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赵开弘  蒋丽金 《有机化学》1990,10(4):339-342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光疗药物和光敏化剂。为了筛选出更好的光疗药物,我们逐步修饰了竹红菌素的结构。痂囊腔菌素1的2位和11位甲氧基可被三氯化铝选择性地脱去甲基,而6位和7位的甲氧基不变化,但反应后产物难于分离提  相似文献   

2.
ESR方法检测竹红菌素的半醌负离子自由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到通过竹红菌素的光诱导还原和基态竹红菌素跟脂肪胺的电子转移两条途径所得到的自由基信号, 并由电化学还原得到同一自由基, 确认它为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竹红菌素溶液中加入芳香胺观察不到ESR信号。它的3,10位上与醌基相邻近的羟基离解以后, 无论在基态还是在激发态都观察不到ESR信号。此外, 还从吸收光谱观察到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吸收以及竹红菌素跟脂肪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到通过竹红菌素的光诱导还原和基态竹红菌素跟脂肪胺的电子转移两条途径所得到的自由基信号,并由电化学还原得到同一自由基,确认它为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竹红菌素溶液中加入芳香胺观察不到ESR信号。它的3,10位上与醌基相邻近的羟基离解以后,无论在基态还是在激发态都观察不到ESR信号。此外,还从吸收光谱观察到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吸收以及竹红菌素跟脂肪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通空气条件下,回流竹红菌甲素(HA)(或乙素,HB)和Na~2SO~3的含1%NaOH强碱性水溶性生成14-脱羟基-15-脱乙酰基竹红菌甲素-13-位磺酸钠(13-SO~3Na-DDHA)(产率30%)和另一种红色的水溶性聚合物。当这一反应在吡啶-水(1:1/V:V)混合溶剂中进行,并用CuO作氧化剂时,只得到13-SO~3Na-DDHA一种水溶性产物(70%产率)。在后一体系中,由于改变了溶剂和氧化剂,使13-SO~3Na-DDHA的制备更加便利。反应体系的ESR研究表明,这一磺化反应首先是通过竹红菌素和Na~2SO~3之间热活化的电子转移进行的。电子转移的结果产生竹红菌素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和三氧化硫负离子自由基(SO~3^-)。硝基甲烷酸式负离子猝灭实验证明,由于竹红菌素的13位能在碱性、高温下活化,磺化的关键步骤是SO~3^-对其活化了的13位的亲电进攻。氧化剂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为:将产生的竹红菌素半醌负离子自由基氧化至其母体醌,增加反应物的相对浓度,同时使竹红菌素与SO~3^2^-之间的电子转移循环进行,加速SO~3^-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竹红菌素(Hypocrellin A and B,简称HA和HB)及其衍生物在光疗技术上的应用,尤其是在癌症和艾滋病的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8].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研究了磺化竹红菌素对多种蛋白质在溶液状态下的荧光猝灭过程。结果表明,磺化竹红菌素对多种蛋白质荧光猝灭服从Stern-Volmer曲线,实验观察了温度、粘度、pH值和盐酸胍对荧光猝灭过程的影响。由于磺化竹红菌素是一两性分子,对于不同蛋白具有不同猝灭过程;磺化竹红菌素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常数Kq在1013mol/L·s-1左右,这说明,磺化竹红菌素是一种比其它蛋白质荧光猝灭剂更加有效的荧光猝灭剂。  相似文献   

7.
前文报道了竹红菌素的结构修饰,本文继续报道竹红菌素和丙烯腈的β-腈乙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巯基乙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和氨基葡萄糖为反应物,只用一步就合成了一种新型葡萄糖修饰的竹红菌乙素.氨基葡萄糖的取代改善了竹红菌乙素的水溶性及其在光疗窗口的吸收,并保持了其产生1O2、O2·-·OH和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光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AM1方法对红菌素(包插甲素和乙素)与它们的溴代物进行了量子化学对比计算,得到了生成热,前线轨道能级及偶极矩等,讨论了溴代作用对竹红菌素分子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竹红菌甲素荧光光谱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竹红菌中提取的一种光敏色素,属于苝醌的衍生物,它对许多皮肤病都有显著的光疗作用。最近发现HA能杀死肿瘤细胞并富集在肿瘤组织处(傅乃武未发表的结果),虽然刘景瑤等管对它的荧光光谱作过研究,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详细研究了环境对HA荧光光谱的影响,这有助于了解不同环境中激发态HA的性质,进而弄清竹红菌的光疗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竹红菌素及电子转移中间体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水溶性竹红菌素衍生物14-脱羟基-15-脱乙酰基-竹红菌甲素-13-磺酸钠(13-SO_3Na-DDHA)及光还原产物的吸收光谱和影响因素。通过吸收光谱随pH值的变化观察到13-SO_3Na-DDHA及两电子还原产物酚羟基的分步解离,并通过实验值与理论公式相拟合分别求出了解离的pK_a。此外,还比较了13-SO_3Na-DDHA在buffer溶液和在DMF-buffer溶液中的光还原特点。测定了13-SO_3Na-DDHA半醌负离子自由基质子化和歧化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竹红菌素类光动力药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岩岩  王雪松  张宝文 《化学进展》2008,20(9):1345-1352
天然竹红菌素(包括竹红菌甲素和乙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动力抗肿瘤药物,与血卟啉衍生物(HpD)相比,具有单一和确定的化学组成、易纯化、暗毒性低、兼具Type I和Type II双重敏化机制等优点。本文综述了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领域中近五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竹红菌素的化学修饰、物理包裹、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动物细胞的体外和体内光动力性质研究,并对竹红菌素类光敏剂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用ESR和纳秒级吸收光谱研究了除氧的溶液中竹红菌素(甲素简称为HA,乙素简称为HB)与脂肪胺的相互作用.在极性溶剂中,过量的脂肪胺存在时,光照前竹红菌素的吸收光谱大大红移.当体系中预先加入自旋捕获剂a-Phenyl-N-tert-butylnitrone(PBN),除了HA·HB·外,还检测到了PBN与胺生成的自由基的加成物的ESR信号.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等方法研究了色胺修饰竹红菌素(DTrpHA)及其稀土离子配位聚合物(Y3+-DTrpHA, La3+-DTrpHA)与小牛胸腺DNA (CT DNA)和G-四链体22AG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DTrpHA及其配位聚合物中的色胺基团和竹红菌素基团均参与和双链CT DNA的作用,作用方式主要为沟槽作用.与G-四链体DNA作用后, DTrpHA及其配位聚合物中的色胺基团均具有较大的减色效应(> 45%)和峰位红移(≥ 4 nm),说明色胺基团与G-四链体采用外部堆积作用方式结合;而竹红菌素基团的减色效应相对较小且无明显峰位变化,表明竹红菌素基团采用非特异性作用方式与G-四链体的环区碱基或糖-磷酸骨架结合. G-四链体22AG的构象主要为分子内反平行结构,加入DTrpHA及其配位聚合物对G-四链体22AG的构象影响较小. Y3+-DTrpHA比DTrpHA和La3+-DTrpHA与G-四链体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 Y3+-DTrpHA使得CT DNA的熔解温度(Tm)上升了仅1.9 ℃,而使G-四链体的熔解温度上升了13.1 ℃.荧光嵌插剂置换实验 (FID)结果表明, Y3+-DTrpHA对G-四链体具有良好亲和性,具有较小的G4DC50值(使噻唑橙/G-四链体体系荧光下降50%所需配体或配合物的浓度)和较高的G-四链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竹红菌素自敏光氧化反应的机制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竹红菌素通过自敏光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它可以放出1O2回到母体化合物,也可以转化为稳定的氧化产物,我们用活泼的单重态氧的接受体捕获到了体系中放出的1O2,用吸收光谱的变化证明过氧化物回到了母体化合物。文中还用猝灭实验证实此自敏光氧化反应除涉及1O2机制外,还有其它机制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脂质体中竹红菌乙素光谱特征和荧光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红菌乙素(HB)是一种新型的茈琨类光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对一些皮肤疾病和微血管疾病有很好疗效。HB的水溶性差,采用具有两亲性质的脂质体将HB分子进行包装,使药物与血液相容可以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和靶向给药。本文报导了HB被脂质体包裹后在脂双层中的光谱特征和荧光光谱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7.
竹红菌乙素与醇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红菌是在我国首次发现,并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光敏色素,可作为光动力治疗药物,对于许多皮肤病有显著疗效。最近还发现,竹红菌能选择性地富集于某些肿瘤细胞,并有效地抑制其生长。竹红菌素含有两种主要成份:竹红菌甲(HA)和竹红菌乙素(HB),它们都是茈醌类衍生物。本文对HB 和乙醇胺反应后得到的三种主要产物的光敏氧化蒽的相对速度和自敏光氧化相对速度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的存在下光诱导的竹红菌甲素和乙素的单电子还原.通过ESR和电子吸收谱,并证实了光还原生成的甲素和乙素的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及它的质子化与歧化.通过热化学合成和电子吸收谱的对比,推断了竹红菌素经净的两电子还原所形成的亚稳态产物为3,4,9,10-四羟基(艹北)衍生物.  相似文献   

19.
竹红菌甲素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开弘  蒋丽金 《有机化学》1989,9(3):252-254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HA)是从我国云南省的一种真菌——竹红菌中提取出来的主要光敏色素。竹红菌乙素(简称乙素,HB)是竹红菌中另一个比甲素少得多的光敏色素。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素,但产率不高。下面讨论甲素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的结构变化,提供从甲素制备乙素和I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竹红菌乙素与BNAH及AcrH_2的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NAH与AcrH2 同为二氢吡啶类衍生物 ,但由于结构和电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造成了它们与竹红菌素的光化学反应历程上的差异 ,HB与BNAH的光化学反应是以电子转移为反应的初始步骤 ,吸收光谱及ESR谱均能检测到竹红菌素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HB-·.AcrH2 能以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猝灭HB的荧光 ,而在AcrH2 与HB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未能检测到竹红菌素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HB-·,1HCID NP研究表明反应的初始步骤为激发单线态1HB 夺取AcrH2 上氢原子而形成中性自由基对中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