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四硫富瓦烯作为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体,通过Nafion水溶液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Nafion-TTF修饰玻碳电极上,最后在电极上装饰一层Nafion膜,制备成葡萄糖传感器。Nafion膜不仅能防止四硫富瓦烯流失,而且能把抗坏血酸、尿酸等电活性物质阻挡在电极外,防止其干扰,同时具有防污性能。通过实验表明TTF^+1、TTT^+2都能够氧化葡萄糖氧化酶中的辅酶。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3.0×10^-  相似文献   

2.
Nafion 膜固定的新亚甲基蓝为介体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fion膜固定的新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和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工作电位、pH值、温度和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唾液α-淀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在PVC薄膜上制备了一次性碳电极,用Nafion固定二茂铁(Fc)作为电子介体,将α-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GOD)滴加于二茂铁修饰的电极上,滴加明胶晾干,戊二醛间接交联固定制成一次性唾液α-淀粉酶生物传感器,用计时电流法测定对α-淀粉酶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响应电流与α-淀粉酶活性在60~840 U/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7 U/L.该生物传感器响应时间短,达到95%稳态响应时间不超过30 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探讨了pH、缓冲液、温度及其它干扰物质等对该传感器的影响.该传感器可用于唾液α-淀粉酶浓度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中性红为电子媒介体,电聚合于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以戊二醛作交联剂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最后覆盖一层Nafion膜防止酶流失,构建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详细探讨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对葡萄糖的最佳响应条件.结果表明,30℃时,传感器在pH 7.0的PBS中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5~5.0×10-3mol.L-1.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性能优良,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乙烯基二茂铁具有良好的电性能、磁性能和氧化还原性能,且由乙烯基二茂铁和带功能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的聚合物电介体弥补了小分子电介体存在易流失的缺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乙烯基二茂铁在聚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溶剂效应和位阻效应可能是诱发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本文概述了乙烯基二茂铁自由基聚合的特点及其修饰电极常用的制备和表征方法,并着重分析了测试电位、膜厚度、温度、乙烯基二茂铁结构单元含量以及残留单体对酶电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Nafion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通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Nafion 膜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其对多种电活性物质的通透性.以一系列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O.5%、2%、3%、5%)的Nafion 溶液,采用滴涂或蘸涂方式制成Nafion 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通过测定铁氰化钾、抗坏血酸、多巴胺等电活性物质在玻碳电极和不同厚度Nafion 膜修饰电极表面的响应情...  相似文献   

7.
以Nafion膜修饰玻碳电极固定的麦尔多拉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成功地制成了性能优良的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和三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半乳糖苷酶)分别制成了葡萄糖和乳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工作电位、pH、温度和干扰物质等对这3种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SiO2/Nafion杂化膜并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杂化膜中Nafion固定的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了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探讨了杂化膜的制备条件、工作电位、pH值、温度、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该生物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6×10-4mol/L,检出限(S/N=3)为6.0×10-7mol/L,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15s。固定化酶对过氧化氢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为1.129 mmol/L。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带阵列电极的微型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能勤 《电化学》1999,5(2):179-185
用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了微带阵列电极(MAE),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微带阵列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全氟代磺酸酯膜作为基底电极,并把电子介体二茂铁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基底电极上制备了微型葡萄糖传感器,探讨了微酶电极对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该微酶电极响应时间小于10s,检测线性上限为8mmol/L。  相似文献   

10.
以Nafion修饰的镀铂玻碳电极为基底的半乳糖传感器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学锋  章咏华 《分析化学》1993,21(5):519-522
在镀铂的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全氟代磺酸酯(Nafion)膜,制成基底电极。用化学交联法将半乳糖氧化酶(GAD)固定在基底电极表面,即制成半乳糖传感器。和光亮铂相比,镀铂电极对过氧化氢有更高的响应,而Nafion膜可以消除抗坏血酸,尿酸等电活性物质对测定的影响,提高了酶电极测定的选择性。D-半乳糖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5~4.25 mmol/L,响应时间小于30s。电极连续使用300次,没有明显的电流变化。该电极具有快速、准确,选择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Nafion—四硫富瓦烯修饰蜡浸石墨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鹰  李辉 《分析化学》1994,22(9):882-886
本文用四硫富瓦烯(TTF)作为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体,通过牛血清蛋白和戊二醛交联剂,把葡萄糖化氧化酶固定在Nafion-TTF修饰石墨电极上,最后在电极修饰一层Nafion膜,制备成葡萄糖传感器。Nafion膜不仅能防止四硫富瓦燃流失,而且能氢抗坏血酸,尿酸等电活生物质阻挡在电极外,防止其干扰,同时具有防污性能。通过实验表明TTF^+,TTT^2^+都能够氧化葡萄糖氧化酶中的辅酶(FADH2)。  相似文献   

12.
以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的平面薄膜型电极为基底电极,β-环糊精与戊二醛缩合成的β-环糊精聚合物与二茂铁甲醇形成稳定的包络物,以此包络物中的二茂铁甲醇为电子介体,制成了半乳糖传感器。传感器的最佳工作电位0.3V,适宜的pH值范围7.0-9.0。传感器对半乳糖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5.0mmol/L,响应时间1min。该传感器在两个星期内连续使用,响应电流无明显变化。保存一个月后测试仍有较好的电流响应。由于低测定电位和β-环糊精聚合膜的阻挡作用,能有效减少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Nafion-二茂铁-双酶修饰的葡萄糖传感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海鹰  邓家祺 《分析化学》1995,23(2):154-158
用二茂铁作为过氧化物酶与玻碳电极的电子传递体,通过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交联剂把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固定在Nafion-二茂铁修饰玻碳电极上,制备成葡萄糖传感器。由于工作电位低,电活性物质如抗坏血酸、尿酸等对测定无干扰。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4)~2.5×10~(-2)mol/L,响应时间小于30s.  相似文献   

14.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壳聚糖(TiO2-MWNT-CS)复合物,待干后在其TiO2-MWNT-CS修饰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均匀而致密的纳米铂(Pt),然后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最后,为了防止酶的泄漏和干扰物质的干扰,将Nafion滴涂于修饰电极表面,制得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技术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3.0×10-6~1.45×10-3 mol/L范围内对葡萄糖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7(n=15),检测下限为9.5×10-7 mol/L(S/N=3)。由于纳米粒子间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聚合物AQ将二甲基二茂铁、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微组合电极上制成了葡萄糖微传感器。二甲基二茂铁作为一个介体将电子从电极传递给葡萄糖氧化酶(GOD)。催化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在1~12mmol/L呈线性关系。探讨了温度、pH对催化电流的影响。微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小于15秒,AQ膜的阳离子交换特性和很强的附着力以及二甲基二茂铁的工作电位低,使微传感器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并且消除了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血清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滴涂于玻碳表面的Nafion膜中负电性的磺酸基与天青I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以实现天青I的固定化,从而制备出Nafion/天青I电催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NADH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NADH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NADH氧化峰电位比未修饰的玻碳电极负移了660 mV,响应电流与NADH的浓度在8.7×10-5~1.5×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检出限为3.0×10-5mol/L。  相似文献   

17.
将电聚合和层层组装方法有效结合构筑了聚硫堇(PTH)电子介体修饰的碳纳米管(CNTs)/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多层膜无试剂H2O2传感器.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CNTs/HRP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进行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该HRP电极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酶组装层数、工作电位、pH值和碳纳米管对电极响应的影响.该...  相似文献   

18.
将Nafion 膜固定在金电极(Au)表面, 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nano-Au)层层自组装到Nafion膜修饰的金电极表面. 再通过形成的纳米金单层吸附癌胚抗体(anti-CEA), 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 并同时起到放大响应电流信号的作用, 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流型酶-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 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 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传感器对CE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80.0 ng/mL, 检测限为0.90 ng/mL.  相似文献   

19.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不能牢固吸附于电极表面 ,特别是其氧化态 ( Fc+ )溶于水 ,影响了电极的稳定性 [1] .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采用合成有特殊官能团的二茂铁衍生物 [2 ] ,并利用 Nafion膜的双亲性将二茂铁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 [3]等方法 .这些方法制备的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二茂铁仍会从电极表面缓慢流失 .我们利用二茂铁能与 β-环糊精形成 1∶ 1的包合物的性质[4] ,在乙二醇中制成了该包合物并掺杂于石墨粉中 ,用固体石蜡作粘合剂制成了 β-环糊精 -二茂铁包合物修饰碳糊电极 .首次把主客体包合物引入碳糊电极 ,大大改善了电极的性能 .该电极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电化学性能独特的联吡啶钌(Ru(bpy)32+)、氮掺杂石墨烯(NG)和Nafion膜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盐酸异丙嗪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氮掺杂石墨烯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在Nafion膜中添加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的氮掺杂石墨烯可以增加电子传递速度并且可以防止联吡啶钌扩散到Nafion膜的非电活性区域而增加电极使用寿命。在p 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盐酸异丙嗪在Ru(bpy)32+/NG/Nafion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与单一的裸玻碳电极、Ru(bpy)32+/Nafion修饰电极以及NG/Nafion修饰电极相比,该修饰电极使盐酸异丙嗪得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而峰电位明显负移,表明采用Ru(bpy)32+/NG/Nafion膜制备的复合修饰电极对盐酸异丙嗪呈现出较强的电化学催化作用。优化实验条件后,发现在1.0×10-6mol·L-1~1.0×10-4mol·L-1.浓度范围内,盐酸异丙嗪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6×10-7mol·L-1。而且该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良好,采用标准加入法可成功用于商业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中盐酸异丙嗪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