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党鹏 《中学数学》2003,(11):19-21
[主持人按目前数学课的教学,从一种视角来看,可以分为这么两大类(就以教"三棱锥的体积"为例): 一类是,以量(多)取胜,挑选了很多个各种情景的"求三棱锥体积"的例题,一个接一个的高频率大密度快节奏地讲.这是深信题海战术的高效率的老师的做法.他们一是认为让学生"见多识广"好;二是寄希望于讲过的某个题目将来会类似地考到;三是多讲题学生欢迎,教师省事.  相似文献   

2.
立体几何教学中,以“正方体切割后的体积”为课题,选择了两题,在高一(3)班进行了电教课教学试验。这两题是:①课本p.109,习题十三第一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裁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A—BCD。问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还要求分别画出截去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三棱锥后的图形)。②课本p.148总复习参考题B组第22题:将正方的棱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立体几何第108页习题十三第1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1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ABCD.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这道看似简单,  相似文献   

4.
1 提出问题 高三复习课该怎么上?不少老师抱怨时间太紧,每节课题目总讲不完,而学生们也普遍反映高三的课堂太枯燥,老师满堂灌,学生真正吸收的并不多,而且由于理解不深刻,一到考试,就会一知半解.其实,要解决这对矛盾,关键在于复习课的核心--例题的选择.好的例题不仅能帮助老师摆脱题海战术,以一当十,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同时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1.正四面体伴随正方体的由来人教版高二(下)教材第52页有这样一道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1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A—BCD,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6.
对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其内容 .然而 ,公式引入和证明过程中所隐含的重要数学观点和思想方法 ,不少学生体会不深 ,解题时 ,对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也不能灵活加以运用 .为此 ,本文就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教学 ,谈几点浅见 ,供大家参考 .1 公式的引入实验、观察、猜想 ,往往是发现真理的重要一步 .引入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应遵循“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点和观察猜想能力 .取两个等底等高的容器 (一个三棱柱和一个三棱锥 ) ,用水或沙装满锥体容器 ,然后倒入柱体容器 ,倒三次刚好倒…  相似文献   

7.
新题征展(54)     
A 题组新编1 .反比例函数 y =kx( k >0 )的图象是双曲线 ,则其渐近线方程是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离心率是;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2 .( 1 )在三棱锥 V -ABC中 ,VA⊥底面 ABC,∠ ABC =90°若 VA =1 ,AB =2 ,BC =3,则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 2 )棱长为 2的正四面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 3)在正三棱锥 S- ABC中 ,M,N分别为棱 SC,BC的中点 ,并且 AM⊥ MN ,若 SA= 2 3,则正三棱锥 S - 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B 藏题新掘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x轴负半轴上有5个点 ,y轴正半轴上有 3个点 ,将 x轴上的 5个点与 y轴上的 3个…  相似文献   

8.
从一道立体几何习题谈割补法与联想思维深圳拱北中学方友贤立体几何课本(全一册)习题十三第一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A—BCD,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仅从求解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平常的题目,可利用该页练习...  相似文献   

9.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数学课中比较多的一种课型,有部分老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很好上,不外乎就是对对答案,纠正一下典型错误而已,分析一下学生的错误原因;个别老师花时间从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一题,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听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大多数老师意识到这些问题,做出了改进,他们在试卷讲评时有选择地处理,错误人数多的题目多讲一点,错误少的则少讲一点,而这样也只是就题讲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一年的高考复习早已开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不可能像讲授新课那样开展教学,其基本模式大都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逐个罗列出来,然后讲解事先准备好的例题.所以例题以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讲解成为一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当然,题目本身没有好与坏,好题是相对的,符合某个人或某群人的学习需要,能够使其数学知识和能力高效率地得到巩固和提高的数学题,对他们来说就是好题.但是“好”题还要讲“好”.教师精辟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本文中将基于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深度学习理念,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从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三个方面构建“一题一课”复习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立体几何练习时曾碰到这样一道题 :已知三棱锥三条侧棱的长分别为a ,b,c,其中每两条侧棱的夹角均为 60°,求它的体积 .这使我想到 ,如果将其一般化 ,设每两条侧棱的夹角分别是α、β、γ ,那就应该可以推得出三棱锥的又一个体积公式 .一做 ,果然得到了公式 .特录下与同学们共赏 .已知三棱锥D -ABC中 ,DA =a ,DB =b ,DC =c .∠ADB =γ ,∠BDC =β,∠CDA =α ,求这个三棱锥的体积V .图 1 结论题图解 如图 ,在平面BDC中取D为原点 ,DC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那么D、C、B的坐标分别为 ( 0 ,0 ) ,(c ,0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要求 :1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多面体体积的常用思路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和数学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良好情感 .重点 :多面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 :底面及高的确定 .图 1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探索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教学过程 :1 例题分析例题 已知正四面体 ABCD的棱长为 a,求其体积 .分析 由于 V三棱锥 =13Sh,S为底面积 ,h为底面上的高 ,如何确定底面和高 ?(学生思考 )思路 1  (直接法 )如图 1,选 BCD为底面 ,A到底面 BCD的垂线 AO为高 (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多面体入手 ,和…  相似文献   

14.
例题从A处沿街道走到B处,不同的走法有几种?我们学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讲这题时,同学们都知道了答案(其实一条条画就可以),老师兴起,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15.
数学老师经常教育我们 :“拿起一道题 ,先自己做 ,不要迷信别人的解法 ,相信自己能想出更好的方法 .”不久前 ,老师讲解一道三角函数题 ,很多同学没做出来 .老师马上提供了一种解法 .例题 证明函数 f(x) =x -sinx在区间(0 ,π2 )内是增函数 .分析 解这道题 ,很自然会想到用定义做 .于是设  0 相似文献   

16.
证明一条线段是另外两条线段的和是初中几何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类题目,解(证)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努力把基本方法掌握好,就可以达到功到渠成、举一反三的目的,大大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几个例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李桂春 《数学通报》2003,(4):13-13,5
在求三棱锥的体积时 ,当棱锥的底面面积或高较难直接求 ,甚至不能求时 ,这就要求我们将三棱锥的底面或高进行变换 ,利用等积变换来求其体积 .利用等积变换求三棱锥的体积时 ,常有如下几种技巧 :图 1(1)1 换顶点 ,换底面例 1 如图 1 (1 )所示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1 ,点E ,F是BC ,CD的中点 ,现沿AE ,EF ,AF折成一个三棱锥 ,使B ,C ,D三点重合 ,记作S如图 1 (2 ) ,求所得三棱锥S -AEF的体积 .分析 此三棱锥体积直接求解难点在于选择AEF为底面 ,较难求出其锥体的高 ,这时 ,我们若将此锥体的底面与顶点换一下 ,换成以点A为顶点 ,…  相似文献   

18.
郑伟君 《中学数学》2001,(10):14-15
碰到象郑老师在课的开头所遇到的那样的教学情境 ,你会怎么处理 ?许多老师大概会这样处置 :把两种图形先后放在投影仪下一一投射出来 ,让学生知道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了事了 .这样做 ,一些学生是知道了“这一个”题目的答案了 .但是 ,当今后再碰上类似的问题情境 ,多数学生若仍不能独立地去处理好的话 ,“例”不能及“类”,那你“这一个”例题的教育意义又何在呢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一些教学内容 ,用新的观点去考察 ,如何进一步挖掘它们在培养思维方面的作用 ,是值得教师们一辈子不断地去钻研与改进的 .郑老师的这一个设计的最大优点 ,就在于教师的目光 ,能从“这一个”,想到了“这一大类”;教师的教学境界 ,应从“让学生记住这答案”,想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周密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19.
三角方程在中学数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高中代数课本三角方程一章中,只给出了几个典型的例题的解法,要求教者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这一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于αsinx bcosx=c(α≠0)型的方程的解法,教材中是以一个例题(高中代数甲种本第二册P30的  相似文献   

20.
87年高考试卷理工类第四题是: 如图,三棱锥P-ABC中,已知PA(?)BC,PA=BC=l,PA、BC的公垂线ED=h,求证三棱锥P-ABC的体积V=1/6b~2h这是一道由已知三棱锥的一组对棱的长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所成的角和距离)计算其体积的问题。如果使问题一般化,即令对棱PA、BC所成角为α,则有下列关于三棱锥体积的一个定理。定理三棱锥的一组对棱长分别为a、b,它们的距离和所成的角分别为h、a,则三棱锥体积V=1/6abhsin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