大学的D.D.DesMarteau教授。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法、中国、波兰、苏联、捷克、加拿大、南斯拉大、西德、日本和美国的120位代表。这是中国化学工作者第一次参加美国化学会召开的论文报告会。在会上共宣读论文57篇。其中无机化学16篇,有机化学29篇,物理有机化学8篇,高分子化学3篇,  相似文献   

7.
第33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学会高分子讨论会(33rd IUPA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cromolecules)于1990年7月8日至7月1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44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中国代表10人,其中成都科技大学徐僖教授和广州中山大学李卓美教授是大会特邀报告人。此外,不少中国留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1627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高分子材料48个专题组822篇,高分子物理和化学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中日流态化会议于1985年4月10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这是1982年第一届中日流态化会议的继续。双方代表约100名,来自大学、研究所及产业部门。会议还特邀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教授共三人作了有关学术报告。会议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化冶所所长郭慕荪教授和日本横滨大学教授国井大藏先生。会议中宣读和讨论了共45篇报告,包括:(1)鼓泡流化床的行为,计十篇。(2)其他气固流化床的特性,六篇。(3)液固和三相流化床系统的研究,七篇。(4)流态化燃烧  相似文献   

9.
1991年5月26~29日在广州召开了“中日碳资源有效利用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科院化学所、广州化学所倡议,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教授任会议名誉主席;中科院化学所江英彦教授、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所长丛广民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渡部良久教授任会议合作主席;广州化学所陈立班教授任会议秘书长。日方代表22人及中方代表9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预印集收入论文121篇。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0月28日至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了第十届国际煤科学会议。会议由澳方主席A.V.Bradshaw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有新南威尔士州及国际能源总署的官员致词,美国著名学者、埃克森石油公司R.C.Neavel作大会发言。参加会议的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法国、加拿大和印度等二十二个国家四百多名代表。会上共宣读论文二百余篇。分九个小组(液化、气化、燃烧、氧化、选煤、煤质及煤岩、煤结构化学、波谱学及热能)进行论文宣读及讨论。中国的九名代表分别在分组  相似文献   

11.
历时 3天的第四届全国毛细管电泳学术报告会于 6月 1 3日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圆满结束。来自中国及美国、瑞典的 1 5 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受中国化学会委托举办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课题组及广州南方医院承担了整个会议的筹备工作。林炳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陈义教授共同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会议共收到论文 1 2 1篇 ,内容涉及毛细管电泳方法发展、应用和理论等方面 ,充分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达到的深度、广度及取得的进展。其中有些研究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大连化物所和南方医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国际有机硅会议于1984年9月9日至1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到会代表共400多人,会上宣读的学术论文150多篇,墙报100多篇。从事有机硅化学的许多著名学者到会并做了大会报告。中国有八名代表参加会议并分别做了报告。此外,于1984年9月16日至18日在日本仙台参加“有机硅活性中间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于2006年3月29日至4月2日在西安市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90多个单位的国内感光影像科技界、企业界近250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13篇,其中5篇论文作为大会综合报告,67篇论文为学术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一次动力学分析法讨论会,于85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庐山举行。表自全国各地区的1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征集论文60篇,其中酶催化动力学分析法14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力学分析法的发展趋势。会议邀请慈云祥、阮大文、蔡汝秀、叶率官、程介克、章竹君等同志做了6篇专题报告:(1)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学会于1983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昆明举行了第二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讨论会。与会的82名代表分别来自科学院、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54个研究单位,共交流了论文74篇。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志三教授做了题为“激光红外光谱学的进展”的专题报告,还邀请了九位从事分子振动光谱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自7月6 日起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之后,美国8月7日又公布了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含仪器)加征25%关税的清单,并于8月23日起正式实施。中方于8月8 日,决定对16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并与美方同步实施。从中方征收关税的清单来看,涉及的商品种类多聚焦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化学会天然有机化学专业组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于1984年10月23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近30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8篇和研究论文80余篇,在会上宣读的论文有54篇。  相似文献   

18.
1993年5月2日至8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召开了第十三届北美催化会议。会议主席为宾州州立大学的M.A.Vannice。参加会议的代表942人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台湾地区共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特邀报告2篇,分组报告180篇,展讲论文210篇。我国提出论文9篇(包括台湾1篇),列第五位。前四位是:美国,255篇;法国,23篇;加拿大,19篇,日本,11篇。论文内容涉及模型催化剂、催化剂表征、反应工程、催化氧化、表面、燃料转化、环境催化、精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主办、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大木道则(M.Oki)担任主席的第八届物理有机化学会议于1986年8月24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历届物理有机会议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六大洲二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百多名代表,共提交了340篇论文,以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墙报展讲的方式进行了交流,我国  相似文献   

20.
第10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于1999年8月2日至7日在长春举行。会议由吉林大学沈家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尤乃亭教授和吉林大学邹广田教授担任主席。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同行103名。大会邀请到光散射专业委员会顾问德国沃兹堡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W.Kiefer教授、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文理学院院长J.R.Durig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为大会作了高水平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会议共收到并交流论文151篇,展示了自1997年以来光散射研究的丰硕成果。论文涉及到光散射理论、极端条件下的光散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