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实验室建立了用微波消化系统,消化中成药样品,用连续流动进样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中成药中痕量汞的方法,研究了硝酸-过氧化氢和硝酸-硫酸-高氯酸两种不同混合酸的消化体系及消化时间和压力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9%,回收率在91%-116%之间,检出限为0.15ng/mL。  相似文献   

2.
微色谱柱分离—FAAS法测定镀铬液中铁、铜、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减压条件下微孔色谱柱分离富集镀铬液中杂质无素铁、铜、锌的柱性能,确定了最佳富集条件,在近中性介质中,以H^ 型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于φ3×70mm微孔色谱柱中富集镀铬液中铁、铜、锌,与铬(Ⅵ)分离,以蒸馏水为淋洗液,被吸附的离子用4.5mol/L硝酸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104%之间,用于镀铬液中铁、铜、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FAAS法测定黑米啤酒、黑啤酒中微量铁、锰、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PTFE高压密封消化罐(4+1)硝酸-高氯酸为溶样试剂,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两种啤酒新产品中的铁、锰、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磁化杯中铅,镉和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磁化杯陶瓷内胆中Pb、Cd和Fe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粉碎,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液进行消解后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血中钠时容易产生的问题,用控温加热板、硝酸-过氧化氢消解血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钠,尝试不同实验条件,寻找最优组合.在确定的条件下,该方法与中子活化法测定钠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857,平均回收率为101.8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钠,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合用于批量血样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试样在2%磷酸介质中,加入0.5%过硫酸钾,在富氧空气-乙炔火焰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钨,可有效地抑制干扰,具有较高的原子化效率,方法的检出限为0.23μg/mL,灵敏度为2.4μg/mL。  相似文献   

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磁化杯中铅、镉和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磁化杯陶瓷内胆中Ph、Cd和Fe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粉碎,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液进行消解后测定。本法灵敏度高,干扰少,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Pb3.99%,Cd10.7%,Fe0.9%。回收率Pb100.61%,Cd101.18%,Fe102.4%。  相似文献   

8.
孔祥虹 《光谱实验室》2003,20(2):212-214
将硝酸和过氧化氢放入聚四氟乙烯密闭罐中,置于家用微波炉内,微波消化魔芋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铁、锰、锌的含量。回收率为95.2%-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1.0%-3.9%。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钾、钠、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戈  张景彦  牛刚 《光谱实验室》1999,16(2):147-149
本文报道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钾,钠,铷的含量。茶叶采用硝酸消解,方法简单,快速,回收率为99.9%-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2.78%-8.96%。  相似文献   

1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肥料中的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园 《光谱实验室》2000,17(2):242-243
本文介绍了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肥料中铬的含量,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消化法准确,可靠,方法的回收率为97% ̄10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硫酸介质中,Ti~(4 )与H_2O_2生成桔黄色络合物,最佳测定波长为407nm;研究了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在0—10.0μg/m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72×103L·mol~(-1)·cm~(-1)。此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Ni-TiO_2纳米复合镀层中TiO_2共析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用高温熔融法,把Eu2O3掺入到P2O5-BaO-Na2O-K2O与Na2O-TeO2-ZnO系统玻璃中。测定了玻璃的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结果表明,Eu离子在P2O5-BaO-Na2O-K2O玻璃中呈现出Eu3+态。然而在Na2O-TeO2-ZnO系统玻璃中,尽管在空气气氛下,大部分的Eu离子在玻璃中以二价的状态存在。从玻璃的结构及化学组分解释了产生Eu2+的原因。在磷酸盐玻璃配料中加入适量的硅粉(Si)作还原剂,能有效地把玻璃中的极大部分Eu3+还原成Eu2+,获得含Eu2+的优质透明磷酸盐玻璃。  相似文献   

13.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2+,Mn2+共激活的Ca2SiO3Cl2高亮度白色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的白色荧光,Eu2+中心形成峰值为419 nm和498 nm的特征宽带,通过Eu2+中心向Mn2+中心的能量传递导致了峰值为578 nm的发射,三个谱带叠加从而在单一基质中得到了白光.激发光谱均分布在250-415 nm的波长范围,红绿蓝三个发射带的激发谱峰值分别位于385 nm,412 nm,370 nm和396 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Ca2SiO3Cl2:Eu2+,Mn2+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单一基质白光LED荧光粉.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Metal ionelectrostaticinterationsarenumerousinchemicalsystemsandhavebeenstudiedextensively[1~ 15] .Specifically ,metal c  相似文献   

15.
LED用绿色荧光粉BaSi2N2O2:Eu2+的发光和封装性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LED用蓝绿色荧光材料BaSi2N2O2:Eu2+。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等对荧光材料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较好的单相。BaSi2N2O2:Eu2+在395 nm和460 nm激发下均具有较高的发射强度,发射峰位于492 nm附近。当Eu2+的摩尔分数为4%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样品发光强度。将荧光材料封装在紫外和蓝光芯片上制作了LED器件,两种器件均发射出强的蓝绿色荧光,色坐标分别为(0.092 0,0.428 2)和(0.112 9,0.223 0)。  相似文献   

16.
Eu2+的掺杂浓度对BaAl2Si2O8:Eu2+荧光粉发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的相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的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为单相;其激发光谱分布在240-410 nm的波长范围,峰值位于320 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35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在365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测得其发射光谱是位于465 nm附近的宽带峰.BaAl2Si2O8:Eu2+蓝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Eu2+浓度的增大逐渐加强,当Eu2+掺杂的摩尔分数为3.5%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而后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发生浓度猝灭;根据Dexter能量共振理论,该浓度猝灭是由于Eu2+的离子间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用磁控离子溅射和后热处理方法在LaAlO3(001)衬底上制作2英寸双面Tl2Ba2CaCu2O8(Tl-2212) 超导薄膜的方法和薄膜的特性.XRD测试表明薄膜具有纯的Tl-2212相和c轴垂直于膜面的织构.衬底两侧薄膜的结晶形貌和超导电性均匀,超导转变温度Tc一般为105 K左右,液氮温度下临界电流密度Jc>2×106A/cm2,10GHz频率下表面电阻最小达到350μΩ,可满足超导微波滤波器实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了RuH2和RuN2分子的结构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及生成反应的标准焓变△H°、标准熵变△S°和标准自由能变△G°.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98.15 K时固态RuH2具有热力学稳定性,温度低于398.15 K时固态RuN2具有热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定常的气相强爆轰过程,建立了气相爆轰的理论计算模型,结合C-J理论和多方气体物态方程,对乙炔-氧气混合气体的强爆轰参数进行了理论估算,并在激波管中开展了化学计量比的乙炔-氧气混合气体的强爆轰实验。对比研究表明:爆速的理论估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证实了采用C-J理论估算气相强爆轰参数的可行性,计算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e tautomerization of H2NCH2C(OH)NH to H2NCH2CONH2 is an important step by way of Strecker synthe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lycine 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ISM) with respect to the origin of amino acids on the early Earth.Our work indicates two mechanisms for the tautomerization to occur.k CVT/SCT (rate constant) is 45.6s-1 at 50 K,obtained with the small curvature tunneling (SCT) approximation and canonical variational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CVT),to support one mechanism assisted by quantum tunne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