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J/(?)粒子发现后,因SU(3)难于容纳,有人将层子模型理论的对称性从SU(3)扩充到SU(4).三年来的实验,尤其是D、F粒子的发现,证明SU(4)确实是好的方案.一年多之前我们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再发现窄共振的中性矢量介子怎么办?最近实验上在9.5GeV附近确实发现了新的共振.对这个共振包含有那些粒子,到目前有以下几种分析: (1)在9.54±0.04GeV处有一个新粒子; (2)在9.44±0.03GeV和10.17±0.05GeV处有两个新粒子; (3)在9.40±0.02GeV,9.99±0.05GeV,10.41±0.12GeV处有三个新粒子. 有的资料指出:在9.5GeV附近的共振已经被分辨出来有两个窄峰.如果窄共振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实验表明,在质心系总能量2—7.6GeV之间,在e~ e~-湮灭道中存在两个窄共振J(3.1),'(3.7)和至少两个宽共振'(4.1)和''(4.4)。从实验曲线看,在宽共振区域4.1—4.4GeV内可能还有新的共振存在。实验还发现了C宇称为正的粒子,质量分别为2.8,3.41,3.51,3.53GeV。实验还测定了Г_(→e~ e~-)和Г_(J→e~ e~-)的比值约为1:2。文献  相似文献   

3.
杜东生 《物理学报》1976,25(3):265-267
最近在DESY和SLAC又发现了一些族粒子的新成员。当然,目前实验上还有些争议,但大体上共八个:J(3.1),'(3.7),'(4.1),'(4.4),χ(2.8),P(3.41),P(3.51),P(3.53)。这八个新粒子,能较自然地填充在我们这个新模型里。 我们假定构成强子的基础粒子总共七个:通常的SU_3三重态轻层子u,d,s和SU_4四重态重层子u′,d′,s′,c′,其中 u′,d′是同位旋二重态,电荷分别为2/3,—1/3。s′,c′均  相似文献   

4.
超窄共振(或J)粒子具有一系列不同于通常强子的性质,无法纳入SU(3)分类系。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强子对称性概念,要点如下: 假设Ⅰ 强子有两种同位旋:一种是通常的同位旋I;另一种是新引入的同位旋J.二者之和  相似文献   

5.
在J/和′粒子发现后,SU_3难于容纳和为了解释它的性质,有人将层子模型理论的对称性从SU_3扩充到SU_4。我们不禁要问:如再发现窄共振的中性矢量介子怎么办?那时SU_4已难于容纳,其扩充的一种可能是SU_5。最近实验上确实有人宣称又发现了这种新粒子。如有人宣称发现了质量在6GeV左右且具有惊人稳定性的新粒子Υ。如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把最近实验上发现的新粒子大体上分为两组:J(3.1),φ'(3.7),χ(3.41);χ(3.50),χ(3.55)构成一组(其中,J(3.1)可能是一种新层子及其反粒子构成的束缚态,φ'(3.7)是J(3.1)的径向激发态,χ(3.41),χ(3.50),χ(3.55)是J(3.1)的P波激发态);φ'(4.1),φ''(4.4)等构成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是,φ'(4.1)比φ''(4.4)要宽得多,且φ'(4.1)共振看来是有结构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φ'(4.1)是由几个共振态迭加而成。  相似文献   

7.
按照层子模型,所有的强子都是由层子和反层子组成的束缚态.提出这个模型是由于实验发现强子之间存在着SU(3)对称性.这种对称性表明这些强子是由性质非常接近的三种更微观的粒子所组成的结合态.当结合态中一种组成的粒子换成另一种组成的粒子时,结合态的性质基本上保持不变.组成各种强子的这三种更微观的粒子称为层子.目前实验上尚未看到自由的层子,因而,层子是否客观存在,自然就成为强子结构理论经常被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受激Raman抽运,选择性地制备了C_2H_2分子电子基态的红外非激活振动能级的单一转动态(X~1∑~+,v″=1,J″=9,11,13),并从紫外激光诱导的A~1Au(v′=1)←X~1∑~+(v″=1)荧光谱,直接测定上述三个转动态的C_2H_2—C_2H_2碰撞的消激活速率常数,它们分别为(7.96±1.04)×10~(-10),(8.79±0.97)×10~(-10),(8.76±0.88)×10~(-10)cm~3~(-1),以及由这些初始转动态向其它不同转动态(v′=1,J′=1,3,5,7,9,11,13,15)多量子跃迁转移的激活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泵浦-探测技术,在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D5/2)态与H2反应生成的CsH分子基电子态的转动和振动的量子态分布。在Cs-H2混合蒸气中,脉冲激光双光子激发Cs(6D5/2)态,另一台调频脉冲激光器扫描CsHX1Σ+(v″,J″)→A1Σ+(v′,J′=J″±1)吸收线,发现CsH分子只有v″=0和1上的振动带上有布居而不布居在v″1的振动带上。v″=0和1上的转动带分布呈现单峰结构,其峰值位于J″=6~8处,转动带分布轮廓与池温下的统计分布接近。转动Boltzmann温度分别为(458±20)K(对v″=1)和(447±18)K(对v″=0),得到的CsH分子的转动温度稍低于池温。从转动态分布得到v″=1与v″=0上布居数之比约为0.897,从而计算出CsH基电子态上的平均转动能ER和平均振动能EV,有效能减去平均振转能得到平均平动能ET。CsH分子3种能量的相对比值fT∶fV∶  相似文献   

10.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及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光谱研究技术。利用上述技术研究了由激光光解NO2产物-NO与原子O的离子谱,获得了振转态高度分辨的NO(X^2П,v″,J″)γ(0,0)γ(0,1)γ(1,1)带的离子谱以及自旋-轨道精细能级分辨的氧原子O(2P^3PJ^″=2,1,0)离子谱。氧原子O(2P^3PJ^″=2→3P^3PJ^″、2P^3PJ^″=1→3P^3PJ′、2P^3PJ″=0→3P^3PJ′)的离子信号位于紫外电离探测激光的波长分别为225.65nm,226.04nm,226.23nm。实验表明,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加飞行时间技术研究原子、分子光谱其灵敏度与分辨率远高于常用的激光感生荧光方法。所得到的NO分子与氧原子的离子谱及它们的离子信号对NO2分子光解及NO分子与氧原子的电离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实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