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评价了固体基质阴离子交换纤维素膜(DEAE膜)和微晶纤维素膜,且将此基质用于在重原子盐CsCl存在下,对氨基马尿酸的室温光法测定。重原子对RTP有显著增强作用,且呈Cs ̄+>>I ̄->Br ̄->Cl ̄-的趋势。对有关的实验条件:烘烤温度、点样时机、介质pH、重原子浓度和RTP稳定时间作了详细探讨。上述两种基质上,对氨基马尿酸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与滤纸上的结果相类似,特别是本文所得检出限均低于文献报道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产微晶纤维素膜、阴离子交换纤维素膜、硅胶 G 胶片用于 SS-RTP 的可行性结合氟哌酸和对氨基马尿酸的研究进行了考察,并与国产滤纸进行了比较,详细比较了基质的激发和发射特性、温度效应、重原子对基质背景的影响及 pH 影响等,结果表明,上述新型固体基质较滤纸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作为 SS-RTP 中衬底的良好性能。这对进一步扩大基质的应用范围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香豆素衍生物在数种薄层基质上的室温磷光发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二十多种香豆素衍生物在国产MN-P型和MN-C型微晶纤维素膜,DEAE离子交换膜上的室温磷光发射特性,并与用滤纸作基质时的结果作了比较。在这些基质上,多数衍生物都能发射不同强度的RTP信号,且在其RTP特性间呈现,某些取代基效应。从发光稳定性和信背比考虑,MN-C型比MN-P型膜更适合于这些衍生物的RTP发射。  相似文献   

4.
将含不同负离子的苄基紫精分散在混合有PVP的MMA-HEMA共聚物基质中可制成耐水的光致变色膜。它们的光致变色速度的大小随紫精负离子的不同而有如下序列:V6(PF6^-)〉V5(BF4^-) ̄V4(ClO4^-)〉V3(CH3-苯环-SO3^-)〉V2(Br^-) ̄V1(Cl^-)。这与这些紫精在DMF中的溶解度以及在共聚物基质中的溶解性大小的序列相一致。负离子对这些光致变色膜在空气中的氧化退色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6-二氨基嘌呤(DAP)在不同的基质上和不同的重原子微扰剂存在下的室温燐光(RTP)强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I-NaAc是有效的重原子体系。适宜的固体基质为阴离子交换纤维素(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膜(DEAE)和慢速定量滤纸。前者对酸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本文提出了以DEAE为固体基质,测定痕量DAP的RTP法。  相似文献   

6.
ICP—AES间接法连续测定混合物中的氯和碘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Cl和I^-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Ag^+使Cl^-和I^-分别以AgCl和AgI沉淀后,用ICP-AES测定剩余的Ag^+,然后用NH3.H2O溶解AgCl沉淀,测定溶解液中的Ag^+,间接得到Cl^-的含量,以差减法求得I^-量,实现Cl^-和I^_的间接法连续测定。本文探讨了有关的化学条件和光谱测定条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试样中加入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溶胶粒子表面修饰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催化膜,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在胶粒表面吸附作用,经溶胶-凝胶过程,将活性组分结合到无机膜中,实验测定结果表明:(NiEDTA)^2-,VO^-3,MoO^2-4,(Pd(NH3)4^2+,PdCl^2-4,PtCl^2-6和RhCl^3-6可用来修饰AlOOH溶胶,以Pd/γ-Al2O3催化膜的制备为例,经三次溶胶-凝胶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芳醚酮系列在1,2-二氯乙烷中的吸附,及溶剂与温度诱导结晶行为。得到60℃时的最大吸附量C∞及假扩散系数D为:PEEK,C∞=46%,D=3.10×10^-12m^2·s^-1;PEEKK,C∞=50%,D=6.57×10^-12m^2·s^-1;PEKK,C∞=55%,D=9.41×10^-12m^2·s^-1。实验表明,吸附及脱附行为均与分子链刚性或羰基含量有关,膜的分子链受溶剂作用而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交联膜电渗析法分离氟、氯、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壳聚糖交联膜电渗析方法,分离去除Cl-、F-以及AsO-2,并考查了其分离的最佳条件,如槽电压、酸度、浓度等,并通过其对Cl-、F-的分离与目前极具权威的AEM对F-、Cl-分离进行比较看出:两者的分离效果极为相近.所以把壳聚糖交联膜用于工业生产中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张宝宏  陈猛 《电化学》1996,2(1):79-83
应用交流阻抗,恒电流,SEM等方法,研究了Ca-SOCl2电池中CaCl2(SEI)膜的性质,不同电解质和添加剂对电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SEI膜在阳极反应电阻下降,CuCl2,CuBr2可改变CaCl2沉积形态,提高阴极性能,组装的Ca-SOCl2电池可高速率放电,在50mA.cm^-2的条件下,达到了17.5mAh.cm^-2。  相似文献   

11.
旷亚非  王玲 《电化学》1998,4(3):293-297
采用电渗法研究了电解质溶液组分对铝阳极氧化多孔膜层界面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膜分别经含F^-,PO^3-4,SiO^2-3或单宁酸溶液浸泡处理后,膜在0.01mol/LKCl溶液中等电点由原来的pHIEP=9.20分别移至pHIEP=3.40,4.30,3.30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1型钠盐对五种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雾点的影响,有九种钠盐使雾点下降,下降的依次是IO^-3>OH^->F^->CH3COO^->BrO^-3<>Cl^->Br^_>ClO3^-≥NO^-3;有三种钠盐使雾点升高,升高的效率依次是CNS^->ClO^->I^-。  相似文献   

13.
不除氧条件下喹啉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性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琪  李隆弟 《分析化学》1998,26(3):271-274
不除氧条件下,在含20μL二溴乙烷(DBE)的10mL体系中,喹啉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CD-RTP)信号,最大λex/λem=276/496nm,喹啉浓度在2.0×10^-6 ̄4.0×10^-4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2.0×10^-7mol/L。由于所用重原子微扰剂DBE的量很少,本发光体系仅均匀地呈轻微的雾状,而无明显沉淀,使测量精度明显改善。实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4-溴联苯内含重原子的特性,通过外加有机溶剂对4-溴联苯的增容作用和γ-CD腔的保护性作用,在不除氧条件下首次获得了有分析意义的透明CD-RTP体系,该体系对4-溴联苯的检测限为3.0×10^-7mol/L。  相似文献   

15.
CO2/CH4分离膜及沸石填料影响渗透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甲基硅橡胶和纤维素(CA、CTA、EC)膜对CO2、CH4的选择透气性能,并讨论了沸石作为填料所引起的分子筛作用的气体渗透过程。甲基硅橡胶的气体渗透系数最高,而选择性最低,且不受填料沸石的影响。纤维素膜的气体选择性较大,渗透系数可以通过沸石的加人而明显增加。特别是沸石13X.沸石3A、4A、5A在EC膜中对气体分子筛作用,改变了气体原有的渗透过程,提高了选择性。使用Arrhenius公式计算出EC-沸石3A膜的气体渗透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以双核有机锡化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磷酸根离子敏感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三苄基锡)氧化物为载体制备了一种对磷酸氢根离子具有良好电位响应性能的溶剂聚合膜离子敏感电极。在pH为7.20±0.02的测试液中,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 ×10^-6 ̄10^-1mol/L,斜率为-30.1mV/dec..用分别溶液法测得其对于各种阴离子的选择性次序:HPO4^2- ̄I^-〉Br^-〉Cl^-〉Ac〉SO4^2-。膜相中荷电离子添加实验的结果表明,电极响应系中性载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脱氧核糖核酸的极谱伏安行为,在0.1mol.L^-1NH4Cl溶液中DNA产生一良好的极谱峰,峰电位Ep=-1.65V(vs.Ag/AgCl),且峰电流ip与DNA的浓度在4.5*10^-5-3.7*10^-4mol.LO^-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望用于DN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超高真空(10^-7Pa)条件下用双源蒸镀法在单晶Si和NaCl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Fe,Dy原子配比的成分调制多层膜。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俄歇能谱(AES)分析成分沿厚度的分布,并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XRD)离子束混合前后的结构。结果表明,随Ar^+离子剂量的增加混合量增加,在10^17Ar^+/cm^2达到均匀混合,同时混合还诱发非晶化,平均成分约为Fe60Dy40的多晶膜完全转变为  相似文献   

19.
钇对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合金中弥散分布的Y,Y2O3及离子注入Y^+对Fe-23Cr-5Al合金1100℃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不含Y的Fe23Cr5Al合金氧化膜起皱,长时间氧化后冷却过程中膜发生开裂剥落。合金离子注入1*10^17Y^+/cm^2后氧化膜粘附性得到了改善。合金中加入弥散的Y或Y2O3改变了氧化膜形貌,膜平坦致密,不开裂剥落,不含Y的Fe23Cr5Al合金氧化膜皱褶形貌的形成及膜发生剥落的原因与氧化膜生长机制及合金中S的界面偏聚有关,Y提高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的原因主要在Y易与S形成稳定的硫化物,从而阻止了S在膜/合金界面偏聚。Y提高Al2O3膜粘附性的原因还在于改变了Al2O3膜的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YCl3-LiClO4-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钇在Pt和Cu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3+在Pt和Cu电极上可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在铜电极上于-2.500V(vs SCE下恒电位电解,可获得粘附性好、Y含量达97.9%(质量分数)的均匀沉积膜。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位法测定了Y^3+离子在298K下,YCl3-LiClO4-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